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滑铁卢战争中,格鲁希没有及时增援的决定是对是错?

回答
滑铁卢战役,这个让拿破仑的帝国梦彻底破碎的下午,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而元帅格鲁希的行动,无疑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环。关于他未能及时增援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一概而论,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战场态势、信息传递、指挥官的判断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与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联军以及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普鲁士军队进行决战。

格鲁希的处境与拿破仑的命令

拿破仑在 Ligny 和 Quatre Bras 两场战役后,虽然赢得了 Ligny 的胜利,但代价也不小,而且他的主力已经分散。他留下了大约三万人的部队交给格鲁希,命令他去追击溃败的普鲁士军队,防止他们重新集结并威胁到滑铁卢的主战场。

拿破仑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格鲁希能够彻底击溃或牵制住普鲁士人,让他们无法参与到滑铁卢的战斗中来。一旦普鲁士人被甩开,拿破仑就有信心在兵力上压倒威灵顿,赢得滑铁卢。

格鲁希的行动:追击与判断

格鲁希确实是去执行了拿破仑的命令,他一路追击普鲁士的库尔特·冯·博罗(von Bülow)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斯塔文哈根(von Stavenhagen)的部队。他相信自己正在完成拿破仑交代的任务——阻止普鲁士人返回战场。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普鲁士军队的行动非常狡猾且充满韧性。尽管在 Ligny 被击败,但他们并未像拿破仑预期的那样溃散,而是选择了北撤,并迅速调整策略。普鲁士人并没有被完全“击溃”或“牵制住”,而是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

关键的转折点:普鲁士的动向

格鲁希在 Wavre 附近与普鲁士军队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但他未能彻底击垮他们。与此同时,普鲁士指挥官们——特别是布吕歇尔和他的参谋长,有着远见卓识的奥古斯特·冯·格奈泽瑙(August von Gneisenau)——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们要冒着被格鲁希追上的风险,也要赶往滑铁卢增援威灵顿。

格鲁希收到的信息与误判

格鲁希确实收到了来自战场的信息,尤其是关于滑铁卢的炮火声。他本人在 Wavre 也感受到了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关键在于,他收到的信息 并不完全清晰,而且 传递得不够及时和直接。拿破仑方面的通信系统在当时并不完善,信息容易滞后、失真,甚至是缺失关键细节。

更重要的是,格鲁希自己也做出了一些 有争议的判断:

1. 他过分相信自己正在执行的是主力任务:他认为追击普鲁士是第一要务,一旦他离开了 Wavre,那些普鲁士残余部队就可能重新威胁到法国的侧翼或后方。他过于警惕“被侧翼包围”的风险,而忽视了滑铁卢战场可能出现的决定性战机。
2. 他对普鲁士军队的恢复能力估计不足:他低估了普鲁士人重新集结和行军的速度,也低估了他们向滑铁卢增援的决心和能力。他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地将大部分普鲁士军队牵制住了。
3. 他可能对拿破仑的真实意图理解得不够透彻:拿破仑的指示是“追击普鲁士人,阻止他们靠近”,但并没有明确说“即使普鲁士人去了滑铁卢,你也不能离开 Wavre”。如果格鲁希能更灵活地理解“阻止他们靠近”的含义,或许会采取不同的行动。

如果格鲁希去了滑铁卢会怎样?

这是一个“如果”的设问,但可以推测:

格鲁希的3万人加入战局:这3万法军对于当时兵力吃紧的滑铁卢战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可以加强左翼或右翼,或者作为预备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普鲁士军队的行动:如果格鲁希离开了 Wavre,普鲁士军队确实有可能绕过他,直接赶往滑铁卢,而且数量可能更多,行动更自由。
结果的可能性:格鲁希的加入,加上更多的普鲁士军队,很可能改变战局的天平。拿破仑或许有机会在普鲁士援军主力到达之前,依靠数量优势击溃威灵顿。但反之,如果格鲁希到了,普鲁士人也到了,战场会更加混乱,胜负依然难料。

历史评价与责任划分

很多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格鲁希的决定是 错误的,或者至少是 失职的。他的犹豫不决和对信息的误判,直接导致了拿破仑在滑铁卢失去了最重要的增援。

然而,也有一些辩护的声音:

