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的新建筑,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回答
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建筑。要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是绕不开的焦点。我特别关注那些不仅仅是堆砌钢筋水泥,而是能巧妙融合功能、美学、以及与环境的对话的建筑。

首当其冲的,是 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梅斯分馆(Centre PompidouMetz)。虽然它的主体结构是前几年完成的,但2018年,它对一些新展览空间的激活和对公共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让它在我心中依然是闪耀的明星。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打破了我对传统博物馆那种规整、严肃印象的固有认知。整个建筑像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编织品,屋顶那层层叠叠的六边形玻璃结构,像巨大的帆或者层层卷起的纸张,为内部空间带来了变幻莫测的光影。我最喜欢的是它设计上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入口,你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这种开放性让人感觉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品的容器,更是一个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它那个蜿蜒曲折的坡道,走在上面,不同角度都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就像是在城市中漫步,却又身处艺术的殿堂。它证明了现代建筑可以是有趣的、有机的,甚至是带点玩味的。

另一个让我非常着迷的是 中国北京的首都博物馆新馆。说实话,在去之前我以为会是那种比较程式化的新建筑。但当我亲身走进它的时候,那种巨大的震撼感是至今难忘的。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的现代化转译,而且做得非常巧妙,一点也不生硬。整个建筑的外形,如果你从某个角度看,会觉得它像一座连绵的山峦,又像是展开的书卷。我特别喜欢它那个贯穿整个建筑的“中轴线”的设计,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文化上的传承。建筑内部空间处理得非常大气磅礴,特别是那个巨大的挑空空间,结合灯光,营造出一种庄重又神圣的氛围。但最让我觉得“绝”的是,它在细节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斗拱等元素,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抽象和重构,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在里面,你会觉得它既有现代建筑的宏伟,又有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这种“古与今”的对话,处理得非常得体,非常动人。它让我想起,好的建筑,真的可以成为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

还有一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 新加坡的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它是由两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改造而成的,分别是旧最高法院和政府大厦。通常这种改造项目,很容易出现新旧割裂感,但国家美术馆的设计者,利用一条巨大的弧形屋顶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空中走廊,将这两个历史建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最让我惊叹的是它对光线的运用。老建筑的厚重感和新加入的现代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通过贯穿建筑的各种穿孔金属板和玻璃幕墙,让阳光以各种方式洒进来,时而斑驳陆离,时而温暖柔和。它让我想起在看展的时候,不仅仅是欣赏艺术品本身,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值得品味的艺术品。这种在历史肌理上进行的再创作,尊重过去的同时,又大胆拥抱未来,让我看到了建筑的另一种可能性。它证明了,即使是历史建筑,也能通过创新的设计焕发新生,成为城市中新的地标。

总的来说,2018年让我印象深刻的新建筑,都具备几个共同点: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在形式上敢于创新,但这种创新并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服务于功能和体验;最重要的是,它们能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让你在走进它们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力量。这些建筑,让我觉得建筑的魅力,远不止于视觉上的震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理念和能够创造出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周鑫

撕下2018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一年的时间又匆匆而过。说长,则相距去年的回顾似乎并没有过去很久,说短,对过去一年的记忆又着实不全然清晰。无论如何,2018年度的“司空见筑”都会如去年一样整理出本年度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外建筑代表作。既是一家之言的急就章,难免偏颇或疏漏,恳请诸位包涵与斧正。

2018年是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趋同”现象愈发明显的一年。公众话题性和关注度较高的项目,类型分化明显;而且根据呈现出来的项目效果逆向推敲,可以发现当下最优秀的一批建筑师们,对新时代的传播学、经济学规则都有着明晰的洞察和强大的适应能力,非常清楚如何“趋利避害”、如何让设计成为“网红”(无贬义),建筑学意义上的重要性反倒退居其次——即使是近年来“政治正确”的地域特色,也潜移默化中屈从了这种趋同的审美窠臼;而大师们似乎也乐于在盛名之下重复自己固有的主题和惯用的手法——当然这可能是甲方所要求的,大师本身也背负着颠覆与重复的矛盾和压力。如此种种现象本身并不完全是建筑学的责任,建筑学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改变。所以,今年面面俱到的好作品并不少,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并不算多——日本的几十个小房子,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上百个热带度假私宅或精品酒店看下来,给我住我都挺愿意住,让我学我真不想全学

