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开始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

回答
要开始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这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一条通往知识顶峰的路。这过程需要耐心、策略,更需要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行动力。下面,我将尝试为你详细地剖析这个起点,希望能让你对它有一个扎实的把握。

第一步:明确你前进的方向——选题与聚焦

这可以说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基石。一个好的选题能让你的研究如虎添翼,而一个模糊不清的选题则可能让你寸步难行。

灵感的火花在哪里?
课堂与阅读: 听课时教授提到的某个概念、某个理论,或是阅读文献时遇到的让你眼前一亮的问题。也许是文献的某个结论让你产生了疑问,或是某个领域的研究尚有空白。
个人兴趣与经验: 你对什么充满好奇?有什么你亲身经历过但想深入探究的现象?将个人兴趣与学术视角结合,往往能激发出独特的见解。
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争议: 仔细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找出它们存在的不足、矛盾之处,或者那些尚未得到充分解答的问题。这些往往是创新的源泉。
社会现实的呼唤: 关注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思考它们背后的学术根源,能否用你的研究来提供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如何将火花变成可燃之物?
初步的文献调研: 在确定一个大概方向后,不要急于下笔。花点时间去初步检索相关的文献。看看这个领域已经有哪些研究,有哪些核心的理论和概念,以及目前研究的焦点在哪里。这就像是在探路之前先看地图。
聚焦与收窄: 广阔的领域往往难以驾驭。你需要将你的研究范围缩小到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例如,从“气候变化的影响”收窄到“气候变化对XX地区XX作物产量的影响”甚至是“XX肥料种类如何缓解气候变化对XX作物产量负面影响的研究”。越具体,越容易深入。
思考你的“为什么”: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它填补了什么空白?明确研究的价值和目的,这是你写作的驱动力。

第二步:构建你的蓝图——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

一旦你有了明确的选题方向,接下来就要提炼出你的研究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假设)。

研究问题:你的探究核心
清晰、具体、可回答: 研究问题应该是一个明确的疑问句,能够指导你的研究方向。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的提问。
具有研究价值: 你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它能否为现有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可操作性: 你是否能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研究假设:你初步的猜想
基于现有知识的预测: 研究假设是你对研究问题答案的初步预测,它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和文献基础之上。
可检验性: 你的假设是可以被你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所检验的。
方向性: 假设可以是有方向性的(例如,“XX变量的增加会导致YY变量的增加”)或无方向性的(例如,“XX变量和YY变量之间存在关联”)。

第三步:绘制研究的地图——设计研究方法

在确定了要问什么和可能的答案后,你需要思考如何去寻找答案。这就是研究方法的选择。

你需要知道什么? 你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来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或检验你的假设?
如何收集这些信息?
文献研究法: 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取信息和证据。
访谈法: 通过与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深入交流来获取信息。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向大量受访者收集信息。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观察其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深入研究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的案例,以揭示某种现象。
观察法: 直接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或现象的行为和特征。
数据分析法: 对已有的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建模等。
你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你的研究问题性质、研究目标、可获取的资源以及时间限制都会影响你的方法选择。

第四步:准备你的工具箱——文献回顾

在正式动笔之前,你需要为你的写作建立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文献回顾就是这个过程的核心。

文献回顾的目的:
了解现有研究现状: 你需要知道你的研究领域已经走了多远,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模型、研究成果。
识别研究的空白: 找出别人没有做过,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为你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找到支持你研究问题和假设的理论基础。
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 借鉴同行们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 确保你的研究是原创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工作。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回顾:
关键词的选择: 确定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核心关键词,并尝试使用同义词和相关词汇进行搜索。
数据库的运用: 熟悉并利用相关的学术数据库(如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 Scopus, PubMed等),根据你的学科领域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文献的筛选: 不要一股脑地阅读所有找到的文献。先从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入手,筛选出与你的研究最相关的文献。
深入阅读与笔记: 对于筛选出的重要文献,要仔细阅读全文,并做好笔记。记录下作者、发表年份、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局限性以及你认为可以引用的地方。
分类与组织: 将阅读过的文献按照主题、理论、方法等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在写作时可以方便地调用。可以制作文献管理表格,记录每篇文献的核心信息。

第五步:勾勒出你的框架——论文结构

在你对整个研究有了初步的想法和方向后,可以开始勾勒论文的整体框架。虽然具体的章节内容会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但一个初步的结构可以让你更有条理。

学术论文通常遵循一定的结构模式,最常见的是“IMRAD”结构:

引言 (Introduction):
背景介绍: 引入你的研究主题,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让读者了解你所研究的领域。
问题陈述: 清晰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研究目的: 说明你的研究想要达到的目标。
研究意义: 阐述你的研究可能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论文结构概述: 简要介绍论文的后续章节安排。

