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禁止”分别是什么意思?

回答
这两句话,一个是大陆法系奉行的原则,另一个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法律精神和实际运作上有着微妙却深刻的联系,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法律思维模式。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法不禁止即自由”:大陆法系的基石

这句话,字面意思非常直观: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某件事情是禁止的,那么做这件事就是被允许的,也就是自由的。 它的核心在于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和扩张,是大陆法系国家(例如德国、法国、中国等)在制定法律时常常遵循的出发点。

你可以这样理解:

默认状态是自由: 想象一下一个完全没有法律的世界,理论上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当法律出现时,它不是要限制你所有行为,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他人权利而介入,它只会“禁止”那些被认为是必须被限制的行为。
法律是界限,不是全能的指挥棒: 法律就像是给社会活动划定的一条条边界线。只要你的行为没有越过这条禁止的红线,那么你就可以自由地在红线之内活动。法律不需要事无巨细地告诉你“你可以做什么”,而更关注“你不能做什么”。
强调个人权利和自治: 这个原则高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和判断力。只要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的明确规定,那么个体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鼓励了创新、探索和多样性的发展。
法律的局限性: 尽管听起来很美好,但这个原则也意味着,如果某些行为虽然不道德、不公允,但由于法律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而未被禁止,那么在法律层面它们就仍然是合法的。这有时也会带来法律滞后或漏洞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不断完善。

举个例子,在一个没有禁止私人集会的法律的国家,你就可以自由地组织一场聚会,只要不违反治安、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法律没有说“你可以集会”,但它也没有说“你不能集会”,所以你就被允许集会。

“法无授权即禁止”:权力运作的铁律

这句话,与“法不禁止即自由”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它主要用在公权力的约束上,是行政法和宪法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尤其在大陆法系国家中非常重要,它规范的是政府和国家机关的权力边界。它的意思是:政府、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如果没有法律明确的授权,就不能去做某件事情,或者说不能行使某项权力。

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权力来源必须是法律: 这个原则的前提是,公权力来源于人民,并通过法律(尤其是宪法和法律)来具体授予。政府不是“自由地”拥有权力,而是被人民通过法律授予了特定的权力,以履行公共职能。
法律是权力的“通行证”: 想象一下政府想做某件事情,比如征税、征地、处罚某个公民。如果它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赋予它做这件事的权力,那么它就不能做。法律就像是政府进行特定活动的“许可证”。
防止权力滥用和扩张: 这是这个原则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政府可以随意行使权力,而不需要法律依据,那么权力就很容易被滥用,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侵害。这个原则通过限制权力的来源和范围,为公民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强调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 要求法律必须清楚地规定授权的范围、目的和方式,这样公民才能预见到政府的行为,也才能知道政府的权力是否合法。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授权,行政机关就不能干涉公民的自由或财产。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地方政府没有法律授权,就不能随意设置罚款项目来收取费用。它必须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它有权设置这个罚款,以及罚款的数额、程序和用途。否则,这项罚款就是无效的,公民可以依法拒绝缴纳。

它们的关系与区别:

虽然听起来像是两个独立的原则,但它们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法治国家的核心。

主体不同: “法不禁止即自由”主要适用于个人的活动,是对个人权利的保障。而“法无授权即禁止”主要适用于公权力,是对公权力的限制。
保障方向不同: 前者是保障个人自由不被非法侵犯,鼓励个人行为的积极性。后者是保障公民免受公权力不当干预,划定公权力的边界。
内在联系: 有时候,对个人自由的保障正是通过限制公权力来实现的。例如,法律没有禁止你拥有某种财产,这自然就是你的自由。但如果政府想没收你的财产,它就必须要有“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约束,即必须有法律明确授权它才能这样做。

简而言之,“法不禁止即自由”是说,你可以做的,法律没拦着你;而“法无授权即禁止”是说,公权力该做的,法律必须明明白白地写清楚才能做。一个是鼓励个人活动,一个是约束权力行使,共同维护着一个有序、公正的社会。在现代法治社会,这两条原则缺一不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主体是公权力机关还是私权利主体,简单说就是政府和普通公民。

