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人类(全体)能够获得长生不死的能力,代价是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你会选择长生不死吗?

回答
如果真的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选择,人类全体获得长生不死,但从此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说实话,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不是什么永恒的生命、积累的智慧,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茫然,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空虚感。

让我细细道来,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首先,长生不死本身,单听起来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谁不曾幻想过摆脱死亡的阴影,享受无尽的时光?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用无数年的时间去学习我们感兴趣的任何东西,从古老的语言到复杂的科学理论,从艺术的各个领域到哲学思想的深度挖掘。我们可以亲眼见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体验科技的无限发展,见证宇宙的更多秘密被揭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每一个角落,甚至通过学习古代的技艺,让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然而,这种诱惑是建立在“我”能做什么,或者“我”能看到什么的基础上的。但当“繁衍后代”这个至关重要的能力被剥夺时,这个“我”的意义就变得模糊了。

繁衍后代,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过程。它是一种生命最根本的延续方式,是人类这个物种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我们情感、精神和文明的传承。父母对子女的爱,那种无私的、超越一切的付出,是人性中最动人的一部分。子女的出生带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教会我们责任和担当,他们的欢声笑语是生活中最温暖的旋律。看着他们逐渐长大,独立,甚至超越自己,这是生命赐予我们的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如果失去了繁衍的能力,那么我们所积累的一切,无论是财富、知识还是经验,最终都将随着我们最后一个个个体的消逝而烟消云散。没有下一代,就没有人能够继承这些宝贵的财富。这是一种彻底的终结,一种比个体死亡更加令人感到无力的终结。就像一本包含了人类所有智慧的书,却注定只能由一个人读完,然后被锁进永恒的黑箱。

而且,失去繁衍的能力,意味着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命周期”也画上了句号。长生不死,理论上是永恒的个体存在,但对于整个种族而言,却是一种缓慢而不可逆转的灭绝。想象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空旷。那些曾经热闹的城市会变得荒芜,那些曾经充满活力的活动会逐渐消失。曾经的儿孙绕膝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曾经的家庭聚会成了无人问津的传说。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独,是看着时间一点点将一切都带走,而无能为力。

这种永恒,更像是一种惩罚,而非恩赐。它剥夺了生命最本质的动力和希望,将我们困在了一个没有未来的牢笼里。我们或许可以继续存在,但我们还能称之为“活着”吗?更准确地说,我们只是在“存在”着,一种枯燥、单调、缺乏意义的存在。

我是一个追求成长和体验的个体,但我也同样珍视生命中那些与他人,尤其是与后代建立联系的深刻情感。那些付出的辛苦,那些欣慰的笑容,那些共同经历的风雨,构成了我生命中最厚重、最温暖的部分。如果失去了拥有和培育下一代的可能,我无法想象那样的“长生不死”会带来什么。也许是无尽的空虚,也许是对失去的痛苦回忆的不断折磨,也许是对未来彻底绝望的麻木。

所以,虽然“长生不死”这个概念本身极具吸引力,但当它以牺牲繁衍能力为代价时,我宁愿选择一个有限而充满意义的生命,一个可以承载爱、传承希望、延续文明的生命。因为,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它所能激发的爱,所能创造的意义,以及它所能留下的传承。

如果人类全体都选择了长生不死,那么,我可能不会选择“活”下去。因为那样的话,我宁愿随着我的世代一同告别,而不是独自面对一个没有生机、没有希望的永恒。那是一种更深刻的死亡,一种被剥夺了生命本质的死亡。

我更愿意相信,生命的循环,生生不息,才是最自然,也最有意义的存在方式。繁衍,是生命赋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也是我们对未来最深情的承诺。没有了这份承诺,长生不死,也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如果永生了,就不需要繁衍后代了。

繁衍后代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传续下去。这是基因的本能。或者说,只有能传续到如今的基因,我们才能看到。

