问题

建筑学的新生需要看什么书?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学新生,你的脑海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设计的憧憬,对空间和形式的好奇。踏入这个领域,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书籍,便是你探索这扇门背后无尽奥秘的最佳向导。

选择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希望以怎样的速度和深度去理解建筑。我不会给你一份冷冰冰的书单,而是想和你聊聊,那些真正能触动你,让你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和“能不能那样做?”的书。

1. 打破思维的藩篱,看见建筑的灵魂:

首先,你需要一些能够让你跳出“房子长什么样”这个固有思维的书。建筑远不止于钢筋水泥的堆砌,它关乎生活、文化、历史,甚至是对人性的洞察。

《走向新建筑》 (Vers une architecture) 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
这本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现代建筑的宣言书。别被它看似简单朴素的名字骗了,这本书充满了革命性的思想。柯布西耶在这里提出了他著名的“新建筑五点”,比如“立柱”、“自由平面”、“自由立面”等等,这些概念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建筑设计。
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不要只停留在概念上。试着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想法,他反对的是什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这些话的?你可以找一些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图片(比如萨伏伊别墅)对照着看,你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理论的力量。这本书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你身边习以为常的建筑。

《建筑的七个灯》 (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John Ruskin (约翰·拉斯金)
如果你觉得柯布西耶的思想过于激进,那么拉斯金的书会给你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他更偏重于建筑的伦理和道德层面,强调的是建筑的“牺牲之灯”(真诚、敬畏)、“真理之灯”(诚实的使用材料)等等。
为什么推荐它?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忽略建筑的“内在品质”。拉斯金的书能让你思考,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好看,更应该是有灵魂、有道德的。它会引导你关注建筑的细节、材料的运用,以及建筑师应有的责任感。

《桢的语言:一个建筑师的思维方式》 (The Architect's Brain: Cognition, Culture, and the Building Arts) Robert McKim (罗伯特·麦金)
这本书更侧重于从认知和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建筑师是如何思考和设计的。它会告诉你建筑师是如何观察、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
它能帮你什么? 作为一个新生,你可能还在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本书能帮助你理解建筑思维的形成过程,让你更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它会告诉你,很多时候我们画草图、做模型,其实是在和大脑的认知模式对话。

2. 学习“如何画”,看见“如何做”:

理论很重要,但建筑毕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你需要学习如何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视觉语言。

《如何画出名堂》系列 (Drawing Ideas: A Beginning Book for Designers and Artists) Mark Baskinger & Kim Boyce
这套书虽然不是专门讲建筑,但对于培养设计者的基本功——绘画能力,非常有帮助。它会教你如何有效地表达你的想法,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传递信息。
读这本书的意义? 别小看手绘!在软件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手绘依然是建筑师最直接、最快速的沟通工具。它能帮助你捕捉灵感,梳理思路。这本书会让你从“会画”到“会用画说话”。

《建筑模型制作入门》或相关书籍
模型是建筑师思考空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不同材质、不同比例的模型,能够让你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和感受设计。
为什么要重视模型? 建筑是在三维空间中存在的,而模型能够让你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光影的流动、结构的支撑。这比在纸面上理解要深刻得多。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模型制作的书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

多看“设计图集”和“作品集”
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材料。你可以从知名建筑师的作品集中,学习他们的设计手法、空间组织方式、材料运用和对细节的处理。
怎么看? 不要只是走马观花。尝试去分析每一个项目: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它表达了什么思想?试着去“模仿”它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它的外观。可以从一些大家熟知的建筑师开始,比如安藤忠雄、隈研吾、扎哈·哈迪德等等,他们的作品集都非常有启发性。

3. 理解建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语境:

建筑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产物。了解历史,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当下,并思考未来。

《世界建筑史》 (A Worl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Michael Fazio, Marian Moffett, Lawrence Wodehouse
这是一本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建筑史读物。它会带你从古埃及、古希腊一直看到现代建筑,让你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发展脉络。
为什么它很重要?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了解了过去的辉煌和教训,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以及建筑的发展方向。它会告诉你,很多看似“新”的观念,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它的渊源。

