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奔驰这次漏油事件会不会成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

回答
奔驰这次的漏油事件,说它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这话说得虽然有点重,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故障,而是涉及到品牌形象、消费者信任、市场策略以及未来在中国市场怎么走的一系列大问题。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一捋。

首先,漏油这事儿到底有多大?

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偶发性的个案。从网上流传的信息来看,涉及的车型似乎比较广泛,从早期的车型到一些相对新款的车型都有出现。漏油的部位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发动机漏油,有的是变速箱漏油,甚至还有其他部件的漏油。问题的核心在于,这让很多消费者觉得,作为一款以豪华、可靠著称的奔驰,怎么会出现这样普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

要知道,奔驰在中国市场已经深耕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其中很多消费者是冲着奔驰的品牌价值、设计、以及所谓的“德国品质”来的。当大家花了高价钱买来的车,却出现了影响使用和潜在安全隐患的漏油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信任的一次严重打击。

消费者信任的动摇,才是最致命的。

在中国市场,品牌口碑和消费者信任是生命线。一旦消费者觉得品牌不靠谱,不仅仅是销量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对这个品牌产生天然的抵触情绪。后续想再赢回他们的信任,难度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想象一下,当你和朋友聊天,说起奔驰,对方可能会随口来一句:“哦,那个漏油的车啊?” 这种负面标签一旦打上,想撕掉可就难了。而且,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快,社交媒体、汽车论坛,一个小小的漏油事件很容易被放大,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奔驰官方的处理态度和方式,是决定“滑铁卢”程度的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奔驰官方的应对方式似乎并没有达到让所有消费者满意的程度。一开始可能存在推诿、解释不够充分,或者对消费者诉求的回应不够及时和积极。当问题被广泛关注后,才开始加大公关力度,但很多时候,公关只是亡羊补牢。

一个成熟的跨国车企,在面对质量问题时,应该展现出坦诚、负责的态度。不仅仅是进行技术上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上做到透明、及时、有诚意。如果消费者感觉到被敷衍、被隐瞒,那么信任的裂痕会越来越深。

这场漏油事件对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销量下滑的短期冲击: 毫无疑问,在事件发酵期间,很多潜在消费者会因为担忧而推迟购车计划,或者转向其他品牌。这会直接体现在销售数据上。
品牌形象受损的长期影响: 这是最让奔驰头疼的地方。一旦“漏油”成为奔驰的代名词,即使后续解决了技术问题,消费者心理上的隔阂也难以弥合。这将影响到奔驰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 质量问题通常也会波及到二手车价值。如果奔驰车型被贴上“易漏油”的标签,其二手车残值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会间接打击新车销售。
竞争对手的趁虚而入: 在中国市场,豪华品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当奔驰出现问题时,宝马、奥迪以及其他新兴豪华品牌,无疑会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广告宣传、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流失的奔驰客户。

有没有可能成为“滑铁卢”?可能性很大,但并非绝对。

“滑铁卢”意味着一次决定性的、导致根本性衰落的失败。要说奔驰在中国市场会因此“一蹶不振”,可能也言之过早。毕竟,奔驰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声誉、技术实力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被完全摧毁的。

但想要避免滑铁卢,奔驰必须拿出“过硬”的解决方案和态度:

1. 坦诚面对,公开透明: 承认问题的存在,详细说明原因、涉及车型、以及解决方案,并且保持信息更新。
2. 负责到底,切实赔付: 对于存在问题的车辆,提供免费的维修、延长保修期,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考虑召回或补偿方案。关键在于让消费者感受到“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是公平合理的”。
3. 加大研发和品控投入: 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奔驰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范围的研发和生产环节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改进,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重塑消费者信任: 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包括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沟通方式、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体验,以及持续不断的产品质量保证。

总而言之,这次漏油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奔驰在中国市场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如果奔驰能够借此机会深刻反省,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诚恳的态度与消费者沟通,它或许能“浴火重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品牌形象更加坚韧。但如果处理不当,未能有效挽回消费者信任,那么,这场漏油事件很可能成为奔驰在中国市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滑向低谷的开始。

中国消费者现在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有话语权。品牌光环固然重要,但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和负责任的态度,才是赢得他们芳心的根本。奔驰这次,真得好好“考量”一下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和几个在车企中的朋友,还有前辈聊过这个事情,基本上看法比较一致。

