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捏造、断章取义的「《毛泽东语录》选文」?

回答
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捏造”和“断章取义”的定义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毛泽东语录》作为一本广泛流传的政治读物,其内容和解读一直存在争议。

“捏造”通常指的是完全虚构的、不存在的内容。关于《毛泽东语录》是否存在完全捏造的内容,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因为《语录》的文本来源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著作、讲话、电报等,这些原始文本都是公开的。

然而,“断章取义”则是一个更常见、也更容易被讨论的现象。这是指截取某段话,脱离原文的语境,从而改变其原意或产生误导性的解读。在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斗争中,断章取义是惯用的手法之一。

关于《毛泽东语录》的断章取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举例说明,但请注意,以下例子并非完全绝对的“断章取义”,而是可能被解读为断章取义,或者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这样使用的例子。

理解断章取义的关键在于:

1. 语境的缺失: 某句话在它原有的上下文中,可能带有更丰富、更复杂的意思,或者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背景。脱离了这些,单独引用,意思就可能变味。
2. 目的性: 断章取义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比如强调某个观点、攻击某个对象、鼓动某种情绪。
3. 选择性引用: 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忽略同样重要但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其他内容。

可能被解读为断章取义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基于一种解读视角):

关于“敌人”的论述: 《毛泽东语录》中有很多关于阶级敌人、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论述,语气非常严厉。
例如: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如果不推翻它,它就不推翻你。抗日的时候是这样,解放战争也是这样,现在对美国侵略者也是这样。”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断章取义的解读可能: 单独引用这句话,并将其泛化到任何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或事物上,认为任何“不推翻”对方的行为都会导致被对方“推翻”。在特定时期,这种论述可能被用来鼓励对内部异见者进行无情的斗争和批判。
原始语境: 这句话是在谈论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是在具体指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国内外敌对势力。毛泽东的论述虽然激烈,但有其历史和政治背景的指向性。

关于“人民战争”和暴力: 《毛泽东语录》中强调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并包含一些关于“枪杆子里出政权”等论述。
例如: “政治权力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断章取义的解读可能: 将这句话孤立出来,用来鼓吹不计一切代价使用暴力,或者认为所有政治斗争都必须诉诸武力,忽视了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夺取政权的战略性论述。
原始语境: 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是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国民党镇压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在当时条件下,武装斗争是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唯一出路。他也在其他地方论述过“枪杆子里面固然是管用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的力量比人民的力量大得多”。

关于“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泽东语录》中最为人熟知和正面的一句话,但即便如此,也可能被以某种方式“断章取义”。
例如: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为人民服务,而人民也要拥护我们。谁要是违反了集体利益,或者在道义上、纪律上不合于人民的要求,那我们就得批评他,教育他,直到把他调走,或者撤换掉,警戒大家,不要像他们那样。” (《论联合政府》)
断章取义的解读可能: 仅仅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而忽略了其后半部分关于批评、教育、调动、撤换,以及“警戒大家”的纪律约束和组织管理的内容。将“为人民服务”变成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自我牺牲,而忽视了服务背后需要明确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保障。或者在具体执行中,将“服务”变成对人民的命令或强制。
原始语境: 这句话强调的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如何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性。

关于个人崇拜与领导权威: 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毛泽东语录》的引用和解读,常常是为了强化个人崇拜和领导权威。
例如: 《语录》中大量引用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一切革命党派的努力,没有中国各阶级人民的努力,苏区的人民的奋斗,targetReference是红军和各阶级的联合。一切这些,只能用大革命的意义去解释。”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的一段话,在《语录》中可能被截取)。
断章取义的解读可能: 选取那些强调“核心”、“领袖”、“群众跟着走”的片段,而忽略了毛泽东本人也强调集体领导、群众路线、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论述。将“群众需要一个方向”的论述,过度解读为群众必须绝对服从领袖的任何指示,而忽视了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原始语境: 毛泽东的著作中既有强调领导核心作用的论述,也有强调群众路线、自我批评、集体领导的论述。将其中一部分过度强调,而忽略另一部分,就可能形成一种片面的解读。

