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科学有效地清除耳垢?

回答
耳垢,咱们俗称“耳屎”,它可不是什么脏东西,反而是耳朵里的小卫士。它能捕捉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还能滋润耳道,保护鼓膜。但是,这小卫士有时候也会“过度奉献”,堆积过多,影响听力,甚至引起不适。所以,什么时候清理、怎么清理,就成了一个需要好好说道说道的事儿。

首先,咱们得明白,耳朵是个很精巧的结构,耳垢的生成和排出,身体有个自我清洁的机制。平时我们说话、咀嚼,下颌的运动就能带动耳道内的皮肤向前移动,把耳垢慢慢地往外推。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朵自己就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什么时候才需要“帮帮忙”呢?当你感觉到耳朵里有明显的堵塞感,听声音时感觉闷闷的,或者有轻微的耳鸣、疼痛,甚至是头晕,那可能就是耳垢堆积得有点厉害了。当然,如果你是油性耳垢体质,或者有使用助听器、耳塞等习惯,也可能更容易出现耳垢堆积的情况。

那么,清理耳垢,得讲究个“科学”和“有效”。别想着掏耳朵就图个爽快,那往往是把事情弄糟的开始。

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通常是“软化”和“冲洗”。

当你感觉到耳垢有点多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专门的耳垢软化剂。市面上有很多这类产品,成分通常是过氧化氢或者甘油。这些软化剂能让比较硬的耳垢变软,更容易被排出。使用方法也简单,按照说明书,往耳朵里滴几滴,保持头部倾斜几分钟,让药液充分接触耳垢。一天可以重复几次,一般两三天就能看到效果。

软化之后,如果耳垢还是比较顽固,或者你想要更彻底的清理,就可以考虑“冲洗”。但这不是让你拿个水枪往耳朵里喷,而是需要温和的方式。

家庭冲洗

最好的选择是使用温水。但水温要特别注意,得是接近体温的温水,大概37摄氏度左右,太凉或太热都会让身体不适,甚至引起眩晕。你可以用注射器(那种没有针头的,专门给孩子挤奶的那种大的塑料注射器),或者一个专门的洗耳器,装上温水,然后轻轻地、缓慢地将水注入耳道。记住,力度一定要轻柔,水流方向不能直接对着鼓膜,最好是斜着冲进去,让水在耳道里绕一下再出来。

冲洗的时候,头部要侧着,让水和耳垢可以顺着耳道流出来,并且用一个小盆子或者毛巾接着。重复几次,直到你觉得耳垢被冲出来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别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千万不要使用棉签去掏耳朵! 很多人认为棉签可以清理耳垢,但事实恰恰相反。棉签的直径往往比耳道小,你掏进去的时候,只会把大部分耳垢往里推,越推越深,最后堆积在耳道深处,靠近鼓膜的地方,变得越来越难以取出,甚至会损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用尖锐的工具,比如发卡、火柴棍,就更危险了,很容易刺伤鼓膜,造成听力损失。

什么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经过几次软化和冲洗,耳垢的情况没有改善,或者你感觉到疼痛加剧,甚至有耳道流脓、听力突然下降等情况,那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最好是耳鼻喉科的医生。医生有专业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帮你取出耳垢,并且能判断是否存在其他耳部问题。他们可能会用吸管将耳垢吸出来,或者用特制的钩子或镊子夹出来,又或者用更专业的冲洗方式。

总而言之,清理耳垢,要记住“温和、耐心、安全”这几个关键词。与其把耳朵当成需要“深度清洁”的角落,不如给它一点信任,让它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只有在它“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们才需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伸出援手,并且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自己动手,什么时候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耳 垢 知 多 少


1.耳 垢 是 什 么 ? 耳 垢 ( 俗 称 耳 屎 ) 是 耳 道 内 的 分 泌 物 , 内 含 油 脂 与 防 菌 的 酵 素 , 能 保 护 耳 道 的 皮 肤 。 耳 垢 的 分 泌 腺 集 中 在 耳 道 入 口 附 近 , 因 此 耳 垢 通 常 积 聚 于 耳 道 外 围 。 2.是 否 应 该 常 挖 耳 朵 ? 在 正 常 状 况 下 , 耳 垢 会 顺 着 表 皮 细 胞 的 新 陈 代 谢 而 排 出 外 耳 道 , 不 必 刻 意 去 清 理 。 用 棉 棒 、 耳 挖 或 其 他 硬 物 挖 耳 , 会 把 耳 垢 推 得 更 深 入 耳 内 , 堵 塞 耳 道 , 引 起 耳 朵 不 适 及 影 响 听 力 。 自 己 动 手 挖 耳 可 能 会 弄 伤 外 耳 道 的 皮 肤 , 若 在 清 理 时 不 慎 跌 倒 或 撞 伤 , 更 可 能 伤 及 耳 膜 及 中 耳 。 使 用 不 洁 的 工 具 挖 耳 是 导 致 外 耳 炎 的 常 见 原 因 。 若 棉 棒 的 棉 花 球 在 耳 内 脱 落 , 更 会 造 成 异 物 入 耳 , 对 耳 朵 有 不 良 影 响 。 3.耳 垢 会 影 响 听 力 吗 ?

