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巨鹿之战中,为什么章邯不和王离一起打击项羽?

回答
巨鹿之战,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起来,章邯和王离当时确实是秦朝的两大主力,按理说应该联手对抗项羽这个最大的威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章邯之所以没有和王离一起在巨鹿与项羽正面硬刚,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得一项项剖析。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时的基本形势。王离是秦朝北方的精锐部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司马欣、章邯的部下也随行,而章邯则坐镇关中,是秦朝最后的战略储备。巨鹿那里,项羽率领的楚军势如破竹,围住了王离的军队。秦朝朝廷的反应是让章邯率领另一支大军前去救援王离。

那么,章邯为什么没有直接奔赴巨鹿,和王离并肩作战呢?

1. 政治上的考量,秦朝内部的分裂与猜忌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当时秦朝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皇帝胡亥昏庸,宦官赵高独揽大权,朝廷上充满了尔虞我诈和权力斗争。章邯虽然是名将,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赵高的为人。

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直在暗中扶植和打压朝中的势力。他未必真的希望秦朝能够长久稳定,反而可能乐见各地起义军消耗秦朝的力量,甚至希望通过这种混乱来清除异己。

章邯作为手握重兵的将领,他最担心的不是战场上的胜败,而是政治上的清算。他如果贸然出兵,战胜了项羽固然好,但如果战败,或者即便战胜了,一旦被赵高抓住把柄,或者赵高觉得他功高盖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章邯对朝廷的指令很可能持保留甚至怀疑的态度。他可能在想,如果他全力去救王离,万一王离得救了,反而会让赵高觉得他章邯的势力过于强大,对自己不利。反之,如果王离战败,章邯或许还能以此为借口,为自己保留一部分实力,甚至在未来有机会的时候,做一些“更明智”的选择。

换句话说,章邯可能在衡量,是忠于秦朝这个已经腐朽不堪的朝廷,还是为自己的未来和手下的士兵考虑。而赵高在背后操纵,更是让章邯如履薄冰。

2. 军事上的顾虑,战场形势的判断失误

即使抛开政治因素,单从军事角度来看,章邯当时的判断也可能存在问题。

信息不对称: 章邯在关中,而巨鹿战场的消息传递可能并不及时和准确。他可能并不清楚项羽军队的真实实力和动员能力,也可能对王离军队的实际情况有误判。如果他认为王离的军队已经被围困得太久,士气低落,加上项羽的强大攻势,即使救援兵力也很难扭转战局,那么贸然前往,很可能只是白白送死。
战略上的选择: 章邯作为秦朝最后的战略储备,他可能认为直接与项羽在巨鹿决战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巨鹿是项羽的主场,而且项羽的军队以勇猛善战著称。章邯更倾向于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他也许想着,不如先巩固关中,积蓄力量,或者在更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再与项羽交锋。
兵力分配的问题: 章邯的兵力虽然不少,但要同时对抗项羽的数十万大军,并保证关中的安全,他可能觉得兵力不足以分散。如果他将主力都派往巨鹿,万一其他地方再发生叛乱,他将无兵可调。

3. 章邯个人性格与经历的影响

章邯虽然是秦朝的悍将,但他也经历了许多残酷的战争。他率领的军队多是刑徒兵和郡县兵,兵源素质参差不齐,且屡次面临恶劣的战况。在长期的征战中,他可能也变得更加谨慎,甚至有些疲惫。

他不像项羽那样有那种“破釜沉舟”的豪情壮志,而更像是一个为朝廷卖命的职业军人。当他感觉到朝廷已经不可救药,或者自身难保的时候,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4. 实际的行动与推测

史书上记载,章邯是接到命令后,率领“二十余万”的大军出发了,但他在行军过程中,因为担心赵高的猜忌和前方的战局不妙,所以“行至棘原,屯军不进”。换句话说,他并非完全不行动,而是选择了一个“观望”的态度。

这“观望”本身就说明了章邯内心的纠结和不信任。他没有像项羽那样一股脑地扑上去,而是选择了一种保守的策略。而最终,王离的军队在巨鹿被项羽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章邯在棘原按兵不动,虽然保全了自己的军队,但客观上却未能挽救王离的败局,也让项羽获得了更大的战略优势。