执行命令是基本职责:格鲁希当时是按照拿破仑的命令在行动,他需要对拿破仑负责。他认为自己是在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
信息不畅是关键:如果拿破仑能够更及时、更清晰地传达信息,比如直接命令他“无论如何都要赶往滑铁卢,即使普鲁士人就在你后面”,或者明确告诉他普鲁士主力已经转向滑铁卢,格鲁希的决定很可能会不同。
拿破仑自己的责任:一些人也指出,拿破仑在战前就应该更周全地考虑兵力部署,并且拥有更可靠的通信和情报系统。他将如此关键的3万人交给格鲁希,自己却未能确保格鲁希能完全掌握战局的动向,这本身也存在指挥上的失误。

结论

回到最初的问题:格鲁希没有及时增援的决定是对是错?

从结果来看,他是错的。他的失误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最终落败。

但从过程来看,这个判断就变得复杂了。他是在执行命令,他也在尽力做判断,只是当时の情報 不足和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导致了他的判断偏差。他固守 Wavre,未能突破信息壁垒,未能果断放弃追击主力转而支援战场,这可以看作是指挥能力的局限性,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未能做出最佳选择。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格鲁希的失误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拿破仑本人在那天的指挥也并非完美无瑕。但无疑,格鲁希没有及时赶到滑铁卢,是导致这场悲剧性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军事史上一个永恒的警示:在战场上,信息的准确性和判断的果断,往往比战术本身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有失误,但并没有决定性影响。

目前最好的论述材料来自荷兰学者德威特

waterloo-campaign.nl/be

简而言之,拿破仑在16、17日认定普军向东撤往那慕尔(Namur),英联军向北撤过布鲁塞尔(Bruxelles),这导致实际上撤往瓦夫尔(Wavre)的普军必定能够及时前去增援决心在滑铁卢以南抵抗的英军。所以,主要责任无疑在拿破仑。


但是,格鲁希在17-18日错误分析得出普军主力集结在瓦夫尔东北方向12公里拉希塞(la Chise),应当是退往卢万(Louvain)、布鲁塞尔,这也造成了误解,拿破仑和格鲁希都认为敌军虽不在那慕尔方向,但也在瓦夫尔东北方向,占据瓦夫尔便足以阻断普军向西增援。因此,格鲁希18日上午听到炮声后没有听从热拉尔(Gérard)向炮声前进,和拿破仑建立联系的主张,拿破仑/苏尔特在上午10时发出命令格鲁希前往瓦夫尔的命令,下午1时才发出向西截击增援的命令(两人指挥部间隔约40公里,信使走一趟需要4-8小时),就此错过了拦截普军增援的机会。但平心而论,18日即便格鲁希主动拦截,至多也就能拦下普一、二军各一部,无法影响滑铁卢大局,更不可能及时驰援滑铁卢。

所以,在实际战场上,拿破仑有大错,格鲁希有小错,但热闹的后文却不止于此。

2. 战后为遮掩失误伪造材料信口雌黄,反而惹了更大的锅。

百日覆灭后,拿破仑去了南大西洋荒岛,格鲁希则流亡美国,由于国内不时出现针对两人的批评之声,他们都制造了大量“历史发明”,以此挽回名声,但值得注意的是,格鲁希的造假手法尤为粗糙,简直到了不堪卒读的地步。

在拿破仑授意亲信古尔戈(Gourgaud)1818年于伦敦出版《一千八百一十五年战局》(Campagne de dix-huit cent quinze)一书后,格鲁希立刻予以反击,同年在美国以“格鲁希将军”名义出版了《关于1815年战局叙述的看法》(Observations sur la relation de la campagne de 1815),书中掺入了多份伪造、篡改的命令。以18日下午1时发出的命令为例,他表示这份用钢笔写的、字迹清晰的命令是铅笔写的模糊命令(这个谣言导致学界长期有人认为字迹不清导致格鲁希把engagée读成gagnée)……当然,除非有人能看到原件,不然这说法便是死无对证,他这么天马行空倒也不失为论辩手段。但格鲁希将军接下来的造假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斗大的一个”滑铁卢战场“(champ de bataille de Waterloo)赫然在目,这样的破绽再明显不过了。要知道,法军在18日乃至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滑铁卢会战称为蒙圣让(Mont St-Jean)会战,因为滑铁卢根本就位于战场之外(命令中的“我军此刻正与敌军在滑铁卢一线交战,敌军中心位于蒙圣让”只是相当于给了格鲁希战场纵横导向,这里的滑铁卢一线指的是通过滑铁卢的南北方向的布鲁塞尔-沙勒罗瓦大道),只不过是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的战前总部所在地,他19日的战报中才确定此战名称,苏尔特如何能够穿越时空写出这样的字句?由此可见,造假也是个劳神费力的工程,如拿破仑一样的集体劳动多少才能靠点谱,格鲁希这样的父子店难免错漏百出。

