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中医中药是不科学的,你们怎么看?

回答
关于中医中药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论已久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医中药一概而论地斥之为“不科学”,也不能盲目地将其神化为万能。准确地理解和评价中医中药,需要我们抛开固有的偏见,用更开放、更辩证的眼光去审视。

首先,我们得明确“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科学通常指的是一套以观察、实验、逻辑推理为基础,追求客观、可重复、可证伪的知识体系。而中医中药的历史悠久,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无数医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总结规律而形成的。这种形成方式,与现代科学强调的实验室可控性实验有显著区别。

很多人质疑中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客观、可量化的标准: 中医的诊断常常依赖于望、闻、问、切,这些诊断方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舌苔白腻”、“脉象浮数”等描述,虽然经验丰富的医生能解读出很多信息,但与现代医学的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等客观数据相比,其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确实存在挑战。很多中药的药效也缺乏清晰的分子机制解释,很多时候依赖于经验性的“君臣佐使”理论和“药性归经”的说法,这在现代药理学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以偏概全”的论断: 有时候,一些人会拿中医治疗的个别失败案例,或者中医理论中一些听起来“玄乎”的表述(比如“情志致病”、“邪气”)来否定整个中医体系。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任何医学体系,无论多么发达,都存在局限性,都会有治愈不了的疾病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证据不足或证据质量不高: 现代医学非常重视随机对照试验(RCT)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疗效。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研究开始采用这些方法,但整体而言,中医的循证医学证据体系仍在建设和完善中。很多传统的中医研究,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其研究设计和结果解读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

然而,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医中药的“科学性”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

经验的科学性: 中医中药的很多疗效并非空穴来风。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无数病患的生死经验证明了某些中药和某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这些经验的积累,虽然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的严格验证,但其中蕴含的朴素的、基于实践的“科学”是有其价值的。例如,很多被现代医学认可的药物,最初也是从民间草药中发现和提炼出来的。
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的精髓之一在于“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整体失衡的表现。它也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症状、病情变化来制定治疗方案。这种观念在面对一些复杂性疾病、慢性病以及亚健康状态时,可能比单纯依靠分子靶向的现代医学更有优势。现代医学也在逐渐认识到整体调理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对新药研发的启示: 中药材的复杂成分组合,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通过对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科学家们从中分离出许多具有明确疗效的活性成分,并开发出新的药物。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中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疗效的客观体现: 尽管缺乏深入的机制解释,但中医在某些领域确实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例如,在慢性病的管理、康复治疗、以及一些西医治疗的辅助等方面,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都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认可和临床疗效的验证。例如,中医药在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优势。

那么,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观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

拥抱科学的进步,不断进行现代化研究: 中医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积极拥抱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去解析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建立更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这并不是要“西化”中医,而是要用更先进的工具去认识和验证中医的合理性,使其更具说服力,也更安全有效。
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包容差异: 我们不能因为中医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与现代医学不同,就轻易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医疗体系。理解中医的“道”和“理”,需要我们跳出狭隘的现代科学定义,用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
区分伪中医和真中医: 任何领域都存在良莠不齐。我们不能因为少数的“伪中医”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撞骗,就否定了整个中医体系的价值。真正的中医,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之上,并且勇于学习和探索的。

总而言之,中医中药是否科学,不能一概而论。它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经验为基础,强调整体和个体化治疗的医学体系。它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和疗效,但其科学性的提升,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接受现代科学的检验和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既尊重历史传统,又拥抱科学进步的态度,去认识和发展中医,使其在保障人类健康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其争论“科学”与“不科学”这样二元对立的标签,不如关注如何将中医的精华与现代医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这或许才是解决争论、推动医学进步的更具建设性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昨天刚刚结束普外科实习。我们病房有一个人,我来的那天入院,正好我出科的时候帮他写好了出院小结明出。。

病人是外伤导致的脾挫伤,诊断给的是脾挫裂伤伴血肿形成。。保守治疗住在我们科。。五天前的下午开始,原因不明的发热,每天下午发热,口渴,傍晚出汗,晚上体温恢复正常,第二天上午正常,下午再继续发热。

