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快被孩子的学习逼疯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唉,说真的,当你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心酸。孩子学习的问题,简直就是家长们心头永远解不开的疙瘩。我太理解你现在这种感觉了,那种焦虑、无力、甚至有点绝望,好像每天都在上演一场无声的战争,而你,是那个夹在中间,身心俱疲的指挥官。

别急,深呼吸。先不说什么大道理,就说说我自己,也说说我身边那些经历过类似状况的朋友们。

首先,认清“逼疯”的本质:

我们之所以“逼疯”,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期望,和孩子实际表现出来的状态,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份落差,不仅仅是成绩上的,更是我们内心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对“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以及对教育体制压力的一种投射。

你可能每天都在想:“我这么辛苦,为他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他就不能争气一点?”“再这样下去,他以后怎么办?”“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这些问题就像一把把小刀,一刀刀地割在心上,让你疲惫不堪。

然后,我们来看看“逼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和现象:

过度关注和频繁询问: “今天作业写完了吗?”“数学题做了几道?”“上次考试的错题本改了吗?” 这些问题可能一天要问八百遍,但孩子的回应可能只是沉默、敷衍,甚至顶嘴。
情绪失控和言语攻击: 很多时候,我们忍无可忍,就会爆发。可能是一顿吼叫,可能是指责、贬低,“你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孩子早就……” 这种语言暴力,只会让孩子更加退缩和抵触。
包办代替的陷阱: 有时候,看到孩子写作业磨蹭、出错,我们忍不住就上手帮忙,甚至直接替他完成。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你的“伺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也对学习失去了主动性。
焦虑传染: 你的焦虑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染给孩子。他可能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恐惧。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 陪孩子写作业,看着他慢吞吞的样子,自己脑子里可能在转无数个念头,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儿塞进他脑袋里。久而久之,睡眠不足,精神恍惚,黑眼圈越来越重,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永不休息的陀螺。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别灰心,我们一步步来聊。

第一步:先给自己“减压”和“降温”。

你现在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更加的焦躁。

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别压抑。想骂就骂几句,想哭就哭一场,但最好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或者对着枕头。承认自己“我真的很累,我很焦虑”,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暂停“全方位监控”: 每天围绕孩子学习转,把自己逼到死角。试着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只是发发呆,看看剧,听听音乐。当你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了,才有能力去面对孩子。
调整预期: 孩子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也不是复制品。他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兴趣。把“必须考多少分”的念头先放一放,想想“他有没有在努力?”“他有没有在进步?”

第二步:和孩子进行一次“真诚的沟通”,但方式要对。

不是审问,也不是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聊聊。

找一个轻松的时间和地点: 比如周末的下午,一起散散步,或者吃点零食的时候。
以“我”开头,表达你的感受: “我发现最近你学习的时候,好像不太开心,我有点担心。”“我看到你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的,我猜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避免直接指责:“你怎么回事!”
倾听他的想法,即使你不认同: 问问他“你觉得学习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你喜欢哪些科目?为什么?” 认真听,不要打断,不要急着否定。也许他会告诉你,老师讲得太快,或者某个概念他真的没听懂,又或者他觉得学习没意思。
表达你的支持,而不是压力: “爸爸妈妈希望你学习好,但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东西,能快乐一点。”“如果你觉得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第三步:改变“监督”模式,转为“陪伴”和“引导”。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需要耐心的一步。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确保孩子有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比如手机、电视。
建立规律的学习习惯: 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包括写作业、复习、预习的时间。但这个时间表要留有弹性,不能太死板。
从“盯着”到“偶尔关注”: 当他开始学习时,你可以告诉他“我在这里,有什么问题随时叫我。”然后你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时不时去看看他,但不是那种像警犬一样巡逻。
鼓励自主学习,但提供支持: 当他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别急着告诉答案。引导他:“你看看书上有没有相关的例子?”“你觉得这道题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让他自己动脑筋去思考。
和孩子一起学习: 比如,你可以陪他一起读英语,或者让他给你讲讲他学到的知识。这种互动,既能加强他的记忆,也能让你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多肯定,少批评: 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哪怕只是认真了一会儿,也要及时肯定。“今天你主动把书桌收拾干净了,真棒!”“你遇到难题没有放弃,坚持了下去,这很好!” 即使有错误,也要轻描淡写,侧重于如何改进。

