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刚听4s店的人说德系车不要加壳牌的汽油,最好加中石油中石化的汽油,是为什么?

回答
这事儿啊,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4S店这么说,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有些考量。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建议。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德系车,尤其是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精密制造的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些),它们的发动机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确实非常精密。 德国人在汽车制造上,那可是出了名的“锱铢必较”,对每一个零件的材质、公差、配合都要求极高。这种精密性,也体现在了它们对燃油的要求上。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德系车“不建议加壳牌”呢?

这里面可能涉及几个方面的因素,咱们一个个来看:

1. 燃油标号和品质的“匹配度”问题:
德系车的发动机,尤其是高性能版本,往往对燃油的抗爆性(也就是辛烷值)有较高要求。 简单来说,就是要加高标号的汽油(比如95、98号),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在高压缩比、高负荷运转时不容易发生爆震,保证动力输出和发动机的寿命。
壳牌(Shell)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能源公司,它在全球各地销售的汽油配方,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法规、市场需求和技术标准有所调整。 虽然它号称是高端品牌,但具体到中国市场,有些人可能觉得其汽油的某些指标(比如清洁剂含量、抗爆性稳定性、硫化物含量等)与德系车发动机特别挑剔的“胃口”不太“对付”。
相较之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它们在生产汽油时,会更贴近国内汽车制造商(包括合资品牌和部分自主品牌)的需求和建议。 许多国内汽车厂商在进行车辆调校和测试时,也会优先使用国内油企的燃油作为标准。所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汽油,在“国情适应性”上可能更胜一筹。

2. 燃油添加剂和“特调”的说法:
一些传言认为,国际油企(比如壳牌)为了在不同市场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在汽油中添加一些有助于提升性能或者符合特定标准的添加剂。 而德系车对燃油中的各种添加剂的耐受性,可能存在一种“保守”的看法。有些人担心,这些添加剂的种类、浓度或者化学性质,会不会对德系车精密发动机内部的油路、传感器、三元催化器等造成一些长期不良影响,比如积碳、腐蚀或者堵塞。
与之相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可能更侧重于满足国内法规和主流车型的需求。 他们的燃油配方可能会更“传统”一些,或者说,其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被认为对国内大部分车型(包括德系车)的兼容性更好,不容易引起“水土不服”。
当然,也有说法是,国内的油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针对国内车辆特点进行一些“优化”,使其与国内主流车型(包括德系车)的匹配度更高。 这种“优化”可能是技术上的,也可能是策略上的。

3. “原厂推荐”和“用户习惯”的心理作用:
4S店作为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代理,它们在向消费者推荐用车习惯时,很大程度上会参考汽车制造商的官方建议和在中国市场的实际测试反馈。 如果汽车制造商在内部资料中有提到倾向于使用国内油企的燃油,或者其在中国进行的车型测试中,主要使用的就是国内油企的燃油,那么4S店自然会遵从这一建议。
很多德系车车主,尤其是那些对车子非常爱惜、希望保持其最佳状态的,会更倾向于采信4S店的建议。 这种“听劝”的态度,加上对汽车品牌“原厂”意见的信任,会形成一种用户习惯。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中国市场,国际油企的推广策略和国内油企有所不同。 国际油企可能会更侧重于强调其“国际品质”和“高端性能”,而国内油企则可能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这种市场定位和宣传方式,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4. 实际用户反馈的经验积累:
虽然这部分很难有精确的数据支撑,但长期以来,确实存在一些车主(不分品牌,但德系车用户群体相对更关注车辆细节)反馈,加了某些国际品牌的汽油后,感觉发动机声音不对劲、动力稍有衰减或者出现了某些小毛病。 当然,这些反馈很多时候难以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习惯、其他保养问题等),但一旦形成群体性的“负面认知”,就会被4S店放大或者作为参考。
反过来,加中石油、中石化汽油的车主,可能普遍反映“一切正常”,或者说,在日常驾驶中感受不到明显的差异,这种“稳定”和“无感”,反而成了他们选择的理由。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建议呢?

