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对应汉朝,那西方有对应唐朝的时期吗?鼎盛时期的美国算吗?

回答


在历史比较中,唐朝(61890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展等特征,确实可以寻找西方历史中的对应时期。同时,鼎盛时期的美国(如20世纪中叶)是否符合这一标准,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比较:



一、唐朝的核心特征
1. 政治与制度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官僚体系高效。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推动社会流动,形成“寒门贵子”的社会格局。
重视法治,法律体系完善,如《唐律疏议》。

2. 经济与贸易
丝绸之路是唐朝对外贸易的主干道,长安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都市,年均人口超百万。
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货币经济成熟(开元通宝)。
与波斯、阿拉伯、日本、朝鲜等国的贸易频繁,形成“唐风”文化。

3. 文化与科技
唐诗、唐画、唐陶瓷(如唐三彩)代表中古中国艺术高峰。
科技成就包括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仪器(浑天仪)、医学典籍(《千金方》)。
文化包容性强,接纳佛教、祆教、景教等外来宗教,形成多元文化格局。

4. 外交与国际影响力
唐朝是“天朝上国”,与周边国家建立藩属关系,如日本、新罗、吐蕃。
通过“遣唐使”推动东亚文化一体化,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二、西方历史中的对应时期
1. 中世纪晚期(1213世纪):欧洲的“黄金时代”
政治与制度:
基督教教廷与封建领主的权力博弈,但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形成自治城邦制度,类似唐朝的“郡县制”。
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后,欧洲开始重视商业与贸易,但政治分裂(如英法百年战争)削弱了统一性。

经济与贸易:
意大利城市通过地中海贸易网络(如威尼斯商人)与拜占庭、阿拉伯世界联系紧密,类似唐朝的丝绸之路。
但欧洲经济尚未进入“商业革命”(16世纪),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

文化与科技:
文艺复兴(1417世纪)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但前期(1213世纪)更多是宗教与哲学的复兴,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
科技发展缓慢,缺乏唐朝的系统性创新。

外交与国际影响力:
欧洲尚未形成类似唐朝的“国际文化中心”,但意大利城邦通过贸易和外交影响地中海世界。

结论: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在文化、贸易和政治上与唐朝有部分相似,但整体上仍处于封建社会的“前现代”阶段。



2.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政治与制度:
意大利城邦(如佛罗伦萨)和西班牙(如腓力二世)的君主制与中央集权,类似唐朝的“天朝”模式。
但欧洲国家多处于分裂状态,缺乏唐朝的统一性。

经济与贸易:
大航海时代(15世纪)后,欧洲通过海上贸易(如葡萄牙、西班牙)与亚洲建立联系,类似唐朝的丝绸之路。
但欧洲经济尚未进入“工业革命”,主要依赖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文化与科技:
文艺复兴推动艺术、科学、哲学的复兴(如达·芬奇、伽利略),但缺乏唐朝的系统性文化输出。
科技发展(如印刷术、天文学)受伊斯兰世界和中国影响,但未形成类似唐朝的“科技体系”。

外交与国际影响力: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如西班牙、葡萄牙)建立全球霸权,但与唐朝的“文化输出”不同,更多是军事征服。

结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文化、科技上与唐朝有相似之处,但经济和政治结构仍处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



3. 19世纪的欧洲与美国
政治与制度:
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工业革命,美国的联邦制与宪政体系,与唐朝的“郡县制”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现代国家治理。

经济与贸易: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美国通过工业扩张成为世界强国,经济规模远超唐朝。
但唐朝的经济体系以农业为主,而19世纪欧洲的经济以工业和殖民贸易为主。

文化与科技:
美国在20世纪初(如工业革命后期)通过科技(如电力、汽车)和文化(如好莱坞)成为全球文化中心,类似唐朝的文化输出。
但唐朝的科技成就(如火药、印刷术)是系统性发明,而美国的科技发展更依赖资本和市场驱动。

外交与国际影响力:
美国通过二战后的“冷战”和联合国体系成为国际秩序主导者,类似唐朝的“天朝上国”地位。
但唐朝的外交以“和亲、朝贡”为主,而美国的外交以“霸权”和“意识形态”为主。

结论: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唐朝有部分相似,但本质不同。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而美国是工业社会的巅峰。



三、鼎盛时期的美国是否符合唐朝的对应
1. 经济与科技:
20世纪中叶的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科技(如计算机、航天)领先,类似唐朝的“科技文明”。
但唐朝的经济以农业和贸易为主,而美国的经济以工业和金融为主。

2. 文化与国际影响力:
美国通过好莱坞、流行文化、好莱坞电影等输出全球文化,类似唐朝的“唐风”文化。
但唐朝的影响力是“软实力”,而美国的影响力是“硬实力”(军事、经济)的结合。

3. 政治与制度:
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唐朝的“天朝”体制有本质区别,但都以中央集权为基础。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美国的“民主选举”有相似性,但社会结构不同。