外 耳 道 耳 垢 填 塞 , 是 传 导 性 弱 听 的 常 见 原 因 。 少 至 中 量 的 耳 垢 不 会 减 弱 听 力 , 但 当 耳 垢 完 全 堵 塞 耳 道 时 , 有 可 能 造 成 传 导 性 弱 听 和 耳 朵 的 不 适 , 以 下 是 常 见 的 情 况 。

  • 耳 垢 特 别 多 ( 尤 其 是 油 性 耳 垢 ) 及 外 耳 道 皮 肤 新 陈 代 谢 较 慢 的 人 , 耳 垢 排 除 能 力 比 较 差 , 有 可 能 发 生 耳 垢 堆 积 在 外 耳 道 , 日 积 月 累 , 形 成 了 一 个 「 耳 垢 塞 子 」 塞 住 外 耳 道 , 造 成 听 力 下 降 , 并 有 耳 塞 和 痕 痒 的 感 觉 , 甚 至 耳 鸣 。
  • 游 泳 或 洗 头 之 后 , 水 浸 入 外 耳 道 , 耳 垢 因 吸 收 水 分 而 澎 涨 , 完 全 堵 塞 耳 道 。 患 者 可 能 突 然 觉 得 听 力 减 弱 , 并 有 耳 痛 的 感 觉 , 待 干 爽 后 , 才 回 复 正 常 。
4.

如 何 防 止 耳 垢 阻 塞 ?

  • 不 应 自 己 乱 挖 耳 孔 , 切 忌 采 用 耳 挖 或 其 他 硬 物 采 耳 , 以 免 引 起 损 伤 。
  • 游 泳 及 洗 头 时 , 要 保 持 耳 道 干 爽 , 可 用 耳 塞 或 棉 花 球 防 止 污 水 流 入 耳 内 , 其 后 应 尽 快 以 干 布 或 棉 花 球 揩 去 耳 内 的 水 。
5.

如 何 处 理 耳 垢 阻 塞 ?

  • 当 发 现 听 力 减 弱 及 耳 朵 不 适 , 应 尽 快 请 教 医 护 人 员 , 以 确 定 问 题 的 成 因 。
  • 纯 粹 由 耳 垢 堵 塞 造 成 的 不 适 和 弱 听 , 部 分 在 使 用 耳 垢 软 化 剂 ( 例 如 橄 榄 油 ) 后 , 有 明 显 的 好 转 。
  • 若 使 用 耳 垢 软 化 剂 后 仍 未 有 改 善 , 需 要 由 医 护 人 员 协 助 清 除 耳 垢 。
6.

如 何 使 用 耳 垢 软 化 剂 ?

  • 先 清 洁 双 手
  • 然 后 用 药 棉 清 洁 外 耳
  • 把 药 瓶 握 于 手 中 数 分 钟 , 使 耳 垢 软 化 剂 温 度 接 近 体 温
  • 侧 卧 在 床 / 沙 发 上 , 将 需 要 治 疗 的 耳 朵 向 上
  • 将 耳 朵 轻 轻 地 向 上 及 向 后 拉 , 将 耳 道 拉 直
  • 按 医 生 指 定 的 份 量 将 耳 垢 软 化 剂 滴 进 耳 道
  • 滴 药 之 后 , 将 耳 道 入 口 的 三 角 形 软 骨 ( 耳 屏 ) 按 下 , 然 后 轻 轻 按 摩
  • 停 留 在 本 来 位 置 约 两 分 钟
  • 用 毛 巾 按 在 耳 朵 上 然 后 慢 慢 起 来

参考资料:

