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巨鹿之战的真相是什么?项羽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足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巅峰对决,也是项羽这位西楚霸王真正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但在这场战役背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项羽的武勇和智谋,是否如传说般那么不可思议?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力求还原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战场。

历史的背景:秦末的乱世与六国余烬

要说巨鹿之战,得先看看当时是个什么光景。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本是雄才大略,但其严苛的暴政和徭役,如同点燃了干柴的火星,迅速在各地引发了反抗的烈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更是点燃了全国性的起义。

在这股反秦的浪潮中,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其中有六国故贵族组成的军队,也有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而章邯,则是秦朝末期最能打的将军之一。他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又继续南征北战,将各路义军打得节节败退,一股脑儿地往北边逼,想要彻底剿灭。这时候,巨鹿,就成了关键的枢纽。

巨鹿之战:一触即发的焦点

巨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是当时反秦力量集结的重要地点。章邯率领的秦军,为了彻底剪灭反秦势力,将巨鹿团团围住。而在这座城里,聚集着一支极其重要的反秦力量——赵国。赵国名将赵歇被拥立为王,但真正能打、能扛事的,是他的大将陈余。

章邯围困巨鹿,对陈余来说是生死存亡的考验。如果巨鹿失守,那么反秦的星星之火,很可能就要被秦军彻底扑灭了。所以,陈余拼尽全力,坚守城池,同时向其他反秦势力求援。

项羽的登场:一场豪赌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这时候,项羽登场了。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本身就出身显赫,而且从小就异于常人。传说他身高体壮,力大无穷,武艺高强。在起义之初,他跟随他的叔父项梁,屡立战功。但在项梁战死后,项羽在各路反秦义军中,虽然勇猛,但论声望和号召力,还不及一些老牌的诸侯势力。

然而,当章邯围困巨鹿,其他义军都顾虑重重、畏惧秦军锐气时,项羽却选择了一个常人不敢想象的策略——他要带兵去救赵国,而且是要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去打破秦军的围困。

关键时刻的决策:破釜沉舟

历史记载项羽在渡过漳水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破釜沉舟。他让士兵们把锅都砸了,把船都凿沉了,只留下一天的干粮。这个举动,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疯了。这意味着,他们要么战死,要么胜利,再无退路。

这个决策,是项羽军事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他并非仅仅依靠个人武勇,更懂得如何通过战略和心理战术来激发士兵的潜能。

打破退路,提升士气: 当士兵知道没有退路时,他们会以必死的决心去战斗,发挥出远超平时的战斗力。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暗示。
集中力量,速战速决: 装备的损耗和辎重的抛弃,使得军队更加轻便,行动更迅速。同时,也让士兵们专注于眼前的战斗,而不是过多考虑未来的补给问题。

巨鹿之战的战场细节:血与火的洗礼

巨鹿之战,真正的战场搏杀是极其残酷的。项羽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也就是那支著名的“八千江东子弟兵”作为主力(当然,整个联军规模远不止这个数字,但精锐是项羽的部队)。

冲锋陷阵,势如破竹: 项羽的军队一往无前地冲向秦军。他们首先面对的是秦军的先锋部队。可以想象,在狭小的战场上,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项羽军队,秦军的阵型很快就受到了冲击。
项羽的个人勇武: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的个人勇武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冲在最前面,他的出现就足以让秦军胆寒。关于他万夫不当之勇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他不仅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更是战场上的“超级战士”,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身边的士卒。
攻击关键点: 项羽的目标是打破秦军的包围圈,解救巨鹿城内的赵军。他并非盲目地与秦军硬碰硬,而是选择了秦军阵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秦军的反应: 章邯的秦军虽然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当时秦朝的军队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大量征发的农民和囚犯被编入军队,其战斗力相比于早期的秦军有所下降。而且,长期的围城作战也消耗了部分兵力。当项羽军队以如此凶猛的攻势袭来时,秦军的阵型很可能出现了混乱。
战场上的心理攻势: 除了武力,项羽也懂得利用心理战。他的“破釜沉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威慑。当秦军看到项羽的军队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时,也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战役结果:反秦联军的重大胜利

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巨鹿之战以反秦联军的重大胜利告终。章邯的秦军主力被击溃,数十万秦军被歼灭,包括王离(秦朝名将王翦的后代)、苏角等秦将都战死或被俘。章邯本人则率领残部退兵,不久后更是投降了项羽。

项羽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真相的解读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项羽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答案是:是的,项羽确实是一位极其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的“厉害”并不仅仅是个人武力。