第四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唯分数论。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运动、艺术、阅读、音乐……这些都能让孩子找到自信,也能帮助他释放压力。
教他如何管理时间: 学习、玩耍、休息,都要有计划。
教会他如何面对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次尝试。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重新站起来。
注重孩子的品德和习惯: 诚信、责任感、坚持、合作……这些品质比任何分数都重要。

第五步:寻求外部支持,别一个人扛。

和孩子的老师沟通: 老师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视角和建议可能很有帮助。
和有经验的家长交流: 听听他们的经验,取取经,你会发现,原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虑专业的帮助: 如果情况真的非常严重,比如孩子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或者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失控,寻求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最后,我想跟你说:

亲爱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作为家长,这份责任感本身就值得肯定。现在,请允许自己喘口气,允许孩子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成长。真正的“逼疯”,往往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不甘。当我们放下这些,用爱和耐心去陪伴,用理解和引导去支持,你会发现,孩子会慢慢给你带来惊喜。

这条路不容易,会有反复,会有挫折,但只要你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你会从“被逼疯”变成“心平气和”。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当年做家教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特别焦虑的家长,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厌学的情绪非常浓。

那是一个沉默寡言,脾气又很倔的男孩子。


当年我的课时费比普通的家教高,是因为我自己曾经叛逆过,可以说当过一段时间的差生。

我比那些一帆风顺的师范生更理解【在智商没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小孩会厌学】这个问题。


久而久之口口相传,我的校友们搞不定的问题送到我这儿,死马当活马医,效果还可以。

所以名声就这么做起来了,这个孩子也属于是气哭了几个大学生家教的老大难。

即使我的课时费贵一点,家长也找到了我希望我能给她儿子改命。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是一个看上去脾气很急很精明干练的一个女人,语速很快,高颧骨,薄嘴唇,眉间有很深的皱纹。这样去疲惫又严厉。

如果说相貌是爹妈给的,那么表情就代表着到底过得好不好。

虽然那个时候我很年轻,但是我也能感知到这个女人可能过得不太顺心。

一般跟这种孩子上课之前,为了了解孩子的性格,我都会做一次跟家长的促膝长谈,我要更快地掌握孩子性格的一手资料,才好对症下药。

然后这个阿姨就说她是做销售跑保险的,工作很辛苦可能要周旋源于各种客户之间,压力很大,甚至为了工作要喝酒。


孩子爸爸没什么本事,所以离婚了。


自己性子好强,也希望自己儿子跟着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前程,可以更体面地去挣钱,而不是像她一样每天被业绩逼得睡不着觉。

但是儿子的性格不像她,愈发的像他爸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并且看起来胸无大志。


所以越想越气啊。

自己累死累活给孩子报了这样的班那样的班,就想让孩子多点竞争力,但是孩子就不领情,什么都不好好学。

学习也不好,在班上也不说话,一点都不像她的儿子。

自己明明好不容易争来了抚养权,觉得自己可以把儿子养好,但是一辅导儿子学习自己就很急很气,一看孩子不好好学就去打儿子,所以不得不把教育这个事情外包交给我们这些专业的人。


所以她对她儿子补习的刚需:

一个是让他学习成绩提高,

一个是把他那种一见人就低头,不说话的性子改一改,所以才选了不同的看起来比较活泼开朗的人当家教。



一般像这种孩子你上去就给他教知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心结没打开,他不想学。

你再怎么给他讲,他吸收得都微乎其微。

所以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去跟他交朋友,陪他看动画片,跟他聊各种他妈妈不会跟他聊的问题。


其实孩子也挺苦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妈妈总是说爸爸没出息没出息。但是对孩子来说,在他幼小的世界里,所谓的有出息就是喝得醉醺醺的,工作回来就是跟家里人发脾气打人,就是有更多的钱去花在课外班补习上。