本次的“司空见筑-2018”也因此不会采取类似去年“每月一项目”的记录方式——在上千个项目中完全不失偏颇地选出十二个代表性的项目,实在是非常困难——而是将本年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分为了以下7种类型,在阐述类型意义的同时,兼顾对每一类型入选代表作的评价:

  1. 住宅 | Housing
  2. 高层 | Skyscraper
  3. 私宅 | Private Residence
  4. 公共核 | Public Hub
  5. 科技总部 | Headquarters
  6. 改建翻新 | Renovation
  7. X因素 | X-Factor

话不多说,切入正题,走着。

住宅 | Housing

住宅项目,尤其是公共住宅项目,因为限制条件较多而难以出彩。这次之所以将这一类型放在第最前面,不仅因为住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类建筑,更是因为本次入选这一类型年度代表作的OMA、BIG、MVRDV以及Atelier Mateus的作品,都清晰地指向了住宅未来最有可能的设计与建造理念:集中,预制,模块化。

OMA和BIG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东西两端,分别用一高一矮两个模块化集合住宅Norra Tornen和79&Park(图1&2)给出了用方盒子搭积木的不同解法。

如果结合BIG另一座今年落成的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集合住宅“人人之家”(Homes for All,图3),以及早在2016年就公布方案、今年终于获得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多伦多“栖息地2.0”(Habitat 2.0,致敬萨夫迪的Habitat ‘67,图4),则不难看出作为全球“社会主义”建设楷模的北欧国家以及重视社会福利的加拿大对预制模块化公共住宅这种解决方案的认可与重视。

令人印象颇深的集合住宅还包括MVRDV操刀的位于印度蒲内的“未来之塔”(Future Towers,图5)和Atelier Mateus(与AAVP建筑事务所合作)位于巴黎十七区的克里希-巴蒂诺尔ZAC住宅(ZAC Clichy-Batignolles,图6)。

这两个看上去迥异的项目在遵从标准化、模块化之余,还分别针对“亚洲人口大国新兴城市”和“欧洲中心城市文化街区”两种人口密度较高但背景条件不同的都市环境,给出了让高密度的集合住宅同时能够做到宜居且建筑层面上富有美感的探索:前者的中心公园和不同楼层中散布的或大或小的公共空间(图7&8),后者富有韵律的立面布局和穿插的坡顶单元和开放平台(图9)。

与前面OMA和BIG的项目对模块单元的错落布置(图10~12)相似,这些设计元素都在消除高层体量压迫感的同时,加强了对人的尺度的融入和对话,在共性的基础上创造个性。

虽然这种大体量的集中开发,如果遇到经济波动或者环境变迁,都会成为情况恶化的增幅器,但是综合看来,预制模块化可以说是未来人类社会面对城市化人口集中带来的住房压力的最佳解决方案——模块化的建造思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超大体量带来的浪费、笨重等问题。私以为预制建筑和模块化建筑,不存在根本性的技术难题——建筑施工本身的精密度要求和对技术的需求水平,在工业制造业中都排在靠后的位置——难题只在于技术落地的成本,以及非技术因素带来的障碍。当人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城市化持续迅猛前进的压力自然会将新技术推而广之,淘汰落后的生产力。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是标准化的盒子,搭建出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实现所需不同的效果。这中间,就是设计师施展本领的舞台,也是住宅这个类型单独列出在第一位的意义所在。