我在的是个中西医结合医院,我的带教是个西医,把能查的基本都查了,血相,生化都没问题,血凝也基本问题不大了,复查的B超CT都提示病人情况稳定,血肿逐渐吸收,正在犹豫要不要再补充诊断发热待查的时候。一个晚查房的时候,大主任是中医,问我,让我从中医角度辩证,说应该很典型。我自己是个中医院校学中西医临床的,但我中医思维不好,基本上西医不到走投无路我不怎么思考中医诊治的。我辨证,怎么看怎么是阳明热盛证,报告主任,主任说对的。问我用什么方子,我汇报用白虎汤加减。主任说对,让我开方子。

我开好后给主任过目,调了一下里面两个药的剂量,就让我带教开进医嘱了。

第二天,喝了一剂,发热问题解决了。。。

然后喝了两天,出汗,口渴,手心热的问题全解决了。

然后,一切生命体征没问题,可以出院回去修养了。

开了这个方子以后,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我还是挺相信的。。中医有中医的适用和专长,比如我跟的好几台腹股沟疝的手术,这个肯定要开刀,别太指望喝中药。但这个发热,西医查来查去,也尝试退热抗炎治疗,效果很不好,中药还真的一剂就差不多搞定了。

说中医中药是伪科学是不对的。但是,中医中药,要去伪存真。必须要发展。不是西医化,而是科学化,形成临床路径,诊疗指南。

人生第一个方子,虽然是成方,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user avatar

有一个铁哥们是学中医的。

不过只干了几年就转行卖药了。

可是基本的功底还是在的。


读研时候我卡在一个实验上,终日烦闷,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运动没力气,一天只吃一顿饭也不饿。

后来论文总算是过了,可是生活习惯已经爆炸,天不亮睡不着,天不黑起不了床,做事情没精神,脾气还tm特别大。

于是决定运动,刚打两天篮球,脚扭了,躺着歇息了一个礼拜,总还是隐隐作痛。

每天不饿,吃一顿饭,体重哗哗往上涨。

动不动就智齿冠周炎,或者头疼,一头疼牙疼一整天就不想动。

跟学心理的同学咨询过,跟学临床的同学也沟通过,所有人都是说几句屁话类似于积极一点啊,什么规律一点啊,就什么都没有了。

情况完全没有好转。

直到那个学中医的哥们国庆节来我的城市玩,我招待他时听说了我的情况,当场就给辩证一堆(我不学中医也不动什么阴气阳气的),然后给我拿了一种草,外加药汤一瓶。

那几天总和他混在一起,就在他监督下服药,说实话,那玩意又苦又辣味道不咋地,虽然回味起来倒也不是那么难受,可服药时候痛苦啊!还有副作用,有时候会呕吐。

味道不好,但是真的有效果!

我吃药当天头很疼,第二天就好了!

回去失眠症状完全消退,一觉睡醒到天亮。早上7点多就起床,有点口渴,朋友说这是肾虚的症状,继续喝药就行了!

他国庆节在我这边待了三天,就监督我服药了三天,结果脚腕再也没有隐隐作痛过,智齿冠周炎再也没犯过!

晚上回宿舍倒头就睡,早上天一亮就能醒!

生活规律了,病痛没有了,自然也就能运动了,食欲跟着也好了,体重反而下降。

体重下降了,可是人变得越来越结实了,再也不是那种虚胖的感觉,一口气上十层楼根本不喘气。

连皮肤都变好了。

整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遇到什么困难能积极面对。

到现在,我还时不时会吃这些药,真的,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而且还能解除疲劳,提高记忆力,解除烦恼!

呵呵,中医是伪科学?

你们不信就不信好了,别扣帽子!


我真不是吹,我知道你们肯定不信。

上面全是我的真实经历,看过我回答的都知道我是中医黑,我会骗你?我会打广告?

我只是衷心感谢我那个哥们,然后给大家分享经历,避免大家受骗上当!