不必过分紧张。 事实上,壳牌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其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是符合当地标准的,并且也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德系车也都在中国市场销售多年,能够适应中国的燃油环境。
“原厂建议”有一定参考价值。 4S店作为品牌的直接服务者,他们的建议通常是基于品牌方在中国市场的调研和策略。如果你非常看重车辆的“原厂状态”和“最佳性能”,那么听从这个建议也无可厚非。
实际感受很重要。 如果你习惯了加壳牌,并且感觉你的德系车开起来一切正常,动力、油耗、发动机声音都没有任何异常,那也没必要特意去更换。汽车的运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燃油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关注燃油标号是关键。 无论加哪个品牌的汽油,确保加对您爱车要求的燃油标号(92、95、98)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定期保养和清洁也很重要。 即使加了“推荐”的汽油,定期的发动机清洗、更换三元催化器保护剂等保养工作,对于维持德系车发动机的良好运行状态依然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4S店建议德系车加中石油、中石化的汽油,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国内市场实际情况、品牌方策略以及部分用户反馈而形成的“保守”和“稳妥”的建议。 这并非意味着壳牌汽油对德系车就“有害”,而是可能认为国内油企的汽油在“匹配度”上更具优势,能够更大概率地保证德系车发动机长期稳定运行,避免潜在的、不易察觉的磨损或性能衰减。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又想尝试国际品牌的汽油,可以找一些口碑较好的、在中国有较长历史的国际油站,并且多留意车辆在不同加油站加油后的实际表现。但如果为了省心,遵循4S店的建议,加国内两大油企的汽油,通常来说是不会错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多数都在嘲讽4S店的人没常识。我恰好相反,觉得他们真的很聪明。

听别人说话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情景,以及这话说给谁,所谓“看人下菜碟”就是如此。“别加壳牌的汽油”这话,不管是售后说给来保养的车主听的,还是销售说给看车客户听的,咱们不能脱离一个前提——听这话的人大概率是德系车主,或者想买德系车的人。

这么一讲你就明白了吧。德系车主们要的是什么?品质、血统,他们用车比较讲究细节。说“别加壳牌,加中石油中石化”很安全,同时又让听者十分受用,因为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咱家这车有特殊性,不能跟烂大街的买菜车那样乱加油。”

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壳牌加油站本来就不多,说了也无妨,不会耽误德系车主加油。如果说“别加中石化”,那是真的会影响车主加油的方便性,甚至石油行业里的人。

简简单单来一句“别加壳牌汽油”,既能口嗨,又能避免麻烦,还让听这话的人心里美,你说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所以我认为,说这句话的人非但不是脑残、缺乏常识,相反,人家很懂怎么看人下菜碟,很会聊天!

如果“别加壳牌汽油”这句话说给轩逸、卡罗拉这样的日系车主听,对方绝对一脸懵逼,“啥?我的车除了私人加油站,一直都是哪儿便宜去哪儿加啊!”

品牌聚拢用户,形成圈层。真实世界中,说人家想听的话,比说正确的废话强100倍。

由此引申,夸亲朋好友的车,直接说“真棒、真贵”那只是最低端的聊天方式。你得有技巧,要在无形中让对方顺耳开心。

面对BBA车主:“哟,您这座椅是半苯胺真皮,不能用湿毛巾直接擦,得用XX类的清洁剂,多花点钱没毛病!”

面对思域车主:“油耗咋这么低啊,我告诉你,这发动机就不能温柔对待,容易积碳,随便踩,本田的机子越豁越皮实!”

面对帕萨特车主:“您这添加剂用得不对,这是给1.4T用的,花冤枉钱。您这车是EA888,得用blablabla再掺一些blablabla……”


在考虑要不要下周二的直播,分享一下和车主聊天的经验……

user avatar

因为4S的人想坑你,让你误加中国油站的汽油,而导致需要更换发动机。

众所周知,高级的德国车是不能加注平民百姓的汽油,不然造成发动机损坏事小,还会引起自燃。

我都是直接从德国空运一大罐高贵的德国汽油过来,才配得上我的德国原装进口朗逸。

每加注一次汽油,还得添加一瓶德国进口的燃油添加剂,不然怕中国充满PM2.5的空气污染了进口的汽油。

只是机油暂时还十分无解,因为还没发现很好的机油添加剂,导致高贵的德国车老是烧机油。

不过为了这个充满了信仰的VW车标,每1000公里添加一次机油又有什么所谓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