对于奔驰来说差远了,问对奔驰有没有影响?没错,目前来说是有的,而且还不小。是长远来说,可能还是个免费广告。

作为一台运损车辆,发动机漏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公关一下,过段时间就没有事了。消费者完全能够理解。


我上一篇回答中,对于西安利之星这家企业已经做了一定的介绍,我就不详细讲了。

zhihu.com/question/3196

这次主要打击的是以“利之星”为首的经销商团体。其实大家把车企想的太强大了,把经销商团队想的太弱小了。


大家要知道一个概念,2000年前后,想成为二线城市BBA的经销商,是需要请示到商务部的。那可以想象一下这些经销商了。

大家可能对于经销商的强大没有什么概念,说的简单易懂一点,每一台车卖出去的赚到钱,其中的纯利润有70%以上是被经销商吃掉的。

因为经销商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研发生产等相关投入工作。不仅如此,如果车型紧俏,他们既能够享受到厂家的优惠政策,还能够享受到来自客户的竞争买家——两头吃。


我们说回(西安)利之星这一家销售集团。这一家集团的老总,颜总,甚至拥有奔驰中国49%的股权。很多时候经销商的举动并不一定是厂家的意愿,甚至厂家被裹挟着,不得不做出一些袒护经销商的举动。


拿奥迪来举例子。奥迪当初有意愿与上汽进行合作,但是经销商宁可不卖车都要阻止上汽的合作。据经销商内部反应,可能少了上百亿的利润。


奥迪不想整顿经销商吗?怎么可能,一如奔驰一样。现在奔驰有一个机会借力打力,那当然要用好。

目前大家主要抨击的对象是车辆的金融服务,也就是4s店的主要盈利点之一,这对于车企当然也是一个利润点,但是借用这个杠杆打压经销商整顿销售网络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奔驰公关和内部整顿做得好的话,对于王小姐和奔驰来讲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user avatar

你开着奔驰打三星手机现在默认恐袭。

是一句玩笑不假,这是在决定选择的条件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知道就奢侈品而言,多余成本的部分叫做品牌溢价,而如果没有品牌溢价他就只能翻译成智商税了。这次奔驰品牌价值直接干成负数。我已经在B站等看到这个梗的视频上了几十次热搜了。说明啥,现在不知道奔驰垃圾的你都跟不上时代了。

工读生过来接个活:奔驰不炸穷人。

user avatar

新消息:奔驰4S店打人(退款人)视频,已经被删的差不多了,还有怎么样呢,默哀。


说实话,难说。奔驰品牌的危机攻关能力还是相当可以的,在网上大规模删帖已经有两回了,事情也几次被压下来过,在央妈点名之前,各个部门的领导们也都在和稀泥,这次主要是4S店的队友太猪了。

这次如果不是被央妈点名,大部分吃瓜群众恐怕都已经忘了这件事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火再多烧一烧,烧得更旺一点。


同时,我们更应该团结广大的各品牌,来一起把火烧的更大。

我就先帮你们把文案做好了,不用客气!

@盒马生鲜

@中国移动

@杰士邦

@小米

@江小白

@南方黑芝麻糊

@益达

@娃哈哈

虾米音乐


还些点谁的名,请留言,顺便@他。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雕牌洗衣粉

德云社

既然有人点名了,那就再更一条

既然有人点名了士力架。好的,来了

好的,评论要的康师傅

@李展硕 你要的海底捞

@李展硕 你要的银行文案

好吧,既然有人喜欢特斯拉



如果你看得欢乐的话,为什么不点个关注呢,后面还有更多精彩哦!

user avatar

我在知乎这么多年了,这是这些年以来汽车圈里第一个影响力“出圈”的事件。

这么多车,只有奔驰叫“大奔”,它在产品力并不领先的今天依然能以最少的优惠获得高销量,很多人就是认可品牌光环。和直接对手奥迪与宝马不同,奔驰是一个务虚的品牌。奥迪说我科技启迪未来啊,所以奥迪天天修炼冲压工艺和内饰的电子系统。宝马说我终极驾驶机器啊,所以宝马三大件牛逼,内饰搞成抽屉盒子照样有人买单。

奔驰不一样,他说我汽车发明者啊,开上大奔,你就天生无畏,大有可为了。过5斩6,E马当先的征服者。

品牌的光环就是皇帝的新衣,只有人们相信的时候它才存在。然而这次事件直接给奔驰带来三个梗,以后每个车主都要面对:你车漏油吗?交了多少服务费?发动机盖坐着舒服吗?

