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医是骗人的?但是很多人得了癌症,西医医治无效后,会去看中医?没有得病前是不看中医的?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

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可重复性问题: 现代科学的基石之一是实验的可重复性。很多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比如一些复方、针灸、推拿等,很难在严格控制的西方科学实验条件下,得到稳定、可重复的结果。即使有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有效,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往往也难以像西药那样被精确解析和量化。
缺乏双盲对照试验: 尽管近年来中医研究也在积极引入双盲对照试验,但与成熟的西医药物研发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中医治疗效果的“证据”多来自于个案报道、经验总结,这些在科学界看来证据力相对较弱。
理论的“神秘化”: 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等,对于习惯了以物质、能量、分子、细胞等概念来理解世界的现代人来说,显得有些抽象、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是“玄学”或“伪科学”。这些概念难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直接测量和验证。
标准不一与质量控制: 中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炮制工艺等都会影响药效,但如何进行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难题。劣质药材、不规范炮制,也会导致疗效不佳,甚至产生副作用,这又会反过来加剧人们对中医的质疑。
“安慰剂效应”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中医的疗效很多是来自于患者的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而非药物本身的生物活性。当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或者在被西医“判死刑”后,心理上的期望值和对新疗法的接受度都会提高,这可能导致一部分疗效被归结于此。

2. 历史遗留问题与文化隔阂:
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 晚清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涌入,西医以其“高效”、“治本”的形象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医在与西医的竞争中,一度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贴上了“落后”、“保守”的标签。
中医内部的鱼龙混杂: 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医领域,确实存在一些不学无术、夸大疗效、欺骗患者的“江湖医生”,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沟通的障碍: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与西医有很大不同。比如,“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开出的处方“辨证施治”的理念,对不熟悉中医的人来说,可能感觉像是“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很多人得了癌症,西医医治无效后,会去看中医?没有得病前是不看中医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思维方式和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以及对不同医疗体系的认知和需求:

1. 西医“束手无策”时的绝境求生:
治疗的极限: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即使是现代医学,其治疗也并非万能。很多晚期癌症、转移性癌症、或者对常规放化疗耐药的患者,西医治疗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提供进一步的治愈或缓解方案。
对副作用的顾虑: 即使西医治疗有效,其带来的副作用(如化疗的脱发、恶心、免疫力下降等)也可能让患者难以承受。在希望渺茫或副作用过大的情况下,患者自然会寻求其他可能的出路。
“救命稻草”的心理: 当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传统医学路径受阻时,人们往往会抓住任何一丝希望。中医作为一种与西医并存的医疗体系,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即便它“有争议”,但在绝望中,人们更倾向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 中医的独特优势与契合点: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理念: 中医讲究“扶正”以增强身体自身抵抗力,同时“祛邪”以对抗疾病。这种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理念,在癌症治疗后期,患者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时,尤其受到青睐。中医认为,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延缓病情进展。
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体质、症状、舌苔、脉象等,开出不同的方药。这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西医相对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形成对比,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癌症时,可能提供更“贴合”的个体化选择。
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即使不能治愈,一些中药和疗法也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食欲不振、失眠、乏力等症状,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更好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对“慢性病”思维的适应: 很多人没有主动看中医,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病”,或者只是些小毛小病,西医就能轻易解决。但当疾病变得严重、复杂,尤其是像癌症这样需要长期、多方面干预的疾病时,人们会开始思考“治本”和“长远”的健康管理,而中医的“养生”、“调理”、“治未病”等概念,恰好契合了这种需求。

3. 信息传播与社会现象:
成功案例的传播: 媒体和口耳相传中,总会有一些“中医治愈癌症”的案例被放大传播,这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人尝试。
“安慰剂”的潜在积极性: 即使有人认为中医疗效主要源于安慰剂,但如果这种“安慰剂”能让患者感到有希望、心情愉悦、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身心俱疲的癌症患者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没有得病前不看中医,是因为…

1. “健康”是一种常态: 大多数人在身体健康时,对医疗的需求是有限的。一旦身体出现明显不适,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疗法,而目前社会对西医的“高效”认知更深。
2. “治未病”的理念尚未普及: 虽然中医提倡“治未病”,但这种理念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很多人认为看中医就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预防”或“保健”。
3. 中医的“慢”与“细”: 中医的调理和治疗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不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在小病小痛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快速见效的方式,而不会去“花时间”找中医调理。
4. 对“健康”的定义: 在很多人眼中,“健康”就是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意味着“生病了”,需要“治疗”。而中医的“未病先防”或者“初病轻治”,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路,与人们“有病才医”的直观反应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 认为中医是骗人的声音,多源于其理论的不可量化、证据的局限性以及一些不良从业者的行为。而当西医治疗遇到瓶颈时,人们转而寻求中医,则是基于中医在改善体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在绝境中对所有可能性的尝试。这背后,是人类面对疾病时的复杂心理、对不同医疗体系的认知迭代,以及社会文化对健康观念的影响。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对中医的“信任投票”,不如说是“在别无选择时的探索”,但也反过来证明了中医在某些方面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医是骗人的?

————因为中医基本理论就是骗人的,毫无科学道理。当然,作为大夫的中医,有些不是骗人的,因为他们也学过现代医学理论,看病时也使用现代医学理论。

但是很多人得了癌症后会看中医?

