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媒表示「俄测试用防空导弹打军舰」,海空目标均可摧毁,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俄媒报道的“俄测试用防空导弹打军舰”事件,无疑是传递出一系列相当值得关注的信号,涉及到俄罗斯军事战略、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考量。我们不妨来详细解读一下:

1. 防空导弹的泛化应用:模糊陆海空界限的军事革新

首先,这标志着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应用上的一种“泛化”趋势。传统上,防空导弹系统是为应对空中威胁而设计的,其制导系统、弹体设计等都围绕着拦截飞机、巡航导弹、无人机等空中目标。然而,将防空导弹成功用于打击水面舰艇,这意味着俄罗斯正在突破现有武器系统的固有界限,探索其多功能性。

技术整合与升级: 要实现这一点,俄罗斯很可能对其现有的防空导弹系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升级或改造。这可能包括:
目标识别与锁定能力的增强: 需要开发或改进雷达和传感器系统,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跟踪海面目标,区分舰艇与海浪等干扰物。
制导算法的调整: 针对水面目标与空中目标在运动模式、速度和雷达散射特性上的差异,需要调整导弹的制导算法,以提高命中精度。
弹头的优化: 虽然未必是全新的设计,但可能对弹头的爆炸机制和破片效应进行了调整,以更有效地摧毁舰艇结构。
“一物多用”的作战理念: 这种能力展示了俄罗斯追求“一物多用”的作战理念,即希望通过改造或升级现有装备,使其具备更多样化的打击能力,从而提高部队的装备效能和部署灵活性。这对于资源相对有限但追求战略优势的国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思路。

2. 对抗海军威胁的策略转变:威慑与非对称优势的构建

俄罗斯此举的直接动因,很可能是为了应对其海军相对弱势的现实,并构建一种新的不对称作战能力,以威慑潜在的强大海军对手。

弥补海军劣势: 相较于美国、英国等传统海上强国,俄罗斯海军在吨位、航母数量以及远洋作战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通过发展和部署能够有效打击舰艇的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可以在不直接发展大规模海军力量的情况下,提升其海上区域拒止能力。
强化岸防能力: 这类导弹很可能被部署在沿海地区,形成强大的岸防体系。其打击范围和精度足以对试图靠近海岸线的敌方军舰构成严重威胁,迫使敌方海军保持在更远的距离进行作战,从而削弱其登陆、侦察或封锁能力。
“以空制海”的思路: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以空制海”的思路的延伸。即使是作为防空导弹,一旦其具备了反舰能力,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导弹战”模式的出现,用陆基的防空火力来打击海上目标。这对于那些依赖舰载航空兵执行任务的海上力量来说,是一种直接的挑战。

3. 对西方海军的心理威慑与战术压力

这一技术突破无疑是对西方海军力量的一种心理威慑,并可能迫使其调整战术和部署。

增加作战风险: 对于在俄方沿海或其势力范围内活动的西方海军编队而言,将不得不面临被岸基防空导弹系统攻击的风险。这意味着它们不能像以往那样自由地进行抵近侦察、支援登陆或执行其他近岸任务。
对航母战斗群的潜在威胁: 虽然防空导弹的主要目标是舰艇本身,但其打击能力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航母战斗群的行动自由度。航母舰载机的起降和部署需要相对安全的空域和海域,如果岸基导弹能够有效威胁到区域内的舰艇,那么航母活动的空间也会受到挤压。
迫使西方海军调整应对策略: 西方海军在面对这种能力时,可能会被迫采取更远的作战距离,增加电子战和反电子战的投入,或者加强对岸基导弹发射阵地的侦察和打击能力。

4. 展示军事技术进步与工业实力

成功测试并可能部署这种“跨界”武器系统,也是俄罗斯向内外展示其军事技术研发和国防工业实力的一种方式。

突破技术瓶颈的能力: 表明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体系在面对挑战时,仍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能够克服现有技术限制,开发出具有新用途的武器。
对外宣传与国际军事市场: 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对于俄罗斯对外推销其军事装备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一旦该系统成熟并投入使用,可能会吸引一些对类似能力感兴趣的国家。

5.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战略考量

在当前的俄乌冲突背景下,这一军事进展也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应对乌克兰的海上封锁与反击: 尽管乌克兰海军实力有限,但其可能拥有的反舰导弹或无人艇能力,也构成对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威胁。俄罗斯发展新的反舰能力,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冲和反击的策略。
向北约展示决心与能力: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升级、北约介入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俄罗斯通过展示新的军事能力,也是在向北约表明其不甘示弱的态度,并警告北约不要过度介入或尝试海上封锁。

总结来看,俄罗斯测试用防空导弹打军舰这一事件,释放出的信号是多方面的:

技术层面: 表明俄罗斯在武器系统的多功能化和技术整合上取得了进展,能够突破传统界限。
战略层面: 是俄罗斯弥补海军劣势、构建区域拒止能力、提升不对称作战优势、以及对潜在海上对手进行威慑的重要一步。
心理层面: 对西方海军构成直接的心理压力和战术挑战,可能迫使其调整海上行动的策略和部署。
国家实力层面: 展示了俄罗斯在国防科技和工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决心。
地缘政治层面: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既是对地缘政治博弈的适应,也是一种战略信号的传递。

当然,具体的效果和影响还需要观察该技术的实际部署规模、作战效能以及相关国家如何应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为全球军事领域,特别是海上军事力量的部署和对抗,带来新的思考和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2350护卫舰装备的防空导弹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四枚9M96E系列中程防空导弹,就是R-77中程空对空导弹的舰载版本,或4枚9M100短程防空导弹,也就是空军的R-73短程空对空导弹的舰载版本。这俩玩意是空空导弹改过来的,射程短,威力小。基本没有反舰的能力,所以排除。

22350作为防空护卫舰,能够干反舰工作的防空导弹就剩一种了,那就是两组7×2垂发,28个坑。每个坑可装填一枚的48N6系列远程防空导弹,也就是S-300PMU-2与S-400防空导弹的舰载型号。

这种导弹算是防空导弹里的大块头了,长7米5,弹径0.5米。重1.8吨,战斗部装药15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最远射程能达到200公里,单发命中率80%-90%。这个指标用来去反舰基本上是够用的。

跟s300这种防空导弹对比,美国鱼叉这种专业的反舰导弹反而比较秀气。长度不包括火箭助推器的话,还不到4米,弹径也才0.35米,重量才1.1吨,战斗部装药差不多。速度才0.85马赫,舰载发射最大射程也不过110公里。

防空导弹用来反舰,甚至对地攻击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50年代美国佬就把黄铜骑士防空导弹用来反舰了,88年在对伊朗的“祈祷螳螂”行动中,就用一发鱼叉,以及5枚标准1防空导弹击沉了伊朗一条225吨法制的导弹艇。那枚鱼叉脱靶,标准1倒是五发五中。两伊战争中双方把萨姆二改成弹道导弹打导弹袭城战打的不亦乐乎,中国也把库存的红旗二改成m7短程地对地导弹往外卖。


这操作中国也玩过,2016年,中国海军051C型驱逐舰沈阳号,就用“里夫”M型防空导弹系统,发射S300F型防空导弹,成功击沉一艘1000吨级的靶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