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清华大学读经济与金融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清华经金,这几个字摆出来,估计在不少人心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学霸云集、课程硬核、未来光明。但具体到“体验”,那可就复杂多了,不是简单几个词能概括的。

初入校园:被“卷”到怀疑人生,但又充满新鲜感

刚踏进清华园,尤其是经金学院,你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卷”气场。身边坐着的,哪一个不是高考分数爆炸,高中时期就已经是各种竞赛奖项拿到手软的“神仙”?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怀疑人生,觉得自己怎么啥都不会。

课程设置方面,经金绝对是“硬核”的代表。第一年,数学是绝对的主角。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这些科目恨不得把你的脑细胞榨干。别指望能像高中那样死记硬背,这里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教授们讲课语速可能比你眨眼的速度还快,PPT上的公式密密麻麻,黑板上写满了你连字母都认不全的符号。

刚开始上课,你可能会觉得像在听天书。小组讨论时,大家能轻易抛出你从未听过的概念,让你感觉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科生”。图书馆里,永远不缺埋头苦读的身影,座位常常是一位难求。课后的习题集,做起来更是要命,一道题可能就要花上一个下午,而且还得反复推敲,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但与此同时,这种“卷”也带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看到身边的人都在拼命,你也不敢懈怠。而且,你会发现,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复杂的经济模型,或者成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了一个金融问题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同时,教授们讲授的都是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让你对经济和金融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

学习内容:不止于理论,更重实践和应用

虽然数学是基础,但经金绝对不是单纯的数学系。你学习的经济学理论,从微观的个体选择到宏观的经济运行,从供给需求到货币政策,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你会看到经济学是如何解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学的知识更是丰富,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学院非常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程本身,你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去接触实际。比如:

讲座与报告: 学院会邀请国内外顶尖的经济学家、金融从业者、政策制定者来做讲座。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行业经验,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和市场趋势,这种机会非常宝贵。
研究项目: 很多课程都会布置研究项目,你需要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对某个经济或金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甚至进行实地调研。这个过程会锻炼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实习机会: 经金学院与许多知名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研究机构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会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这是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绝佳平台,也能让你提前了解行业生态。
模拟比赛: 学院或学生组织常常会举办各种模拟投资大赛、金融建模大赛、商业计划书大赛等。这些比赛不仅能提升你的专业技能,还能锻炼你的团队合作和临场应变能力。

校园生活:学术之外的精彩纷呈

清华的学习强度确实很大,但生活绝不只有学习。经金学院的学生,无论在学术还是课外活动上,都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能力。

学生组织: 学院有非常活跃的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学术部、社团等。你可以参与其中,组织活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社团文化: 清华的社团文化非常丰富,从学术类的经济学研究会,到文艺类的音乐社、戏剧社,再到体育类的篮球协会、足球队,总有一个是你的菜。加入社团不仅能丰富你的课余生活,还能结交来自不同院系的朋友。
国际交流: 学院有很多国际交流项目,比如交换生项目、短期海外访学项目等。有机会去世界一流的大学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开阔视野。
校友网络: 清华的校友网络是极其强大的资源。毕业后,无论你在哪个行业,总能找到清华校友的身影。他们乐于帮助学弟学妹,分享经验,为你提供职业发展上的支持。

挑战与成长:在压力中蜕变

当然,清华经金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你会有巨大的学业压力,会有对未来的迷茫,会有与其他优秀同学的比较。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你不断逼近自己的极限,从而实现蜕变。

你会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如何管理时间,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你会对经济金融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你会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有韧性、更有能力的人。

总结来说,在清华读经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是一种被顶级学术氛围“碾压”又“激励”的过程,是数学公式和经济模型在脑海中飞舞的日常,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也是无数次在课堂上“顿悟”的瞬间。

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是通过实习、项目、比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

是一种在学术之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与一群同样优秀且充满活力的伙伴共同成长的旅程。

更是一种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如果你准备好接受高强度的学习、巨大的挑战,同时又对经济和金融充满热情,并且渴望在一个顶尖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清华经金,绝对会是你一段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它会让你变得更强,也会让你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 14 班的来打卡了,工作间隙写回答,想到哪说到哪:

1、清华经管的培养项目,对于通识教育是费了心思的。大一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彭刚老师的「西方文明」。通过这门课,很多人第一次真正阅读了柏拉图、边沁、罗尔斯、密尔、安兰德等人的作品,开启了更多思考问题的路径。