高层 | Skyscraper

准确地说,应该是“异形”高层。高层建筑本身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建筑门类,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今年落成的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图13,KPF事务所设计)、深圳中国华润大厦(“春笋”,图14,KPF事务所设计)都是这类成熟的商业高层建筑的典范项目。根据网络数据【注1】,截至目前,全球各地2018年年内完成以及在建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共有164座,其中中国大陆境内99座,因此高层建筑势必是未来数年间大家会持续关注的话题。而相较于中规中矩但难免千篇一律的商业高层建筑,今年一些明星事务所(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少数事务所才有资源和能力进行设计)的“非常规”高层建筑,则更容易让人过目不忘。

今年落成的最“炫酷”的高层建筑,非扎哈·哈迪德的澳门Morpheus酒店(图15)莫属。

虽然众看客可能已经对扎哈事务所,尤其是扎哈生前最后几年到现在,舒马赫主导下的事务所的设计手法见怪不怪了,但是根据项目建成后的实拍,可以看出在曲面分割、结构节点等细节的雕琢和最终的完成质量上(图16&17),Morpheus都显得更加成熟与规范化。

如果加上同样是今年完成的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西28街(图18),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图19),以及即将全部完工的丽泽SOHO(届时将拥有全球最高的190米中庭,图20)和北京新机场,即使在扎哈英年早逝之后,ZHA依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诚然,这其中有很多是扎哈在世时已经完成设计的方案,但是即使从扎哈逝世后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ZHA也在全球重要地标建筑的竞赛中多次胜出。虽然难以预料舒马赫与其他扎哈遗嘱继承人的矛盾会是怎样的走向,但到目前为止,ZHA在打磨完善自己的一套非线性设计语言并不断应用(利弊共存)之外,可能是当代兼顾设计创新与商业成功的事务所中,在创始人离世之后仍然有序运转的首个参考案例。10~20年之后,会有更多的类似情况出现,届时再去比较各大明星事务所的“两朝风气异同”,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方向。

同样体系完整手法娴熟的还有UNStudio。年内落成的两座位于新加坡的高层塔楼Scotts Tower(图21&22)和V on Shenton(图23&24),虽然方案早已公布,但实际落成的建筑具备的极高完成度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才是UNStudio这种顶尖先锋事务所领先之所在——施工质量绝不仅仅是开工那一刻才决定的,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埋好伏笔了。

另一家今年在高层建筑类型上颇有斩获的是我的老东家——奥雷·舍人(Ole Scheeren)。今年落成的新加坡DUO双子塔(图25)和泰国最高建筑MahaNakhon Tower(图26&27)都是Ole Scheeren从OMA独立出来之后近十年间立足亚洲、厚积薄发的例证。

虽然与OMA同期生Bjarke Ingels相比,Ole Scheeren在许多舆论看来似乎仍没有完全摆脱库哈斯的遗存和影响,但是包括去年竣工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图28)在内的众多中国及亚洲项目,对于一个坚持将事务所主办公室设在北京的德国建筑师说,是不容小觑的成绩。

私宅 | Private Residence

说完了“高大全”,再来看看“小而美”。今年私宅项目的关注度犹胜往常,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地产业的波动,而且随着业主审美品味的不断提升,对通过设计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很多人追求的已经不单纯是更大的房子,而是在现有的居所中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当然,有一个“好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个人最喜欢的住宅作品是智利建筑师搭档Mauricio Pezo和Sofia von Ellrichshausen设计的Loba House(图29)。

这座房子几乎集合了笔者理想住宅的一切因素——面朝大海的场地景色(图30~32),粗砺的混凝土材质(图33),屋顶的观景平台和通向半空的阶梯(图34~36),宁静克制的室内(图37),以及圆形的天光(图38 & 39),提供了一个将生活与修行完美融合的空间——居所设计与生活方式互相决定的最佳注脚。

另一座极有内秀的私宅,是由日本建筑师岛田阳(Yo Shimada)领导的Tato Architects事务所设计的大阪宫本住宅(House in Miyamoto,图40)。

之所以说这座建筑有内秀,是因为从外面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白色方盒子内部,有着精彩的错层布置(图41~45),给建筑内部空间提供了更多的透明性和更丰富的交互可能,有助于营造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

