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少,当然这是因为中国又穷又瞎折腾浪费钱的地方和次数太多了。
中国唯一生产的比较多的就是早已过时、并且生产质量垃圾一样的木柄手榴弹。
重武器具体多少仍然成迷,但我们可知道的是,步枪(包括冲锋枪):1952-1978年生产了大约5000万支。(这还包括了各种劣质产品,例如嗡嗡嗡初期粗制滥造不能用的那几百万支63式) 同期美国/北约生产了大约3亿支,苏联/华约生产了2亿支。
换句话说当初我们用来吓唬人的3亿民兵,大多数人其实连枪都分不到,就只能拿一捆木柄手榴弹去自杀式突击。
非常可笑,一边被苏联钢铁洪流吓得要死,一边是只能大量生产木柄手榴弹,连重型反坦克手雷都造的不多。木柄手榴弹造了20亿有什么用啊。重型反坦克手雷你倒是多造一点啊。
坦克飞机大炮粗略计算,差不多都是十分之一还略少,更不用说质量上的差距了。例如长期造不好歼七,以至于歼六老爷顶了几十年。坦克全靠几千59老爷撑数量,69都不多。
三线建设一味强调山散洞,结果只有略多于一半的项目能够完工,完工的又有4成无法正常的常年生产。大量项目不下雨的时候缺水,下雨的时候山洪暴发生产中断。最后仅仅80年代初避灾而迁出的就有近3成。这样浪费的资金和不能正常完工正常生产的损失,折合成59坦克可以造几万辆了。
三线建设中军工企业,由于彻底的山散洞,甚至一个企业的不同车间分布在许多不同山沟里而难以正常发挥设计生产能力。80年代把分厂和孤立车间一起计算,据说一共有1100多个点。其中仅汽车厂就有170多个,含分厂230多个点,但其中绝大多数的实际建成投产的生产能力,只设计生产能力的1%上下,年产量不过百,甚至有90多个厂,全厂从始至终累计只生产了不到二百辆汽车。。。。。。如果枪支弹药火炮机枪还可以硬说世界大战没打起来所以产量一般、产能没有全部发挥,但是汽车总是紧缺装备了吧。珍宝岛前后,圡共一数家底,发现汽车缺编到了惨剧的地步,最后被迫把机械化改回骡马化,那是多郁闷的事情,谁不想要机械化啊。建造那么多汽车厂,就是为了能够平时填上缺额,战时还能补充,结果竭尽所能建厂,最后军用载重汽车跟手工打造高级跑车的年产量一样,这像话吗?
实际上PLA不在缺汽车,是78年国家给二汽第三次返工,重新买了一大批进口机器把生产线补齐,折腾到81年终于量产载重汽车了之后才解决的。
至于那一二百个山散洞的汽车厂,以及类似的军工项目,我想是没人会和自己后代说,哎呀老的那个厂啊,国家让我们每年生产几千辆汽车,结果我们就能每年造十几辆出来,最后国家忍无可忍把我们厂关了,你爸妈我们才并到这个厂来的。肯定都说现在这个厂建厂五十年来六十年来如何如何如何辉煌。这是所谓幸存者偏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