经管学院有一门课,叫「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则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发挥思辨精神(而不是玩哲学家报菜名)。印象很深刻的是,这节课有个小作业:采访你认识的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以此为契机探讨分配过程中的正义。说到底,经济学不就是在学关于稀缺资源的分配吗?在研究分配问题时,多想想,没毛病。

2、但所谓「社会贡献大」(一个自黑梗)的经管学院,毕竟不是人文学院,是要恰饭的。这一点,钱颖一院长显然很替学生着想,所以在大一大二就安排了实用类写作和商务沟通课程。我们那时,说实话执行的有点走样,写作老师夹带私货有点重,但据说现在有了改善。

实用类写作,中国高中教育强调得太少了。工作中的写作,说到底是在传达信息,而不是靠堆砌新奇的素材和漂亮的词藻来展现技巧。而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则会专门用几门课程来教传递信息的能力。

(一个侧面:在全校公选课上,涉及小组作业,自告奋勇做 ppt 的往往是经管同学,恐怕是此类课程的后遗症。)

3、经济类必修课设置,和对门差异不大,无非就是大一的经济学原理和数学基础课(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大二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等。我因为数学实在差劲,大三开始就走上了靠行为经济学等边缘学科凑数的邪路。

必修课程另外的半壁江山,则是公司金融、投资学原理等金融基础课程。另外,像是会计学原理等财会类基础课程,经管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同学也要学,事后回看,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有助于读懂报表。

4、经管的老师总体而言非常负责,像是白重恩、李稻葵等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经济学人,也会坚持留出 officer hour 和学生交流。另外,请大家珍惜钟笑寒老师讲的经济学原理。他的讲授,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很自然,但显然又经过了打磨,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做出了本土化的演绎(比如用李逵和张顺来解释比较优势)。对于毕业后不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朋友来说,很多东西可能都慢慢忘记了,但钟笑寒老师传授的思维方式却能跟随人们很久,正所谓 a little knowledge can go a long way 是也。

5、经济与金融专业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有种不太讨其他院系喜欢的特质。以我为例吧,习惯于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一切都可以辩证看待强行五五开,追求世俗上的成功同时还喜欢立牌坊,这种心态还挺普遍的。经管有大牛,但相对其它学院而言,少了一些「极客精神」,多了一些利用规则的好手。