实际上,格鲁希根本没有必要如此作假,下午1时发出的命令,最快也要5时才能到他手上,他远在几十公里外,开到滑铁卢早就天黑胜负已定,如何干涉?为掩盖得令后未做行动的尴尬,直接赔上了自己的信誉,也不知他如何衡量。

当然,《关于1815年战局叙述的看法》中的说法还不是最尴尬的,最令格鲁希难堪的是1820年回国后的热拉尔事件。热拉尔曾建议格鲁希听到炮声后打通与拿破仑的联系,应当承认,这样的举动可能会牵制住一两个普鲁士军,但不大可能改变滑铁卢战况,不听建议至多算是小过,但格鲁希父子为了彻底洗白,干脆缄口不提此事。于是乎,小格鲁希1820年1月发表在《立宪主义者报》(Constitutionnel)上的文章直接激怒了热拉尔,他上火后一番私下信函往来,打得小格只得修改文章再次发表。此后,小格以再版修订为由从热拉尔及相关旧部处得到了不少资料,可在再版《关于1815年战局叙述的看法》时却毫无变动。热拉尔自然又一次怒火中烧,索性搜集材料在1829年出版《滑铁卢会战文献若干》(Quelques documents sur la bataille de Waterloo),毫不客气地公开打脸。

综上所述,格鲁希在真实的滑铁卢战场上(准确说是战场旁)算是小错,历史的滑铁卢战场上,格鲁希父子才可说是昏招迭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滑铁卢战役,这个让拿破仑的帝国梦彻底破碎的下午,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而元帅格鲁希的行动,无疑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环。关于他未能及时增援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一概而论,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战场态势、信息传递、指挥官的判断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1815年6月1.............
  • 回答
    2018年,普京总统在向联邦议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披露了俄罗斯在发展一系列新型战略武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其中尤以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战略滑翔导弹(即“先锋”导弹)最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在技术上代表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尖端水平,更在战略层面引发了全球军事力量格局的深刻思考。核动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挑战性。把《攀登者》看作是吴京的“滑铁卢之战”,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预测性,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滑铁卢之战”。在历史语境下,“滑铁卢”象征着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它不仅是战役的失利,更是对一位领导者,一位时代象征的巅峰地位的严峻考验。所以,当我们问《攀登者.............
  • 回答
    拿破仑的永恒帝国:一条被改写的历史轨迹若历史的车轮偏离了我们所熟知的轨道,若拿破仑在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战场上,特别是林尼和四臂村(Ligny and Quatre Bras)的激战中,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接下来二十年(约1815年至1835年)的世界格局,必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绝非仅仅是.............
  • 回答
    在《悲惨世界》这部鸿篇巨著中,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详尽描绘,绝非一时兴起或是为了堆砌篇幅,而是怀揣着深刻的用意,可以说是构建整部小说宏大叙事不可或缺的基石。这不仅仅是对一场历史战役的记录,更是雨果借此剖析社会、人性以及命运的绝佳载体。首先,滑铁卢战役是小说叙事结构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为冉·阿让.............
  • 回答
    当俄罗斯的17岁花滑新星,我们暂且称她为“娜塔莎”,在冰面上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翩翩起舞,化身为观众熟悉的月野兔,一股混合着惊喜、怀旧与欣赏的情绪便在冰场内外悄然蔓延。这不仅仅是一场花滑表演,更是一次跨越次元的致敬,一次关于童年梦想与现实舞台的完美融合。首先,我们来谈谈娜塔莎本人。17岁,正值青春年华,.............
  • 回答
    《姜子牙》上映后的口碑“滑铁卢”,确实是让很多观众和业内人士感到意外和失望。毕竟,作为“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又有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姜子牙》承载了太多观众的期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部电影最终没能赢得市场的青睐,甚至被不少观众评价为“空有其表”呢?我们不妨来细致地聊聊。1. 期.............
  • 回答
    上海,这座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近期的疫情无疑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关于这次疫情是否会成为上海的“滑铁卢”,导致大规模的企业和人才流失,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非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短期内,这次疫情对上海的经济活动和营.............
  • 回答