中国范围内个人最喜欢的住宅,分别是建筑师金磊设计建造的河北怀来县长城脚下的私宅(图46)和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上海奉贤的宋宅(图47)。

这两座私宅最特别的是建筑实现的过程——前者是建筑师在北方的小山村中租下的一处旧农家院,改造成了父母私宅,其中点睛之笔是场地中央留出的四时不同、生趣盎然的小院落(图48&49)。

后者则是设计过程中对家庭中不同辈分的成员的生活习惯的照顾与考量,形成素雅但是不冷清、简约而又功能齐全的居住环境(图50&51)。

这两座建筑都需要建筑师从策划到落成,全程持续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情感。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界,这种普通而真实的情感往往是缺失的——这也正是这两座建筑打动人之处,“That's what 'Architect' with capital 'A' does. ”

公共核 | Public Hub

公共建筑永远是聚光灯下的宠儿——学校、艺廊、博物馆、综合体……功能的繁复带来了形态的多元。然而,遗憾的是,今年最缺乏精彩作品的,我认为就是公建类:除了某些地域特色和大尺度带来的纪念性,建筑本身的内涵都存在局限(比如OMA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图52&53)。

通过一两处亮眼的特点,令人难忘是没有问题的,但若仅止于此,并不应该是公共建筑的最高目标——毕竟,公建不是私宅,要满足的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需求。

本年度最受关注的商业类公共建筑,应该就是托马斯·海德威克设计的伦敦国王十字(King’s Cross)卸煤场(Coal Drops Yard)商业中心(图54)。

场地中的原有建筑是两栋废弃多年的维多利亚式厂房,是历史上英格兰煤炭的集运中转站。海德威克在改造两座长形厂房的时候又一次发挥了类似他自己去年在南非蔡茨美术馆改造时的“神来之笔”,在长方形的厂房平面上加了两道轻巧的弧线,并在半空中交汇,轻轻触碰到彼此,形成了多层次的内外空间(图55~57)。海德威克与BIG类似,都有着用看似简单的一步操作直击场地和项目核心痛点的敏锐洞察力,但海德威克对几何形态的处理,要更为“柔和”一些——如果说BIG是一力降十会,那海德威克就算得上是四两拨千斤。

而今年最有童趣的项目,则是MAD设计的、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四合院幼儿园方案(图58)。

MAD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活跃自不必再多重提,而这个幼儿园的设计水准私以为在MAD的一众项目中也可以排到前列。明快颜色的二层悬空活动场地覆盖着首层功能空间(图59),并围合保护着一座完整的北京四合院(图60),其中穿插点缀着通高的地面活动空间(图61),也为首层的室内空间提供了额外的光源。

这个设计最吸引人之处就是给小朋友的好奇心最大限度的空间——既然你想“上房揭瓦”,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图62~64)。

说实话,我一个快30岁的人都特别想在这个幼儿园里爬上爬下,何况还能近距离在地面和半空观察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图65)。小马哥的这个项目,着实戳中了很多人心中那份隐藏的童真。唯一的担心,就是实际施工中围栏的完成效果,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不要破坏屋顶空间和四合院屋顶的亲近感。

第三个入选项目则是笔者眼中的本年度最具场所感的建筑作品:Noura Al Sayeh & Leopold Banchini Architects设计的 位于中东国家巴林第二大城市穆哈拉格(Muharraq)的建筑遗产馆(House for Architectural Heritage,图66)。

这是一座收藏和展览建筑师John Yarwood在上世纪80年代记录穆哈拉格历史城区的画作与相片,以及其他建筑艺术作品的小型展览建筑。这座建筑利用大跨度的纵向混凝土深梁,将两侧原有旧建筑的外墙框入半开放的展厅空间(图67&68)。

两侧的玻璃折叠门和两端的金属门,让首层可以在聚集空间和作为沟通前后街面的交通空间之间灵活切换(图69&70)。

而螺旋扶梯、精心摆放的座椅(图71&72),都让这个表面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空间变成了值得为之观止的场所。