超强的个人武勇: 这是项羽最直观的“厉害”之处。他能以一当百,匹马踏阵,这种能力在战场上是极具感染力和震慑力的。他的勇猛是激励士气的重要来源,也确实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 “破釜沉舟”就是他战略思维的体现。他善于抓住战机,选择最有利的突破口,并且能够制定出出人意料的战术。他懂得如何利用军队的心理状态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领袖魅力和号召力: 尽管在起义初期,项羽的威望可能不及一些老牌的诸侯,但通过巨鹿之战这样的辉煌胜利,他彻底奠定了自己在反秦联军中的核心地位。他的勇猛和果断吸引了无数追随者,使得他能够集结起强大的军事力量。
对手的因素: 我们也不能忽视秦军当时的状况。秦朝的严苛统治导致民怨沸腾,军队的构成也日益复杂,战斗力并非巅峰。章邯虽然是名将,但面对项羽这样疯狂而又充满智慧的对手,也难以抵挡。

总结一下,巨鹿之战的真相并非仅仅是项羽一个人在战场上杀敌万千。

这是一场由项羽主导,但依靠整体战略部署和军队的协同作战取得的胜利。
项羽的“厉害”体现在他的战略胆识、战术运用、以及将个人魅力转化为强大战斗力的能力上。
“破釜沉舟”是他军事思想的精髓体现,是致胜的关键之一。
他的勇武是这场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非全部。

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他成为了事实上的反秦联军统帅,并最终在灭亡秦朝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位西楚霸王最终也走向了令人扼腕的结局。但巨鹿之战,永远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耀眼的一笔,也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霸王”的赫赫威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要谈谈一下巨鹿之战的一点细节,先从刘邦开始,你可能会说,巨鹿之战关刘邦啥事?凭直觉这么想可不行,细细考究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此先说明一下,巨鹿之战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巨鹿之战只是反秦联军进攻围困巨鹿城的秦军,解了巨鹿之围而已,不必多说,广义上来说,是以秦军围困巨鹿开始,联军与秦军的一系列战斗,直至章邯加入反秦联军结束,我们研究的自然是广义上的“巨鹿之战”。

秦二世二年九月,定陶之战,秦章邯突袭楚军,楚军主帅项梁战死,楚军顿时群龙无首。楚怀王闻报果断行动,将都城从盱台迁到靠近前线的彭城,并夺取了楚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楚兵已破於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搞不懂为啥《史记》说“怀王恐”,楚怀王害怕的赶往前线?)

楚军主力集结在彭城,而作为楚军一部的刘邦一支则屯住砀郡作为守卫彭城的一道屏障。【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后九月(闰九月),楚怀王主持了楚军的整编,同时秦军北上伐赵,围困了巨鹿城。

秦二世三年十月,秦军攻破邯郸,各地反秦军也为了救赵往巨鹿方向集结。我要在这个时间点开始重点讨论刘邦的行动。先贴《高祖本纪》:【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虽然《史记》总在说刘邦是向“西”,但这一段行动事实上刘邦是在往北行动然后往南,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军完成重整出击,以宋义为上将军救赵。至十月,刘邦破秦军于成武南,此战被《本纪》省略,记录在《月表》中,散将于曹参、周勃等人传记,成武南战斗后刘邦继续北上,又在成阳(城阳)、杠里两地陆续击破秦军,从记叙看,击破的秦军中包括属于王离的部队。然后【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关于这一句就有分歧,有人会认为这一句是指巨鹿之战楚军击破王离解巨鹿之围,我不这么认为。刘邦成武南破秦军在十月,项羽杀宋义在十一月,解巨鹿之围在十二月,同在十二月刘邦已经南下回到砀郡栗县,则成阳·杠里之战发生在十月至十一月之间,这里【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之后,刘邦才【遇彭越昌邑】并一起进攻昌邑,没有攻破昌邑后刘邦继续南下在十二月抵达栗县(据《月表》)。那么在刘邦抵达栗县以前与彭越进攻昌邑当在十一月,而解巨鹿之围在十二月。所以我认为【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描述的是楚军十一月的军事行动。而且关于巨鹿之战,在《高祖本纪》的后面有补叙:【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如果插入刘邦的行动中似乎行文不畅。

【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我认为是指楚军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刘邦作为楚军的一部分也参与了行动,刘邦参与的部分自然成阳·杠里之战。