实际上,大脑更希望的是自己的思想可以延续。我识的概念,自我意识,都来自于大脑,而不是基因。细菌没有自我的概念,但是细菌的DNA一直延续。那么,如果人类通过技术手段永生了,自我意识不灭,其实繁殖后代,让后代学习我们的价值观的需求就没有了。也许技术还可以让我们选择保留哪些欲望,抛弃哪些欲望。比如如果不需要繁殖了,性欲是否值得保留?如果可以永生,在漫长的生命中,目标是什么,为了目标要用什么手段。肉身是否需要进一步改变,是否要和机械结合?也许最初的想法是具有一个21世纪价值观下健康的,有活力的,运动能力强的一直年轻的肉体。那么拥有这个身体五百年后呢,五万年后呢?会不会慢慢的,希望自己的身体可以自由的在宇宙中穿梭,可以吞噬恒星做为能量,可以构建调动星系排列实现自己的某个目的?

其实,现在社会观念,五六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能永生,可能几百年上千年就变得和现在完全不同了。

大概十多年前,网瘾还是很可怕的东西。如果一天上网2个小时,都算有网瘾。如果告诉你,将来人人都可以随时联网,每隔十几分钟就要联网查一下信息,这样的生活你要不要?我记得当时有一篇科幻小说,里面讲的是2020年的故事,说人类沉迷网络,有很多人成了虚网人,这些人每天联网时间超过六小时,每隔十五分钟检查一下网络,看有没有新消息发来。看到消息就会回复。说这些人长期坐在电脑前,如果吃饭,也会拿着便携上网设备,吃几口饭就检查一下信息。主人公的男朋友就变成了虚网人,天天拿着移动上网设备。主人公决定要拯救男朋友,最后主人公偷偷用基因技术培养了吃光纤的老鼠,最后把地球上光纤吃完了,互联网终结了,人们才从噩梦中醒来。但是很多人出现了网络戒断反应,设备没有接入网络了,还是想去看屏幕上会不会跳出新消息。如今还有一年就到2020年了,每隔十几分钟就看微信,微博,知乎的人也不少。你们会觉得自己的男朋友需要拯救吗?