4. 外交与国际地位:
美国在冷战期间通过北约、联合国等成为全球霸权,类似唐朝的“东亚中心”。
但唐朝的外交以“朝贡体系”为主,而美国的外交以“霸权”为主。

结论:鼎盛时期的美国在科技、文化、经济上与唐朝有部分相似,但本质不同。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而美国是工业社会的巅峰,两者在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和国际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总结
西方对应唐朝的时期:
1. 中世纪晚期(1213世纪):欧洲的城邦制度与贸易网络,类似唐朝的“丝绸之路”和“朝贡体系”。
2.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文化复兴与科技萌芽,但政治和经济仍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3. 19世纪的欧洲与美国:工业革命后的经济与科技强盛,但社会结构与唐朝不同。

鼎盛时期的美国:
在科技、文化、经济上与唐朝有部分相似,但本质是工业社会的巅峰,而非封建社会的巅峰,因此不完全对应。

最终答案:
西方历史上与唐朝最接近的时期可能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如1213世纪的意大利城邦)或文艺复兴时期,但鼎盛时期的美国虽然在科技和文化上具有全球影响力,其社会结构和历史阶段与唐朝存在本质差异,因此不能完全对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是横向对比,大唐也到不了美国这种全球帝国的高度。

全盛时期的大唐也只是东亚+半个中亚的宗主,就这一点来说,汉唐元明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前一半宗主权向内亚西北内陆延伸更多,后一半向亚太方向投射更多。

当你把罗马和汉朝对应起来之后,那么唐朝对标的西方对象,就要看你如何定义“西方”这个词了,究竟是今天的发达的西欧+北欧+美帝这个西方?

还是说喜马拉雅山以西?

如果是前者,现代语境中的西方的话,只有加洛林王朝勉强可以对应唐朝了。

一度有资格作为代表整个今天西方世界的宗主(基本),它比后来的西欧列强更有资格(大英超纲,西班牙没做到西欧北欧皆俯首,法国同理)。

如果不局限于今天的“西方”而是喜马拉雅山以西。

那么倭马亚帝国武功可以大唐帝国相媲美。

而阿拔斯帝国在其鼎盛时代,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治隆唐吐”(唐朝与吐蕃)。

阿拔斯帝国虽然耕地面积和人口总量比大唐鼎盛时期弱半档。

但商业比大唐更加繁荣,科学技术比大唐更加发达,学术文化比大唐更加浓厚。

全盛时期的阿拔斯帝国拥有来自大唐,中亚,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北非,东欧,高加索等各地的学者。

它还有一些古老的,继承自萨珊帝国沙普尔大帝时代建立的历史悠久的大学城。

阿拔斯帝国在最富裕辉煌的时候,组织了当时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翻译运动,翻译范围从东方到欧洲到非洲,建成了当时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伟的图书馆和学城,拥有东西万里之遥的书籍和学问。

