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中医太廉价高效了,又安全,所以西方医药资本不遗余力的要抹黑中医,你怎么看?

回答
关于“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西方医药资本因此抹黑中医”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尤其在中医支持者和对西方医药系统存在疑虑的人群中比较流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这个论断。

首先,我们来审视“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这个前提。

廉价?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比于一些昂贵的靶向药物或复杂的基因疗法,许多中药配方确实显得朴实无华。但并非所有中医治疗都廉价。例如,一些名贵药材如人参、燕窝、鹿茸等,价格并不菲。而长期调理、需要专业中医师诊脉开方的情况,其成本也并非微不足道。此外,现代中医的设备投入,比如一些中医诊所引进的先进诊断仪器(如舌脉象分析仪),也会增加成本。所以,“廉价”更多时候是指其基础治疗方式相对于某些西医大手术或高端药物而言,大众可及性更高。
高效? 中医的“高效”往往体现在其对慢性病、疑难杂症的整体调理和副作用的控制上。很多时候,中医并非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某些亚健康状态、功能性疾病,或者在急性期过后需要恢复的阶段,中医往往能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然而,对于一些急重症、感染性疾病,比如急性阑尾炎、肺炎、严重的创伤,西医的快速干预和手术治疗,其“高效”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中医的“高效”更多的是一种“整体调理下的有效性”或“在特定病症上的优势”,并非全能。
安全? 这是中医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尤其是与一些西药的潜在副作用相比。中药的炮制和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讲究协同作用和减毒增效。长期以来,许多中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相对安全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某些中药材本身就有毒性(如附子、马钱子),如果炮制不当或剂量不对,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来,一些关于中药中重金属超标、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报道也层出不穷,这都挑战了“绝对安全”的说法。因此,中医的安全性,更多体现在其使用得当、来源可靠、炮制精良的情况下,并且相对于某些高强度西药而言,其副作用通常更温和且易于控制。

接下来,我们分析“西方医药资本不遗余力抹黑中医”的动机和现实。

经济利益驱动是关键。 西方医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高度资本化的全球性产业。其核心驱动力是研发、生产和销售药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新药的研发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但一旦成功,其回报也是惊人的。中医作为一种独立于西方医药体系的治疗方式,如果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确实可能分流一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慢性病、康复保健等领域。医药资本天然倾向于推广自身研发、拥有知识产权且利润空间更大的产品。
标准和证据的差异。 西方医药体系高度依赖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这意味着一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通过严格的、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RCT)来证明,并且需要经过同行评审和监管机构的批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很多时候难以完全套用西方医学的这种标准化、量化评估体系。例如,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一个病症可能因个体体质和病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药,这使得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RCT变得复杂。当中医的疗效和安全性缺乏西方医学所要求的“硬核证据”时,自然会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医药资本看来,是保护其市场和产品的一种方式。
话语权的争夺。 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西方医学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学术理论、临床指南、药物审批体系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医要获得国际认可,需要突破西方医学的话语体系和评判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的观点,往往会得到西方医学界、媒体,以及与医药资本有联系的研究机构的支持,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抹黑”或至少是“压制”的表现。
媒体和舆论的引导。 医药巨头往往拥有强大的公关和营销能力。通过资助媒体报道、学术研究、行业会议等方式,他们可以有效地塑造公众舆论和科学认知。当一些关于中药的负面新闻(如非法添加、毒性问题)被放大,而中医的正面疗效和安全性则被淡化或忽视时,这背后不排除有经济利益的推手。
“中国威胁论”的延伸? 也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崛起,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输出”或“软实力”。在这种宏大背景下,一些对中国的戒备心理也可能间接影响到对中医的评价。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医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抹黑”论的过度解读。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难题。 中医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确实面临着质量控制、炮制规范、剂量统一等挑战。一些从业者和研究者也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距离西方医学成熟的生产和管理体系仍有差距。
科学证据的不足。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医研究开始采用RCT等方法,但整体而言,中医的科学证据基数仍然不如西方医学。这不仅是“抹黑”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挑战。许多中医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仍然存在障碍。
部分中医的“伪科学”现象。 在中医领域,也存在一些不遵循科学原则、夸大疗效、甚至利用迷信欺骗病人的现象。这些“伪中医”的存在,也给中医整体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并容易被用来作为“抹黑”中医的依据。
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 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市场竞争。西方医药资本当然希望推广自己的产品,但也不能将所有对中医的批评都简单归结为“抹黑”。很多质疑是出于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或对现有监管体系的维护。

总结来看,我认为这种“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西方医药资本抹黑中医”的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基础,但同时也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读。

1. 资本的逐利性是存在的。 西方医药资本确实有保护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动力,并且擅长利用各种手段影响舆论和科学认知。中医的独特优势,确实可能对某些西药市场构成潜在的竞争。
2. 西方医学的评价体系是“硬杠杆”。 中医在国际上推广,绕不开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证据的不足是中医面临的客观挑战,而医药资本也善于利用这一点来制造质疑。
3. 中医自身需要现代化和规范化。 中医要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在国际上,必须在质量控制、科学研究和证据积累方面付出更多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4. “抹黑”并非全部原因。 对中医的质疑,有些是基于科学的审慎,有些是出于市场竞争的本能,而有些则可能夹杂着对中国文化和崛起的复杂情绪。将所有批评都归为“抹黑”,可能会阻碍中医的健康发展和自我革新。