《建筑的日本语》 黑川雅之 (Masayuki Kurokawa)
这本书从日本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建筑,特别是对一些东方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阐述,对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有独到的见解。
它能带给你什么? 如果你对东方哲学或者日本文化感兴趣,这本书会让你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维。它强调的是“留白”、“侘寂”等概念,这些都与西方建筑的理性主义有所不同。了解不同文化的建筑,能够拓宽你的视野。

4. 培养对“场所”和“生活”的敏感度:

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它要回应人、回应场所。

《场所精神:建筑的意义》 (The Poetics of Space) Gaston Bachelard (加斯东·巴什拉)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意象”的诗集,但它对空间体验的描绘非常深刻。巴什拉从文学和诗歌的角度探讨了房屋、房间、角落等空间是如何承载我们的记忆、情感和梦想的。
它能让你思考什么? 读这本书,你会开始体会到,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和记忆的载体。它会让你更加关注建筑如何营造氛围,如何触动人的内心。

《走向建筑:我与我的时代》 王澍
王澍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建筑的语境非常有价值。这本书记录了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当代实践。
为什么值得看? 它会让你思考,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与我们的传统对话,如何在当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它强调的是对土地的尊重,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给新生的几点建议:

别贪多,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开始不要试图一次性读完所有推荐的书。选择一两本最吸引你的开始,深入阅读,思考。
边读边画,边看边做: 建筑是实践的学科。读到精彩的案例,就去找它的图片,试着画下来。看到一个好的空间设计,就试着去做个小模型。
多和同学交流: 和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听听他们的想法,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不要害怕不理解: 有些书可能在大学初期你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这很正常。随着你学习的深入和阅历的增长,你可能会有新的体会。把它们放在那里,时不时翻阅一下,你会发现它在你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意义。
走出去,亲身体验: 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固然重要,但真正让你理解建筑的,还是走出去,去看看真实的建筑。去感受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去体会空间带给你的直接感受。

建筑的旅程,是一场关于发现、关于创造、关于思考的漫长探索。希望这些书能够成为你这段旅程中忠实的伙伴,带你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激发你心中对建筑的热爱与思考。祝你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满满,创造无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研究一下怎么在大学阶段找到女朋友。等到了一线,你就不怎么能见到女的了。