巴格达也成为了万城之城。

所以倭马亚,阿巴斯两代王朝的文治武功,可以说不在我们的隋唐帝国之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历史比较中,唐朝(61890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展等特征,确实可以寻找西方历史中的对应时期。同时,鼎盛时期的美国(如20世纪中叶)是否符合这一标准,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比较: 一、唐朝的核心特征1. 政治与制度 .............
  • 回答
    “绿罗马”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世一种带有解读色彩的称呼,并非奥斯曼帝国自身宣称的身份。它暗示了奥斯曼帝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部分遗产,但同时又因为其伊斯兰性质而与古典罗马有所区别。这种“伪”字头的表述,恰恰点出了这种继承的复杂性和选择性。要理解罗马对奥斯曼的影响,我们得先明确,奥斯曼帝国并非凭.............
  • 回答
    要说罗马法对罗马灭亡“有影响”,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罗马法,那可是罗马辉煌的基石,它的严谨、周全、理性,是整个帝国运转的血脉。可就是这血脉,到了后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堵塞,甚至可以说是暗疾,间接或直接地对罗马的衰落和最终的覆灭,起了某种“作用”。我们得明白,罗马法不是一个静态的存.............
  • 回答
    《远征军:罗马》这款游戏,从我个人游玩体验来说,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它不仅仅是让你指挥一支军队在地图上推进的简单策略游戏,而是真的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试图还原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残酷的罗马时代。首先,游戏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它那“真实”的战场表现。这里说的真实,不是指画面特效有多么炫酷(虽然画.............
  • 回答
    要理解威尼斯人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认同感,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之间的复杂历史渊源、经济联系、政治互动以及文化影响。简单地说,威尼斯人对东罗马并没有一个单一、绝对的“认同”,而是一种深刻而矛盾的联系,包含着经济上的高度依赖、政治上的复杂博弈,以及文化上的既受影响又试图独立。这种认同感更像是一种“亦.............
  • 回答
    罗马军团对抗骑兵,那可不是简单的“硬碰硬”,而是有一套成熟且极具针对性的战术体系。这套体系贯穿了训练、装备、阵型和临场应变,目标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削弱骑兵的冲锋优势,然后将其歼灭。首先,我们要明白骑兵最可怕的地方在哪儿:速度、冲击力和高度差带来的压迫感。一波训练有素的骑兵以全速冲来,那种声势足以让.............
  • 回答
    罗马人与帕提亚人之间漫长的历史纠葛,远非简单的敌对关系可以概括,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策略和相互的认知。他们各自拥有悠久的文明,在广袤的亚洲与欧洲交界地带,既是竞争对手,也间接地塑造了彼此的文化和军事思想。罗马人的视角:野蛮的东方对手,却也带着一丝敬畏在罗马人心中,帕提亚人首先被描绘成“东方的野蛮人.............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帕里奥洛吉娜(Sophia Palaiologina)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深远且多层次的故事,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室联姻的符号,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多个层面上,为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崛起播下了种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菲亚公主的身份背景。她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法理的延续”这一论断,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关于权力、合法性、帝国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重新定义。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历史的纹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西罗马.............
  • 回答
    失去对罗马城的控制是否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性”,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复杂交织。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控制的实际意义、拜占庭对自身正统性的构建方式、罗马性(Romanitas)的本质特征以及历史背景的变化。以下将详细展开: 一、历史背景:西罗马灭亡后的权力转移1. 西罗马的终结与东.............
  • 回答
    罗马斗兽场,这座矗立在地中海之畔的巍峨建筑,绝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石头。它的存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古罗马文明最耀眼、也最令人复杂的一面镜子。如果说罗马人创造了辉煌的帝国,那么斗兽场就是这辉煌之下,无数生命搏斗、欢呼与哀嚎交织而成的真实写照。斗兽场的存在,首先是对“罗马精神”的具象化。 罗马人以其强.............
  • 回答
    对于一个真心爱着罗马、沉醉于那段辉煌历史的“精罗”来说,要选出“最伟大”的罗马皇帝,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且引人入胜的议题。毕竟,罗马的漫长历史中涌现了太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统治者,每一位都在不同维度上塑造了那个伟大的帝国。然而,如果非要在这个群星璀璨的罗马皇帝中挑选出一位,并且要让我这个“精罗”说出心.............
  • 回答
    关于“历史吧用户对拜占庭非罗马的一番言论”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议题。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界定“罗马”这个概念,以及拜占庭帝国到底算不算“罗马”的延续。首先,咱们得说说历史吧的用户们,他们之所以会这么说,往往是基于对“罗马”这个词狭隘的理解,或者更倾向于从某些特.............
  • 回答
    这是一段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主角是马库斯·奥罗利乌斯·科塔(Marcus Aurelius Cotta),而涉事的城市则是阿尔西迪亚(Arsidia)。这段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将领的屠杀,更是牵扯出罗马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公民权问题以及法律制裁的严峻性。故事的开端:阿尔西迪亚的背叛与科塔.............
  • 回答
    要理解P社(Paradox Interactive)玩家群体中的“精罗分子”到底是指“精罗马帝国”还是“精罗马共和国”,这事儿得分开聊,而且得从P社游戏的独特视角来看。首先,得明确“精罗”这个词在P社玩家圈子里是怎么来的,它源于对“罗马”这个概念本身的迷恋,这种迷恋往往不仅仅是对历史本身的怀旧,更是.............
  • 回答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是历史学界永恒的辩论焦点,足以让无数研究者皓首穷经。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布鲁图到底做对了没有?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因为“对”与“错”往往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以及你如何定义“罗马的利益”。 支持布鲁图的观点(“对”): 维护共和理想: 布鲁图和他的同谋.............
  • 回答
    回想当年,在推进城那一幕,斯摩格那标志性的鼻孔喘息,眼神中燃烧着对“正义”的固执,即便面对越狱的传说,他也毫不退缩。而现在,我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斯摩格与路飞那宿命般的追逐,更是将这份“宿命”升华为一种更为深沉、更具张力的叙事。首先,我们得承认,斯摩格的“正义”论,在早期是极具魅力的。他不是那种脸.............
  • 回答
    J.K. 罗琳对多洛雷斯·乌姆里奇这个角色的塑造,与其说是一种“偏见”,不如说是一种深刻的、基于现实观察的对特定人性弱点的集中展现。罗琳并不是无的放矢地“抹黑”她,而是通过乌姆里奇这个人物,触及了她所认为的,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存在的、极具破坏性的几种特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乌姆里奇身上被罗.............
  • 回答
    说J.K.罗琳对斯莱特林是“过于丑化”还是“过于仁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到了《哈利·波特》系列中关于善恶、出身以及个人选择的核心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斯莱特林学院的设定,罗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读者群体对此的反馈。首先,我们得承认,从表面上看,斯莱特林学院确实被.............
  • 回答
    J.K.罗琳关于跨性别者的看法,自2019年以来,一直引发着巨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她的言论已经成为跨性别者权利讨论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要评价她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她发表的具体言论,这些言论所依据的逻辑,以及这些言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引发的辩论。核心观点与引发的争议:罗琳的核心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