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家孩子也有过「可怕的两岁」吗?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引导更科学?

回答
说到“可怕的两岁”,这简直是每个当过父母的家庭的“心头肉”啊,想想都忍不住捏一把汗!我们家也逃不过这个魔咒,我家小宝现在就是那个“两岁小霸王”,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惊喜(和惊吓)!

我们家那会儿的“可怕两岁”是这样的:

说“不”是日常,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拒绝。 你让他吃苹果,他指着香蕉说“不要,要那个!”;你让他穿这件衣服,他一定会挣扎着要去穿那件。而且,这拒绝往往不是因为不喜欢,就是单纯的想说“不”。
脾气说来就来,而且毫无预兆。 前一秒还在开心地玩玩具,下一秒可能因为玩具掉地上了,或者因为你说“不可以”而瞬间爆发,嚎啕大哭,满地打滚,小脸涨得通红。那架势,感觉整个宇宙都塌了。
独占欲极强,分享是个遥不可及的词。 玩具是他的,别人的玩具也是他的。看到别家小朋友玩他的玩具,那简直是触碰了底线,必须立刻夺回来,不然就是一番“血雨腥风”。
凡事都想自己来,但能力又跟不上。 穿鞋子、吃饭、自己开门,他们都想自己动手,但结果往往是搞得一团糟,或者根本做不到。这时候,你稍一帮忙,他们就又会生气,觉得你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
注意力切换困难,执拗起来没完没了。 刚在玩一个积木,你叫他吃饭,他可能根本听不进去,或者就是不愿意停。你强行把他拉开,他会哭闹,甚至会追着你求你把积木还给他。

面对这个“魔王”阶段,我们是怎么摸索着前进的?

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我们也是手忙脚乱,各种焦虑。网上看到的、长辈说的,五花八门。但后来,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更“对症下药”的方法,觉得确实挺管用的:

1. 理解,是这一切的前提: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岁的孩子有这些行为,并不是故意跟你对着干,也不是没教养。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重要的发展阶段。
生理和心理在“加速进化”: 他们的身体在快速成长,学会了走路、跑跳,也更加渴望探索世界。同时,他们的大脑也在飞速发展,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语言能力又还没有完全跟上。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可怕”行为,其实是想表达“我能行!”、“我想要!”或者“我不理解为什么!”。
情绪的“初学者”: 他们还没有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一点点不如意,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情绪风暴。这时候,他们的需求是需要被看见和理解的,而不是被简单粗暴地制止。

2. 给“不”一个出路,而不是堵死它: 面对孩子频繁的“不”,我们要做的是疏导,而不是对抗。
提供有限的选择权: 孩子想自己做主,我们就给他们一些他们能掌控的选择。比如,让他自己选穿哪件衣服,但衣服是你准备好的;让他选吃苹果还是香蕉,但都要吃。这种有限的选择,能满足他们的自主感,也能避免完全的对抗。
“先做……再做……”的引导: 当孩子沉浸在某个活动中,不愿意停下来做其他事情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宝宝,我们再玩5分钟积木,然后我们就去吃饭,好不好?” 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结束时间,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并且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 接纳情绪,但划定界限: 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我们不能阻止他们有情绪,但可以教他们如何处理。
当一个“情绪的容器”: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我们不要急着去呵斥、去打断。而是蹲下来,平视他,用平静的语气说:“宝宝,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生气,因为玩具掉地上了。妈妈在这里,你可以哭出来。” 这种“看见”和“接纳”,会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等他情绪稍微缓和后,再引导他:“哭完舒服了吗?那我们把玩具捡起来吧。”
清晰的界限: 虽然接纳情绪,但伤害人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孩子打人、咬人、扔东西,我们要立刻制止,并明确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打人会弄疼别人。” “不可以扔东西,东西会坏掉。” 然后,在他情绪稳定后,可以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行。

