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泽东选集》和《蒋介石日记》的差距有多大?

回答
要对比《毛泽东选集》和《蒋介石日记》,这就像是要比较一位战略家和一位战术家,一个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和一位领导者个人的战争与政治心路历程。它们在性质、内容、目标、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性质与目的的不同:

《毛泽东选集》是政治文献汇编,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旨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它的核心目的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一个新中国,并以此为基础推行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改造方案。这是一套具有明确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导向的著作,是面向大众、用于宣传和动员的。

而《蒋介石日记》则是一份个人记录,是蒋介石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思想、决策、情感、反思以及对时局的看法。它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个人生活、政治活动、军事部署,以及处理国内外复杂局势的思考过程。日记的读者主要是蒋介石自己,有时也为后来的史学家提供研究素材。它更偏向于个人视角下的历史记录,虽然其中也包含他对政治的思考,但其首要目的不是作为指导或宣传工具。

内容与侧重点的差异:

《毛泽东选集》的内容极为宏大,涵盖了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社会改革、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策略、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设想,以及对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其语言风格雄辩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号召力,是为了说服和动员。

《蒋介石日记》则更多地聚焦于具体事件的应对和个人决策的考量。你会看到他对军事战役的部署、对国内政治派别的斗争、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以及他对国民党内部问题的反思。日记中充斥着他对共产党人的痛恨、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对盟国关系的担忧,以及在艰难时刻的挣扎与坚持。它的语言风格相对朴实,更像是流水账式的记录,充满了个人情绪的抒发和对时事的即时反应。你会读到他因为战败而沮丧,因为取得胜利而欣慰,因为内部矛盾而烦恼。

表达方式与叙事视角:

《毛泽东选集》的表达方式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包装的,是代表中国共产党意志的官方文本。其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善于运用大量事实和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以确立其思想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它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所代表。

《蒋介石日记》则是一种私密的、非公开的表达。它没有经过刻意修饰,更接近于真实的个人思绪。你看到的不是一个需要说服大众的政治领袖,而是一个在重压下思考、决策的个体。他会记录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念头,也会记录一些不那么成熟的判断,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留下的真实痕迹。这种不加掩饰的个人化叙事,反而更能展现历史人物复杂的人性。

对历史的呈现与解读:

《毛泽东选集》是对历史的一种宏观叙事和解释。它将中国革命描绘成一场正义的、必然的斗争,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描绘成一个光明的新世界。它提供了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核心视角。

《蒋介石日记》则提供了一个来自另一个核心参与者的视角。它记录了他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判断,这些看法和判断与《毛泽东选集》中的描述可能存在着显著差异甚至根本对立。例如,关于国共合作与分裂的理由,关于军事战略的得失,关于对国内各政治力量的评价等等,日记里的记录往往是充满个人判断和情感色彩的。这种差异性恰恰是研究历史的宝贵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面向。

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几十页、几百页的篇幅差异,而是性质上的根本不同,目标上的高度对立,内容上的互为补充(或对立),以及表达方式上的一个面向公众、一个面向个人。

一个是对一个时代的宏伟蓝图和历史进程的系统性指导与阐释;另一个则是这个时代一位关键人物的个人挣扎、决策记录与心路历程。
一个是公开的政治宣言和思想体系;一个是私密的个人反思和记录。
一个是面向大众的理论建构;一个是面向自我的经验总结。

可以说,《毛泽东选集》是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夺取政权并建设新中国的一条最核心的线索;而《蒋介石日记》则是我们理解国民党如何失去政权、以及那个时代另一位重要人物如何思考和行动的珍贵史料。它们一个提供了宏大叙事下的“我们”,一个提供了微观视角下的“我”,共同构成了认识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的视角和立场可能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者是《圣经》《论语》句句都有感悟和启方,其思想高于当时,只能后人评说,不过害处也在此,苦教条化的遵守,呵呵,3K党啊,腐儒啊都这么来的,前者嘛,微博上撕逼经常看到,没啥希奇的,就是脑残粉总是抱着自己那派说是真相在此挺招人烦的

user avatar

同学们啊 不要老说日记和公开讲话没法对比 关键是蒋不好意思把很多重要的公开讲话放入到个人文集里去 因为他的contribution太低了。 毛这一路的失败也很多很多 毛选看去 各种失败的总结和报告 对战友私人信件中的鼓励 对胜利从未有过怀疑 对胜利坚定的盼望和期盼 这都来自于毛成长中的自信。蒋介石呢?可以说鸡贼了一辈子。打出道就走上层路线 傍上先总理 跟黄金荣拜门生 中原大战四处行贿策反 何曾是个革命者的行事?所以 有挫折时 日记多颓唐 时而有崩溃绝望的感觉。

