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仗并不等于会玩政治,正面作战只是统一天下手段之一,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我就在这里给你简单分析一下。
一、灭秦以后,项羽撕毁先前约定,没有封刘邦为关中王,而是封为汉王。由此失信于诸侯。
二、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义帝好歹为天下共主,项羽杀之如草芥,由此失信于天下。
三、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项羽扣着韩王成不放,最后将韩王成杀害在彭城。这一愚蠢操作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千古谋圣——张良,直接推回汉营。在其后的楚汉对垒中,张良屡出奇策,让刘邦在战略上完全压制项羽。
四、分封不均,各地诸侯纷纷叛乱。项羽的分封略显儿戏,他似乎没有考虑过战略平衡这个问题。此次分封的最大后遗症是有实力、有能力的诸侯与将领均对其分封不满,尤其是游击神将——彭越没有得到分封。这个彭越后来就成为了楚营后勤补给线上的噩梦。甚至他自己的封地都处于“三战之地”,毫无稳定的后方基地。
五、过于迷信武力,轻视其他诸侯。终项羽一生,他没有像样的盟友,几乎都在单打独斗。刘邦屡屡利用这个弱点,形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在项羽的眼中,只有战术没有战略。他喜欢打仗,而且喜欢玩大规模机动野战,他在战斗上面对刘邦无一败绩。但是在战略上,他的地盘是越打越小,胜仗越多反而越被动。
六、识人用人之能跟刘邦比差太远,韩信、陈平都是由楚转汉的。可以说,项羽手下武将没有人能超过韩信,谋士无人能敌张良、陈平。
刘邦只是在彭城之战被击溃了一次,而且刘邦军当时的部署是刘邦带着其他诸侯坐镇中军,刘邦的嫡系主力在侧翼。所以项羽的突击打垮了诸侯联军但刘邦的嫡系损失不大。
刘邦认识到项羽主力不能马上硬碰硬后,就用自己当饵在有利于防守的一线与项羽拉锯,对此项羽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能打下几个城池,但并没有给刘邦的军队造成重大杀伤,城池转身就被刘邦收复。
也就是说,项羽对刘邦有一些胜仗,但给与汉军重大杀伤的胜利一次都没有。更不存在击溃数次。
而后面,刘邦把关中的人力和职业军人,提拔平民人才带来的人力优势都调动起来。彻底项羽只是时间问题。
刘邦从暗渡陈仓出兵开始,一路进击了2400里,打到项羽的首都彭城了。
项羽当时陷在齐地泥潭里,赶紧回来救家,把刘邦打打打,打退了800里,打到鸿沟打不动了,临时休战,这叫楚河汉界。
项羽一直赢刘邦?项羽收复失地的一直赢而已。
刘邦第一波进了2400里,退了800里,还有1600里战果呢。项羽可只收复了800里,就打不下去了。
刘邦第二波进800里把项羽打一个垓下之围,刘邦兵多有什么奇怪的。(当然这是极简解说)
彭城之战,自己在地图上找找汉中,再找找彭城,哦,从陕西南部到江苏,这踏马的是一年内打穿了东西大半个中国啊,彭城打不赢,项羽就提前两年抹脖子自杀了,项羽能让刘邦打到彭城,本身就是大失误
那么刘邦大败后,是在哪里跟项羽对峙呢?是荥阳,郑州市,项羽兵锋深入汉国最远的一次,也就是荥阳
然后在华北战场吊打了龙且吧
中原战场吊打了曹咎,吓得项羽签和议尿遁了吧
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县攻防战,把项羽打的逃窜到垓下了吧
说起来,垓下是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还真是把项羽粉蚌埠住了
就项羽那所过残灭的德性,还想统一天下,他只要稍微不屠城,马上有人主动出降,算是一个有实力的阿Q,劳资看不上你们,更看不上贱民,虽然刘邦与诸侯联军干死了劳资,但就是看不起你们,真就阿Q精神
二战对德作战贡献最大的国家是英美还是苏联?
是苏联。
那么现在宣传上吹的贡献最大的是谁?
是英美。(我看到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解释一下吧。二战刚结束时,欧美做了社会调查,问民众对贡献最大国家的看法,过半数认为苏联贡献最大。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洗脑宣传,过半数变成了美国)
你照着这个去看史记,你就看懂了。
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以今知古。这个项羽战无不胜却越打越少、刘邦每战必北却声势日隆的怪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
网友曾经这样分析说:
刘邦出汉中时,项羽在打齐国。
刘邦定三秦时,项羽在打齐国。
刘邦入洛阳时,项羽在打齐国。
刘邦灭楚国时,项羽在打齐国。
等到项羽来打刘邦了,刘邦分兵的韩信打下了齐国……
你就说吧,项羽是怎么百战百胜,打了一辈子齐国的?
很简单啊,只写项羽胜利就行了。
项羽一辈子,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大胜仗。然后呢?照这样写,希特勒破法国炸英国灭波兰,什么基辅战役之类,战无不胜,人家苏联就赢了一次,柏林战役。你说为什么希特勒战无不胜还是输了?因为输的没写!
刘邦打关中灭三秦不是楚国,打洛阳灭诸王不是楚国,打彭城灭楚国总是楚国了吧?项羽连家都不要了,这打的什么仗?你就这么赢的?
最后归根结底,只能说,时迁这个人没有史学家的基本操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