科技总部 | Headquarters

如果说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人,除了传统的政要之外,应该就是创立并领导各大顶级科技公司的商业巨子们了——马斯克、贝佐斯、马云、马化腾……而这些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科技公司,也在用自己的远景规划,影响着建筑的形态。今年1月底落成开幕的亚马逊西雅图新总部The Sphere(图73)和稍早时候(2017年11月底)开幕的腾讯新总部深圳滨海大厦(图74),就是科技公司对建筑设计最直接需求——包括共享、交互、开放等特点——的体现。

有趣的是,两座形态迥异的总部建筑,都是著名商业事务所NBBJ操刀,都关注环保节能的细节上,都试图为在其中工作的员工提供全新的工作体验——亚马逊总部自不必多解释,整个总部建筑三座球形玻璃结构就像三个巨大的立体植物园,让员工可以在城市中工作的同时可以亲近自然(图75&76);而腾讯总部的三个连接层,如同NBBJ网站上的项目介绍标题一样,“耸立,却仍相互关联”,为员工提供了交流、消遣与放松的空间(图77&78)。

记得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是否会对地产建筑业“降维打击”。现在看来,降维打击的担心并不必要,但是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势必会对建筑设计与广义的建筑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从建筑类型到配套的技术需求,而建筑设计提供的优质的现实空间体验,是虚拟的技术提供不了的。与其说建筑作为弱势一方被迫改变,不如说这是一个互补、进步的机会。

改建翻新 | Renovation

作为一个沈阳人,我对各种工业建筑的改造有着特殊的兴趣。去年“司空见筑”选中的旧火车站改造的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就是这种偏好的缘故。而今年也有一个让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水石设计由伪满时期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改造设计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图79)。

设计中对历史建筑和储水工业遗迹的尊重和保护(图80~82),以及利用原有水池和植被创造的公共景观空间(图83~85),都是值得肯定的点(虽然奇怪的人像雕塑非常减分)。在东北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能够有这种高水平的改造设计,在东北人的视角中无疑是值得被选入。

另一个我自己很喜欢的改造项目,是gmp建筑事务所对原北京城市饭店进行改造后的北京Chao巢酒店(图86&87)。

这个项目的呈现效果可以说非常的gmp。规整简洁的立面效果(图88),以及内部氛围别致的日光礼堂(图89),都让这座建筑在改造后成为了地区性的热门目的地。

X因素 | X-Factor

所谓的X因素,就是一些不太容易归类,或者选择的标准太主观的项目。这部分就非常的随心所欲,标准就是——我喜欢。

首先是两座小屋——位于瑞典的Dalsland Cabin 2.0(by Jim Brunnestom,图90~92)和位于加拿大的Eco-Luxurious Accommodations(by Bourgeois / Lechasseur architectes,图93~95)。这两座小屋入选,因为既符合我对住宅选址(冬季的雪原和秋天的林间)的偏好,也符合我对极简生存状态的憧憬。

其次是位于葡萄牙里斯本、Atelier JQTS设计的Viaticus Pavilion(图96~98)——无他,爆棚(literally)的场所感。

另外,这个项目的建筑画(图99~101)我也非常喜欢。

场所感与建筑画表达俱佳的另一个作品,还有位于智利、由Valentina Ceballos Fuentealba设计的Laguna del Toro Memorial(图102~106)。

当然,最后收尾的一定要特别一些。虽然现在还只是云养猫,但是如果哪天一夜暴富了,我一定会找这家事务所设计一个一样好玩儿的Cat Café——随便设计Knowhere Studio作品,上海田子坊Cat Café TRYST(图107~110)。毕竟,喵星人是万能的。

祝大家新的一年有猫有狗,^(* ̄(oo) ̄)^事如意。

司空白out。


注1: The Skyscraper Center

引用图片:

图1 & 10:"Norra Tornen / OMA | Reinier de Graaf" 08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5500/no> ISSN 0719-8884