到这里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其一,刘邦似乎并没有在后九月楚军主力北上后直接与楚军主力分开向西行军,而是一直作为楚军主力的支援,北上进攻秦军。

其二,宋义的楚军根本不是一直毫无作为。

《项羽本纪》说宋义的楚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这句话春秋笔法十分厉害。

即有人怀疑【四十六日】乃是虚数,是一个具有迷信色彩的数字,同时,安阳在今曹县以东,成武即今成武县,成武县和曹县的直线距离仅30多公里,宋义的楚军驻扎在安阳的时候,刘邦在其东边的成武南作战击败秦军,两地距离不过一两天路程,如果急行军一天必达,所以宋义真的只是带着楚军在安阳挂机吗?

当然,有人反驳,宋义驻扎的安阳是指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安阳,那么这种可能性有吗?

事实上,如果要达成项羽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成就,宋义驻扎的安阳还真必须得是今安阳市的安阳,同时,《史记》所说的楚军“渡河”则必须指渡过漳水而非黄河。为什么呢?

安阳市安阳在黄河以北,虽然史书中“河”一般指黄河,但如果【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的“河”是黄河,那么宋义驻扎的安阳就不可能在黄河以北,否则楚军行军是标准的南辕北辙。

宋义驻扎的安阳可能是今安阳市吗?

宋义在后九月由彭城出发北上救赵,至十一月被项羽所杀,宋义指挥楚军只有约两个月时间。如果我们相信【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的时间,并且相信此安阳是在今安阳市,那么宋义行军时间只有不到二十天,彭城(今徐州)距离安阳(今安阳)直线距离即超过330公里,古代正常行军(不算急行军的情况)一天三十里。楚军二十天也只能走600里,这里这些粗糙的计算还没考虑到:楚军不可能直线进军至安阳;大军渡过黄河需要更多时间;北上路上有秦军阻拦(由刘邦行动可知);古代一里远少于今一里,汉一里约415米······

好,让我们破除万难,宋义就是脑子有病,每天急行军都超过四十里抵达了安阳。然后呢?

宋义不是要坐山观虎斗吗?不是要缓图秦军吗?结果宋义却急行军抵达安阳救赵?逻辑呢?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也能证明宋义驻扎的安阳不可能是安阳市。【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宋义和齐国PY交易,亲自送儿子宋襄送到了无盐。无盐在东郡,今东平县以东,无盐距离安阳市超过300里,并且在黄河以南,而邯郸距离安阳市不过100多里,急行军一天可达,而十月秦军已经攻破邯郸,如果楚军驻扎在安阳市,则处于随时就可能被秦军攻击到的范围内,而宋义往返两地时间至少要五六天吧?这么作死的统帅真的有吗?

以上,为证明楚军驻扎的安阳在黄河以南分析了这么多!为什么要证明这个?因为如果安阳在黄河以南,那么楚军渡河就是渡过黄河,如果楚军破釜沉舟是渡过黄河那么······无论怎么计算楚军从黄河边抵达巨鹿城的距离都超过300里路程,也就是说除非楚军每天行军速速都超过一百里(还要更多),不然三天时间连巨鹿城都赶不到更别说打战了。附带说《孙子兵法》曰:【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破釜沉舟有没有咱不敢确定,但渡河后楚军【持三日粮】······从现实考虑根本不可能!

弄张草图,红圈是刘邦起始位置,红色箭头是刘邦行军路线,北上抵达成阳(城阳)后又南下过昌邑西回到砀郡栗县,蓝圈依次是彭城、安阳(曹县附近)、安阳(安阳市)、邯郸,绿圈是巨鹿,深蓝圈是无盐(大概位置,地图没标无盐)。

user avatar

惊世骇俗的“真相”没有,一般人没注意到的“细节”有。

章邯在河南的时候,在东阿之战就惨败于项梁,然后章邯一路向西溃败,被打的满头包,最后因为项梁骄傲大意,得到关中援兵的章邯使用斩首战术突袭击杀了项梁,这就是定陶之战。

但是定陶之战只是项梁本人死了,对楚国军力并未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特别是项梁的直属中军,基本保存完好,因为随后就是熊心接管楚国,大举出兵三路伐秦。

于是章邯在击杀项梁后,就【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也不知道【真·以为】,还是【假·以为】,反正章邯的行为不符合逻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既然认为楚地兵不足忧,为什么在击杀项梁后,不乘胜追击呢?虽然项梁死了,但是楚王还在呢,这个时候不乘机攻灭楚国,俘虏楚王,而是急匆匆的跑去河北找王离干嘛?