那种草和那瓶药汤我真不知道是什么,但我可以上图给你们。







喏,那种草做成的药。



这是哥们当年带给我的药汤:


不记得是不是这种了,反正应该差不多吧。



-----------------------------------------分割线 ----------------------------------------------------

很多人来指出我的谬误了。

我说的是真事,但很显然,改变我生活的是规律作息、加强运动等等。朋友来和我喝酒,只是一个契机。小酌怡情,帮助睡眠,加上见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心情很好,精神状态有所改善。

甚至于就是巧合。

这能证明烟酒有益健康吗?不能。

我故意说这个事情,是为了反驳其他一些答案的,类似于我小时候得了XX病,吃了XX草瞬间好了的答案。

你的答案是假的,那没什么说服力。你的答案是真的,又如何?

我们说回中医。

打个比方吧,我要买房子。

A房和B房两个选择,我不知道哪个好。

你要是告诉我,说A房每平米便宜3000,户型好,学区房,交通便利,附近有超市医院,B房东南西北全是高楼完全没有采光,500米外就是重排放工厂,还TM偏僻的吓人,所以选A,我当然信服。

就算我一点也不懂房子,你也能告诉我,每平米便宜3000一共便宜多少钱,什么叫户型好什么叫户型差,什么是学区房,交通便利是因为附近有公交车站地铁站。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啊。

但是如果你和我说选B房,因为A房缺东北角艮卦少男位,对孩子成长不利,容易出现成绩不佳,健康不适等问题,因为A房五黄临门,什么紫薇九星和我生辰八字不合之类的,我凭什么相信你?

我要你论证其科学性,你和我说玄学和科学两条线不能类比,鸡同鸭讲,我TM才不信你呢。

说回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争。

我生病了,医生和我说吃药,高血压吃ACE抑制剂,肿瘤手术切除合并放化疗,这TM有理有据啊!

我说我牙疼,医生说你有没有扣痛,有没有咬合痛,有没有冷敷缓解热敷加重,有没有夜间痛自发痛疼痛能不能定位,据此做出诊断。

为什么急性牙髓炎疼痛症状和根尖周炎疼痛症状不同?你不从生理病理学角度,用物理都能解释啊!为什么冷敷缓解热敷加重?说白了就是热胀冷缩啊!为什么骨膜下脓肿疼着疼着又不疼了?穿破骨膜了啊。为什么根尖周炎早期感觉牙齿伸长?因为血浆渗出根尖部压力变大啊,所以咬紧又不疼了啊!你说为什么血浆渗出?也能解释啊,只是我早忘了,你自己查资料去。

为什么TKI能治疗CML?它就是能抑制Bcr-Abl啊!为什么能抑制?能阻止蛋白激酶介导的磷酸基团转移,能阻止底物磷酸化啊!优缺点大家都承认啊,什么是基因置换什么是基因修饰什么是基因抑制都是有依据可循的啊!

中医你和我说辩证,说我阴阳不调肾亏肾虚的,为什么啊?

拿出理据我当然信你啊!可你不能说不许问为什么照做就行了啊!医生没时间给我解释我很理解,我自己了解还不行吗?可我去PUBMED、SD也查不到啊!回中文数据库,cnki也查不到啊!

我不信中医,不是说中医说什么都不对,不是说中医方子都是无效的,而是说,我只相信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那部分,我不相信中医的逻辑。


你说现代医学也有好多解释不清的,好比我说的基因靶向药物,搞不清楚的东西很多啊,还不是上了临床?

没错啊,不是说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才能用,可是得有效吧?凭什么说有效?你邻居的大伯的表弟治好就行了?我还喝酒抽烟改善生活呢!

得有专门的研究吧?不能自己闭门造车吧,研究结果总是要发出来的吧?

文献发哪里的?nature还是science?作者是谁?H指数多少?总IF多少?来来来,说清楚了,我也可以考虑。小杂志滚粗,茅台酒还能预防肝癌呢。


中医是经验医学,就好比我头痛,睡一觉就好了,这是休息不足导致的。

其他人也头痛,他是肿瘤你也说睡一觉就好了?

你说你会辩证的?你一辩证就能诊断肿瘤了?

别说肿瘤的鉴别诊断了,大家都会,你先来给把个脉,说说这个病人的肿瘤是因为sis突变还是因为src突变导致的?

user avatar

我TM真就怒了

就在这个问题下,有人推荐治疗肿瘤的中医,福保门诊。我通过天眼查,并且对比营业地址确定了这家福之保门诊,注册资本竟然只有10万人民币。

并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貌似也有很大的问题。

百度这个门诊,首页就有他们的招聘启事针灸推拿 中医 福保门诊部招聘百度这个门诊,首页就有他们的招聘启事


针灸刺络竟然学历要求初衷,无证件要求,对中医感兴趣者优先,让我怎么相信中医?