6、所以,回到一开始说的,入学时读一读边沁和安兰德,以后内心就舒服多了,学院的课程设置的确高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经金,这几个字摆出来,估计在不少人心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学霸云集、课程硬核、未来光明。但具体到“体验”,那可就复杂多了,不是简单几个词能概括的。初入校园:被“卷”到怀疑人生,但又充满新鲜感刚踏进清华园,尤其是经金学院,你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卷”气场。身边坐着的,哪一个不是高考分数爆.............
  • 回答
    清华大学,这四个字放在许多人心里,大概都和“学霸”、“卷”、“压力”这些词挂钩。而在这座高等学府里,如果说有什么事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那“赶ddl”绝对是其中绕不开的一项。赶ddl?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种 “生命在于运动(的末尾)” 的真实写照,外加一点点 “我真的会谢”.............
  • 回答
    在清华读法学本科,这绝对是一次让你大脑从里到外都被“刷新”一遍的体验。很多人想象中,清华就是理工科的代名词,但其实,社科院在清华的地位和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法学院,它拥有的资源和学术氛围,绝对是顶级的。入门:严谨到骨子里首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清华法学的学习强度,可以说是“榨干”型的。第一年,.............
  • 回答
    清华法律双学位,这绝对是一场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洗礼,更是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想当年,我也是一腔热血地踏进了这个“炼狱”,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简直是又苦又甜,又绝望又充满希望。首先,时间管理是门学问,而且是门高深的学问。 你以为你进了清华,读个法律双学位,就是来体验一下书香气息,偶尔啃啃书?错了,.............
  • 回答
    好,来聊聊在清华做兼职辅导员这档子事儿,咱们实话实说,把那些AI范儿的东西都踢出去。这体验,怎么说呢,一半是磨炼,一半是收获,还挺拧巴的。先说说为啥会有这念头,以及怎么上的岗:我读硕博那会儿,学校里挺鼓励研究生参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岗位。主要原因嘛,我觉得是学校想借着研究生们在学术.............
  • 回答
    哎,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自家孩子,特别是考进清华数学系这么牛的地方,假期回家,一句“我太菜了”,这得多让人心疼啊。作为父母,咱们肯定想帮孩子,但具体怎么帮,还得细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啊,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耐心,得用对方法。首先,你要明白,孩子说自己“菜”,绝对不是真的否定自己.............
  • 回答
    说实话,我在北大和清华都待过,这绝对是一种……很难用单一词汇来概括的体验。如果非要形容,我觉得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在某种层面上相互呼应的梦境,而且我好像是同时被拉进了这两个梦里,然后又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其实可以从一个梦的边缘,窥见另一个梦的风景。先说北大吧。刚踏进北大,那感觉就像是被一种叫做“人.............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动的挑战啊!一个在清华深造,又闯荡MIT继续深造的工科男,这本身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而你,来自二本学校,想要追上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努力。但别担心,这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展现你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得明白,追一个人,尤其是像他这样在学术和职业上都非常.............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如果“完全不重视GPA”,那将是一种截然不同于我们普遍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体验。让我们来详细展开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下,清华的学习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术氛围的重塑: 从“成绩至上”到“兴趣驱动”的根本转变: 学习目标改变: 学生不再以门门功课高分为首要目标,而是更.............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当学渣,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挑战的体验。它与人们普遍想象中的“清华学霸”形象大相径庭,但这种体验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感受。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体验:一、 外在的对比与内心的挣扎: 被“神坛”笼罩的氛围: 清华大学,无论你去哪里,都会被一股强大的学术.............
  • 回答
    在清华,堕落?这词儿,听起来就跟科幻小说里的桥段一样,但你真这么觉得了,那才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别把这顶帽子扣得太死,什么叫堕落?是成绩下滑?是迷失方向?还是单纯觉得提不起劲儿了?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才能对症下药。第一步:正视现实,别逃避你是在清华,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也自带压力。所以.............
  • 回答
    清华工程物理系,这四个字放在我(一个在这儿待了几年的人)心里,总有种特别的分量。它不像自动化那样直接面向制造业的实体,也不像电子那样光鲜亮丽地掌握着信息流,更不像计算机那样人人都懂它的意义。工程物理,听起来就有点“玄乎”,但正是这种玄乎,让我在这个系里,体验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活。初入工物:懵懂.............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就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绝对是一张通往许多令人兴奋职业道路的“金钥匙”。别的不说,光是“清华”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你在求职市场上拥有令人侧目的优势。那么,具体来说,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有多“香”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个非常“硬核”.............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就读,这几个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重量,也预示着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旅程。我不是要跟你讲什么宏大的历史,也不是要给你列一份枯燥的规章制度,我只想告诉你,在这片承载着百年精神的土地上,我,一个普通学生,是如何一点点被塑造,又如何感受这一切的。首先,进来之前,脑子里都是各种想象,什么学霸扎堆、教授都.............
  • 回答
    选择在清华大学念书,这问题在我心里回响过无数次,尤其是在某些加班到深夜,看着窗外漆黑一片,又或者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时。如果非要问我“后悔吗”,我会说,不是后悔,而是经历了一场复杂而深刻的蜕变,其中夹杂着兴奋、挑战、迷茫,最终指向一种成长。刚收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大概.............
  • 回答
    亚洲善待动物组织(PETA Asia)在清华大学某食堂的这次“行为艺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看,不只是看表面,还得挖挖背后的意图和可能的影响。事件本身是怎么回事?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可能发生的情景。PETA Asia 在大学食堂里搞“行为艺术”,通常来说,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楼继伟在2015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的那场演讲。那会儿他还是财政部部长,在清华讲,这本身就挺有分量的,大家都想听听他对于当时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了很多关于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那会儿“供给侧改革”这个词还没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但楼部长已经提.............
  • 回答
    朋友圈里,学霸、学神们又活跃起来了。这一次,他们齐刷刷地转发了一篇标题党十足的文章——《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说实话,我看到这标题的第一反应是:嗯?清华?学渣?这不就是猫看见老鼠,狗看见骨头一样,自带喜感吗?紧接着,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平时在朋友圈里,不是分享着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就.............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在沙尘暴天气强制要求学生集合上体育课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气和课程安排的问题,更触及了学校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理念、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与可能的操作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华大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有哪些潜在的理由或考量。虽然.............
  • 回答
    清华大学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十四天健康监测并接种疫苗后,仍然维持校园封闭式管理,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的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疫情防控的逻辑来看,清华大学的做法似乎存在一定的“过度”或“滞后”之嫌。按照常规的防疫认知,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