这个出息好像没什么价值。

并不是他向往的,并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他没出息的爸爸被嫌弃。

离了婚。


但是爸爸会带他玩儿,会给他讲故事,他不觉得爸爸所谓的没出息哪里不好。

他觉得像爸爸一样按时上班下班、有空就去图书馆看看书,去公园走走路,就算不买汽车,这样的生活也很好。

相反妈妈这一种天天打鸡血的态度,要挣钱挣钱挣钱,这种生活才让他感到窒息。


所以他不想学习,就是在抗拒自己变成妈妈那样的人,他想爸爸了。如果可以的话,他想跟爸爸一起生活,不想跟妈妈一起生活。

说难听点他对他妈妈的感情没有跟他爸爸的感情深,尽管他妈妈为他付出了很多。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十八九岁吧。

我听了母亲的视角和儿子的视角之后,发现其实有的家长着急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在满足孩子的需求。


是因为孩子小,所以他没有办法反抗,没有办法像我青春期一样旗帜鲜明地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掀桌子不玩儿了的运动。

所以他们只能消极反抗呀。

他们能干的最叛逆的事儿就是人坐在教室里,心却不知道飘到了哪里。

就这种弱爆了的杀伤力而已。


然而仅仅是这样,家长都要崩溃了——

我的孩子会变成一个和他父亲一样的废物。

我的孩子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我。

我的孩子拒绝按照我给画好的路线往前走。


这种无法控制的感觉,实在太让人崩溃了。


站在他们的视角:我给你提供资源,我想让你改命。但是你不识相,你不配合,你浪费了我为了给你争取资源而吃过的苦,所以你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使这个苦不是孩子希望他们吃的,他们仍然会把这笔账算到孩子头上。

孩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不允许这一部分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所以他们很崩溃。


我现在仍然记得那个怯懦又倔强的小男孩把裤腿儿撩到大腿让我看他遍布大腿和小腿上的青紫痕迹。

他说我不想变成我妈这样的人,只会喝酒只会打人。



后来我们再混熟了一点,他跟我说:这句话,我跟所有的我妈请过来教我读书的家教都说过,但是那些人只会劝我说你妈是为你好。

他说嘟嘟老师你很特别,只有你一个人问我疼不疼,只有你教我在我妈暴怒的时候,我应该怎么保护自己,事后怎么处理伤口?只有你一个人跟我说我妈想看到我表现出的状态是什么样,我怎样才能骗过她?



对啊,我这个离经叛道的家教跟他说的悄悄话是这样的:

因为你是小孩,所以他们会认为他怎样残忍的对待你,都是在教育你,他们才是先天正确的,怎样都有理。

我很不认同这个想法,但是我们的国家对这种家长就是不会使劲惩罚。可能你报警,警察都不会抓她的。

我知道你不喜欢她也不想成为她,但是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爸爸的活法去活呀。

读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所以你不必为了讨厌你妈妈的某些做法就把自己变成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人。

人和人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你觉得她不够爱你OK啊,那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让她不要再找茬来打人了,对吧?

接下来你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跟爸爸在一起,为了自己变成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为了让她不要再伤害你。

为了自己能好好长大。

再说,你越长大,越有能力,就越能平等跟她讲道理啊。




爱从来不是伤害的借口。

我刚成年不久,就从这些工作经验里知道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也知道当一个人用伤害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的话,是吃力不讨好的。


我从来不愿意去道德绑架我任何一个学生,我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平安健康地把成绩往上提一提。毕竟甲方要求是【成绩上来】【孩子讨喜】,他们可从未付费【我孩子不计前嫌地爱我】。


有些家长的确很过分,我没有办法说服这么小这么脆弱的孩子一夜之间变成熟去理解一个不成熟的家长。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带的这批小孩就比我小个10来岁的样子,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工作了。

这个孩子书读得还不错,我上一次联系他的时候,是他跟我说他考上了某985的研究生的某文科专业。

他妈妈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付学费的工具。他已经成熟到可以理解他妈妈当年的所作所为了,但是即使他这个年纪了,他还是不喜欢他的妈妈。