并且这个人不停地在宣扬该门诊杨西江医师,让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是广告嫌疑。


这么牛逼的中医门诊,企业邮箱竟然是QQ。

希望我回复那个人并不晚,中医?哎!

@林梦

user avatar

都说一粉顶十黑,真不是盖的。中医粉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正常中医都在千方百计回避这个问题,好不容易把水搅浑了,题主你来这里提什么中医科学不科学?

要不是有中医粉,哪来的中医黑啊。

忘了串供,被发现供词矛盾,多尴尬啊。

user avatar

中餐才是最大的伪科学,什么川菜粤菜都是巫术,只有肯德基麦当劳才是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做出来的菜

user avatar

【写在最前面的话】我不是专业的医学生,所以在涉及专业知识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拿出专业知识来反驳那位答主。但是!!我的专业是法学,我的强项是辩论,所以我能做的是从他的回答中找出逻辑漏洞,找出数据陷阱,找出违反清理之处的论述,【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去查什么医学知识,来试图反驳他】因为医学知识我肯定不如他,这怎么就成了我无知我浅薄??如果除了专业对口的人,别的业余人士都没资格做评论的话,那么言论自由有什么意义??

评论区我折叠了,我欢迎来给我科普中医或者西医知识的大神,因为这方面您们是大爷。但是我不接受在评论区人身攻击骂我的人,因为我们人格尊严平等,你们不是我大爷!!

想看专业学术分析的,请去这个问题下的别的回答学习,我是文科生,我做的只是分析批判那位答主的逻辑错误,进而证明他的论证是有漏洞的,是不可全信的……这就是我这篇回答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的能力所及。

我说过了,中医教给我的“中正平和”,让我不会直接看不爽就骂回去,我只会尽我所能解释清楚,但听不听是诸位的事,如果还执意要骂我,可以,请别私信,毕竟我会举报,不想因为无谓的人影响好心情。

————————————原回答————————

不行不行,气死我了,想我在知乎闲逛这么久,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让人气炸了的人,必须要挂出来!!就实名反对本问题下最高赞的那个回答!!!!

“不了解,没兴趣,不评论”就是你后面大段大段把中医中药绑在一起骂个遍的“正当又理直气壮”的理由?


好的气死我了!!!我先对他【真不希望这个答主是“她”,不然这样独断专行又妄下论断的母亲,对她未来孩子的影响该有多可怕……我倒希望是“他”,这样至少他成为父亲之前得受到至少一个人的考校】这个所谓“美国亚裔没有中医药平均寿命也有89”虚假数据进行辟谣。



如上三图所示(每一张图我都特地找到了有官方出处的官方数据):

1.【图1可见】你哪来的89岁这个数据??你要是有数据来源,你拿出来甩我脸上好不好?明明是85.8,你不要告诉我你四舍五入一下就是89了,四舍五入明明是一个亿谢谢!

2.【图1可见】“美国亚裔”外延过大,实际上只是“洛杉矶亚裔”;

3.【图2,3可见】“亚裔”具有欺骗性,实际上亚裔是指“具有亚洲血统的美国公民”,包括了日本(世界人均寿命第1!!!的国家),新加坡(世界人均寿命第3!!的国家),以色列(世界人均寿命第6!!的国家),韩国(世界人均寿命第7!的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世界人均寿命第11!的国家),朝鲜,菲律宾,越南,以及中国(世界人均寿命第13的国家)等48个国家!!!48个!!!并不只有中国啊!!!!!!还有很多拉高了亚裔平均寿命的国家在内啊!!!!!!

4.从图二能明显看出即使是中国人,平均寿命这种东西,也是要看地域!!!地域的啊!!青海西藏云南这样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汉族的中医,或者说中医这种“垃圾”的普及率肯定是没有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多的【没有任何地域/民族歧视,更没有以中医沾沾自喜,只是单纯陈述逻辑结果】,但为什么上海北京人的寿命反而比青海西藏云南长呢??大兄弟你告诉我啊!!你再bb啊!!