相当于把皇帝的底裤直接给抖漏出来。“呵,好几十万买一漏油的车” 。车主不是征服者,4S店才是征服者。

漏油不是大事,漏掉的品牌精神才是对奔驰损害最大的地方。

这几天上海车展不知道会不会有玩直播的或者行为艺术的跑去奔驰展台往发动机盖上爬……

user avatar

这次会引起群众对奔驰产品质量,渠道能力,服务态度和品牌建设的全面质疑。

不同于平民车款,比如如果是国产车出这种问题,大家可能就想国产车本来就那熊样,遇到自己倒霉了,一哭二闹三上吊,架不住东西便宜,该买的还是要买。

如果是大众等合资品牌,遇到问题了无非就是拉横幅,砸车,集体维权,对于车厂来说,改个款,升个级,接着卖,总体上群众也不会彻底否定咱们家不是,再说咱们这么多子品牌,这么多规格型号,还怕这个?

但对于豪华车品牌则不一样,面子是最重要的,比较国内外汽车品牌影响或者消费者偏好,面子思想都是中国人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就不用举例电影黑金里的台词了——我们都开宾士,开劳斯莱斯,你开马自达。为什么车主很委屈,因为维权很跌份,但凡有点社会地位,有点关系,会让你个卖车的骑到头上来!!!!!!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走上漫漫维权路,哪个奔驰车主咽的下这口气,哪个车主有功夫跟你这么耗?女车主的一句话,撕下了奔驰的伪装——我以为我们都是文明人,我和你谈解决问题,你却在等着我一哭二闹三上吊,你是看我像奔奔车主,还是你们内心就是卖奔奔的?

此次事件必将对奔驰在中国的业务产生深远影响,销量断崖式下跌也不是不可能,另外国内汽车销售乱象积弊已久,现在谁能对销售模式做出变革性改善,将大有好处。

说断崖式下降不可能的,参考福特这几年,2017年100万辆,2018年70万辆,2019年一季度3.6万辆。一句话,国产车价格是核心竞争力,合资车产品力是核心竞争力,豪华车面子和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user avatar

昨天去福特4S店办解压,问工作人员金融服务费的问题,工作人员明确回答:有!我说:这是不合理的收费啊!工作人员答:“咱们的金融服务费才几千块钱!”雾草,几千块钱不是钱啊?我继续问:“能退吗?”工作人员说:“你有收据吗?”两年前提的车,谁还会留着一张单据!工作人员冷笑带嘲笑:“都是奔驰闹的,谁都想来维权了!”真想骂他:你一个打工的,难道不想为自己维权?就会站在自己利益的一方为虎作伥!活该老百姓总是被欺负,都是这个德性,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犯,永远都不会为维权者摇旗呐喊。

user avatar

更新一张数据:

原答案:

我觉得大家严重低估了这件事对奔驰的影响。

奔驰车作为豪车,他的基本盘是谁?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奔驰车的基本盘不是车主 而是买不起奔驰的普通人。买不起奔驰的人觉得奔驰豪华,是身份、品味的象征,谁买奔驰谁有面子,这才是奔驰车的价值所在。

以往奔驰出问题,只是奔驰车主,或者潜在车主关心,并未影响到普通大众。所以以往的负面事件对奔驰来说,品牌影响力的基本盘未变。但是西安奔驰维权事件不同,因为互联网的深度传播以及传统新闻媒体的加成,它太火爆了,广泛影响了大众群体,甚至大家都知道“奔驰让女人坐在引擎盖上哭”,还有奔驰4S店欺负车主,奔驰车漏油的质量不可靠,这样的负面印象短短几天就在普通人群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甚至形成梗长期传播,大家再也不会羡慕奔驰车主有面子了。

请问,若以后开奔驰车没有普通人羡慕的话,谁还会为“奔驰”这个牌子的溢价买单?