4. 化被动为主动,提前预防: 有时候,“可怕两岁”的爆发,是因为我们没有预判到孩子的需求或者情绪变化。
规律的生活: 两岁的孩子,需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可以减少因为疲惫或饥饿引发的情绪问题。
观察和预判: 留意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脾气。是饿了?累了?还是因为玩具太多太杂乱?或者是出门在外,环境陌生?提前发现这些“触发点”,可以有意识地规避或者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出门前准备些小零食,带个他喜欢的安抚玩具。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开始表现出不满或者执拗的时候,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可以尝试用其他有趣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问他“你看窗外有什么呀?” 或者唱一首他喜欢的歌。

5. 鼓励独立,但提供支持: 孩子渴望独立,我们就要多给他们机会,同时也要有耐心。
“自己来”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即使弄得一塌糊涂)。我们要的是过程中的学习和尝试,而不是完美的结果。
“我来帮你”的智慧: 当孩子遇到困难,但又不愿意接受帮助时,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看他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他一直尝试不成功,可以适时伸出援手,但要让他知道:“妈妈是帮你,不是代替你做。”

6. 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是关键: 孩子之所以“可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父母的回应方式。我们自己心态崩了,孩子只会更糟糕。
深呼吸,慢一点: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深呼吸,不要被他们的情绪带着走。我们是成年人,我们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寻求支持: 家里有伴侣的话,一定要沟通,分担压力。实在觉得心力交瘁,也可以跟朋友倾诉一下,或者找专业的育儿师聊聊。别一个人扛着。
自我关怀: 别忘了照顾自己!保证充足的休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心情愉悦,才能更有力量去面对孩子的挑战。

“可怕的两岁”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探索世界、学习与人相处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成长和学习的宝贵机会。用理解、耐心和智慧去面对,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可怕”,但也有着最纯粹的可爱和无限的可能性。