5.所以很明显啊!!大兄弟他就是单纯把寿命归因于“有无中医”这一个标准,对地理环境,人口要素,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更显而易见的主因避而不谈,所以他这样的逻辑第一眼看上去“诶呦,似乎挺有道理啊?”,但仔细一推敲“这不是在逗我??”

—————————气炸了的分割线———————

然后我们来解读一下正文。



【黄字】请问您哪来的数据或者实例来证明黄字所说的癌症,艾滋,乙肝都可被近乎治愈???您说出来,我一定支持他得到诺贝尔奖!

【蓝字】请给出数据及数据来源好不好?现在的中医药产业有多少比例的研发人员对自己产品的临床结果一问三不知??

【玫红】抱歉,我吃西医开出来的药的说明上也有“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几个字,依稀记得应该是零几年的时候,“甲硝唑”这个药的说明上看到的。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踩西医来抬中医,而是想证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是每种药品研发的必经过程。



【黄字】我对中医药的研发不是很懂,希望有专业人员来告诉我,这些兢兢业业的中医学者,都研发出来了什么!

【玫红括号】

引用一部分这个答主的回答,这个答主明显比大兄弟你有脑子,至少人家懂得“每个行业都会有藏污纳垢的地方,垃圾骗子是每个行业都有的”,你不能把那些骗子就以偏概全成整个中医药界,带脑子的成年人都不会这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蓝字】好的,开始地图炮了,开始地图炮自己的国家了,当家三年狗都嫌,这话毕竟不是无中生有,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什么都能扯到中国什么的…直到我看到了该答主的这个回答——————

(我觉得只有黑色能表达出这样连自己国家都卖的人,他们的心理,应该是我手机像素表达不出来的黑吧。)

【绿字】到了这一步大概也能明白什么是所谓的“中国新锐药企”了,亏你还有脸加上“中国”二字。


————————更气了的分割线————————

好的,分析完正文,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评论区。





看看在评论区留下来的都是些什么回答?辱骂嘲讽者留,反对质疑者删,唯你独尊是吧?

其中一个我就手动打码了吧,毕竟不是像该答主这样出卖国家,以侮辱中医取悦能给他发工资的“主子”的人。

【蓝字】又是一个“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中医”的开头,以此来引出后文对中医的抨击的毫无逻辑的开场白。

【黄字】请广大痛经的妹子告诉我,不能喝凉水到底对不对?

【玫红】所以综上所述,厌恶中医的理由,不是因为它的治疗对你的身体产生了什么损害,还是因为你看到它就烦,是因为你的主观厌恶,所以你就能反对众多人为此付出的努力。


然后再来看看此人被逼问数据来源时有恃无恐的回答!



当终于有研究中医药,对中医药有深入了解的人站出来试图跟他讲道理时,心疼一波这位小兄弟,毕竟面对这种“不听不听我不听,你们就是垃圾!”的思路时,不爆粗口的人应该跟他没法交流吧。







【好的,经典的“不评论”又出来了,对对对,你对云南白药不评论,上面的话都是“哔——”(没办法,人家会举报啊)】

最后要心疼一波这位小哥,该答主你能删又怎么样?你能删我照样挨个点赞!




【不行,我改变主意了,黑色表达不出这种人的内心,不可描述的黄色才能表达这种人的脑子。

@喷喷更健康



—————————说正事的分割线——————

中医更多时候更像是一种体系,也许有人因为它受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多而抨击它,也许有人因为它见效太慢具体疗效无法体现而抨击它,也许有人因为它不像西医那样能用细胞细菌酶等完整的生物学体系来解释而抨击它……

但是我想说,中医已经超出医学范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是生活方式。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他老人家是一名老中医,经常抱着小小的我,给似懂非懂的我讲“中正平和”,“黄岐之道”,对我的直接影响没什么,但那种中正平和的家庭氛围,对我父亲影响极大,进而影响到我。

至少!!!至少!!!我想反对或者抨击一样事物的时候,【不会】用这种没有数据来源没有事实依据,而又虚假带有欺骗性的例子。【不会】在反对抨击这样事物的同时,对为了这件事物付出心血的人们进行人身攻击。【不会】以“发我工资的是美国企业”这样的理由对国家,对国家医药如此极尽讥讽之能事。