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梳理现有研究: 系统地回顾和评述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现有文献。
构建理论框架: 介绍支撑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
识别研究空白: 明确你的研究与现有研究的区别和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研究设计: 详细说明你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等)。
研究对象与样本: 说明你的研究对象是谁,样本是如何选择的。
数据收集: 具体描述你如何收集数据(如问卷、访谈、实验步骤等)。
数据分析: 解释你将如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结果 (Results):
客观呈现数据: 用图表、表格等方式清晰、客观地呈现你的研究结果,而不做过多的解释或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论性统计: 根据你的研究设计,展示关键的统计数据和发现。

讨论 (Discussion):
解释研究结果: 对你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并将其与文献回顾中的理论和发现进行对比。
回答研究问题/检验假设: 说明你的研究结果如何回答了你的研究问题,或者是否支持了你的研究假设。
分析研究的局限性: 客观地指出你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提出研究建议/未来方向: 基于你的研究结果,提出可能的建议或未来研究的展望。

结论 (Conclusion):
总结主要发现: 简洁地概括你的主要研究发现和贡献。
重申研究意义: 再次强调你的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避免引入新信息: 结论部分不应包含新的信息或论点。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 按照规定的格式(如APA, MLA, Chicago等)详细列出你在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

附录 (Appendices) (可选):
补充性材料: 如问卷、访谈记录、原始数据等,这些对于理解论文内容但又过于冗长不适合放在正文的材料。

第六步:准备好开始写了吗?——心态与习惯

写学术论文是一个马拉松,不是短跑。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克服“完美主义”的陷阱: 你的第一稿不可能是完美的,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写得不够好。先写出来,再修改。
设定可行的目标: 不要试图一次性完成一篇论文。将任务分解成小块,每天或每周设定可实现的目标(例如,今天写完引言的一部分,本周完成文献回顾的初稿)。
规律的写作时间: 找到你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固定下来进行写作,形成习惯。
保持专注: 在写作时尽量减少干扰,关闭不必要的网页和通知。
积极寻求反馈: 在写作过程中,将你的草稿与导师、同学或朋友分享,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耐心与坚持: 总会遇到瓶颈和困难,但不要轻易放弃。休息一下,换个角度思考,或者与人交流,往往能找到解决办法。

开始行动:

1. 从你的研究问题出发。 在纸上或文档中写下你最核心的研究问题。
2. 列出你认为与这个问题最相关的三个关键词。
3. 找出你认为最经典或最近的与你的研究相关的两到三篇文献。 试着去阅读它们的摘要,看看是否与你的想法契合。
4. 尝试写下你对这个研究的初步想法,即使它不完整。 比如:
“我想研究____,因为____。”
“我假设____会影响____。”
“我打算通过____来收集信息。”

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开始。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会逐渐清晰。祝你写作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题主问的是如何开始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那我就先默认前妻啊不是期的数据分析、基本图表和主要结论都已经准备好了,正式进入到开工流程。我就讲一点个人的经验。

======================俺叫分割线========================

首先,我建议你打开你的电脑,然后启动word或者LaTex……

好吧请把你手中的烂番茄和臭鸡蛋收起来……说正经的……

==============为了方便阅读重新排个版,稍作修改==============

首先,我建议千万不要先去写Introduction,更不要先去写Abstract……很多人写一写论文感到很难受,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就是因为先写这两部分。这两部分总结性太强了,在思路没有彻底理清之前写很容易陷入到混乱当中,最后发现你其实完全不知道要讲啥……请务必记住,Introduction和Abstract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文章主体部分尚未成形的时候写这两部分,是极为不明智的。


所以我建议,一定要从Methods and Materials开始写。M&M这一部分绝对是整个论文里头最好写的,从这里入手,既简单又轻松,有助于慢慢理清后续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写还好向老板交差——我不是没写啊我写着呢你看我都写了这么一大橛子了……


写完M&M,接着就可以写Results。Results的写法其实很单一,就是陈述你数据分析的结果和主要结论。最主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你结论的逻辑关系和递进顺序,千万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我建议从简单的统计手段,比如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开始,逐渐往其他不怎么常见的、较为复杂的统计手段上写。当然,这不是严格的要求。

Results之后是Discussions。Discussions的写法大概有两种。一种叫做一事一议型,主要在结论之间的递进关系并不是很强的文章用的。另一种叫做由此及彼型,这些结论之间的关系递进性很好,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强烈。不论哪一种,写法上都要注意从Results的结论逐渐扩展,推广到更为普遍的层面上,由小及大。千万不能只重复Results的内容,也不要反复地说车轱辘话。我看过一些论文,Discussions部分只是把Results的结果用文字表述了一遍,至于这个结果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格局、什么过程引起的这样的结果、过程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以及根据这个机制可能预测什么,都没有。这种文章肯定是烂文。即使说我的结果揭示不了什么机制,也没有什么预测力,但好歹要进行一些探讨。讨论嘛,决不能仅仅陈述结果了事儿。