图2 & 11:"79&PARK / BIG" 08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5534/79> ISSN 0719-8884

图3 & 12:"Homes for All - Dortheavej Residence / Bjarke Ingels Group / Bjarke Ingels Group" 08 Oct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3495/ho> ISSN 0719-8884

图4:BIG's pixelated complex of "peaks and valleys" for Toronto gains approval

图5,7~8:"Future Towers / MVRDV" 29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6774/fu> ISSN 0719-8884

图6 & 9:Aires Mateus . AAVP

图13:韩爽. "北京中信大厦 (中国尊) 进入施工最后阶段,KPF首次公开建造全过程" 23 10月 2018.ArchDaily. Accesed1 1月 2019. <archdaily.cn/cn/904306/>

图14:392.5米:深圳湾第一高楼“春笋”完成塔尖合拢 - 观点地产网

图15~17:"Morpheus Hotel / Zaha Hadid Architects" 14 Jun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6433/mo> ISSN 0719-8884

图18:"520 West 28th / Zaha Hadid Architects" 30 Mar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1620/52> ISSN 0719-8884

图19:"Nanjing International Youth Cultural Centre / Zaha Hadid Architects" 04 Dec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7145/na> ISSN 0719-8884

图20:Niall Patrick Walsh. "Inside the Extraordinary 190m Atrium (World Tallest) Designed by Zaha Hadid Architects" 02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5123/in> ISSN 0719-8884

图21~22:"Scotts Tower / UNStudio" 10 Dec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7120/sc> ISSN 0719-8884

图23~24:"V on Shenton / UNStudio" 12 Dec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7116/v-> ISSN 0719-8884

图25:"DUO Twin Towers / Büro Ole Scheeren" 07 Mar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0312/du> ISSN 0719-8884

图26~27:Patrick Lynch. "Büro Ole Scheeren's MahaNakhon Tower, Photographed by Hufton + Crow" 25 May 2017.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72195/bu> ISSN 0719-8884

图28:"Guardian Art Center in Beijing / Büro Ole Scheeren" 24 Jan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87675/gu> ISSN 0719-8884

图29~39:"Loba House / Pezo von Ellrichshausen" [Casa Loba / Pezo von Ellrichshausen] 02 Apr 2018.ArchDaily. (Trans. Santibañez, Danae)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1760/lo> ISSN 0719-8884

图40~45:"House in Miyamoto / Tato Architects" 06 Mar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0199/ho> ISSN 0719-8884

图46,48~49:House Close to the Great Wall, China by Jin Lei - 谷德设计网

图47,50~51:一家人的城与乡:宋宅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 有方

图52~53:"Qatar National Library / OMA" 17 Apr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2727/qa> ISSN 0719-8884

图54~57:"Coal Drops Yard / Heatherwick Studio" 26 Oct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4676/co> ISSN 0719-8884

图58~65:Niall Patrick Walsh. "MAD Architects Begin Construction on Floating Kindergarten above Historic Beijing Courtyard" 13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5754/ma> ISSN 0719-8884

图66~72:"House fo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 Noura Al Sayeh & Leopold Banchini Architects" 26 Dec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8265/ho> ISSN 0719-8884

图73:A Tribute to Roman Food Inside Amazon’s Spheres

图74,77~78:NBBJ completes "vertical campus" for Tencent's headquarters in Shenzhen

图75~76:Plant-filled spheres open at Amazon headquarters in Seattle

图79~85:"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 水石设计" [Changchun Culture of Water Ecology Park / W&R GROUP] 17 12月 2018.ArchDaily. Accesed1 1月 2019. <archdaily.cn/cn/907414/>

图86~89:"北京Chao巢酒店 / gmp Architects" [Chao Hotel Beijing / gmp Architects] 19 8月 2018.ArchDaily. Accesed1 1月 2019. <archdaily.cn/cn/900374/>

图90~92:"Dalsland Cabin 2.0 / Jim Brunnestom, Magnus Hellum and Hampus Berndtson" 09 Aug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899815/da> ISSN 0719-8884