别管那个楚王是不是傀儡,那也是个王啊,俘/杀一国之王的功劳,再加上灭楚之功,可是非比寻常。

而且除了楚王这个功劳,还有楚地大片的郡县,从河南到淮北,从淮南到江东,这些都是大功劳啊。

定陶之战的战果有多大,楚国军力是否受到重创,章邯难道会不清楚吗?

所以章邯的后续行为耐人寻味,史记里的【以为】两个字更是很有灵性。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

章邯使用斩首战术击杀项梁后,就急匆匆的跑去河北,与王离汇合,打下赵国邯郸,然后围攻巨鹿。

于是,“细节”又来了。

九月,秦军杀项梁,破邯郸,然后开始围攻巨鹿,再历经闰九月、十月、十一月,到十二月的巨鹿之战,也就是说秦军围攻巨鹿打了四个月,都没打下来,可谓是【久攻不下】、【顿兵城下】。

并且,汇集了秦军两大主力,却是一个主力(章邯)去守粮道,另一个主力(王离)去攻城。

当时六国复立,关东已不复为秦国所有,秦军出关等于劳师远征,深入敌国,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秦军自身就属于地处险地,不得不重兵看守粮道。

(这或许就是宋义观察到的情况,并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原因吧。)

因为秦军地处险地,顿兵城下,于是项籍抓住了这个破绽,先派英布渡河,然后英布击败章邯,断了王离军的粮道,然后诸侯联军见状,一拥而上,围攻并消灭了王离军。

项籍使(英)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

当时的秦国内忧外患严重,君昏臣奸,秦军的局势并不乐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什么大秦精兵四十万,六国危在旦夕。

王离军团覆灭后,章邯军团就和诸侯联军对峙,足足对峙了八个月,然后因为秦国内乱,章邯率军降敌,降敌的条件是立章邯为雍王,王关中。

说完秦军的事,来说说楚军的事,准确的说,是北路楚军。

北路楚军是由楚王熊心和楚国朝廷倾心组建的国家主力军,军中有大量的楚国贵族和士人。

其主要兵力就是项梁遗留下的直属中军,然后就是英布吕臣陈婴蒲将军等军头的兵,以及熊心自己亲政整顿招募的兵。

也不存在什么项籍本部兵马,当初项籍和刘邦共领的那只偏师就是项梁的兵,顶多几千人,后来还被熊心收编了。所以项籍在用【宋义谋反】的借口谋杀上司后,需要得到熊心的上将军任命后,才得以节制诸将,获得指挥权。

实际上楚军诸将并不喜欢项籍这个人。

哦,还需要强调一下,项籍只是侄子,不是儿子,不是项梁的继承人。项籍只是项梁手下的一个小偏将,一个打手。

诸别将皆属宋义,……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於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

楚灭秦后,楚将项籍通过掠夺关中财富,收买了整个北路楚军,其中大部分北路楚军变成西楚军,项籍获得他们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带他们出关东返;少部分北路楚军变成英布的九江军。

最后,项籍厉不厉害?

当然厉害了。

项籍个人的才智无双,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一个人人厌恶的楚国小偏将,成为天下最强诸侯王;然后还需要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英布等人合力击败;诸如【宋义谋反】、【熊心无功】、【巴蜀也是关中地】等政治谎言和借口也是张口就来。