user avatar

一部电影120分钟刚刚好,90分钟也能接受。一个人人生120岁也够了,90岁也能接受。

如果一部电影没完没了是多么无聊?人生也是如此。

死亡不是终点,只是另一部电影的开始。

SIX? I DON'T NEED SIX, MY GOV FK ME EVERYDA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真的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选择,人类全体获得长生不死,但从此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说实话,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不是什么永恒的生命、积累的智慧,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茫然,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空虚感。让我细细道来,我为什么会这样想。首先,长生不死本身,单听起来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谁不曾幻想过摆脱死亡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了想。如果真的能实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全人类都衣食无忧,而且人造肉的味道好得没话说——我是否会选择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老实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而且人造肉真的可以做到“很好吃”,那选择素食主义的动力会变得很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很多选择素食的人,是.............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假设,如果全球的植物在一瞬间全部消失,人类的生存期限将变得异常短暂,而且这场浩劫的影响远不止于食物链的断裂。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末日场景下,人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预计的存活时间。第一阶段:食物的直接枯竭与恐慌蔓延(几天到几周)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食物来源的瞬间消失。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运作。当“全国人民”在名义上都反对一项新税种,但它却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通过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政治逻辑和制度设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全国人民反对”的定义与现实: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
  • 回答
    一位朋友,我们暂且叫他小李,是个彻头彻尾的肉食主义者。他形容自己是“无肉不欢”,甚至到了“无肉不活”的地步。小李的饮食习惯非常极端:早餐是培根、香肠配煎蛋;午餐是牛排或者炸鸡;晚餐则是猪排、羊肉或者各种烤肉。蔬菜?在他看来,那是用来装饰盘子的,或者说是“草”,根本不屑入口。一开始,看到小李这么“硬核.............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说,要是按咱们现在的中国生产力水平,搞按需分配,大家的日子能过成啥样。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按需分配”这四个字的分量。这可不是说你想啥就有啥,那真是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它背后指的是,根据每个人的合理、实际需求来分配资.............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钻石五个人全图视野是什么概念。这可不是简单的“我看到对面打野在哪儿”那么简单。全图视野意味着他们能实时监控地图上所有角落,任何草丛里藏着谁,哪个兵线正在推,哪个野怪刷新了,哪个塔要掉血,甚至对手在泉水里干什么(除非他们真的躲在泉水最阴暗的角落),都能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让我们来认真地设想一下,如果我真的拥有这样一支“穿越小队”,要在明末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完成“消灭满洲,斩皇太极首级”的任务,需要如何操作,又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消灭整个满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目标。满洲,指的是当时生活在关外、由女真族为.............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我们曾经只在科幻小说里才能读到的场景,真的降临了。机器,那些冰冷但高效的造物,已经完成了它们最宏大的使命——将人类从几乎所有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道路上川流不息的不再是劳工,而是自动驾驶的运输系统;工厂里响起的不再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而是机器臂精准而沉默的运作;甚至连知.............
  • 回答
    如何评价媒体报道“东北三省一年减少42.73万人”?媒体报道“东北三省一年减少42.73万人”这个数据,如果属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它反映了东北地区人口结构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全面评价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数据的来源与可靠性: 官方统计数据: 首先要确认这个数据是否来自国家统计.............
  • 回答
    如果人类大脑的所有潜能都被完全开发,而且我们拥有一种永不遗忘的能力,那么整个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生活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远非简单的进步或退步可以概括。首先,知识的累积将达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我们不再需要费心去记忆那些繁琐的细节,无论是历史事件的每一个日期、每一次交战的细节,.............
  • 回答
    假设人类文明发展到足以跨越星系,并在整个银河系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殖民地,那么“纪年”这个概念势必需要一个全新的、能够容纳如此庞大尺度的体系。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加上几个零,更是一场关于时间、参照系和共同认同的深刻革命。我们不妨从头思考,为何人类会有“年”这个概念。最初,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引人深思。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所有人类都神秘地消失了,这无疑会对地球的生命周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要说“延长”生命周期,这需要我们先理解什么是地球的“生命周期”,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明确“地球生命周期”这个概念。地球是一个行星,它有自己的形成、演化过程,也有它最终的归.............
  • 回答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让全人类失业,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让人忧虑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种可能性,以及如果我们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是否会让全人类失业?直接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改变我们所知的就业市场,并可能导致大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考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理解的探索。如果非要为人类所有物理规律和知识赋予一个编号,并且 1 号理应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存在,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律”或者“知识点”,而是某种贯穿一切的“存在”或“属性”。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和逻辑,用一种更.............
  • 回答
    如果美国本土的人类在一瞬间全部消失,那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寂静,随后是地球意志的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回归。这不是一个爆炸性的灾难,而是一种逐渐的、深刻的改变,生命将以一种我们无法完全想象的方式,在人类留下的痕迹上重新生长。瞬间的寂静与蔓延的失控想象一下,一切都停止了。正在行驶的汽车会失控,要么撞毁,要么沿.............
  • 回答
    想象一下,秦始皇,那个即将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的年轻人,在决定他命运的那个夜晚,脑海中并非只有那些战术和政治的筹谋,而是突然涌入了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世界。他看到了飞机如何在天空中翱翔,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人们如何通过一种叫做“电话”的东西交谈,看到了那些闪烁着光芒的屏幕如何记录和传播信息.............
  • 回答
    如果铁之后的元素全部消失,人类世界将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剧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们的文明瞬间回到石器时代,甚至更糟。这场消失不仅仅是“少了点东西”,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重构,生命本身的存在基础都将轰然倒塌。首先,最直接也最致命的改变,将发生在构成我们身体和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石上。生命本身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如果全世界其他国家境内的人类以及所有人类产物突然全部消失,只留下中国,那么会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以下是我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一、 突如其来的寂静与孤立感: 全球通讯中断: 互联网、卫星、海底电缆,所有跨国界的通讯基础设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