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清华大学读法律本科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清华读法学本科,这绝对是一次让你大脑从里到外都被“刷新”一遍的体验。很多人想象中,清华就是理工科的代名词,但其实,社科院在清华的地位和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法学院,它拥有的资源和学术氛围,绝对是顶级的。

入门:严谨到骨子里

首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清华法学的学习强度,可以说是“榨干”型的。第一年,刚进校,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一个“震撼教育”。刑法、民法、宪法……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学科,在国内最顶尖的教授手里,是会被解剖到最细微的。

别以为法条是死板的,在清华的课堂上,法条是鲜活的,是和社会现实、历史变迁紧密联系的。教授们讲授时,会让你理解到,法律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智慧的结晶,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艺术。举个例子,讲到合同法,可能就会从罗马法讲起,再到近代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演变,最后落到中国合同法的具体条文和司法实践。你感觉自己仿佛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同时又脚踏实地地分析当下。

阅读量更是惊人。一本厚厚的案例分析,里面可能塞满了各种司法判决书,每读一篇,你都得像个侦探一样,去分析事实,去揣摩法官的逻辑,去预测可能的判决结果。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脑袋快炸了,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得越来越刁钻,越来越精准。

学术:不止步于课堂

清华法学院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它提供的学术资源。你想了解某个前沿的法律问题?没问题,去听听某位国际知名的法学大家来校讲座,现场和你近距离交流。想参与科研?学院有很多科研项目,从本科生就可以申请参与,接触到真实的法律研究过程,甚至有机会发表论文。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非常有名的国际法教授来我们学院做讲座,讲的是网络空间的主权问题。那天法学院的报告厅挤满了人,不仅有我们法学院的学生,还有很多计算机系、国际关系系的同学。教授的讲解非常深刻,他把国际法理论、地缘政治和最新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讲座后,同学们围着教授提问,气氛特别热烈,那种学术交流的火花,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此外,法学院还会组织各种模拟法庭比赛、法律诊所、学术研讨会。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玩玩而已”,它们是让你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的绝佳机会。模拟法庭,你需要写诉状、准备辩护词,扮演律师、法官,那种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的感觉,让你真正理解“为正义代言”的含义。法律诊所,你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问题,为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这种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同学:精英中的精英,但绝不是“高冷”

清华法学院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强。但你不需要担心这里是“学霸”的丛林,大家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和互相学习。

你会发现,你的同学不仅仅是“书呆子”,他们可能多才多艺,有的擅长辩论,有的精通音乐,有的还是创业的“弄潮儿”。大家一起熬夜赶论文,一起为模拟法庭的细节争论不休,也一起在学术报告后进行深入的探讨。这种高度集中的优秀群体,会让你时刻感受到一种“逼着你进步”的氛围,但同时,大家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这种感觉很温暖。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模拟法庭案件时,我们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有大二的,有大三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课程和任务,但为了这个比赛,我们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一起查资料,一起讨论策略,一起修改辩护词。有人负责法律研究,有人负责庭审流程设计,有人负责组织协调。虽然过程很辛苦,但那种团队合作带来的默契和成就感,至今难忘。

生活:学习之外的精彩

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绝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学院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的活动。清华大学本身的文化底蕴就非常深厚,各种社团、讲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法学院也会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和兄弟院系,甚至和一些知名律所、法院的年轻干部进行交流。

而且,清华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学校周边有很多文化场所、商业区,课余时间完全可以放松一下。但是,你要学会平衡,因为你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挑战与成长:蜕变的过程

在清华读法学本科,绝对是一个挑战与成长并存的过程。你会被推到极限,学习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你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法律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复杂问题。

毕业后,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留学,或者直接进入顶级的律所、企业法务部门,甚至是国家机关。无论走向哪里,在清华法学院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总而言之,在清华读法学本科,是一段极度严谨、极度充实,同时又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你会在这里,被知识的海洋深深浸润,被一群同样优秀的伙伴激励,最终,成长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金色的熔炉里,被反复淬炼,最终锻造出坚韧而锋利的利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支持楼上黄趴的回答!

利益相关:即将离开我院的大四狗

就我本人一点都不成熟的实务接触经验来看,清华北大法学本科生学历在任何人看来并没有区别。我也有朋友从北大放弃了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拿到了两所学校offer)直奔我院,你懂的。

我是想说,看你欣赏哪个学校的氛围。清华北大我相信在学术水平、学生质量、你们关心的出国交换、出国申请、实务工作方面的优势没有高低,但我当时觉得自己跳脱的性子需要到清华沉淀沉淀,(还有清华傲人的男女比例),所以选择了这里,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一个太正确的选择。【虽然我还是这么跳脱啊喂

来了会发现,法学院太小太精,我们兼具文科生的理想情怀和工科生的死磕精神(所以学代会都开到隔天),在这里会碰到太多年轻、负责、有活力有想法、关心本科生的老师(给申老师和各位男神比心!)