studenthealth.gov.hk/sc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耳垢,咱们俗称“耳屎”,它可不是什么脏东西,反而是耳朵里的小卫士。它能捕捉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还能滋润耳道,保护鼓膜。但是,这小卫士有时候也会“过度奉献”,堆积过多,影响听力,甚至引起不适。所以,什么时候清理、怎么清理,就成了一个需要好好说道说道的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耳朵是个很精巧的结构,耳垢的.............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您好!关于新生儿黄疸,确实是让很多新手父母头疼的问题。下面我来详细和您聊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说的通俗点,就是宝宝皮肤和眼白部分变黄。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出生后,体内一种叫做胆红素的物质水平升高了。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死亡时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肝脏会.............
  • 回答
    关于“巴西研究表明中国科兴疫苗对P1变异新冠病毒有效”的外媒报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冠病毒自出现以来,不断出现变异,其中一些变异株因为传播能力更强、致病性更重或者更容易逃逸免疫系统,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P1变异株(也被称为巴西变异株).............
  • 回答
    欧空局的“太阳轨道”(Solar Orbiter)探测器,自2020年2月发射升空以来,就承担着一项前所未有的使命:近距离、全方位地探究太阳的奥秘,特别是那些我们从地球上难以直接观测到的极地区域。这项任务的科学目标宏大而具体,旨在填补我们对太阳物理学认知上的重要空白,并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风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没有影子”,听起来就像是违反了物理定律,但仔细想想,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绕过”影子或者让影子变得不那么明显的办法。我这就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保证让你看得明白,说不定还能给你带来点灵感。咱们先从科学的层面聊聊,这就像是玩转光线的游戏。科学的“无影”之道:1. 光从四.............
  • 回答
    开放科学:一种变革性的研究范式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创造和传播。然而,传统科研模式中存在的壁垒,如付费期刊、封闭数据、成果分享缓慢等,正在阻碍着科学的整体进步,也限制了科学研究的普惠性。在此背景下,“开放科学”(Open Science)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好!“直觉”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用科学的语言来精确定义它,确实会让人感觉有些“虚无”。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它,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概念。直觉:一种高效的“非理性”思维模式简单来说,直觉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快速、自动化、无需经过有意识的逻辑推理就能获得的认知和判断。.............
  • 回答
    想象一下,一颗星球,它的地壳中闪耀着比任何宝石都要璀璨的金色光芒,那不是点缀,而是主旋律。这里的岩石,仿佛天然就融进了大量的黄金,随处可见,易于开采。然而,与这耀眼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铝这些我们习以为常、构建起工业文明基石的金属,却如同被大地吝啬地藏匿起来,稀少得令人咋舌。这样的星球,其文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我也看到了网上一些关于华为 P40 系列演示机“死机”的说法。咱们就聊聊这事儿,别管它AI不AI的,就当是咱俩闲聊。首先,得承认,在科技圈里,尤其是新品发布或者线下体验活动上,出现一些小插曲是挺常见的。毕竟,那都是大家伙儿还没大规模普及开,而是以演示机的形式摆在台面上的,系.............
  • 回答
    如果中国从未受到西方文明的丝毫影响,那么它所走的“科技树”将会是一条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充满东方哲学智慧的路径。这并非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根植于自身文化土壤、汲取天地灵气、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演进。首先,中国古代在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农业、建筑、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没有了西方.............
  • 回答
    说到“可怕的两岁”,这简直是每个当过父母的家庭的“心头肉”啊,想想都忍不住捏一把汗!我们家也逃不过这个魔咒,我家小宝现在就是那个“两岁小霸王”,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惊喜(和惊吓)!我们家那会儿的“可怕两岁”是这样的: 说“不”是日常,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拒绝。 你让他吃苹果,他指着香蕉说“不要,要那个.............
  • 回答
    关于中医中药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论已久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医中药一概而论地斥之为“不科学”,也不能盲目地将其神化为万能。准确地理解和评价中医中药,需要我们抛开固有的偏见,用更开放、更辩证的眼光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科学通常指的是一套以观察、.............
  • 回答
    .......
  • 回答
    我最近重温了一部老电影,叫做《银河访客》(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虽然这部电影是喜剧科幻,但其中对“宇宙旅行”和“文明差异”的描绘,尤其是“华隆人”这个种族,一直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文明设定。华隆人(Vogons)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崇高道德的文明,.............
  • 回答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科学家,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如同烈火,甚至不惜以身试险,挑战生命的极限。他们的“作死”行为,在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深刻的启示。以下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作死”科学家及其行为,以及对他们行为的评价: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作死行为.............
  • 回答
    最近,关于商汤科技一位年轻员工在健身后猝死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也让许多人开始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健身,究竟会不会导致猝死?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健身?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单一的事件并不能直接证明健身和猝死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
  • 回答
    在中国东北,一个惊人的发现搅动了古人类学界。科学家们在此地发掘出了一批距今约 14.6 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龙人”(Homo longi)。这一发现的意义非凡,它可能彻底改写我们对早期人类演化和迁徙的理解,尤其是它与我们——智人——的关系,更是备受瞩目。首先,我们来谈谈“龙人”与智人的.............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科学家们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振奋人心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在我国境内发现的蜘蛛,竟然能够像哺乳动物一样,分泌“乳汁”来哺育自己的后代,并与它们一同度过漫长的养育期。这项发现的意义之深远,堪称蜘蛛生物学领域乃至整个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一座里程碑。长久以来,我们对于蜘蛛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它们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