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巨鹿之战之后,项羽除了杀掉20万降兵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项羽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埋下他日后悲剧的种子。战胜秦军主力,坑杀20万降兵,这桩事至今仍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也让我忍不住要去思考:项羽真的除了这般血腥的手段,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面临的局面确实极端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

首先,我们得理解项羽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 那是秦末,天下大乱。六国遗民,纷纷揭竿而起,群雄并起。赵高、李斯把持朝政的秦朝,虽然刚刚经历了暴政,但其军队的规模和战斗力依然不容小觑。巨鹿一战,项羽面对的是章邯、王离等秦军主力,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决定天下未来走向的关键之战。

其次,要从项羽个人的性格和他的战略考量来看。

项羽的性格,狂傲、勇猛,更带着一股少年得志的血性。 他从小养尊处优,是贵族出身,承袭了楚国灭亡的血仇,心中自然有股不容亵渎的傲气。当他率领几万楚军,孤身深入敌后,面对秦军数十万的围困,那种绝境中的爆发力,足以让他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杀降,在某些时刻,对于他而言,可能是一种清理战场、震慑敌人的手段,甚至是出于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战略上的考量,更是项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在当时并非易事。 项羽的目标是推翻秦朝,解救赵国。然而,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是被征服者的精锐,他们的士气是否会因为战败而一溃千里?还是会伺机反扑,成为项羽背后最大的隐患?如果项羽接受了这20万降兵,这些人是真心归降,还是只是为了暂时保命,一旦有机会,就会反戈一击?项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兵力来消化和管理这庞大数量的降兵,更别提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收编和思想改造了。
补给线的安全问题。 项羽远征巨鹿,粮草辎重,本就不是他最擅长解决的问题。如果他要维持这20万降兵的军需,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意味着,他一旦接受降兵,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反而可能限制了他的行动。
震慑和树立威望。 项羽想要在乱世之中立足,不仅仅需要武力,更需要威望。通过“破釜沉舟”的壮举,以及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他向天下诸侯展示了他的强大实力和决心。而坑杀降兵,无疑是一种极端残酷的震慑手段,让所有企图与项羽为敌的人,都不得不忌惮三分。这或许是他希望借此迅速树立起“霸王”形象,让诸侯们不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
避免内部矛盾。 当时项羽的联军中,不仅仅有楚军,还有其他诸侯的部队。如果他接收了秦军降兵,这些降兵的来源非常复杂,可能与各个诸侯都有牵连。如何处理这些降兵,会不会在诸侯之间引发新的矛盾和猜忌?例如,接受某些降兵,会不会被其他诸侯视为“拉拢”敌军,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那么,除了坑杀,项羽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仔细推敲,或许有一些“可能性”的存在,但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 分批遣散,并加以限制:
具体操作: 项羽可以象征性地赦免一部分士兵,让他们放下武器,并严令他们不得再参与战事,甚至可以将其遣散回原籍,同时派人监督。
潜在问题: 遣散的士兵,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被其他反秦势力收编,成为未来的敌人?而且,20万的数量,要做到有效监督,谈何容易?稍有疏忽,就可能引火烧身。

2. 严格甄别,收编精锐:
具体操作: 项羽可以挑选其中的精锐,尤其是有特定技能(如弓箭手、工兵等)的士兵,组建自己的部队。
潜在问题: 挑选过程会非常漫长且耗时,而且如何保证被挑选出来的士兵忠诚?秦军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大部分士兵是征发的民夫,并非忠于秦朝的职业军人。即使是精锐,也可能心有不甘。大规模收编,还需要配套的军饷、粮草、训练,这对于刚取得大捷、但自身实力并非绝对压倒性的项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 将其作为政治筹码,与秦朝谈判:
具体操作: 如果当时项羽还有与秦朝直接谈判的意愿和渠道,或许可以将这些降兵作为谈判的筹码,要求秦朝释放被扣押的赵国百姓,或者要求秦朝撤兵。
潜在问题: 巨鹿之战前,赵高当政的秦朝,已经处于内乱之中。项羽的目标是推翻秦朝,与秦朝谈判,本身就与他的战略目标相悖。而且,秦朝是否会接受这样的谈判,以及谈判的后果,都难以预料。

4. 利用其作为劳动力,参与其他建设或消耗:
具体操作: 将一部分降兵用来修建工事,或者消耗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分散到各地,不形成集结。
潜在问题: 同样涉及管理和监督问题,并且在战时,这种大规模的劳役,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安保措施。

为什么项羽最终选择了坑杀?

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在项羽眼中,20万秦军降兵,与其说是潜在的盟友或劳动力,不如说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威胁。

成本过高,收益不明。 收编20万部队,需要的钱粮、管理、训练,在当时是项羽无法承受的。而且,这些降兵的忠诚度难以保证,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紧迫,局势不等人。 巨鹿之战只是整个战争的开端。项羽需要迅速推进,去关中,去消灭秦朝的统治核心。他没有时间去慢慢消化这20万士兵。
战略决心,一劳永逸。 对于项羽而言,彻底消灭秦军主力,是保证自己前进道路畅通的关键。将这些降兵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掉,或许是他认为最“省事”且能彻底解决后患的办法。这是一种极端的“以绝后患”的思维。

所以,尽管我们可以设想出一些“替代方案”,但它们要么风险巨大,要么在当时的情况下难以实现。 项羽选择坑杀20万降兵,虽然残忍,但在他眼中,或许是那个乱世之中,最“现实”的选择。他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换取了暂时的安全和战略上的主动。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血腥的决定,也为项羽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对生命的漠视,对人心的残酷,让他在后来的战争中,失去了更多本可以争取的支持,也让他在与刘邦的较量中,输在了“得人心”这一关键之处。