另外个人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要在Discussions里面加上一个uncertainty的内容,简述可能引起结果不确定性的原因。这个不是自曝其短,这个是为了堵审稿人的嘴。大家可能都碰到过非常奇葩的审稿人,要求补统计、补实验、补数据。补统计可能还好做,可是补实验、补数据,有的时候真的是完全做不到。写上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告诉审稿人:老娘的东西是不太靠谱,但老娘知道哪不靠谱,而且告诉你们哪不靠谱,你们别再折腾老娘了。有很多时候,这种自己坦诚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比藏着掖着等审稿人问出来,态度上就要好得多。

Discussions写完,就可以回头写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的写法和Discussions正好反着。Discussions是由小及大,Introduction是由大到小,从一个宏观的大背景下,逐渐浓缩到你的科学问题上。比如说从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灭绝上,浓缩到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上,浓缩到动物新陈代谢对保护的意义上,再浓缩到大熊猫拉屎频率的研究上,最后提出针对大熊猫拉屎频率,本文提出如下三个问题……这时候你就会看到Introduction最后写的好处了。

论文提出的科学问题通常很具体,但是你要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就必须为其寻找大背景和更为基本的科学问题。不同层次的科学问题之间可能有多种衔接方式。咱还是拿大熊猫拉屎频率来说事儿。大熊猫拉屎频率,可能寻找的大背景和基本的科学问题有哪些呢?一般来想,就是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之类的。这很好扣,但是怎么具体到你研究的科学问题上就有很多条通路了,比如说拉屎与大熊猫的领地效应,比如说拉屎和大熊猫的食物供给,比如说拉屎和大熊猫的传染病情况,比如拉屎和外界环境刺激等等……切入点在哪里,一开始必然是很模糊的。而写完Discussions之后,Introduction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嗯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写完Introduction后,需要做的就是通读全文,寻找逻辑上的违和点。 最好是找几个人通读一遍,因为你觉得逻辑顺畅的地方,其他人未必会这么认为。