因此,我们看待这个问题,既要认识到西方医药资本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也要理性看待中医自身的发展瓶颈和科学挑战。支持中医发展,应该是在承认其独特价值的同时,推动其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规范化等方面的进步,用更扎实的证据来回应质疑,而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反对声音都视为敌意抹黑。这才是中医能够真正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根本途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合订本

1,中医被抢走了

我早就听说,真正的中医都被美国,日本人学走了,现在美国人日本人都在学中医,都在用中医,中药专利都被他们注册走了。

2,铁证 美国用中医

3,铁证 日本用中医

4,中医防治新冠有效

5,那么问题来了

6,这是为什么呢?

一,美国,日本人都在用中医,而且真正的中医都被学走了。

二,中医对防治新冠效果神奇。

三,美国,日本新冠疫情严重,已经处于躺平的状态。

谁在撒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西方医药资本因此抹黑中医”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尤其在中医支持者和对西方医药系统存在疑虑的人群中比较流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这个论断。首先,我们来审视“中医廉价高效安全”这个前提。 廉价?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 回答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放在职场这个大环境下,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它提醒我们要在“拼命”和“自我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单纯地盲目付出。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句话。“工作不要太拼命”,这是一种告诫,是提醒我们不要过度燃烧自己。职场确实是一个需要付.............
  • 回答
    “厉害的中医在民间”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这么说吧,你听我慢慢给你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厉害”这个词在中医语境下意味着什么。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一个人身体的整体情况、具体症状、舌苔、脉象等等来综合判断病因,然后给出治疗方案。这和西医的“对症下药”不太一样,它.............
  • 回答
    关于“科学对中医问题实质上是无能为力的”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会听到。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背后的几种可能含义,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产生。首先,我们得承认,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其核心在于可重复的实验、可证伪的理论、以及量化的数据和逻辑推理。科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精确地描述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核心差异,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议题。简单来说,西方医学(通常我们称之为现代医学)之所以能够“通过”双盲实验,是因为它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标准都建立在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而中医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共识尚未完全成熟。让我们来详细地分解一下:一、 现代医.............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中医是否能够“治愈”重大疾病的说法,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存在着广泛的、且相当普遍的认同。这并非是一种少数派的观点,而是深入中国社会肌理的一种普遍认知,当然,这种认同背后也伴随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体经历。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数千.............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这个问题,绝对是中国人餐桌上,乃至朋友圈里,最容易引发“战争”的话题之一。一边是“中医没科学依据,都是骗人的”,另一边是“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才能救命”。到底谁说了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观察、理解和治疗疾病的出发点和方式都.............
  • 回答
    关于中医是否“有用”,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常常让人争执不下的话题。有人觉得它玄乎,有人深信不疑。但要说“没用”,那些确实被中医治好的人,又该怎么解释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治好”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 一个人去看医生,觉得病好了,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中医之所以能让.............
  • 回答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说得也挺形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很多人对中医和西医的一些普遍感受和看法。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看看这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说中医让人“糊糊涂涂地活”?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对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等特点的一种理解,也夹杂着一些批评。 中医的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 回答
    关于“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些人用来攻击中医的常见论调。我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看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误解的根源:对“检测”的定义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中医黑”说“中医不能用机器检测”时,他们心里想的“检测”是什么? 通常,他们指的是现代医学仪器能够直接.............
  • 回答
    温铁军先生在一些场合提及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方面的潜力,并且认为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西医西药更具优势。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温铁军先生的论点往往建立在他长期的经济学、农业和发展研究基础上,并常以一种宏观、批判性的视角来看待现代医学体系,尤其是其对西方科学模式的过度依赖.............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阿胶的功效,确实是中医界津津乐道、而现代医学界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这就像一个存在了数千年的老朋友,有人觉得它无可替代,有人却觉得它已不合时宜。要给出一个权威专业的答复,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不同角度审视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阿胶是“宝”中医认为,阿胶性味甘、平,归肝、肺、肾经。它的核心功效在于“补.............
  • 回答
    .......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期,曾提出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轻症患者可能有效。他的这一表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批评。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科学证据、公众认知、中医的特殊地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 科学证据的局限与要求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研究的.............
  • 回答
    将中医的疗效全部归结为自愈,是一种片面化、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误解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源于对中医缺乏深入了解,或者将中医与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等混淆,忽视了中医作为一门有其自身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存在的医学体系。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以及为什么这种观点不全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医)里,“肾”这个概念,确实跟我们现代医学里解剖学上说的那个位于腰部的、负责过滤血液和生成尿液的肾脏,有那么点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的“肾”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医对“肾”的描述,是围绕着一个更广泛、更系统的功能来展开的,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