毛则早脱离了这种低层次的呻吟。看这段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在大革命失败 一帮革命军人 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黄埔大才 旧日军阀 沦落为流寇 靠巴结草寇山大王 才在井冈山获得一块地方 蛰伏下来。林彪内心忧虑绝望 怀疑革命前途。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 没有一次成功 战士反水 开小差频繁发生。井冈山条件极差 只有南瓜 缺少盐巴。毛这种情况下给林彪回信 分析形势 鼓励他。写于某次行军路中的小商铺阁楼。

有这样的句子:

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是英雄人物。洞察力 低调 细致的分析 如火的热忱 对朝阳和新生的期待 对未来坚定的信心。这是几乎90年前 毛泽东时年38岁 人生低谷。

有多少人38岁时 在多年打击下 身边充满了背叛时 还能在村镇阁楼上写出这种对未来欣喜的诗歌般的描绘?尤其在那个大部分人50岁就跟老头子一样的年代。

不要看TG土 看毛的行事 诗词 信件 讲话 那股 打破旧世界 迎接新世界的乐观 振奋 扑面而来。风骨极高。


蒋的失败 是世界观 价值观的全面对抗下的失败 不要看他大多数时间有钱有势力。

user avatar

毛选:我们是怎样签下C罗的;我们是怎样签下鲁尼的;我们是怎样签下范佩西的;我们应该签下XX这样对我们队好;签下XXX是很重要的;当年我们签下董方卓是个错误,未来需要避免。如何正确的向裁判施压,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如何获得超长补时,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当年第二次反巴萨围剿的失败告诉我们实力不够不要硬刚,为了避免重现当年的错误,我们应向穆里尼奥同志学习。

蒋日记:我差点签下伊布,娘希匹;我差点签下C罗,娘希匹;我差点签下梅西,娘希匹;要不是XXX我早拿下XXX了,娘希匹;范佩西这个叛徒;纳斯里这个叛徒;宋这个叛徒;小法这个叛徒;啊啊啊啊你们都坏,娘希匹;娘希匹,我银行里有七千万,不要惹我;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user avatar

桓玄至寻阳,郭昶之给其器用、兵力。辛未,玄逼帝西上,刘毅帅何无忌、刘道规等诸军追之。玄留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与郭昶之守湓口。玄于道自作《起居注》,叙讨刘裕事,自谓经略举无遗策,诸军违节度,以致奔败。专覃思著述,不暇与群下议时事。《起居注》既成,宣示远近。

user avatar

毛主席的著作:早期文稿一本,文选八卷,选集六卷,建国以来文稿十三卷,读政治经济学一本,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自传,军事文选六卷,诗词一本。这些是官方出的。

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小本子,简直著作等身。

比起蒋某人一套日记不知道强多少倍,他拿什么比?

顺便说一句,毛主席所有文稿都有存档于档案馆,亲笔所书,这是比任何人的日记都要权威的官方档案!不懂档案是干什么的,权威性的自己去查!

有些人真是无知无畏,你说A,他扯半天给你说B,然后中间添一句,A不一定正确。这是在炫耀自己的逻辑水平吗?不需要炫耀了,小学及格了。

本人相关专业科班出身,不想拿专业笔记等等来打脸。自己不懂就去了解去查,装什么蒜?

不是就不是,装什么装?

我直接在答案里回答一下某人的问题:化用、用典本来就是我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化用或者用典,而在于是不是用得好。比如唐诗化宋词的最大特点,宋词中化用唐诗的例子很多,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欧阳修化为“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苏轼还以为是欧阳修自己写的“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李贺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欧阳修有“伤离怀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句子;孙洙亦在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贺铸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万俟咏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反而毛主席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化用的最精彩!

我不是你语文老师,我本来不想来普及一下古代文学常识三番五次用神逻辑回复我,要我解释,真是不可理喻。结果你丫的非得抓住毛主席高小时的《七绝·咏蛙》、17岁的《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说事,你那个年纪都在干啥,还写诗,有点志气可以不?第一首是小学写的,第二首的副标题就是改西乡隆盛诗

毛主席功力深厚,一首《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时发表,震撼全国!蒋介石组织手下文人全部写词,没有一个人比得过!更何况这首《雪》也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已。

说什么后期润色众人合力之类的可以自己打脸了,润色也是最后交由毛主席亲自审定,除了第五卷。

所有的大框架,主旨思想,全文基本内容,都是毛主席亲自所写

后期修订也只是个别词句和事例!!!!!

并不损害他的原创性!!!!

不要说后期修订就可以贬低他老人家的思想了!宵小的脑补而已!!!