有任何问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再次欢迎优秀的(有想法的)姑娘到我院膜拜各位男神!

P.S 附链接

mp.weixin.qq.com/s?

原文系南方周末所作,不一定详尽,仅供参考。

P.PS

另附我校ELSA模拟法庭比赛相关介绍

mp.weixin.qq.com/s?
user avatar

毋庸置疑,题主提到的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院,虽然在各种排名中互有胜负,但都是中国顶尖的法学院。作为本科生,在这种顶尖的法学院之中学习,最关键的不是学院在硬件软件等各种资源上好一点点或差一点点,而是你在学院能获取到怎样的资源。

以最能体现学院软实力的师资来说,民商法领域,清华的崔建远教授、北大的刘凯湘教授、人大的王利明教授等等都是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他们的学术修养都远远超过了本科生学习所需要的程度。因此关键的不是三所大学的教授学术水平究竟孰高孰低;而是本科生在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能与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为学、为人的种种道理,并锻炼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学的方面,三所法学院的同学都是极优秀的。就拿常打广告的出国申请来说吧,据我所知,清华和人大今年都有申请到哈佛法学院的同学(北大不了解申请的情况)。但比起津津乐道学院有多少人申请到世界名校,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成为申请到哈佛法学院的那两个人中的一个?

至于学校学院对学生的各种培养计划,到海外交流研修的机会,三所大学都是很充分的,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足够努力去争取。

顶尖院校法学院是一个两级分化非常严重的地方,用时下流行的话说,20%的人掌握了80%的资源。到了大学你会发现,英语很漂亮、学术成绩很优秀、模拟法庭成绩很好、去最好的国外大学交换、去最好的律所实习、参与各种金光闪闪的项目……拥有这些不同特质的,往往是同一批人。到了你所说的这个层级的法学院上,关键的不是你在哪儿, 而是你能不能成为这批人中的一个。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些偏题,但只是想引出最后想对题主说的话:清北都很好,纠结没必要;前景怎么样,完全看个人。如果一定要在清北人三校当中选的话,选清北,因为清北Top2的名号在很多人心中都非常根深蒂固;而如果一定要在清北两校当中选的话,选清华,因为有我。