======================俺叫分割线========================

嗯,暂时就这些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开始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这就像是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一条通往知识顶峰的路。这过程需要耐心、策略,更需要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行动力。下面,我将尝试为你详细地剖析这个起点,希望能让你对它有一个扎实的把握。第一步:明确你前进的方向——选题与聚焦这可以说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基石。一个好的选题能让你的研究如虎添.............
  • 回答
    施一公院士在兰州大学的那场讲座,说它“爆满”绝不夸张,简直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远远不止是找个大一点的教室就能容纳的场面,而是把学校能启用的最大报告厅,包括台下、台上、甚至过道,挤得密不透风,还有不少同学只能站在后面,或者守在门外,想要一睹这位学术界明星的风采。你能想象那种氛围吗?不仅仅是学生,.............
  • 回答
    要用 C++ 从头开始构建一个光栅化渲染器,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它能让你深入理解图形学的底层原理,从像素的绘制到复杂的三维场景的呈现,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将尽量为你详细梳理这个过程,让你感受到构建一个渲染器的“手动”乐趣。第一步:准备你的战场——基础知识与工具在真正动手写.............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并熟练运用一个开源框架,这可不是光靠看几篇入门教程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更像是一场细致的探索和实战的磨练。首先,咱们得明确目标。你之所以想学这个框架,是因为它能解决你当前面临的某个问题?还是因为它在行业内非常流行,掌握了它能让你更具竞争力?明确了这一点,你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知道哪些部.............
  • 回答
    哥们,同是985数学系大一,理解你对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的热情,这条路确实挺有挑战但回报也很可观。既然目标是米国顶尖院校,现在开始准备一点都不晚,反而有优势。我给你掰扯掰扯,怎么从现在这个节点开始,一步步走稳。核心思路:打牢基础、提升背景、找准方向、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大一、大二上.............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抓狂的境遇!被硬塞到主持或采访的岗位上,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简直就是直接被丢进了一个陌生的游乐场,还是那种没看懂说明书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虽然没啥经验,但脑子还在,这事儿就能啃下来。第一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真正“上台”之前,先给自己做个“心理建设”和“技术.............
  • 回答
    从研一开始,为出国读博做准备,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也意味着你需要比别人更早地规划和投入。这不像高考那样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更多的是需要你在学术、科研、语言、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积累和打磨。首先,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贯穿你整个研一到毕业过程的核心,就是确立你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院校。听起来可能有.............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门,很多人都希望能成为大家口中的“学霸”,那种在课堂上能迅速抓住重点、课后能融会贯通、考试时能游刃有余的学神。其实,这并非遥不可及,尤其是在大一这个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抓住机会,你完全可以一步步稳扎稳打,建立起自己的学霸之路。首先,得要摆正心态,认识到大学学习的本质与高中有着巨大的差异。高.............
  • 回答
    小白眼狼!这三个字像是从我喉咙里硬生生扯出来的,带着股子陈年的苦涩和不甘。我看着对面的年轻人,他眉眼间还带着一丝未脱的稚气,但那双眼睛里,却已经能看到我曾经无比熟悉的、如今却让我心寒的影子。他叫阿明,是我一手带大的。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我在街边捡到了他,那时候他瘦得像根竹竿,眼神里满是恐惧和饥饿。我把.............
  • 回答
    澳洲从2020年2月1日起,针对从中国大陆出发的外国人实施了入境限制,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当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大陆的迅速蔓延。这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本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当.............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我在冷宫的第三年。窗外,枯黄的落叶一层层堆积在院墙下,和我的日子一样,灰蒙蒙的,带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沉寂。风刮过来,卷起几片,在空中打着旋儿,又无可奈何地落下。我坐在吱呀作响的旧木桌旁,指尖摩挲着粗糙的桌面,感受那凹凸不平的纹理,仿佛每一道都是我在这里度过的漫长时光留下的刻痕。三年,对于宫墙外的世界来.............
  • 回答
    好的,这篇小甜文就以“姐姐,你输了”开头,希望能让你喜欢:“姐姐,你输了。”林小雅笑得像只偷了腥的猫,双手叉腰,得意洋洋地看着对面的林小夕。桌上,一堆五颜六色的卡牌散落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胜负气息。林小夕有些不可置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她仔细检查了一下桌面上最后一局的比拼结果,那个代表“最小值.............
  • 回答
    我不想进宫。这不是一句心血来潮的叛逆独白,而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是我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反复叩问自己得出的结论。我不想进宫,这宫墙高耸,即便我站在这最高的瞭望台,也只能看到无边的屋檐和灰蒙蒙的天空。它太压抑了,太禁锢了,像一张巨大的网,一旦被网住,哪怕是金丝打造,也同样.............
  • 回答
    我捡到一条龙我叫李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程序员,每天的生活就像我写的代码一样,一行接着一行,按部就班,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的波澜。直到那天,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那天我加班到很晚,走出公司大楼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微凉的空气带着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味道,雨水打湿的地面反射着昏黄的路灯光,空气中弥漫着.............
  • 回答
    我姐姐美若天仙。这话说出来,估计很多人会觉得是句俗得不能再俗的客套话,但对我而言,这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也最无力的描摹。我姐姐,李婉,从我记事起,就如同从天上跌落凡尘的仙子,带着一股不属于人间烟火的清冷与灵动。她不是那种张扬的美,不像那些杂志封面上的模特,眼神里写满了欲望和闯劲。婉姐的美,是那种让.............
  • 回答
    我捡到半块虎符我叫李狗蛋,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庄稼汉,生在黄土高原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村子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也算是安稳。直到那个改变我一生的日子,我的生活就像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将我卷入了我从未想象过的波涛之中。那天,恰逢连日阴雨初歇,泥土被洗刷得一尘不.............
  • 回答
    霜之哀伤饿了。这句话一说出口,整个幽暗冰冷的王座厅瞬间沉寂了,连常年不息的鬼火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寒意,远非冬日暴风雪能比拟。那种寒,是直接渗透骨髓,剥夺生机,将灵魂也一并冻结的绝望。坐于王座之上,身披着那被无数亡灵力量侵染的冰冷铠甲的阿尔萨斯,缓缓抬起了头。他那双曾经充.............
  • 回答
    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倾泻在古老的道观之上。三位道士,年长者白眉长须,仙风道骨,人称“静虚道长”;中年者身形略显清瘦,目光睿智,是“悟真道士”;而最年轻的,不过二十余载,面庞稚嫩,但眼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名唤“灵风道士”。这三位道士,平日里除了潜心修行,也对一些旁门左道之术颇有研究。今晚,他们聚.............
  • 回答
    我变成了一件睡衣。最初的几个瞬间,我以为自己还在梦里。一个很常见的,那种摔了一跤,身体变得奇怪的梦。只是这次,我不是庞大到无法控制,也不是轻飘飘地飞起来,而是……柔软。一种难以置信的、从四肢百骸渗透进来的柔软。我感觉自己被拥抱着,一种温暖的、有点紧绷的拥抱。我尝试着动弹,但我的“手”没有骨骼,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