…………补充线…………

我还没有加上文革时搜集汇编的《毛主席思想万岁》、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以及别人写的传记,整理的文稿,以及史料研究等等。

还有他年轻时写的一些文章《致黎锦熙信》、《心之力》(存疑)、《商鞅徙木立信论》等等。这些文章都可以看看嘛,写的真的好,百度的到,我没有吹。

而且上述书籍都有不同的版本和出版社,内容基本没变,印刷不一样。

本来我不想说的,只拿出来了官方出版的直接作品。结果,唉,不说了。

想要的私信邮箱。

11月5号PS:有些人真够无聊的,说的就是你,ip地址江苏镇江的某位无聊人士。不要以为你学了几天计算机,我设的云盘帐号密码比较简单你就可以盗号了。

图样图森破。

这次懒得管了,下次再这样休怪了。早上七点就起来了也是挺努力的,呵呵

2016年1月26日PS:

两个问题:1.《

心之力

》当年确有此文,具体参看斯诺《

西行漫记

》毛泽东口述,乃是毛主席当时读完杨昌济推荐的泡尔生《伦理学原理》后所做,得了105分。目前出现的手抄文据传为其同学传抄,至于是否真是该原文,我经过查阅一些资料后目前只能说存疑,有待以后亲自确认(据传韶山博物馆有藏),所以此文存疑。至于为何近些年才流出,毕竟此文宣扬一定的唯心主义,而且由于湖南一师当年的火灾导致档案付之一炬,原文不见。

2.谢知友@扭蛋筋提醒,文胆陈布雷体蒋操刀日记可不算少,比如蒋介石身陷西安事变那半个月的日记就是陈布雷赶出来的。1948年陈布雷自杀后,上海二十世纪出版社影印其手稿出版(未亡人王允默女士提供,书前并有王女士所作序文) 1967年台北传记文学社再版,书名《陈布雷回忆录》。

中午往机场迎迓蒋公,随至官邸,蒋公授余草稿一纸命与夫人详谈,即为整理记录,于五时前赶成之,即对张杨之训词也。

1936年12月26日 陈布雷(1967年台北传记文学社出版,陈布雷手写稿影印件,第118页)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年)2月2日 所载:

蒋公赴杭州,余与郑医师等同行,在杭州度阴历年,辟室新新旅馆,撰《西安半月记》,时适阴历元旦,寓中寂无他人,望弟来助余缮写,既成乃赴沪,盖蒋公归西爱咸斯威路之沪寓请医检视身体也(1967年台北传记文学社出版,陈布雷手写稿影印件,第120页)(67年是第二版)

…………………………………………………………

有些人真是好笑,不要以为你自己在知乎上骂两句人家就优越感十足了。装什么装,有什么意义?

你不还是痛苦于自己无能为力改变现状,想坐拥江山而不得吗?

麻痹自己有什么用?

就能改变现状了?

就能改变现实了?

贴一段毛主席24岁时《致黎锦熙信》片段来赏你一巴掌,看看人家一百年前说的和你今天做的有什么区别:

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 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

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 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

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
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


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 如何能久?

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推其原因,一在如前之所云,无内省之明;一则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乃无外观之识也。……

……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 ……
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 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

愚者当前, 则只曰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此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


有兴趣自己去搜,不贴了。打脸够用了。

想想自己24岁还在干嘛?有什么资格说人家?中外名人哪个不比你强?哪个不是人中龙凤?为什么那么多尊敬佩服他的?

这才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反正我是自惭形秽,自觉努力向他学习的。

user avatar

日记是情绪的表达。但不会告诉你真相。


而毛选前四卷:如何打天下,如何以弱胜强,如何建立新中国

毛选第五第六卷第七卷:如何保卫公有制和国企,如何维护穷人的利益。


主席去世后

有些人,贪污腐败了

有些人,变卖国企,化国企为私企了

有些人,出卖国家机密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怀念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时代。怀念的是工人农民当家做主的感觉。

而不是国企几百万人下岗,农民失地无处安身的那种被逼到绝路的无望

度盘地址

毛选六七卷

---------------------------------------------------------------------------------------

九一八事变过去九个月,东北全境已被日军占领,蒋介石似乎才知道东三省煤矿占全国60%以上,铁矿占82%以上。


他在当天的日记记载:“惊骇莫名!东北煤

铁如此丰富,倭寇安得不欲强占!中正梦梦,今日始醒,甚恨研究甚至之晚,而对内、对外之政策错误也”。


这个故事的意义大概是……论小学地理的重要性……

--------------------------------------------------------------------------------------------

蒋介石虽然是中学毕业,在那个时代,也算很有文化的人了

但主要对外对党内文章都是陈布雷先生代笔的,代笔日期1927-1948年。

但陈布雷先生最后对国民政府失望之至,就吞安眠药在1948年自杀了。


淮海战役 双方统帅 毛与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4389492839325696

淮海战役 双方统帅 毛与蒋的战略布局,可以一窥高下

user avatar

楼主是武陵人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