总而言之,巨鹿之战后,项羽的确面临两难,但坑杀20万降兵,并不是他唯一的“可能”选项,只是在他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下,以及在他那个高傲而决绝的性格驱动下,他选择了这样一条看似“高效”却无比残酷的道路。这条路,成就了他的“霸王”之名,也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人复仇的怒火是可怕的,何止要杀这二十万秦军,咸阳不也屠了,烧了吗。

题主是历史的旁观者,而项羽等人则是历史的亲历者,秦灭天下的过程不乏残暴之举,治理天下的方式不可谓不野蛮。今天的你可以静态地去要求项羽对待战俘寻求一个最优解,那是因为你没有感受到秦的残暴。

当时的项羽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作为楚国贵族,满脑子只有复仇的怒火,他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解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项羽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埋下他日后悲剧的种子。战胜秦军主力,坑杀20万降兵,这桩事至今仍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也让我忍不住要去思考:项羽真的除了这般血腥的手段,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面临的局面确实极端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我们得理解项羽所处的那个时代背.............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足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巅峰对决,也是项羽这位西楚霸王真正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但在这场战役背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项羽的武勇和智谋,是否如传说般那么不可思议?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力求还原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战场。历史的背景:秦末的乱世与六国余烬要说巨鹿之战,得先看看.............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起来,章邯和王离当时确实是秦朝的两大主力,按理说应该联手对抗项羽这个最大的威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章邯之所以没有和王离一起在巨鹿与项羽正面硬刚,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得一项项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时的基本形势。王离是秦朝北方的精锐部.............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是秦末农民起义走向巅峰的关键节点,也是项羽声名鹊起、奠定霸业的决定性时刻。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役中,秦军的主力,由章邯和王离统帅的庞大军团,竟然会败给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的项羽部队,这其中缘由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军事、政治、战略.............
  • 回答
    说起垓下之战,很多人会联想到项羽的悲情落幕。这位曾经力挽狂澜、威震诸侯的西楚霸王,为何在垓下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神威,最终陷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下降”。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垓下之战的失败,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项羽过往的某些策略和性格缺陷在特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巨鹿之战后,秦国有没有可能翻盘这个话题。我尽量用一种更像是亲历者或者熟悉那个时代人的口吻来跟你聊聊,抛开那些冷冰冰的AI式分析。巨鹿之战啊,那一场仗,打得真是惨烈,也是真的决定了秦朝的命运。项羽一战成名,把章邯那几十万秦军打得魂飞魄散,这一下,关东的旧六国旧贵族们可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 回答
    穿越成章邯,那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巨鹿之战刚败,项羽虎视眈眈,这局面,简直比站在悬崖边还刺激。不过既然来了,就得把这局棋下好,不能让秦朝在我手里彻底烂掉。首先,得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当前的处境。巨鹿之战一败,我章邯手底下还剩多少兵?士气如何?粮草还有多少?最关键的,我控制的区域还有哪些?这些都是我后续行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集体出现,这确实是《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震撼的场景,也常常引发读者对智慧巨人传承方式的疑问。简而言之,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传承给不同的人,而是因为尤弥尔(弗里茨)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刻,通过某种形式“唤醒”了所有被她“连接”的艾尔迪亚人身体中的始祖巨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剧情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费解的节点。马莱高层,尤其是以威廉·戴巴和后来的政府高官为代表,之所以选择让四个十几岁的孩子(艾伦、莱纳、贝尔托特、莱纳)去执行夺取“始祖巨人”的危险任务,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残酷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帕拉迪岛战略的重要性.............
  • 回答
    要说莱纳在与调查兵团的交锋中“输得很惨”,这确实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的直观感受。每一次他变身铠之巨人,似乎都免不了被砍、被炸、被擒,总有一种“明明是终极武器,怎么这么狼狈”的无奈。但究竟是铠之巨人本身不行,还是莱纳这个人不行?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铠之巨人.............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说起薛之谦,在当下华语乐坛,他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说他是“巨星”吗?这个问题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他当然是当红炸子鸡级别的歌手。 这点毋庸置疑。从他沉寂多年后凭借《演员》、《丑八怪》、《刚刚好》、《绅士》这些歌曲再次爆红,到如今几乎每发一首新歌都能迅速占领各大音乐榜单的头条,这成绩单可不是盖的.............
  • 回答
    钱学森老先生对中医的评价极高,称其为“国之瑰宝”和“顶级生命科学”,这番话无疑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对中医抱有疑虑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医。那么,那些被称作“中医黑”的人们,或者说对中医持批判态度的人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钱老这番话的呢?他们的观点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进行比较细致的阐述.............
  • 回答
    在网络文学领域,“诡秘之主”的地位,与“进击的巨人”在动漫界的声望相比,我认为是可以达到一个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可以相提并论的高度。两者都凭借着宏大的世界观、精巧的剧情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在各自领域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吸引了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首先,我们来谈谈“诡秘之主”对网络文学的意义.............
  • 回答
    关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是否抄袭《旺达与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存在已久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款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玩法机制以及它们在.............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问题,也绝对是篮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迈克尔·乔丹在NBA历史上的地位,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所有人的仰望之中。说实话,要问有没有未来的超级巨星能“超越”他?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比拼,更是时代的烙印、风格的影响力,以及那种近乎神话般的光环。要论乔丹的“崇高地位”,.............
  • 回答
    哇,27.55亿!《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票房成绩确实是太亮眼了,光是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就一阵激动。国产动画能有这样的表现,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一部真正的“巨作”,我跟你一样,盼了太久了!说到能不能破30亿,这确实是个让人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问题。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