所以,综合来看,章邯不和王离一起在巨鹿打击项羽,并非简单的“不作为”,而是出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及自身的权衡。这其中政治因素的干扰,尤其是赵高的阴影,以及章邯对自身安危的考虑,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章邯真的全力以赴去救援,历史的走向或许会截然不同,但那时的章邯,可能已经没有了那种不顾一切的魄力,或者说,他更清楚,有些困局,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挽回,而有时候,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才是更“聪明”的生存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不惜一切渡过漳水,章邯和王离应该有机会半渡而击啊。在这之后,项羽胖揍王离,九战九捷,为什么章邯不帮忙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起来,章邯和王离当时确实是秦朝的两大主力,按理说应该联手对抗项羽这个最大的威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章邯之所以没有和王离一起在巨鹿与项羽正面硬刚,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得一项项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时的基本形势。王离是秦朝北方的精锐部.............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是秦末农民起义走向巅峰的关键节点,也是项羽声名鹊起、奠定霸业的决定性时刻。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役中,秦军的主力,由章邯和王离统帅的庞大军团,竟然会败给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的项羽部队,这其中缘由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军事、政治、战略.............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项羽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埋下他日后悲剧的种子。战胜秦军主力,坑杀20万降兵,这桩事至今仍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也让我忍不住要去思考:项羽真的除了这般血腥的手段,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面临的局面确实极端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我们得理解项羽所处的那个时代背.............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足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巅峰对决,也是项羽这位西楚霸王真正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但在这场战役背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项羽的武勇和智谋,是否如传说般那么不可思议?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力求还原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战场。历史的背景:秦末的乱世与六国余烬要说巨鹿之战,得先看看.............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说起垓下之战,很多人会联想到项羽的悲情落幕。这位曾经力挽狂澜、威震诸侯的西楚霸王,为何在垓下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神威,最终陷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下降”。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垓下之战的失败,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项羽过往的某些策略和性格缺陷在特定.............
  • 回答
    穿越成章邯,那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巨鹿之战刚败,项羽虎视眈眈,这局面,简直比站在悬崖边还刺激。不过既然来了,就得把这局棋下好,不能让秦朝在我手里彻底烂掉。首先,得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当前的处境。巨鹿之战一败,我章邯手底下还剩多少兵?士气如何?粮草还有多少?最关键的,我控制的区域还有哪些?这些都是我后续行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巨鹿之战后,秦国有没有可能翻盘这个话题。我尽量用一种更像是亲历者或者熟悉那个时代人的口吻来跟你聊聊,抛开那些冷冰冰的AI式分析。巨鹿之战啊,那一场仗,打得真是惨烈,也是真的决定了秦朝的命运。项羽一战成名,把章邯那几十万秦军打得魂飞魄散,这一下,关东的旧六国旧贵族们可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集体出现,这确实是《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震撼的场景,也常常引发读者对智慧巨人传承方式的疑问。简而言之,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传承给不同的人,而是因为尤弥尔(弗里茨)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刻,通过某种形式“唤醒”了所有被她“连接”的艾尔迪亚人身体中的始祖巨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剧情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费解的节点。马莱高层,尤其是以威廉·戴巴和后来的政府高官为代表,之所以选择让四个十几岁的孩子(艾伦、莱纳、贝尔托特、莱纳)去执行夺取“始祖巨人”的危险任务,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残酷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帕拉迪岛战略的重要性.............
  • 回答
    要说莱纳在与调查兵团的交锋中“输得很惨”,这确实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的直观感受。每一次他变身铠之巨人,似乎都免不了被砍、被炸、被擒,总有一种“明明是终极武器,怎么这么狼狈”的无奈。但究竟是铠之巨人本身不行,还是莱纳这个人不行?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铠之巨人.............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说起薛之谦,在当下华语乐坛,他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说他是“巨星”吗?这个问题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他当然是当红炸子鸡级别的歌手。 这点毋庸置疑。从他沉寂多年后凭借《演员》、《丑八怪》、《刚刚好》、《绅士》这些歌曲再次爆红,到如今几乎每发一首新歌都能迅速占领各大音乐榜单的头条,这成绩单可不是盖的.............
  • 回答
    钱学森老先生对中医的评价极高,称其为“国之瑰宝”和“顶级生命科学”,这番话无疑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对中医抱有疑虑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医。那么,那些被称作“中医黑”的人们,或者说对中医持批判态度的人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钱老这番话的呢?他们的观点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进行比较细致的阐述.............
  • 回答
    在网络文学领域,“诡秘之主”的地位,与“进击的巨人”在动漫界的声望相比,我认为是可以达到一个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可以相提并论的高度。两者都凭借着宏大的世界观、精巧的剧情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在各自领域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吸引了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首先,我们来谈谈“诡秘之主”对网络文学的意义.............
  • 回答
    关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是否抄袭《旺达与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存在已久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款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玩法机制以及它们在.............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问题,也绝对是篮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迈克尔·乔丹在NBA历史上的地位,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所有人的仰望之中。说实话,要问有没有未来的超级巨星能“超越”他?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比拼,更是时代的烙印、风格的影响力,以及那种近乎神话般的光环。要论乔丹的“崇高地位”,.............
  • 回答
    哇,27.55亿!《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票房成绩确实是太亮眼了,光是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就一阵激动。国产动画能有这样的表现,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一部真正的“巨作”,我跟你一样,盼了太久了!说到能不能破30亿,这确实是个让人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问题。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