图93~95:""Dômes Charlevoix" Eco-Luxurious Accommodations / Bourgeois / Lechasseur architectes" 09 Nov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5512/do> ISSN 0719-8884

图96~101:"Viaticus Pavilion / Atelier JQTS" [Viaticus Pavilion / Atelier JQTS] 07 Sep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1354/vi> ISSN 0719-8884

图102~106:"Laguna del Toro Memorial / Valentina Ceballos Fuentealba" [Memorial Laguna del Toro / Valentina Ceballos Fuentealba] 11 Dec 2018.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7409/la> ISSN 0719-8884

图107~110:"Cat Café TRYST / Knowhere Studio" 06 Nov 2018. ArchDaily. Accessed1 Jan 2019. <archdaily.com/904899/ca> ISSN 0719-8884

user avatar

Heatherwick的"Coal Drops Yard"——维多利亚时代的煤厂被改造为商业综合体。其实Heatherwick本身很讨厌"shopping mall"这个词,受Jane Jacobs的"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启发,他更愿意称其为"a new high street"。可以看出,除了亲吻的屋顶这一非凡景观外,Heatherwick更重视的是商区中公共空间的探索。

这个项目今年10月底正式开放的。去的时候在9月20几号,接近完工。过几天再去看看,到时候有时间更新下细节啥的。Heatherwick是个设计天才,人也很谦逊、有趣,很喜欢这个非建筑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另外多说一句,其实整个King's Cross区域的改造都让人叹为观止,英国人的工业改造本事真不是盖的。

