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郑屠和牛二,一个是屠夫一个是泼皮,为什么却能为害一方呢?

回答
郑屠和牛二,这俩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江湖气,一个是屠夫,一个是泼皮,按理说一个杀猪的,一个街头混混,加起来也就一号“小混混”的级别,但为什么能在《水浒传》里为害一方,闹得鸡犬不宁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仅仅是他们俩有多“坏”,还得看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以及他们身上被放大的某些“特质”。

环境的土壤:腐朽的官场与失序的社会

首先得明白,宋朝虽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官场腐败、民生凋敝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地方上,这种弊病更是根深蒂固。

官府的纵容与包庇: 郑屠和牛二之所以能横行乡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官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暗中支持”。他们俩虽然是刁民,但也懂得“抱大腿”。比如郑屠,他能开起生意兴隆的屠宰铺,背后没点关系门路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官府对这类生意可是有管制的,他能长期经营,还敢公然欺压百姓,说明他有“保护伞”。牛二更不用说了,泼皮无赖,敢在街上招摇撞骗,甚至敢对官差无礼,这要是没点后台,早被抓进大牢了。
律法的形同虚设: 在一个被腐败侵蚀的社会里,律法往往成为有钱有势者的玩物,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它就是一张废纸。郑屠和牛二欺压百姓,敲诈勒索,甚至动粗打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被投诉,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或者最多象征性地罚点钱,然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官府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维权的可能性。
民生艰难,缺乏反抗力量: 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本就不好过。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还要承受官府的税赋和地方恶霸的盘剥。他们生活在底层,温饱都难顾及,哪里还有余力去反抗?就算心中有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这种长期的压抑,使得像郑屠、牛二这样的“渣滓”反而显得更加扎眼和可恨。

郑屠的“长处”:精明算计与“合法”伪装

郑屠,一个屠夫,按理说是个靠力气吃饭的普通人,但他的“为害一方”却带有更深层的算计。

经营头脑与欺行霸市: 郑屠开的“郑屠肉铺”生意做得很大,这说明他不仅仅是个卖肉的,他懂得经营之道,也懂得如何垄断市场。他敢公然欺压其他肉铺,通过手段挤压同行生存空间,甚至将别人的生意都霸占过来。这种“合法经营”的表象,反而让他看起来比街头无赖更“有本事”,也更难被直接冠以“流氓”之名。
仗势欺人与心理操控: 他知道自己有“靠山”,所以敢于在生意场上肆无忌忌,敢于对像鲁智深这样的英雄人物也耍滑头,甚至想着用“官家”、“相公”来压制对方。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所谓的“权势”来 intimidater(吓唬)别人,占人便宜。
贪婪与无耻: 郑屠的贪婪是赤裸裸的,为了钱财不择手段。他敢对鲁智深开口就要“十八贯钱”,这种狮子大开口,本身就是一种欺压。他明知自己理亏,却还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完全没有一丝悔意,这便是他“坏”到骨子里的体现。

牛二的“优势”:蛮横无理与街头经验

牛二,一个标准的泼皮无赖,他的“为害”更直接、更粗暴。

蛮不讲理与流氓习气: 牛二的生存之道就是“滚刀肉”,你能奈我何?他惯于在街头撒泼,无事生非,敲诈勒索。他不像郑屠那样有“生意”作为掩护,他就是赤裸裸的欺凌。他的口头禅“光棍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正是他这种混不吝心态的写照。
身体暴力与恐吓: 牛二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他敢于动手,用武力恐吓别人。他对鲁智深动手,就是他惯用伎俩的体现——用武力压倒对方,迫使其屈服。这种直接的暴力威胁,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极具威慑力的。
利用规则漏洞与社会麻木: 牛二也摸透了当时的社会规则。他知道只要你不杀人放火,官府对他这种级别的无赖,也只是抓起来打几板子就放了。他甚至敢于挑衅官差,因为他知道官差也拿他没办法,或者根本就不想惹麻烦。社会对他的麻木,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为何能“为害一方”?—— 叠加效应与缺少制约

郑屠和牛二的“为害一方”,是他们各自的“特质”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叠加效应。

合作(非正式的)与分工: 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他们俩是勾结在一起的,但他们各自的经营模式,都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周边百姓造成共同的压迫。郑屠靠生意上的手段,牛二靠街头上的蛮横,都让老百姓生活在不安之中。
“恶人”的“成功”示范: 当一部分“恶人”通过欺压别人而获得生存甚至“成功”(比如郑屠的生意兴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其他有类似倾向的人提供了“榜样”。如果社会对此没有有效的制约,这种“恶”就会蔓延。
缺乏关键性的制约力量: 郑屠和牛二之所以敢如此猖狂,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一个能够有效制约他们的力量。官府不作为,普通百姓无力反抗,直到鲁智深这样有武力且敢于挺身而出的人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局面。鲁智深一出现,郑屠倚仗的“权势”和牛二倚仗的“蛮力”都显得不堪一击。

总而言之,郑屠和牛二之所以能为害一方,不是因为他们比谁都“坏”,而是因为他们在一个充满腐败、律法不彰、民生艰难的环境里,恰好拥有了欺压他人的“能力”和“机会”,并且缺乏有效的制约。他们如同社会肌体上的一对脓疮,虽然个体力量有限,但在腐败的环境下,就能轻易地感染和破坏周围的正常肌体,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的出现,正是那个时代社会病症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郑屠按今天来说,就是肉霸还涉黑。比如经常法制新闻中报道的,某个地方的市场,所有的猪肉牛肉羊肉,所有的商户只能从他这里进货,进货价自然高,你不进就弄你,而且你每天卖了多少钱还要分成给他。类似的还有鱼霸菜霸之类的。