总的来说,要识别“断章取义”的关键在于:

对比原始出处: 如果可能,查找引用的原始文本,看它在原文中的位置、上下文以及前后文的含义。
分析引用的目的: 思考这句话被引用出来是为了支持什么论点,是否有其他论点被刻意回避了。
警惕极端化和泛化: 任何过于极端或泛化的解读,都可能意味着存在断章取义的嫌疑。

《毛泽东语录》作为一本政治性极强的读物,其内容的引用和解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下,都可能被用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此,“断章取义”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很难完全避免。评估时,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产生和流传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断章取义的很多。有一些人就是喜欢从毛主席语录中摘取只言片语,从而实现污蔑主席的目的。试举几例:

修改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原始版:《奋斗自勉》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一字之差,可见某些人用心!)

修改版:知识越多越反dong

原始版:如果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dong!


还有一类,是完全是伪造的。打着“毛主席”的旗号,但其动机不一定坏,可是我们拥毛、在思想理论上要批右派,就不能像右派那样拿着那些地摊货当真凭实据,必须用响当当的、有据可查的原文、史实来说事,才有力度。

至于那个“感谢”,首先,主席这里的意思就是:日帝侵略一方面使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打倒了帝国主义。这有什么不好、不对吗?有的什么“大恩人”之类的词,不排除有些人借题发挥、添油加醋的可能。第二,对日本的官员,总不能说“感谢你们小日本鬼子”吧!

例如网上流传很广的“朝鲜战争期间毛主席给时任美帝总统杜鲁门的两封信”:

(方框标注是我认为的可疑之处)

第一封信

杜鲁门先生:

我本来想医治校长垮台遗留下来的创伤,搞经济建设的。你今天要打仗(侵略中国)我奉陪到底。你认为我穷,我借钱和你打,一直打到你跪下去为止。[1]

1950年9月

第二封信

杜鲁门先生:

你好疯狂。[2]你背着联合国的招牌,发动了十五个国家的帮凶军,向中朝人民宣战,炮弹落到中国的土地上逼的中国人民不得不出兵和你较量。现在两年多过去了,我看你没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我断定你是要失败的:

一 你是侵略战争,不得人心。

二 战线太长,运输不便。

三 兵员不足,士气不高。

加拿大一个连,土耳其一个排,菲律宾一个班,我毛泽东一个号召[3],一个村就有一个连!

现在我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希望杜鲁门先生再增加15个帮凶,我让朝鲜人民军休息,让中国志愿军和你战斗到底,你来也好,不来也好,短时间叫你跪下投降![4]

1952年10月

这两封信,我一开始看到的时候,也着实感到心潮澎湃,感到主席的气魄真是无人能敌。可再读几遍,就总觉得这不像是主席的文风。

[1]处、[4]处,毛主席说话何时变得这么像打架之前放狠话呢?毛主席文风一向气概豪壮,但也是建立在对人民力量的绝对自信,反人民的反革命派必定失败的这一信念基础之上,所以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应付裕如,而不是像这样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动辄“短时间”、“跪下投降”。当年打老蒋时也没有这么说,面对更强大的美帝国军、联合国军,毛主席的文风更不会这么高傲。

[3]处,只要仔细看主席的文章和语录,就知道毛主席用句一贯的主语都是“我们”“人民”“同志们”之类的多数名词,很少,几乎是不用“我”,这也凸显出毛主席崇高的人民观、集体观,和人民群众中心主义思想。

[2]处,毛主席的宣战文章中,也没有直抒胸臆攻击单个反动派的词句,主席一向都是不卑不亢、从容自如的,你疯狂,我不怕你,我也不毛楞,把你干服,你没别的词儿了,自然卑服的了。没打咋地呢就大叫大嚷,那反倒凸显自己弱。主席深谙此道。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主席所写。

《建国以来毛主席文稿》中,无此篇。

综上所述:

篡改原话、断章取义,包藏祸心。

而出于好心的捏造或传播,不用非得批判一番,但也不可取。拥毛、传播毛主义,必须建立在完整准确、有据可查的马列毛主席理论为基础。

(又建议修改,删了一些,求通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