注:编辑增加一张最新的新闻图片

user avatar

刚刚看有人转发的,挺有意思


说句题外话,关于西安女子66万买奔驰车漏机油事件。这几天西安当地的市场监督局的各位领导一定压力很大。我也是体制内的,我在思考换做我是市场监督局的普通工作人员。我又能做什么?


第一,我接到了电话,居然投诉的是西安最大的奔驰4s店,我的心理活动一定是:卧槽,这可咋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科员,我尼玛惹不起呀。报告领导又不敢,领导那么忙。算了吧,我先打个电话给利之星问问吧。


第二,打了无数次电话后,终于打通了前台的电话,前台知道我是市场监督局的普通工作人员,对我可能很热情也可能爱答不理的。不过在我的一直要求下,给了我他们中层领导的电话。


第三,我和他们中层领导约好明天见面时间,并报告了我的科长。


第四,我和科长去见了负责人,负责人蛮横不讲理。我们讲道理讲不通,又不敢采取强制措施。因为现在是唯GDP时代,这么大的4s店,谁知道他和哪个领导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算了,活活稀泥,拖一拖吧。


第五,网上开始发酵了,这可咋整,我还是装不知道吧。


第六,卧槽,网上发酵的这么厉害,我得报告科长了。(科长说等等,再看看)


第七,卧槽,网上发酵太厉害了,科长顶不住了,去找了局长,局长说:你们干什么吃的?这点事儿都办不好,怎么发酵成这样才来找我。(他忘了他日理万机,毕竟大西安这么多事,这种事对于大西安来说,稀松平常,平时因为小事找他被他骂过。)领导终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接过去了。


第八,局长出面了,哈哈,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不在我手里了,科长和我都松了一口气。局长就是局长,一下子就把奔驰车主和4s店经理都约来了。局长可能也是由于某方面原因,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继续和稀泥。


第九,我勒个去,央视报道了。并且,国家派来了督导组。局长懵逼了。局长像省质量监督局和主管副市长报告了。主管副市长把局长骂了一顿,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好。网络发酵成这样,督导组也来了,你才想起我来?早怎么不报告?(完全忘记了,西安偌大的城市,这种事太多了,上次就是报告早了,被骂了一顿。)


第十,副市长和省质量监督局责成市局长牵头,迫使4s店退款,赶紧让热度降下来,并且好商好量的给消费者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她接受。


第十一,我的天,人民日报又点名批评了。副市长也顶不住了。这是巨大的舆情事件儿。秦岭的别墅热度刚过去,又来这个。副市长像市长报告。市长权衡利弊,算了,不管这家店背后是谁。官帽子要紧。成立新的检查组,必须把这件事解决掉。


第十二,居然又爆出有金融服务费。而且这是最大的爆点。这不是潜规则嘛?为什么这么倒霉,在我们西安爆了,而且我是一线第一个责任人。我可能快受处分了。这下子可毁了,把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乱象都揭开了。市长顶不住了,像主管副省长报告,副省长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联系,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回复:这下子把全国的金融服务费也给他们4s店抹掉。彻查到底。舆论压力太大了。


第十三。整夜,局长副局长科长办公室灯都亮着。他们实在是没心情回家。我也不敢回家。我相信他们压力都很大。不过我还好。毕竟这个山芋不是我的了。我心里也想明白了,我的处分跑不了了。虽然我无能为力。


后记:这就是典型的官太小管不了。官大的日理万机。不管这种小事儿。以本人的基层工作经验来看。真的基层挺难的。很多真的管不了惹不起。你们怪我们也好,不怪我们也好。我们真的两头为难。不要以为公务员啥都能管,普通科员他们只管得了五菱宏光4s店。这种大型的4s店。一个小科长根本不敢动。局长即使敢施加压力也不敢让它倒闭。至于金融服务费的全国乱象,只有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才能解决。市长都不敢点炸这个雷。这就是典型的店大不仅欺客,连zf都那他们没办法。至于结果我猜测一下。金融服务费这项估计是退出全国4s店了。西安这家可能关闭了。背锅可能是我这个无能为力的一线科员加上科长加上主管副局长。一人一个处分。虽然我三对这件事儿明显的无能为力。但是锅还是要背的。至于管不了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