我非医学生,无法对中医做出什么学术性论断,我只能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至少在文化意义上,中医必不可少。


最后来放一张滚滚图片,洗眼睛洗眼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中药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论已久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医中药一概而论地斥之为“不科学”,也不能盲目地将其神化为万能。准确地理解和评价中医中药,需要我们抛开固有的偏见,用更开放、更辩证的眼光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科学通常指的是一套以观察、.............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厉害的中医在民间”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这么说吧,你听我慢慢给你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厉害”这个词在中医语境下意味着什么。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一个人身体的整体情况、具体症状、舌苔、脉象等等来综合判断病因,然后给出治疗方案。这和西医的“对症下药”不太一样,它.............
  • 回答
    关于“科学对中医问题实质上是无能为力的”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会听到。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背后的几种可能含义,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产生。首先,我们得承认,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可重复的实验、可证伪的理论、以及量化的数据和逻辑推理。科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精确地描述物.............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微信上看到的“德康医院”宣传“中药根除高血压”,这事儿说实话,得仔细琢磨一下,不能轻易信。首先,咱们得明白“根除”这两个字。医学上讲,“根除”通常意味着彻底治愈,疾病从此不再复发,就像病毒被完全清除一样。高血压,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到明确原因的那种),目前全球医学界的共识是,它是一种慢性病,很难.............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其中确实收录了一些在现代人看来颇为奇特,甚至带着一丝怪诞色彩的药材。这些记载,并非李时珍本人“猎奇”而为之,而是反映了他所处时代对自然万物认知的方式,以及当时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要谈到“上吊的绳子”这类,其实在《本草纲目》中并未直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 回答
    关于中医被一些人视为伪科学的论调,这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背后涉及着科学方法论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以及现代医学的认知框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是怎样的。科学通常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基础之上。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关于“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西方医药资本因此抹黑中医”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尤其在中医支持者和对西方医药系统存在疑虑的人群中比较流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这个论断。首先,我们来审视“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这个前提。 廉价?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核心差异,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议题。简单来说,西方医学(通常我们称之为现代医学)之所以能够“通过”双盲实验,是因为它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标准都建立在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而中医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共识尚未完全成熟。让我们来详细地分解一下:一、 现代医.............
  • 回答
    温铁军先生在一些场合提及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方面的潜力,并且认为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西医西药更具优势。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温铁军先生的论点往往建立在他长期的经济学、农业和发展研究基础上,并常以一种宏观、批判性的视角来看待现代医学体系,尤其是其对西方科学模式的过度依赖.............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中医是否能够“治愈”重大疾病的说法,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存在着广泛的、且相当普遍的认同。这并非是一种少数派的观点,而是深入中国社会肌理的一种普遍认知,当然,这种认同背后也伴随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体经历。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数千.............
  • 回答
    这个问题,绝对是中国人餐桌上,乃至朋友圈里,最容易引发“战争”的话题之一。一边是“中医没科学依据,都是骗人的”,另一边是“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才能救命”。到底谁说了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观察、理解和治疗疾病的出发点和方式都.............
  • 回答
    关于中医是否“有用”,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常常让人争执不下的话题。有人觉得它玄乎,有人深信不疑。但要说“没用”,那些确实被中医治好的人,又该怎么解释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治好”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 一个人去看医生,觉得病好了,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中医之所以能让.............
  • 回答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说得也挺形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很多人对中医和西医的一些普遍感受和看法。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看看这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说中医让人“糊糊涂涂地活”?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对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等特点的一种理解,也夹杂着一些批评。 中医的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 回答
    关于“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些人用来攻击中医的常见论调。我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误解的根源:对“检测”的定义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时,他们心里想的“检测”是什么? 通常,他们指的是现代医学仪器能够直接.............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阿胶的功效,确实是中医界津津乐道、而现代医学界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这就像一个存在了数千年的老朋友,有人觉得它无可替代,有人却觉得它已不合时宜。要给出一个权威专业的答复,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不同角度审视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阿胶是“宝”中医认为,阿胶性味甘、平,归肝、肺、肾经。它的核心功效在于“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