末尾,放两个文章链接,一个是关于巨鹿之战,一个是关于分封天下(集体造反)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足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巅峰对决,也是项羽这位西楚霸王真正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但在这场战役背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项羽的武勇和智谋,是否如传说般那么不可思议?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力求还原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战场。历史的背景:秦末的乱世与六国余烬要说巨鹿之战,得先看看.............
  • 回答
    巨鹿之战,那是项羽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也是埋下他日后悲剧的种子。战胜秦军主力,坑杀20万降兵,这桩事至今仍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也让我忍不住要去思考:项羽真的除了这般血腥的手段,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面临的局面确实极端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首先,我们得理解项羽所处的那个时代背.............
  • 回答
    说起垓下之战,很多人会联想到项羽的悲情落幕。这位曾经力挽狂澜、威震诸侯的西楚霸王,为何在垓下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神威,最终陷入绝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下降”。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垓下之战的失败,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项羽过往的某些策略和性格缺陷在特定.............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起来,章邯和王离当时确实是秦朝的两大主力,按理说应该联手对抗项羽这个最大的威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章邯之所以没有和王离一起在巨鹿与项羽正面硬刚,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得一项项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时的基本形势。王离是秦朝北方的精锐部.............
  • 回答
    巨鹿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战役,是秦末农民起义走向巅峰的关键节点,也是项羽声名鹊起、奠定霸业的决定性时刻。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役中,秦军的主力,由章邯和王离统帅的庞大军团,竟然会败给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的项羽部队,这其中缘由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军事、政治、战略.............
  • 回答
    巨鹿之战如果没有项羽,诸侯联军是否会赢,刘邦能否建立汉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涉及到战国末期最重要的几个历史节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巨鹿之战,如果没了项羽,诸侯联军能赢吗?答案是:很难,甚至是大概率会输。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回到当时那个局面。秦朝末年,暴政横行,民不聊生,天下揭竿而起。各.............
  • 回答
    穿越成章邯,那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巨鹿之战刚败,项羽虎视眈眈,这局面,简直比站在悬崖边还刺激。不过既然来了,就得把这局棋下好,不能让秦朝在我手里彻底烂掉。首先,得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当前的处境。巨鹿之战一败,我章邯手底下还剩多少兵?士气如何?粮草还有多少?最关键的,我控制的区域还有哪些?这些都是我后续行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巨鹿之战后,秦国有没有可能翻盘这个话题。我尽量用一种更像是亲历者或者熟悉那个时代人的口吻来跟你聊聊,抛开那些冷冰冰的AI式分析。巨鹿之战啊,那一场仗,打得真是惨烈,也是真的决定了秦朝的命运。项羽一战成名,把章邯那几十万秦军打得魂飞魄散,这一下,关东的旧六国旧贵族们可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集体出现,这确实是《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震撼的场景,也常常引发读者对智慧巨人传承方式的疑问。简而言之,地鸣时历代九大巨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传承给不同的人,而是因为尤弥尔(弗里茨)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刻,通过某种形式“唤醒”了所有被她“连接”的艾尔迪亚人身体中的始祖巨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剧情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费解的节点。马莱高层,尤其是以威廉·戴巴和后来的政府高官为代表,之所以选择让四个十几岁的孩子(艾伦、莱纳、贝尔托特、莱纳)去执行夺取“始祖巨人”的危险任务,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残酷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帕拉迪岛战略的重要性.............
  • 回答
    要说莱纳在与调查兵团的交锋中“输得很惨”,这确实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的直观感受。每一次他变身铠之巨人,似乎都免不了被砍、被炸、被擒,总有一种“明明是终极武器,怎么这么狼狈”的无奈。但究竟是铠之巨人本身不行,还是莱纳这个人不行?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铠之巨人.............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说起薛之谦,在当下华语乐坛,他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说他是“巨星”吗?这个问题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他当然是当红炸子鸡级别的歌手。 这点毋庸置疑。从他沉寂多年后凭借《演员》、《丑八怪》、《刚刚好》、《绅士》这些歌曲再次爆红,到如今几乎每发一首新歌都能迅速占领各大音乐榜单的头条,这成绩单可不是盖的.............
  • 回答
    钱学森老先生对中医的评价极高,称其为“国之瑰宝”和“顶级生命科学”,这番话无疑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对中医抱有疑虑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医。那么,那些被称作“中医黑”的人们,或者说对中医持批判态度的人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钱老这番话的呢?他们的观点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进行比较细致的阐述.............
  • 回答
    在网络文学领域,“诡秘之主”的地位,与“进击的巨人”在动漫界的声望相比,我认为是可以达到一个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可以相提并论的高度。两者都凭借着宏大的世界观、精巧的剧情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在各自领域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吸引了庞大的忠实粉丝群体。首先,我们来谈谈“诡秘之主”对网络文学的意义.............
  • 回答
    关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是否抄袭《旺达与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存在已久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款游戏的核心设计理念、玩法机制以及它们在.............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问题,也绝对是篮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迈克尔·乔丹在NBA历史上的地位,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所有人的仰望之中。说实话,要问有没有未来的超级巨星能“超越”他?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比拼,更是时代的烙印、风格的影响力,以及那种近乎神话般的光环。要论乔丹的“崇高地位”,.............
  • 回答
    哇,27.55亿!《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票房成绩确实是太亮眼了,光是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就一阵激动。国产动画能有这样的表现,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一部真正的“巨作”,我跟你一样,盼了太久了!说到能不能破30亿,这确实是个让人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问题。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