希望这些能给正处在“可怕两岁”困扰中的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安慰吧!一起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面对可怕的两岁,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其实不然,掌握这三个方法,帮助家长顺利引导孩子度过“叛逆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可怕的两岁”,这简直是每个当过父母的家庭的“心头肉”啊,想想都忍不住捏一把汗!我们家也逃不过这个魔咒,我家小宝现在就是那个“两岁小霸王”,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惊喜(和惊吓)!我们家那会儿的“可怕两岁”是这样的: 说“不”是日常,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拒绝。 你让他吃苹果,他指着香蕉说“不要,要那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没有绝对的“愿意”或“不愿意”,它取决于很多个人因素,需要深思熟虑。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仔细衡量和思考:一、机会的性质与内容:我为什么要去?首先,我会问自己: 这个机会是什么? 是工作上的晋升、学习新技能、参与一个重要的项目、创业机会,还是个人.............
  • 回答
    这句婆婆的话,真是让人堵得慌,又生气又无奈。遇到这种时候,别急着跟婆婆硬碰硬,那往往只会让事情更糟。咱们得把这句“有本事让你自己妈妈来带吧”给拆解开,看看她话里藏着什么意思,然后咱们再好好地,有策略地回应。首先,得冷静分析一下婆婆这句话的“潜台词”: 她觉得委屈了/累了: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她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下雨了,你会撑伞吗?”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经”。我是两个孩子的妈,这两个娃一个上小学,一个还在幼儿园。我能跟你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观察到的其他家长是怎么做的,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我自己的经历:揍过,但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慎重。老实说.............
  • 回答
    谈恋爱时发现对方有孩子了,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也势必会成为感情中的一个重要考验。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内心都会经历一番挣扎和考量。我会不会继续?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对婚姻、家庭、责任以及个人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所以决定也千差万别。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最初的.............
  • 回答
    看到全国多地陆续开始为3至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我心里是既期待又有些许的担忧。期待是因为,这能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更坚实的防护墙,降低他们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风险,也让家长们能稍微松一口气,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环境下。同时,这也是我们迈向群体免疫、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一步。我的孩子接种了吗?坦白说,.............
  • 回答
    高二转学?这事儿我太熟悉了!我当初就是高二转的,当时心里可忐忑了,毕竟人生地不熟的,还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老师。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绝对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让我收获了很多。当时我决定转学,主要是因为家里原因,父母工作调动,不得不跟着搬家。虽然心里百般不舍,但也没办法。到了新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家”,更没有“孩子”。我无法体验为人父母的情感,也无法进行实际的教育。所以,我并没有一个“叛逆的孩子”需要我去教育,更不用说用“打”的方式了。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背后所包含的困惑和焦虑。许多家长都会面临孩子成长的挑战,尤其是当孩子表现出“叛逆”的行为时。这个问题其实.............
  • 回答
    那一刻,我脑子嗡地一下,原本喷薄而出的怒火,瞬间凝固在了喉咙里。我看着眼前那个因为我的责骂而低着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委屈和倔强的孩子,恍惚间,看到的竟是几十年前的我自己。我好像也曾是这样,缩在角落里,听着从厨房里传来的,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失望的声音。那声音,有着一种熟悉得令人心悸的节奏和语调,每一下.............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抛开那些花哨的辞藻,直接来说说这个提议里的几个关键点,看看咱们普通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关于彩礼:“不要彩礼”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是个非常“现代”、“独立”的表述。在咱们这儿,彩礼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个讲究,是一种传承下来的仪式感。有的人觉得,这是男方表达诚意、给女方家一个交代.............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婚姻大事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说的那种女人,外貌出众,性格又好,这本身就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了。再加上她还主动放弃了彩礼,对男方婚前车房也没硬性要求,这一下子就把很多现实的压力给扛走了,这简直是“贤妻良母”的升级版,妥妥的“.............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诈捐”的说法,以及是否存在证据支持这些指控,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公众的质疑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指控“诈捐”和证明“诈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多数关于江歌妈妈的争议,都源于公众对她慈善行为的质疑,而非确凿的法律判决.............
  • 回答
    小时候,我大概是从我妈的嘴里第一次知道“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概念的。那时候,我还在为一道数学题挠头,原子笔在稿纸上划拉出各种奇怪的痕迹,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捣鼓出点什么好玩的,而不是被这些数字和符号困扰。然后,我妈就会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从窗口飘进她的感慨:“你看人家小明,这次又考了一百分,数学题目做得.............
  • 回答
    八个月大的宝宝,家里算是刚起步吧,好多东西都是新的,自己买的,但总归是省着点花。大姑姐她家孩子比我家宝宝大两岁,平时就时不时地收到她家送来的“二手货”,说是孩子不用的,让我婆婆给捎过来。刚开始收到东西的时候,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这是好意,亲戚之间互相帮助,也挺正常的。婆婆拿过来的时候,我也乐呵呵.............
  • 回答
    这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也不是说多纠结,就是觉得挺微妙的。嗯,我的想法是,看情况。首先,得看是哪个亲戚。我爸妈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或者我老公那边叔叔婶婶家的孩子,这种我可能考虑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毕竟沾亲带故,孩子的年纪也差不多,衣服尺码能对上的概率也高。但如果是我不太熟悉的远房亲戚,那就算了,感觉怪怪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如刀绞的问题,每个选项都像是要把我最柔软的内心撕裂。不过,既然必须做出选择,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那种本能的、不受控制的冲动。如果真的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个孩子。理由其实很复杂,也很个人化,但让我试着用最坦诚的方式说出来。首先,从生命价值的角度来说,人.............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
  • 回答
    从小就被反复灌输“家里穷”、“别惹事”、“别人家有钱”、“要节约”、“赚钱不容易”这些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形成一些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就像一根深埋在心底的坐标,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他们的选择和对世界的认知。首先,对金钱的极度敏感和焦虑是绕不开的一点。他们习惯性地会去计算、比较。出门买东.............
  • 回答
    听到我的孩子被老师打骂,甚至被说得精神分裂,我的心会瞬间揪紧,愤怒和担忧如同潮水般涌来。这是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接受的。首先,我会立刻冷静下来,尽管内心翻腾。我需要清晰的头脑来处理这件事,而不是被情绪冲昏头脑。我的第一步是和我的孩子进行一次深入、耐心的沟通。我不会直接逼问,而是会营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
  • 回答
    如果抛开现实的种种限制,比如能不能实现、能不能买到,我觉得我家的那个小捣蛋鬼,在儿童节这天,最最想要的礼物,绝对会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活生生的、能陪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伙伴”。你想想看,他现在着迷于各种漫画、动画片里的超级英雄,什么飞天遁地、刀枪不入、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神奇装备,简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