图1-34,取自Heatherwick事务所官网。很详细,包括做法。

图34后面的平立剖图纸,取自Archdaily。

photo 1-5 取自

photo 6和7,自己拍的。

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建筑。要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是绕不开的焦点。我特别关注那些不仅仅是堆砌钢筋水泥,而是能巧妙融合功能、美学、以及与环境的对话的建筑。首当其冲的,是 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梅斯分馆(Centre PompidouMetz)。虽然它的主体结构是前几年完.............
  • 回答
    2018 年,足球技战术领域并非迎来颠覆性的革命,更像是在既有框架下,对效率、控制和个体能力的挖掘与优化。几个明显的趋势和发展在当年的赛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影响着各支球队的建队思路和比赛方式。1. “控球率”不再是唯一信条:效率至上的战术演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控球率”被奉为圭臬,球队似乎越能长.............
  • 回答
    2018年南京推出的那一轮落户政策,给我的感觉是,这座城市在人才引进的道路上,又一次下了大工夫,而且这次的目标群体瞄准得相当精准。之前南京在吸引人才方面,就已经有不少动作了,比如对博士、硕士的补贴,或者是在特定产业领域的一些优惠。但这次新政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把学历的门槛大幅度放宽了,不再.............
  • 回答
    2018年的《全球性别差异报告》出炉,中国在这份报告中的排名和新生儿性别比数据,确实让人不得不深思。首先,从全球排名来看,中国从之前的第100名下滑到了103名。这个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在缩小性别差距方面,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整体进步的步伐似乎并没有那么理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这意.............
  • 回答
    2018年9月,苹果在库比蒂诺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发布了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这两款手机可以说是对前一年发布的iPhone X的全面升级,延续了其大胆的全面屏设计,并在性能、拍照和用户体验上做了不少功夫。首先,外观设计上,XS系列几乎可以说是iPhone X的“小改款”。 .............
  • 回答
    关于吴亦凡在2018年7月30日发布的Diss Track《skr》,这首歌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轰动,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要全面评价这首歌,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音乐本身的质量: Beat和制作: 从制作层面来说,《skr》的Beat还是比较有力量感的,抓耳的节奏和旋.............
  • 回答
    2018年万达的“断舍离”:转型之路上的阵痛与求索2018年,对于万达集团来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调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日那个以地产和院线高歌猛进的巨头形象截然不同的万达——一个在不断“卖卖卖”中寻求转型的万达。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出售并非偶然,而是万达在时代洪流下,主动求变,为自身长远发.............
  • 回答
    2018 年的国际计量大会(CGPM)对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修改,这不是一次随意的调整,而是基于几十年科学研究和对测量精度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这次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 SI 单位的定义更加稳固、普适,摆脱对任何物理实体(如实物原型)的依赖,转而建立在基础物理常数之上。为何要进.............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自媒体那会儿是个啥光景,当时有哪些新鲜事儿在发生。那时候,感觉自媒体这东西刚从一片混沌里渐渐清晰起来,各种玩法都在尝试,也涌现出不少新的苗头。首先,内容上那会儿是百花齐放,但整体感觉往“垂直深耕”和“情感连接”这两个方向走得更明显了。你想啊,最早的时候,谁都能随便发点东西,.............
  • 回答
    2018年的 iPhone 定名,这可真是一个让苹果忠实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想想看,那一年苹果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机,着实让人有些眼花缭乱。首先,最受瞩目的自然是那款代表着苹果未来方向,同时也是最具创新性的产品。苹果一直以来都喜欢在技术革新的时候,给产品赋予一个全新的、听起来就充满未来感的后缀。20.............
  • 回答
    2018年,岳云鹏和曹云金谁的相声水平高,这绝对是个能让不少相声爱好者掰扯上半天的话题。毕竟,这俩人当年都挺火,也各自有支持者,论起来,得从好几个方面仔细说道说道。先看看岳云鹏。2018年的岳云鹏,那是真真切切的“小岳岳”的巅峰时期,甚至可以说是他国民度最高的时候。他那时候的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接.............
  • 回答
    好的,让我们回到2018年的时间点,来分析一下Google、Facebook和Amazon这三巨头各自的优势、挑战以及潜在的未来发展,并从中选择一个“最看好”的。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18年这三家公司的大致状况: Google (Alphabet): 在搜索、广告、Android、YouTub.............
  • 回答
    说到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现在(2018年)国际社会普遍的看法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主要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都承认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件事情的根源得追溯到2014年。在那一年,乌克兰国内爆发了政治动荡,亲西方势力上台,而俄罗斯则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军事介入,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
  • 回答
    要评判 1998 年至 2018 年历届世界杯冠军中谁的实力最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具争议的话题,因为“实力”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球队的整体水平、战术执行力、球员个人能力、比赛中的运气成分,以及他们在整个比赛周期内的统治力等等。不过,如果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尝试给出一个相对全面.............
  • 回答
    探讨民进党执政台湾对2018年中国大陆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由于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实际情况会受到当时两岸关系、国际局势以及两岸各自政策的诸多变数影响。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关系四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可能的“难处”:一、 政治层面:两岸关系的高度不确定性与压力 “.............
  • 回答
    2018年河北省127名高考生分数超过700分:一次对教育公平和竞争压力的深入解读2018年,河北省高考出现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现象:有127名高考生分数超过700分。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高考制度本身、河北省的教育现状.............
  • 回答
    要回答“2018 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具体地理解“裁员潮”的定义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8 年的互联网行业情况:2018 年对于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 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年份。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抛开“AI痕迹”,用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笔触,来描绘这样一个如果:剧名:涛声依旧 (暂定)开篇:2018年的中国大陆,表面上依旧是改革开放的繁华景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互联网的浪潮席卷着每一个角落,人们为着小康生活忙碌着。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动。故事的开端,可.............
  • 回答
    2018年,小米手机的日子可算是起伏跌宕,让人一言难尽。如果非要给这一年下个定义,我觉得用“承压前行,战略调整,挑战与机遇并存”会比较贴切。首先,我们得看看小米在2018年的整体市场表现。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增速放缓是普遍现象。在这种大环境下,小米却能逆势增长,尤其是在.............
  • 回答
    当然,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场景。将2018年的勒布朗·詹姆斯(L.A. Lakers)置换成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或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这不仅仅是换个名字这么简单,而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赛季的走向,甚至对球队的文化和球员的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