————这个是很危险的事。“题主”说很多人,不知道有什么根据,有什么数据支持。客观的说,癌症只有现代医学才能诊断出来,而且对于早期的癌症,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某些晚期的已经转移的癌症,现代医学的确也无能为力,但这样不代表中医就有效。有些人看中医,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

没有得病前是不看中医的?

————没得病看什么医生啊。自己注意均衡饮食,注意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好了。(朋友提醒,应该加上定期体检,这一点很重要)。盲目相信“治未病”,健康时候吃药,我看八成是真有病了!

user avatar

当中医建议你看西医,说明你真的病得不轻。

当西医建议你去看中医,则常常说明你需要临终关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论调其实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都有它的拥趸。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又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甚至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中医是骗人的?1.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方法论差异: .............
  • 回答
    鲁迅对中医的批判,并非简单地否定其价值,而是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医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质疑。他认为中医,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存在着“骗子”的成分,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科学实证精神,依赖经验和理论的“神秘化”: 理论的抽象与玄虚: 鲁迅认.............
  • 回答
    关于中医被一些人视为伪科学的论调,这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背后涉及着科学方法论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以及现代医学的认知框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科学”的定义在现代语境下是怎样的。科学通常建立在可观察、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基础之上。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中国汉语是普通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在日常交流中非常普遍,也并非全错的理解,但如果深究起来,它里面包含了一些值得细说的地方,也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误解。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步步来。首先,得明白“汉语”和“普通话”这两个词分别指什么。“汉语”:一个大家族的名字你可以把“汉语”理解成一个庞大的语族.............
  • 回答
    有人认为中国能够实现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塑造。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之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石”作用:首先,儒家思想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政治哲学,这套哲学深刻地.............
  • 回答
    关于“中国高校招收的非洲留学生是非洲国家的精英”这一说法,其实存在多种角度的解读和原因。与其说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事实”,不如说是一种观察和推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高校在非洲的吸引力与定位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高校在非洲留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日益提升的教育质量.............
  • 回答
    中医,古老智慧的争议与传承在中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它的科学性,认为它“无用”;与此同时,也有无数人从中受益,坚信它的价值。这种两极化的认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实践方式,以及现代科学的审视角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中医为何被一些人视为无用,又为何至.............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在讨论“澳洲留学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才算“水”?这其实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人可能觉得学的东西太容易,毕业标准不高,有人可能觉得文凭含金量不如国内顶尖名校,也有人可能觉得就业前景不如预期。澳洲留学“水”论的由来澳洲留学被部分人认为“水”,背后有着多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包括性别角色、文化偏见、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个体选择等。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男生找外国女友获得称赞的现象。这背后通常隐藏着几种心理和文化驱动力: “阳刚之气”的国际化解读与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社会传统.............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是“吃亏”的一方,这背后往往牵扯到一系列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历史遗留的性别角色分配以及现实生活中女性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其说女性真的“吃亏”,不如说她们在传统婚姻模式下承担了更多不平等的要求和压力,其贡献和牺牲往往不被同等看见和重视。首先,我们得聊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长久.............
  • 回答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与生育率之间确实存在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但将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直接归咎于女性上班,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且带有偏见的解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女性劳动参与率高对生育率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高,意味着更多的已婚育龄女性选择外出工作,这对她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 回答
    确实,在一些外国人的认知中,上海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首都,或者至少是中国的象征性中心。这种认知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从历史、经济、文化、信息传播和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 1.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首都的变迁 近代上海的崛起与“远东第一大都会”的声誉: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上海.............
  • 回答
    对越自卫反击战,即1979年的中越战争,至今仍是围绕着“胜利”还是“失败”争论不休的复杂议题。虽然中国官方将此次战争定性为“自卫反击、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但确实存在一部分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的“失败”。要深入理解这些观点,需要剖析战争的背景、目标、过程以及战后影响,并剥离掉官方宣传的色彩,回归到.............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认为古代日本是属于中国的一个子文明”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历史、文化以及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这种观点并非现代独有,而是根植于中国作为亚洲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长久认知。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一、 文化渊源的深厚影响:汉字的传.............
  • 回答
    在中国玩家群体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玩盗版是合理对抗Epic Games锁区策略的一种方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Epic Games的锁区政策及其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要明白Epic Games的“锁区”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Epic Games在不同地区设置了不同的价格和游戏.............
  • 回答
    提起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中锋,沙奎尔·奥尼尔的名字总会第一个跳出来,而且不是之一,是“之一”。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很多亲历过那个时代的老球迷,会如此坚定地认为巅峰奥尼尔是历史级别的、甚至是无可匹敌的统治力?这背后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实打实的比赛数据、身体天赋、以及对比赛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作为支撑.............
  • 回答
    在中国,律师和记者这两个群体之所以会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公知”(公众知识分子),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他们在社会认知中的角色、他们所采取的立场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评价。要详细讲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公知”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演变与内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知”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
  • 回答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背后可藏着不少道道儿呢。为啥我们会有这种“双标”的看法,甚至觉得有点不公平?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咱们社会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说起。历史与文化的烙印:男主女从的旧秩序打从咱们有历史记载以来,大部分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负责“在外打拼”,女人则多半“在家相夫教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