    2020年的伦敦马拉松,对于肯尼亚的传奇人物埃鲁德·基普乔格来说,无疑是一场令人意外的“滑铁卢”。他以2小时6分49秒的成绩完赛,不仅无缘领奖台,甚至跌出了前五名。这在许多人眼中,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毕竟,基普乔格是那个在柏林马拉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2小时01分39秒世界纪录,并且曾经在“非官方”的“极.............
  • 回答
    奔驰这次的漏油事件,说它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这话说得虽然有点重,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故障,而是涉及到品牌形象、消费者信任、市场策略以及未来在中国市场怎么走的一系列大问题。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一捋。首先,漏油这事儿到底有多大?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偶发性的个案。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吃饺子好还是吃面条好一样,简直是道送命题!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滑雪单板和双板哪个更好玩,这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喜好、性格以及你追求的滑雪体验。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更适合你的答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也体验过这两样,想跟你掰扯掰扯,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帮你理.............
  • 回答
    哥们,遇到这事儿确实挺糟心的,滑得正爽呢,一脚踩空或者感觉不对劲,回头一看固定器螺丝又松了,这谁顶得住啊?别急,这问题其实不算罕见,咱慢慢捋捋,看看怎么能把它给治明白了。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会松。这事儿一般有这么几种可能:1. 螺丝本身的问题: 螺丝材质不行或者磨损了: 有些便宜的固定器,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物理器件本质的理解。直接回答的话:滑动变阻器本质上不能看做自感线圈。 但在这个回答背后,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者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它们会产生一些“联想”。咱们先得把这两个家伙的“身份”扒个清楚。滑动变阻器:一个“有阻碍的导线”的集合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物理学中的碰撞和动量守恒。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当滑块冲出可移动斜面时,它和斜面之间不再有相互作用力(除了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接触”效应,但此时已经不是挤压和摩擦导致的加速)。从这个意义上说,滑块和斜面在“分离”的瞬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由它们之前的相互作用决定.............
  • 回答
    关于滑板是不是一定要穿滑板鞋,这是一个很多人在刚接触滑板时都会遇到的问题。答案是:不一定,但强烈建议穿滑板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先说说为什么很多人会问“穿普通鞋子不行吗?” 价格门槛: 滑板鞋相对于普通运动鞋,价格通常会高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还.............
  • 回答
    想玩滑板?太棒了!这绝对是个能让你找回童心,又能磨练意志的酷炫运动。别看那些大神们在街头玩得飞起,其实入门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心,再加上点耐心,你也能稳稳地站上板。下面就给你一条最接地气的入门之路,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少走弯路。第一步:装备篇——选对你的“战友”首先,你得给自己置办一套趁手的家伙.............
  • 回答
    对于滑板新手来说,选择买一整板还是配件自行组装,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买整板的好处: 省时省力,上手快: 这绝对是最大的优势。整板到手就能玩,不用对着一堆零件研究半天,也不.............
  • 回答
    滑板刹车这事儿,确实是个小门道,不少新手刚开始都犯愁。别急,这事儿熟能生巧,慢慢来,肯定能搞定。 说实话,刚学的时候我也一样,觉得怎么刹也刹不住,心里直打鼓。咱们先从最基础的,也是最常用的刹车方法说起,这招叫“脚刹”或者叫“蹬地刹车”。脚刹:稳扎稳打,最实用想象一下,你站在滑板上,感觉速度有点快了.............
  • 回答
    嘿!看来你也是被长板那自由舒展的感觉给吸引住了,这可真是个好选择!滑板新手想入长板,这个价位(500+)的选择范围其实挺广的,能淘到不少好东西。我这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心里有个底。首先,你要明确,长板不像滑板那样侧重花式技巧,它更偏向于巡航(cruising)、代步(commuting)、甚至下.............
  • 回答
    滑板淋湿了,这可真是让人糟心。不过,先别急着扔掉你的爱板,它还有得救的!就像我们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湿透了”的时刻,滑板也是一样,关键在于你后续怎么处理。首先,我们要明白滑板最怕的是什么。滑板的组成部分各有弱点: 板面(Deck): 大部分滑板是枫木做的,枫木遇水后会膨胀,干了之后可能会出现形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