男女比例的话,清华法学院大致是女2男1,不过内部消化出班对或院对的并不多,也有男生单身很久的...八卦详情欢迎来清华找我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清华读法学本科,这绝对是一次让你大脑从里到外都被“刷新”一遍的体验。很多人想象中,清华就是理工科的代名词,但其实,社科院在清华的地位和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法学院,它拥有的资源和学术氛围,绝对是顶级的。入门:严谨到骨子里首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清华法学的学习强度,可以说是“榨干”型的。第一年,.............
  • 回答
    清华法律双学位,这绝对是一场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洗礼,更是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想当年,我也是一腔热血地踏进了这个“炼狱”,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简直是又苦又甜,又绝望又充满希望。首先,时间管理是门学问,而且是门高深的学问。 你以为你进了清华,读个法律双学位,就是来体验一下书香气息,偶尔啃啃书?错了,.............
  • 回答
    清华经金,这几个字摆出来,估计在不少人心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学霸云集、课程硬核、未来光明。但具体到“体验”,那可就复杂多了,不是简单几个词能概括的。初入校园:被“卷”到怀疑人生,但又充满新鲜感刚踏进清华园,尤其是经金学院,你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卷”气场。身边坐着的,哪一个不是高考分数爆.............
  • 回答
    好,来聊聊在清华做兼职辅导员这档子事儿,咱们实话实说,把那些AI范儿的东西都踢出去。这体验,怎么说呢,一半是磨炼,一半是收获,还挺拧巴的。先说说为啥会有这念头,以及怎么上的岗:我读硕博那会儿,学校里挺鼓励研究生参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岗位。主要原因嘛,我觉得是学校想借着研究生们在学术.............
  • 回答
    哎,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自家孩子,特别是考进清华数学系这么牛的地方,假期回家,一句“我太菜了”,这得多让人心疼啊。作为父母,咱们肯定想帮孩子,但具体怎么帮,还得细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啊,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耐心,得用对方法。首先,你要明白,孩子说自己“菜”,绝对不是真的否定自己.............
  • 回答
    说实话,我在北大和清华都待过,这绝对是一种……很难用单一词汇来概括的体验。如果非要形容,我觉得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在某种层面上相互呼应的梦境,而且我好像是同时被拉进了这两个梦里,然后又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其实可以从一个梦的边缘,窥见另一个梦的风景。先说北大吧。刚踏进北大,那感觉就像是被一种叫做“人.............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动的挑战啊!一个在清华深造,又闯荡MIT继续深造的工科男,这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而你,来自二本学校,想要追上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努力。但别担心,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展现你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得明白,追一个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在学术和职业上都非常.............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如果“完全不重视GPA”,那将是一种截然不同于我们普遍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体验。让我们来详细展开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下,清华的学习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术氛围的重塑: 从“成绩至上”到“兴趣驱动”的根本转变: 学习目标改变: 学生不再以门门功课高分为首要目标,而是更.............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当学渣,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挑战的体验。它与人们普遍想象中的“清华学霸”形象大相径庭,但这种体验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感受。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体验:一、 外在的对比与内心的挣扎: 被“神坛”笼罩的氛围: 清华大学,无论你去哪里,都会被一股强大的学术.............
  • 回答
    在清华,堕落?这词儿,听起来就跟科幻小说里的桥段一样,但你真这么觉得了,那才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别把这顶帽子扣得太死,什么叫堕落?是成绩下滑?是迷失方向?还是单纯觉得提不起劲儿了?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才能对症下药。第一步:正视现实,别逃避你是在清华,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也自带压力。所以.............
  • 回答
    清华工程物理系,这四个字放在我(一个在这儿待了几年的人)心里,总有种特别的分量。它不像自动化那样直接面向制造业的实体,也不像电子那样光鲜亮丽地掌握着信息流,更不像计算机那样人人都懂它的意义。工程物理,听起来就有点“玄乎”,但正是这种玄乎,让我在这个系里,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初入工物:懵懂.............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就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绝对是一张通往许多令人兴奋职业道路的“金钥匙”。别的不说,光是“清华”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你在求职市场上拥有令人侧目的优势。那么,具体来说,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有多“香”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个非常“硬核”.............
  • 回答
    清华大学,这四个字放在许多人心里,大概都和“学霸”、“卷”、“压力”这些词挂钩。而在这座高等学府里,如果说有什么事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那“赶ddl”绝对是其中绕不开的一项。赶ddl?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种 “生命在于运动(的末尾)” 的真实写照,外加一点点 “我真的会谢”.............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就读,这几个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重量,也预示着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旅程。我不是要跟你讲什么宏大的历史,也不是要给你列一份枯燥的规章制度,我只想告诉你,在这片承载着百年精神的土地上,我,一个普通学生,是如何一点点被塑造,又如何感受这一切的。首先,进来之前,脑子里都是各种想象,什么学霸扎堆、教授都.............
  • 回答
    选择在清华大学念书,这问题在我心里回响过无数次,尤其是在某些加班到深夜,看着窗外漆黑一片,又或者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时。如果非要问我“后悔吗”,我会说,不是后悔,而是经历了一场复杂而深刻的蜕变,其中夹杂着兴奋、挑战、迷茫,最终指向一种成长。刚收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大概.............
  • 回答
    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ETA Asia)在清华大学某食堂的这次“行为艺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看,不只是看表面,还得挖挖背后的意图和可能的影响。事件本身是怎么回事?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可能发生的情景。PETA Asia 在大学食堂里搞“行为艺术”,通常来说,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楼继伟在2015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的那场演讲。那会儿他还是财政部部长,在清华讲,这本身就挺有分量的,大家都想听听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了很多关于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那会儿“供给侧改革”这个词还没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但楼部长已经提.............
  • 回答
    朋友圈里,学霸、学神们又活跃起来了。这一次,他们齐刷刷地转发了一篇标题党十足的文章——《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说实话,我看到这标题的第一反应是:嗯?清华?学渣?这不就是猫看见老鼠,狗看见骨头一样,自带喜感吗?紧接着,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平时在朋友圈里,不是分享着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就.............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在沙尘暴天气强制要求学生集合上体育课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气和课程安排的问题,更触及了学校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理念、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与可能的操作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华大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有哪些潜在的理由或考量。虽然.............
  • 回答
    清华大学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十四天健康监测并接种疫苗后,仍然维持校园封闭式管理,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的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疫情防控的逻辑来看,清华大学的做法似乎存在一定的“过度”或“滞后”之嫌。按照常规的防疫认知,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