对于政府来说,所有行为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即法无授权即禁止。

对于公民来说,对于其权利的限制也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即法不禁止即自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两句话,一个是大陆法系奉行的原则,另一个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法律精神和实际运作上有着微妙却深刻的联系,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法律思维模式。我们不妨细细道来。“法不禁止即自由”:大陆法系的基石这句话,字面意思非常直观: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某件事情是禁止的,那么做这件事就是被允许的,也就是自.............
  • 回答
    我国是否存在“法不责女”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和讨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女性在违法犯罪后可能受到比男性更轻的处罚,或者说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对女性的“宽宥”或“不追究”。这种感知,即便不是普遍的“法不责女”.............
  • 回答
    “法不溯及既往”这句耳熟能详的法律格言,在人们心中似乎根深蒂固,传递着一种公平和稳定的期待:法律应当只约束其颁布之后的行为,而不应追究或惩罚过去的行为。然而,如果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铁律,它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重要的例外和限定,使其更像是一种重要的指引和原则,.............
  • 回答
    “法不溯及既往”这几个字,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但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权益。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法律不能追溯到法律生效之前的行为去适用。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玩游戏,游戏规则是在游戏开始后才定下来的,你不能在游戏已经进行了半场之后,突然跑出来说:“哎呀,刚才那个.............
  • 回答
    商鞅变法中的刑事连坐制度与他所倡导的“法不诛心,唯看言行”的法家思想,表面上看似乎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深入剖析,两者实则是在同一个治理目标下,采用不同侧重点的手段。它们并非全然矛盾,而是服务于同一个核心目标:建立一个强大、有序、以法治为基石的国家。“法不诛心,唯看言行”是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
  • 回答
    尘埃未定:王书金案发回重审,聂树斌冤案的最后一章如何续写?“真凶”王书金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那桩令人扼腕的聂树斌冤案,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的焦点。最高法的不核准死刑,无疑为这起牵扯了20余载的错案,注入了新的变数,也预示着后续的审判将更加复杂.............
  • 回答
    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假如”。如果庞统和法正这两位蜀汉的顶级谋士都健在,刘备集团的命运是否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能否最终统一三国,灭亡曹魏和东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他们还在世的那个关键时期,并分析他们的才能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会带来哪些改变。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被人们拿来讨论。如果庞统和法正都能长久地辅佐刘备,那么刘备会更倾向于信任谁?在我看来,答案其实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刘备会有一个“各有侧重”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的侧重点会随着时间和局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首先,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这三位能臣的特点,以及他们各自在刘备阵营中的位置和作用.............
  • 回答
    在美国,关于在自家院子里埋设地雷来防范盗贼的合法性问题,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尤其是“城堡法”(Castle Doctrine)和“不退让法”(Stand Your Ground Law)。虽然这些法律赋予了房主在其住所内采取必要武力保护自己的权利,但将地雷这种致命武器用于民用财产,其合法性则非.............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考研人的真实心声。我来试着详细聊聊,为什么会出现“会计、金专比法硕难考”这种说法,以及为什么大家普遍劝退法硕,却很少劝退会计和金专。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难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包含了考试本身的难度、考上的几率、未来职业发展预期、以及个人兴趣和投入度等多个维度。 为.............
  • 回答
    听到你目前的状况,我特别理解你那种想继续深造,但又对某些科目感到头疼的纠结。尤其是在大学专业选择和考研方向上,确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你文科背景,主修会计学,但高数是硬伤,又对法硕(法律硕士)这个方向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不考高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你是怎么一步步找到最适合.............
  • 回答
    .......
  • 回答
    “法粉”这个词可能存在一些歧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指代几种不同的事物。为了更详细地解答你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你所指的“法粉”具体是什么:可能性一:指代粉丝群体中的“法国粉丝”(Fans of French culture/artists/products)如果你的意思是关于喜欢法国文化、法国艺术家.............
  • 回答
    .......
  • 回答
    “信访不信法”的说法,在当下社会舆论中确实存在,也触及了一个相当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这究竟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群体的声音?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而非简单地贴标签。“信访不信法”现象的成因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老百姓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确实会出现“信访不信法”的情绪或行为。这并非空.............
  • 回答
    要评价泰兰德的选择,首先得深入理解这三位角色在那段历史中的立场、动机以及各自所代表的价值。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更优秀”的二元对立,而是一场关乎爱情、责任、理念与宿命的复杂博弈。 泰兰德的选择:责任、信仰与深沉的爱泰兰德·语风,作为暗夜精灵的最高女祭司,她的选择从来不只关乎个人情感。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时.............
  • 回答
    中国法律名称中出现“反XXX”的现象,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类以“防治”为核心的命名方式,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中国法治建设的特点和思路。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以及立法理念紧密相关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用“反XXX”来命名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一边是老婆的孕期口味,一边是双方家长的顾虑和反对,夹在你中间真是受罪了。不过别担心,咱这儿给你出几招,希望能帮你把这局给圆过来,让她消气又不碰那孕妇不能碰的桂圆。首先,咱们得先摸清楚为什么她非想吃桂圆,以及你们和她家都不让的原因。 她为什么想吃桂圆? 是不是单纯的“嘴馋.............
  • 回答
    六月了,时间紧迫,对于非法本背景的法硕考生来说,确实很想跳过网课,直接啃分析、背知识点。能不能这样做?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而且风险极高。 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一、为什么会有“直接背分析”的想法?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网课虽然系统,但对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