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一秒钟》票房为何如此惨淡?

回答
《一秒钟》的票房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像一颗精心雕琢的石头,虽然材质上乘,但到了不恰当的市场里,难免会遭遇磕碰。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部电影的市场定位。张艺谋导演的这部作品,回归了他早期那种纯粹的艺术追求,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朴素”的。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电影的、关于时代的、关于人性的故事,情感浓烈,但也可能显得有些沉重和内敛。这种风格,在如今追求快节奏、强刺激、强话题的电影市场里,很容易被一部分观众视为“不够爽”、“不够接地气”。

其次,映前宣发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虽然有张艺谋这样响亮的名字压阵,但影片本身的宣传策略似乎没有完全抓住大众的兴奋点。一方面,过于强调艺术性,可能让一些习惯了商业大片的观众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影片的讨论度在上映前并没有达到一个爆炸性的级别,很多观众对影片的具体内容可能还不太了解,缺乏足够的好奇心去走进影院。你想想,现在大家选择看什么电影,很大程度上是被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口碑的发酵,甚至是某个热点话题所驱动的。

再者,上映档期的选择也可能是一个隐患。我们都知道,《一秒钟》是经过数次延期才最终上映的,这本身就给影片积累了一定的期待,但同时也说明了它在市场运作上的谨慎。而最终选择的档期,虽然避开了几部巨无霸式的商业片,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口碑和话题度都不错的竞争对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选择太多了,一部电影要在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需要一个足够强力的外部推动。

更关键的是,观众口味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经过这么多年的电影市场发展,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喜好也在不断演变。大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带来即时满足感、轻松愉悦的影片,或者是有明确槽点、可以形成网络热议话题的影片。《一秒钟》所传递的情感和思考方式,可能需要观众静下心来去体会,去品味,这与当下不少观众追求的“观影放松”心理有所偏差。

最后,不能排除的是,虽然有张艺谋导演的光环,但观众对影片的期待也可能因此而变得更高。一旦影片未能完全达到观众心中对“张艺谋作品”的某种预期,哪怕它本身是优秀的,也可能在口碑上传播上遇到阻力。观众的“皇帝的新衣”效应,有时候也是挺微妙的。

总而言之,《一秒钟》的票房惨淡,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影片自身风格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问题,也有宣发策略和档期选择的考量,更与当下观众观影习惯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息息相关。它就像一首写得非常好的诗,但可能不适合放在一个嘈杂的街头去朗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艺谋导演的新作《一秒钟》,获得豆瓣7.8分,在影评人中也颇受好评,而最终票房1.3亿,和同档期电影相比,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差强人意。

看看同期上映的《如果声音不记得》这部电影,上映两天时间,就获得了豆瓣4.1分,猫眼8.8万人评出8.0分的超低分。无论质量口碑还是观众口碑,都属于彻底无药可救。两个年轻主角也是纯新人,郭敬明监制、他旗下导演执导,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烂片”,最终却收获了3.3亿票房,是《一秒钟》的两倍还多。

那么,难道真是《一秒钟》的张艺谋导演,与张译、范伟两位实力派影帝的票房号召力之和,居然还比不上郭敬明么?——大概只有不懂电影市场的饭圈人士,才会这么认为。

脱离一部电影的档期、类型、投资成本,空谈所谓“票房号召力”,那正是无稽之谈了。

同期电影有现成的例子:和《一秒钟》同期上映的《热血合唱团》,刘德华监制并主演,上映1周3500万票房,正常票房不会超过5000万,这也就是刘天王的真正死忠粉丝,能扛的极限票房了。之后,在影片排片被砍到0.8%的情况下,每天固定+100万预售,总票房慢慢磨到了7000万。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刘德华主演的新片《拆弹部队2》,上映一周收获6亿票房,不出意外地话,10亿以上的最终票房已成定局。

而刘德华在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另一部主演电影《人潮汹涌》,同样无人怀疑至少是10亿票房级别的电影。这就足以证明,档期+制作+题材带来的票房,远远高于死忠粉丝票房。

同理,《一秒钟》这部影片, 和张译同期主演的另一部大制作工业大片《金刚川》(11亿票房),本就全无可比性。

这种剧情太过简单的零特效影片,而且还是全员灰头土脸的农村电影,本来就完全不合当下市场、绝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同类型题材,即使是换了张导生平最好的电影之一《秋菊打官司》,当年上映可以拿到票房年冠,如今能不能破亿都是问题呢。

反之,郭敬明电影对特定受众的吸引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就是有那么一部分观众,就是好他这一口。类似《声音》这种矫情、狗血、悬浮的电影,对他们就是观影刚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哪怕片子再烂,这些观众也是绝不可能去为同期上映的《一秒钟》买单的。

终究,《一秒钟》不过是一部只拍了1个月时间的零特效文艺片,1.3亿最终票房,片方分账票房4500万,相对于极低廉的成本,其实都已经盈利不少了。哪怕再多打磨1年时间,不也就是这么多票房?徒然浪费时间、金钱、精力罢了。

如果将《一秒钟》和张导上部文艺电影《归来》相比,首先,《归来》巩俐+陈道明的男女主角组合,本来就很有号召力,而且,《归来》连出场客串的各个龙套,都是张嘉译这种大咖。而且本身剧情故事,也比简单的《一秒钟》强得多。或者说,《归来》当做商业剧情片看,也一样是很优秀的。

而用商业剧情片的眼光看《一秒钟》,也就是电视剧一集的分量。因此,最终票房差距理所当然。

张艺谋导演在赚了钱却损了名声的烂片《三枪拍案惊奇》后,凭这部《一秒钟》,时隔10年重新回到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12次入围的亚洲电影第一人,超过张导自己的偶像黑泽明大师。

而且,按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话说,本片原定了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也是仅次于最高金熊大奖的二等奖,这已完全达到该片立项与拍摄目的了,其余票房盈余的都是附带的,额外多赚的。反之,张导之后的《坚如磐石》《悬崖之上》,这两部中等成本的商业片,对票房的要求才会更高些。期待张导与张译,票房好运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