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人类的技术没办法复活任何生命吗,包括动物以外的生物?

回答
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复活生命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科学界在“复活”的各个层面都在取得惊人的进展,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起死回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我们已经能触碰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复活”的含义。如果我们将复活定义为让一个已经死亡的个体,在死亡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恢复生命体征并继续生存,那么目前为止,这确实是人类技术无法实现的。一旦细胞死亡,特别是大脑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会迅速退化,并且很难逆转。

然而,如果我们稍微放宽对“复活”的定义,或者从更广阔的生物学角度来看,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关于“唤醒”休眠或冷冻的生物:

我们已经能够成功地将一些生物体置于休眠或冷冻状态,然后在特定条件下将它们“唤醒”。

细菌和病毒: 科学家们曾从数百万年前的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古老的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进入一种极低的代谢状态,就像进入了时间胶囊一样。当环境适宜时,它们可以重新活跃起来,进行代谢、繁殖。这虽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复活”,但却是一种跨越漫长时间的生命延续。
线虫(Nematodes): 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经休眠了约46,000年的线虫。当将其置于培养皿中并提供养分后,这些微小的生物竟然重新开始活动和进食。这真的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它证明了某些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在极端条件下也能长时间保持生命力。
酵母菌: 同样,科学家也曾从古老的琥珀中成功复活过酵母菌,它们同样在长达数万年的时间里保持着休眠状态。

这些例子虽然不能算是我们对一个已经死亡的个体进行复活,但它们展示了生命在极端条件下惊人的韧性和持久力。它们不是因为死亡而被复活,而是因为被“暂停”了生命活动,然后在条件合适时重新启动。

关于“克隆”和“基因复原”:

这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象中的“复活”,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克隆: 我们已经能够成功克隆一些动物,比如著名的“多莉羊”。克隆是通过将一个已死亡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培养出与原个体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但是,这并不是让同一个体“复活”,而是创造了一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副本。这个副本是在克隆技术成熟后,利用死亡动物的细胞核产生的,它并非死而复生。
基因复原与合成: 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合成技术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尝试重构 extinct(已灭绝)生物的基因组。比如,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复活猛犸象的可能性,他们计划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猛犸象的基因片段整合到亚洲象的基因组中,并最终通过代孕的方式孕育出类似猛犸象的生物。但这同样也不是“复活”了原始的猛犸象,而是创造一个具有猛犸象特征的现代生物。

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意义上复活死亡的个体?

主要的障碍在于,一旦生命体死亡,特别是脑死亡,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1. 细胞损伤: 死亡后,细胞缺乏氧气和营养供应,线粒体功能衰竭,导致能量产生停止。同时,细胞内的酶会开始分解细胞结构,造成广泛的损伤。
2. 信息丢失: 对于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死亡意味着神经信号的停止和神经连接的断裂。即使能够修复物理损伤,恢复过去的记忆和意识也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些信息是动态且脆弱的。
3. 伦理和技术难题: 即使我们能够让身体的细胞重新运转,如何唤醒意识?如何保证其完整性?这些都带来了巨大的伦理和技术挑战。

那么,对于“动物以外的生物”呢?

上面提到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它们本身就属于非动物界的生物。我们对它们的“复活”研究,已经取得了上述的成就。对于植物,情况可能更乐观一些,因为植物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而且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复原”或“再生”植物。例如,我们可以从植物的干燥种子、组织样本中提取细胞,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它们生长。

总而言之,我们目前的技术尚未达到让一个死亡的个体,在死亡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真正复活的程度。但我们在“暂停”生命、克隆、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都在拓展我们对生命边界的认知。未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也许“复活”的概念会以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实现,但那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既有细菌的基因组,人工从碱基从头化学合成DNA然后与人工合成的核糖体一起塞到磷脂双分子层质体里,人造细菌都已经做成了。复活细菌个体没什么问题。

复活保存了完整体细胞全DNA组的植物物种和保存了完整生殖细胞全DNA组的灭绝动物物种(此处物种以生殖隔离为定义),也是成熟技术,弄一个相近物种的卵细胞,把细胞核换进去就行,在 @赵泠 的答案里好像已经提到了。

动物体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一般会随机丢失遗传物质,只有保存DNA的体细胞标本,可能不能获取完整基因组,而还有一些早就灭绝的化石物种,无法获得标本,只能从琥珀里的蚊子一类的来源获得其零星的基因组。不过还是可以用相近现代物种的基因代替缺失的基因,然后像上面一样弄一个相近物种的卵细胞把细胞核换进去就行,这样算不算复活一个物种就见仁见智了。