user avatar

风水不行。别哈哈哈了,

把自家测绘一遍,画一张平面图试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学新生,你的脑海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设计的憧憬,对空间和形式的好奇。踏入这个领域,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书籍,便是你探索这扇门背后无尽奥秘的最佳向导。选择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希望以怎样的速度和深度去理解建筑。我不会给你一份冷冰冰的书单,而是想和你聊聊,那些真正能触动你,让.............
  • 回答
    马岩松的“乐成四合院幼儿园”,作为他近年来的重要实践项目,单从建筑学的角度剖析,确实蕴含着不少引人入胜的亮点,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传统幼儿园设计的刻板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活动空间,更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与成长的空间叙事。首先,最直观的亮点在于它对“四合院”这一传统空间模式的再解读与创新。我们知道,四.............
  • 回答
    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建筑。要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是绕不开的焦点。我特别关注那些不仅仅是堆砌钢筋水泥,而是能巧妙融合功能、美学、以及与环境的对话的建筑。首当其冲的,是 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梅斯分馆(Centre PompidouMetz)。虽然它的主体结构是前几年完.............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载体,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要说“特别有格调”的建筑,那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因为“格调”二字本身就包含了设计理念、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等多个维度。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讲讲那些让人.............
  • 回答
    黑龙江省发布的不得新建高度500米以上建筑的规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涉及的面子、里子和远方,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500米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500米以上的建筑,那可都是妥妥的“摩天大楼”的范畴了。想想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632米)、北京的中国尊(528米),这些都是城市.............
  • 回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欲起草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新建与改建的美联邦政府建筑须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试图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新建和改建的联邦政府建筑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项命令旨在重塑美国公共建筑的视觉形象,恢复一种他认为能代表美国价值观和历史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
  • 回答
    关于《欧陆风云4》(EU4)是否违背了Paradox公司在前作《欧陆风云3》(EU3)和《维多利亚2》(Vic2)中努力构建的历史逻辑,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三款游戏在核心机制、历史模拟的侧重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玩家体验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Paradox的游戏,尤其是.............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音乐审美现象。你建立起来的音乐品味就像一栋为你量身打造的房子,你非常熟悉每一个房间的布局,每一件家具的摆放,甚至每一扇窗户透进来的光线。当有人拿出另一套房子给你,即使它同样精美,但格局、风格、甚至空气中的味道都和你习惯的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觉得陌生,甚至难以欣赏。.............
  • 回答
    新建立的化验室实验数据一直不稳定,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也非常常见。数据不稳定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系统地排查。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一、 人员因素 (Human Factors)这是最常见也最难量化但至关重要的因素。 操作熟练度和培训不足: .............
  • 回答
    关于苏联在二战后为何不直接将东欧新建的社会主义国家吸纳为加盟共和国,而是选择组建华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主张以及对苏联自身内部稳定和国际形象的权衡。简单地说,直接吞并并非最优解,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苏联的战略目标。在经历了惨烈的卫国战争后,苏联最迫切的需求.............
  • 回答
    腾讯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自己的美术基地,布局新的游戏美术外包模式,这绝对是行业内一件大事,对现有的外包生态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下:1.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人力成本的优势: 二三线城市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人力成本上通常有显著优势。这意味着腾讯可以用相对更低的成.............
  • 回答
    美国在扩张过程中,建立新的州而非简单地将新领土划入原有临近州,这背后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考量,而非偶然。这个决策过程,如同美国建国之初的许多制度设计一样,体现了对权力制衡、代表性以及未来国家形态的精妙构想。核心驱动力:平衡权力与确保代表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权力平衡的追求,以及确保各地区.............
  • 回答
    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的建成,对于新疆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挑战,其中外来人口涌入和民族矛盾激化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首先,关于外来人口涌入的问题:铁路的修建,尤其是这种连接区域经济的大型交通枢纽,其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假设,涉及到二战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41年冒险进攻苏联,德国统一欧洲并建立新帝国的前景确实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要素:1. 德国的战略重心与资源状况: 希特勒的终极目标: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Leb.............
  • 回答
    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如你所言,多表现为本国范围内的朝代更替,王朝兴衰,而非国家本身的消失。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概念。在中国,“国”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与“天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广阔而稳定的地理与文化概念。虽然疆域会随着朝代.............
  • 回答
    关于俄国防部声明中提到的“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的生物实验室曾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试验”的说法,目前并无确凿的科学证据或独立调查结果支持这一指控。以下是对这一争议的详细分析: 1. 俄罗斯的指控依据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卫星图像与卫星电话:俄罗斯称,通过卫星图像和卫星电话,发现乌克兰境内存.............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实行零关税:一场深谋远虑的“惠而不费”近期,中国宣布将在年内对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简称“最不发达国家”)的97%税目产品实行零关税,这一消息无疑再次在全球贸易舞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贸易优惠政策,更是一项充满战略考量、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国家每年过期那么多弹药,为何不支持果敢打通横断山脉建成一个新的华人国家?”这个问题,其中涉及了许多复杂的国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因素以及人道主义考量,是一个需要多维度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国家每年过期那么多弹药”这个前提。从军事角度看,各国军队出于战备、技术更新、维护以.............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风云激荡,群星璀璨。要论“国士无双”,这四个字的分量极重,它不仅是对一个人卓越才能的赞誉,更是对他贡献于国家民族的至高肯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杰出人物。要从中挑出“国士无双”一人,实乃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