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对二战历史感兴趣开始,一直到现在十几年里,总结出了一个结论:
历史上越是战争规模小,且战果不突出的国家,出现神剧的几率就越高。
我这么讲,很多军迷朋友就会明白了。
首先我说说兔子,历史上的大小战斗往往都是吃亏的多。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士气更是低小日本一大截,很难能有计划地组织出一场声势浩大,战果丰硕的战役。拿得出手的就是国党十大战役,基本上是输多胜少,唯一打的好的几场战役也不能拍多了,原因大家都懂(这里实名表扬《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心不错)。再看看土共,规模更小,长年在敌占区化整为零突袭骚扰,百人以上抱团的鬼子土共一般都不去惹,因为装备差,打不过。根本不像现在电视剧一样看到一个联队的鬼子眼睛放光,端起手上黑科技冲锋枪和鬼子刚正面突突突。真实的战斗应该是在小鬼子只有几十人甚至是落单的情况下,迅速突袭,不管手上是枪也好,是刀也好,哪怕手上只有擀面棍也都行,上去就是一顿招呼,打完了就撤,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这样军民结合的抗日,让小日本的扫荡越扫越乱,土共越扫越多。让小日本占到的地根本没法转换为自己的生产力,还要抽调很多兵力保护自己的占区。这种国军正面,土共敌后结合硬生生地把日本给拖垮了,不得不铤而走险南下动菲律宾,打美国的主意,最后一步步走向灭亡。所以真实的战斗应该是“拖”,都是一个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战果和巨大牺牲后积累出大胜利。正因为没有太多有名的战斗,我们编剧们就随意发挥自己想象,把小战斗放大把电视剧拍成了“刚”,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问这些编剧们拍的内容考据哪里,十个有十个都回答不出来。为了拍出“刚”的效果,编造天马行空的剧情,配上根本不属于我军的火力,人人都能以一敌十,把鬼子的战斗力削弱的跟三国无双的杂草兵一样弱智,一部神剧就诞生了。至于国产神剧有多少,打开电视点播电视剧,选战争类型,你就知道有多少了。
现在回到抗德剧这个问题来。
西方国家按照我的结论看,一样适用。
看看被德国打得尊严都没有的法国,抗德的片拍的实在是少,还有一些都是和英美国合拍的,可能老法也知道自己在这里实在拿不出手。大战争场面基本没有,大多数都是敌后与德国斗智斗勇,搞搞刺杀盖世太保之类的。最有名的神剧就是《虎口脱险》,把他形容神剧一点也不过分,不过电影本身设定的就是喜剧片,和潘长江的《举起手来》一样,没得黑。还有年代比较早的电影《老枪》,虽然主旋律不错,艺术加工让剧情紧张且激烈,残酷且悲伤,依然能从中看到《第一滴血》的影子,也称得上是神剧。还有近年出现的《超级女特工》,扯淡的剧情,对于历史考据党来说我是看的如坐针毡,尽出戏。
英国历史上也是前期被德国按着揍的国家,因为有英吉利海峡的保护才没有亡国,加上皇家海军比较给力,空战也和德国打得有来有回。规模也不小,只要有这历史的大剧本,拍出来的还基本过的去,比如《孟菲斯美女号》,90年代的电影,观影效果还不错。要是拍没有历史依据,靠自己编的抗德剧,那神剧概率也是大幅度上升,比如《纳瓦隆大炮》,标准抗德神剧,也是圣母剧,对圣母婊敏感的慎看。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墨菲的战争》,开着破船撞潜艇,小时候看的时候热血澎湃,现在看来也就是堂吉诃德式的抗德神剧。
至于美国,和英国一样,只要历史上发生过大剧本事件,抗德的有诺曼底登陆,突出部战役,抗日的有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硫磺岛等,这些规模很大,加上老美自己财大气粗,历史上飞机大炮坦克呼啦一拥而上,拍电影特效经费投入也管够,拍出来的精品电影还不少,比如按照真实历史拍的《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都称得上优质抗德剧。还有《太平洋战争》,《风语者》,前几天的《中途岛海战》等优质的抗日剧。不过,抗德神剧也不少,因为老美在历史上西线战场发挥的作用真的很少,仅仅加速了德国的灭亡,甚至不需要开辟西线战场都可以被苏联平推掉。只是战后几十年美帝在的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美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上以美国的战斗力,欺负下小日本绰绰有余,一旦到了西线战场,只能打顺风局,轰炸下被苏联消耗得没有多少制空权的德国,地面部队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被德军来了一波阿登突袭,还犯过市场花园行动的错误。说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在美国战斗弱项的地方,神剧也就冒出来了。非常典型的就是前几年的《狂怒》,一开始还行,从三个谢尔曼大战虎式就不对头了,本来应该是虎式飞龙骑脸怎么输,结果剧情走向是被摸屁股干掉了,我实在是不明白怎么打的。后来一个断了履带的坦克抵挡住了一个有反坦克武器的连队一整晚,这部电影剥开华丽的特效外表后,真的和国产抗日神剧没啥区别。还有一部《红色机尾》,为了政治正确,给黑人观众老哥看的,还强行插入异国恋情节,要是哪位朋友还没有看过的话,建议不要试了。还有一个抗德神剧《霸主》,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电影。
毛子拍的抗德剧,我看过好几部,很多都是精品耐看的,就算是平淡无奇,也很难出现神剧现象。可能某些情节有点神剧话,但纵观整个片子都还说得过去。比如毛子今年上映的《T34》,剧情虽然比较抗德,还有最后对阵几个豹式有点扯之外,总体来说比较写实,也看得挺爽。毕竟历史上毛子抗德是下了血本,打了很多场硬仗,论规模,论战斗力,都是铁打的实力,所以不管你怎么拍,只要不太过分,我都能在脑海里替你圆上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观影体验一般都不会太差(但是过分的是你T34炮弹往地面打,弹跳击穿豹式底部这个神场面,以及两个坦克最后像骑士一样冲锋对决,我真的没法圆了)。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军迷众筹的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个人比较推荐,电影简单粗暴,没有儿女情长,从一开始短暂的战斗准备,到全戏的战斗情节。全剧可能有夸大战斗场面的情况,但是从双方武器装备,阵型布置上都是非常严谨的。要是你不知道有这个历史,那你可能觉得这是一部抗德神剧,然而了解了316步兵师第1075团28人抵挡住了优势于自己的德军这一历史原型,你就知道这不是抗德神剧而且抗德神话了。
讲道理这比手撕鬼子扯B多了(
你以为《美国队长》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