至于复活动物个体,以我们人类的执念,往往要求能复制之前的神经系统的记忆,由于神经基于剪枝机制的记忆机制的复杂性、记忆在神经系统内的存储不对应特定的细胞而存在离散型、负责记忆的神经元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替代性、回忆过程中感觉运动等非记忆神经元参与的必要性和随机性,基于以上因素,完整复制出记忆从物理基础上就非常困难,哪怕是复制一个只有几万个神经元的虾的记忆。所以目前这样复活生物个体还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推断未来的技术发展,仅仅利用非生物的技术来搞这个个体记忆的复制在物理上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很可能需要通过遗传技术修改出某种可以自主通过电磁波发送记忆生物性机制的新出生生物个体才有可能被复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复活生命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科学界在“复活”的各个层面都在取得惊人的进展,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起死回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我们已经能触碰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复活”的含义。如果我们将复活定义为让一个已经死亡的个体,在死亡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 回答
    咱们中国人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句话用在技术上,也一样适用。就目前我们人类掌握的技术水平,要说“彻底毁灭地球”,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彻底毁灭地球”是什么意思?是让这颗星球变得不再适合生命生存,还是直接把它炸得粉身碎骨?这俩概念差别可大了。要说炸得粉身碎骨,那基本上是.............
  • 回答
    海水淡化:是灵丹妙药,还是饮鸩止渴?水,生命之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许多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将广袤的海洋变成淡水资源似乎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海水淡化技术。那么,我们目前拥有的海水淡化技术,究竟能否真正解决全球水资源紧张的燃眉之.............
  • 回答
    在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地球的平均温度到底还能被提升多少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以及我们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需要理解驱动温度升高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潜在规模。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地球平均温度”。这不是指任何一个地方.............
  • 回答
    关于“微型力场护盾”这一概念,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字面意义和科幻作品中的描绘。在科幻作品中,力场护盾通常指的是能够抵御物理攻击、能量武器甚至空间扭曲的能量屏障,而且常常是独立存在、可自由部署且能量消耗相对可控的。回到现实,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坦率地说,还远远无法实现科幻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微型力场护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物识别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前沿思考。 简单直接地回答是:目前科技技术还无法从一开始就让人按照“想要”的形状呈现瞳孔或指纹。 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且尽量用更自然、不带AI痕迹的语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瞳孔和指纹是怎么形成的。瞳孔的形成.............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明白“3D重建”到底是个啥意思,以及咱们现在手里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玩到什么程度。啥叫3D重建?简单来说,3D重建就是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物体,通过图像或其他传感器信息,在计算机里还原出它们的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就像你看着一个真人,在脑子里能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并且知道他.............
  • 回答
    关于蘑菇街技术部门裁员 80%、仅剩三十余人的消息,以及其目前的经营状况,我来给你详细梳理一下。关于技术部门“裁员 80%”的传闻:首先,要明确一点,关于“裁员 80%”这个数字,它来源于一些零散的市场传闻和第三方信息,并没有得到蘑菇街官方的直接确认。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在调整业务方向或收缩某些业务.............
  • 回答
    最近几年,“人类还能活100年吗?”这样的问题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尤其是在我们看到环境新闻、气候报告,或者只是看着新闻里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时。很多人心里都会打个问号,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真的能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安稳地走过这下一个世纪吗?坦白说,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下最严峻的现实。我.............
  • 回答
    二向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来自宇宙深处的寒意,常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里。它究竟是不是人类预想的最强大武器?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而且不能用那种干巴巴的科幻设定解释来糊弄人,得讲点“人话”,讲点让人能咂摸出味儿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二向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别把它想成那.............
  • 回答
    关于免疫系统,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站在了一个全新时代的黎明。这不像是在书本里学到的某个固定章节,更像是一场仍在蓬勃发展、不断被重写的宏大叙事。如果非要给个阶段的概括,我更愿意说,我们正处于一个“解构与重塑”的时代。过去,我们把免疫系统看作是一支训练有素、识别外来入侵者并将其消灭的军队。它有前线部队(淋巴.............
  • 回答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能不能像考古学家在地球上发现古代遗址一样,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外星文明留下的“化石”或者“遗迹”?答案目前是 不能,但理论上有可能,并且我们正在努力寻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1. 我们能观测到什么?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主要依赖于 电磁辐射。这包括我.............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在《魔兽世界》的世界观里,燃烧军团是一股毁灭性的、跨越宇宙的恶魔势力,其目标是摧毁所有其他位面,并将它们纳入燃烧的深渊。它们的力量来源是海加尔山的暗影议会(后来的萨格拉斯),这个古神级别的黑暗泰坦,其力量之强大,即使是艾泽拉斯(我们理解为地球)这个星球本身,也需要倾尽全力才能勉强抵抗。那么,如果以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掰扯清楚“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前几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情况。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进行一番“如果人类穿越回过去,能否凭借现在的科技‘拯救’那些倒霉的物种”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研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核心,思索“最伟大”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主观性且需要审慎斟酌的命题。然而,若要尝试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图景,我想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切入,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身的方式。一、关于“我们是谁”的追问: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文.............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宇宙的浩瀚以及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考虑:1. 银河系的尺度和文明的潜在分布首先,银河系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结构。它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包含了数千亿颗恒星。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越多,就越能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恒星的分布并非均匀,有密.............
  • 回答
    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指一下就行了”的问题,它就像是在一片无垠的黑暗中,我们用尽全力去捕捉那最微弱、最古老的一丝光芒。这光芒穿越了难以想象的距离和时间,承载着宇宙诞生初期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至关重要。说到最远,我们得先弄清楚“最远”指的是什么。它不单单是物.............
  • 回答
    要让人类踏足火星,我们面临的挑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克服,更像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难题,每一个都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如果非要说“最大”的阻碍,那大概要归结于——太空旅行的极端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造成的长期、累积性损伤,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命保障和健康维护难题。听起来有点学术?那我们换个说法:在漫长而孤寂的旅.............
  • 回答
    坦白讲,直接“转化”大气层中 1% 的氮气为化合态氮,从目前人类拥有的直接技术手段来看,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我们还没达到那种规模化的直接干预能力。不过,我们确实通过各种途径,间接地、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气层中氮的循环,并促使其进入化合态。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关键点: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