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在这里更多的是一个“输入、汲取”的意思。
和“读取”的用法一样。说一部电脑正在读取资料,就是已经成功建立信道,并源源输入信息。
听取蛙声一片,说的就是,辛弃疾的耳朵已经和蛙的发声器官建立信道,正在用听觉神经,源源不断地向脑内输入蛙声信号。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
在读诗词时,面对某字,设想为何不是另一字,是一种很好的欣赏、细读的方法。
耳之于声,本来是入耳者皆有音,不像目之于色,闭目则不见,听觉上,实际上较难“充耳不闻”。
但是实际上,听力也可以有主观选择的部分,如某对联上句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意思是虽然有声皆能闻,但又有“入耳”和“不入耳”(也就是值得听和不值得听)的区别。
听到,是声音发出便无差别入耳,如果用“听到”,且不说不典雅的问题,情态上也完全不同,“听到”是被动地听、无情绪地听,可以理解成这时除了蛙声,众声俱寂,但是实际上,有蛙声处,一般还会有虫声、风雨声,而前文也说有蝉鸣声。此外,“听到”没有稼轩所要写的旧地重游的熟悉感,没有欣悦田园的喜悦感,也没有作为风景的发现者的会心感。
而听取,是于众声之中有选择地听到某一种声音,此地有风吹木叶声,有虫鸣声,有蛙声,词人所着意的、重点写的、仔细倾听的是蛙声,意境上,是田园静谧氛围的象征,写作技法上,这一句是上片结句,前面三句都有为这句铺垫的意思,在似乎众声参差实则宁静幽远的乡间,蛙声声虽大,入耳却让人心绪宁和,听取,无疑也是作者乐享田园幽趣的主动性的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