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设计院为什么一直在招人,甚至把学历降低来招人?

回答
设计院一直招人,甚至降低学历门槛,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行业现实和经营考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为啥会这样。

一、 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

蛋糕在变大,但吃蛋糕的人也在变多: 宏观上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也离不开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这都意味着对设计院来说,项目需求总量是在增长的。新的项目批下来,就需要设计人员去完成。
项目种类繁多,专业细分: 无论是建筑、市政、交通、水利,还是环保、景观、室内设计,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的设计院。而且,同一个项目可能涉及多个专业,需要不同工种的设计师配合。比如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既需要建筑设计师,还需要结构、机电、暖通、景观、室内甚至 BIM (建筑信息模型)等专业人才。
项目周期和人才需求是动态的: 项目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人才需求的时间性。项目初期概念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可能需要少量核心创意人员,但到了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的是大量的绘图、深化和协调人员。项目一个接一个,有些项目结束了,新的项目又来了,这就会造成人才的持续性需求。
项目竞争加剧,效率要求提高: 市场竞争激烈,设计院为了赢得项目,往往需要压缩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手来分担工作,或者需要更专业、更高效的人才。

二、 设计院内部的运作模式和挑战:

项目制运作,人员是弹性的: 设计院很多时候是按照项目来组织工作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项目经理,下面带领不同的专业小组。项目多了,自然需要更多人来组成这些小组。
人才流失是个普遍现象: 设计行业的工作压力不小,加班是常态,尤其是在赶图阶段。很多年轻设计师可能觉得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或者薪资待遇不如预期,选择跳槽到其他设计院、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甚至自己创业。这种“新人来,旧人走”的循环,客观上就造成了设计院持续的招聘需求。
技术更新迭代快,需要持续学习和补充: 无论是设计软件(如 AutoCAD、Revit、Lumion 等),还是新的设计理念、规范标准,都在不断更新。设计院需要不断引入掌握新技能的人才,或者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
部分岗位技能门槛相对较低,但对数量要求高: 比如一些基础的绘图、资料整理、信息录入等岗位,虽然技术含量不那么高,但却是项目落地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大量人员来完成。

三、 为什么会降低学历门槛?

特定岗位的实际需求: 刚才也提到了,有些岗位,比如施工图深化、CAD 制图、资料员等,其核心能力更多是操作熟练度和细致性,而非高深的理论知识。对于这类岗位,拥有本科学历、甚至大专学历、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员,完全可以胜任,而且可能比高学历人才更愿意长期稳定地从事这类工作。
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问题: 很多设计院发现,虽然市场上有很多高学历的设计人才,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去大型设计院、知名设计公司,或者对项目创意、技术深度有更高要求。而一些项目,特别是偏向执行性的工作,可能找不到足够多的合适人选。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去吸纳那些技能扎实、态度认真的中低学历人才,是一种务实的策略。
成本考量: 通常来说,学历越高的人才,其薪资期望也越高。为了控制项目成本,或者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优势,设计院可能会考虑招聘一些学历相对较低,但薪资要求更合理的员工,尤其是在需要大量操作性岗位的项目上。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崛起: 现在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能够培养出很多动手能力强、掌握特定设计软件操作和工程实践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可能没有名校背景,但实际能力却很强,能为设计院提供即战力。
BIM 技术普及的影响: BIM 技术正在改变设计行业,它要求设计师不仅懂设计,还要懂模型、懂协同。很多 BIM 工程师的培养,不一定完全依赖传统高等教育,一些优秀的 BIM 应用人才可能来自于职业培训或自学。
“先上车后补票”的思路: 有些设计院可能采取一种“先招进来,再培养”的策略。对于一些有潜力但学历稍低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但学历不够的在职人员,设计院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通过内部培训和项目锻炼,将其培养成合格的设计人才。

总结一下, 设计院一直在招人,甚至降低学历门槛,并不是因为设计行业没落了,而是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内部运作以及人才供需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适应市场变化、优化人才结构、降低运营成本的经营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市场有需求,项目要推进,人手是关键,学历是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设计院的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大专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优先”,或者“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者可放宽条件”。这背后,就是上述这些复杂因素在起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司问题:

上一代眼中设计院是指点江山画美美哒图纸的高级技术人员的窝

殊不知设计院改制过后早就烂了

像我们省院,都是几个领导带着一帮小伙伴自己干

有以省院名义接活,然后自己小公司挂靠省院做,其实画图的还是省院的小伙伴……听到的时候我都惊了

还有我省某高校设计院,都是各种教授带着学生干,那工资低的汗颜

大公司其实内部都被蛀空了(一般的国有大院)

大院能接到项目的都觉得给自己公司做亏了,想着法子薅羊毛,转七八道手,图纸质量奇差(遇到过一个项目,施工单位也是挂靠的,土八路。不看建筑图,按着结构图干,结果一层快干完了发现有没楼梯,结构忘画详图了。。)

头部公司都这样了,就别说其他的了。现在人心浮躁得很,有路子的找路子开分公司,找到都是奇奇怪怪的远距离公司,比如河北挂靠广东的,新疆挂靠江苏的。开个分公司,随便找几个大学生过来画图,边学边画,开个低工资+高绩效。然后项目三五年不盖,辞职的话绩效也就没了。

去过这种设计院盖章(图是我画的)找他们要建筑结构的章,前台打电话问一下领导,章就给我了,我一通乱盖,当然也替建筑师和结构师捏一把汗。

本质上是,公司都想挣快钱结束,因为设计院无成本,轻资产,老子说不干了,关上门就结束了。所以“我不想想以后的事,我不要发展,谁知道以后啥样,你看现在这行业多不景气”随便搞点人就得了,爱走走。

员工问题:

现在年轻人都是95后了吧,去好的院、正规的、外资的那也没啥说的,但是毕竟少啊。大量的设计院都烂了,钱不比十年前多,干的活不比十年前少,可是社会在改变啊。十年前你一个月一万,在中西部地区那很不错了,那是拼命干啊,天天到12点掉毛也没事。

现在呢,一个月一万,天天让你晚上12点下班,早上起来还是他,以后看颈椎病都不够好吗,老子还要去酒吧high呢。这还是在月结绩效的情况下,又有几个呢?大量的都是期待了一年,到年底一看绩效,我去他妈,拜拜了。年轻人都很洒脱,不指着鼻子骂娘都算给面子的,谁家家里没房啊,反正想让我当螺丝钉,做梦吧。

再加上没事干在上上知乎,还不全部被安排到金融和计算机嘛

其实本质上是,设计院领导觉得这个岗位这个钱就够了,如果你觉得你的能力和学历这个工资不止,可以别来啊。当然,如果你觉得,哼哼,去的都是二三本大专的,楼等着倒吧,那肯定是你想多了。

走的快,招的快。

user avatar

以前需要技术能力,现在技术问题软件就能搞定了。

意思就是,现在只需要你有熬夜能力就行了。

血汗工厂模式在所有专业软件傻瓜化的行业都适用。

权力寻租导致关系户拿到项目转包再转包是万恶之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