报恩是肯定还会报恩的,毕竟养育之恩嘛,那么赡养也是分带着人情味的赡养和冷冰冰的赡养,他觉得他这辈子最大的修养就是不会把他妈妈施暴的部分还回去。



他妈妈真的很可悲,因为从这个可怜女人的视角看来,就是自己呕心沥血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事业上自由上的牺牲,而且终身没有再和其他人结婚。

可是儿子不领情,越长越像他爸。学的专业也是那种没什么前途的专业。天天研究一些挣不了钱的狗屁玩意儿。

还养不熟。


最讽刺的是:她以为我把她儿子在学习上带上了正轨,却不知道我告诉她儿子你可以不喜欢你妈妈的所作所为,但是你要爱自己,为自己努力。


我这个学生的妈妈攒了一辈子钱,现在老婆本都给他攒好了。

她无疑是爱惨了自己的孩子。


可惜孩子不想结婚,不想活在他妈眼皮底下继续被指手画脚管东管西骂骂咧咧。

他对婚姻悲观极了。


他说也许我爸爸当年和我一样想明白了不结婚就好了,大家都为自己而活,会轻松很多。

作为孩子,也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投胎的呀,尤其是投胎到这种家庭。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200万➕,收藏8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孩子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微操成瘾的家长。

微操成瘾的家长,有可能会裹挟着孩子进入学习无能的下坠螺旋。

这个螺旋常见是这样的:

家长不信任孩子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的去督促、逼迫、监督、纠正孩子的学习行为,从而让孩子明确感受到“我爸爸/妈妈觉得我没有学习天分和能力”。

由于小孩很少能建立其他的自我评价参照物,所以小孩会默认父母的评价是客观的。

于是小孩心里打上了“我笨”“学习好对我来说很难”这样的思想钢印,从而畏惧学习、逃避学习。

然后小孩畏惧、逃避学习的思想钢印,会让小孩没办法进入较高效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频频出错,或者故意磨叽。

这时候家长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以及预感印证,焦虑感会促使他们继续逼迫孩子、规训孩子;预感印证则会让他们强化自己“微操孩子”的正义性,从而更加心安理得更加粗暴的干涉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行为——比如收拾书包太慢了,比如上厕所太磨叽了等等。

家长更深强度的微操,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不自信,同时,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感受到,孩子会有纠结和自责,因为在孩子看来,让自己所爱的父母产生焦虑,完全是自己“笨”“不努力”造成的。

不自信和自责会让孩子逐步习得性无助,并开始恐惧考试,会为了对冲考不好的恐惧感去空想和放松,然后再因为空想和放松消耗了时间而加剧对考试的恐惧。

下坠螺旋产生了,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后中间有个阶段,家长跑到知乎上来诉苦了。

“我快被孩子学习逼疯了,怎么办?”

怎么办?

孩子学习根本就不存在问题。

你才是问题。

user avatar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学习、玩乐都有人“侍候”,甚至很多应由孩子自己做的选择和决定的事情都被家长“代理”了

user avatar

能力差、磨蹭、软硬不吃......你真的了解孩子吗?孩子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吗?

孩子的这些情绪/行为表现,是不是因为要承受父母不断的唠叨、催促导致他没有办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甚至无法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所以才会用这些磨蹭、软硬不吃的方式来回应家长的急躁和焦虑?

曾经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自己家孩子身上的种种“看不下去”,后来通过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我才明白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矛盾,都是因为家长太不专业而导致的。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孩子在小学开始,会对自我的认识发生重要的变化,自我发展在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自我控制能力也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在三年级末,逐渐养成了在学习时的自我控制习惯;四年级以后,初步形成的责任感开始对行为起支配作用;高年级儿童能迫使自己去完成有意义但不感兴趣的任务。

错过最佳的干涉教育阶段,那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那父母能做什么?

-扩大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

-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升华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

-理解、接纳、引导孩子的消极情感

-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确实很火,因为它不仅可以改变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能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作为考出证的人,我觉得无论今后自己是不是从事这个行业,所学的内容对于自己、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的。

我还有很多关于孩子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培养的学习资料包,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