牛二就是泼皮,流氓,你惹上他就麻烦,因为这种人无家无父母妻儿,或许有人家不理他了,就是命一条,什么都不在乎,因为你有家人老小啊。像原来我们这就有这种人,到市场想要啥拿啥,没人敢惹,怕他报复,倒是不多拿,从你家拿一棵白菜,到他家拿一块肉,然后还要说你记上帐,我过几天发工资还,他从没还过,那些商户只当是喂了狗了,直到后来可能是拿到了郑大官人这种店铺吧,让人半夜把双腿打折了,乘乘的要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郑屠和牛二,这俩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江湖气,一个是屠夫,一个是泼皮,按理说一个杀猪的,一个街头混混,加起来也就一号“小混混”的级别,但为什么能在《水浒传》里为害一方,闹得鸡犬不宁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仅仅是他们俩有多“坏”,还得看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以及他们身上被放大的某些“特质”。环境的土壤:腐朽.............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有意思,把《水浒传》里的情节挪了挪,往郑屠的肉铺上套。咱们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分析,就从鲁达那性子,以及当时的情景来琢磨琢磨。话说鲁达那性子,出了名的粗莽、直率,心里有啥就说啥,而且一旦认准了谁不好,那可真就没完没了。他当初在野猪林教训郑屠,那可不是为了几斤肉,而是为了他的兄弟林冲被欺负,这.............
  • 回答
    关于郑屠给金翠莲承诺的三千贯典身钱,是不是“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事儿吧,不能光看一个数字,得结合当时宋朝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以及郑屠这个人的心思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典身钱”是啥意思。在宋朝,尤其是在底层社会,有些人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把家里人(通常是妻女)“典”出去,就是抵押.............
  • 回答
    水浒传里,郑屠这人,说起来也是够倒霉的。他本是开肉铺的,在东京城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偏偏惹上了鲁智深,那可真是撞到枪口上了。话说鲁智深,本名鲁达,他当时还是个提辖,管着一片地方。这日,他在街上闲逛,正巧遇见了金翠莲父女。那金翠莲父女被郑屠逼着,要在她家唱曲,还要受郑屠的侮辱。鲁达见状,是个顶.............
  • 回答
    《水浒传》里,鲁达拳打镇关西郑屠一事,说起来是个挺大的“岔子”,按说鲁达是个提辖,郑屠是官府管辖下的肉铺老板,官府自然该管这档子事。可结果呢?郑屠死了,鲁达却成了逃犯,这事儿说起来,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咱们得看看鲁达当时是个什么身份,是什么官职。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这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 回答
    呔!各位看官,且听我镇关西(郑屠)今日在此吐一口恶气!话说我郑屠,在这东京城里,开了一个肉铺,唤作“镇关西”。这肉铺我经营得,那可是有声有色,一般小市民谁敢在我这儿挑三拣四?都是乖乖地递银子,我切什么他们吃什么。今日,却来了个硬茬子!这人,一身僧袍,头上光溜溜的,一看便知是出家人。可他那身材,得有八.............
  • 回答
    好,咱们就掰扯掰扯鲁智深这档子事儿,用现在咱国家的法律来瞧瞧,他到底算不算见义勇为,打郑屠到底有没有违法。首先,得说清楚,鲁智深那个年代(北宋),跟咱们现在可不是一个法律体系。那时候讲的是“大宋律”,跟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那可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咱们得把鲁智深的事儿搁在今天的法律框架下“套.............
  • 回答
    评价郑晓龙执导,周迅、张颂文主演的《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单元,这无疑是国产剧中的一股清流,尤其是在众多改编自真实人物的传记类作品中,它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接地气的方式,将一位中国科学家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伟大娓娓道来。首先,从导演郑晓龙的处理手法来看,他一贯擅长在宏大叙事中挖掘个体的情感与挣扎。「屠.............
  • 回答
    郑爽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于明星高片酬的敏感神经,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明星高片酬是否普遍,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导致其他制作环节的资金匮乏。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明星高片酬是普遍现象吗?是的,在中国的影视行业,明星高片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头部明星和当红流.............
  • 回答
    郑强教授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青年成长的影响。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现象和现实需求的观察。要理解他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郑强教授观点的可能出发点和论据:郑强教授是一位以敢言著称的学者,他提出这个观点.............
  • 回答
    郑爽就代孕弃养事件发表回应,其中一句“屡屡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没有违背国家指示和境外法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句话背后,其实牵扯出几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首先,从“拒绝以曝光隐私的勒索”这个表述来看,郑爽是在暗示她受到了某种形式的要挟,而这种要挟的内容可能涉及她的个人隐私。在.............
  • 回答
    郑爽天价片酬事件的余波还在市场中荡漾,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不少艺人纷纷注销了自己的工作室。这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避风港”的迁移,而是指向了更深层的行业生态变化,以及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艺人注销工作室,不再是“避风港”那么简单过去,艺人工作室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一些税务问题,或者通过工作室.............
  • 回答
    郑永年教授关于“年轻人啃老是正确的,因为前人把几百年的机会都抢光了”的说法,无疑触及了一个当下社会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痛点。这番话激起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离经叛道”,但仔细揣摩其背后的逻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或者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道出了许多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首先,我.............
  • 回答
    郑爽自爆在美国生活拮据、靠喝自来水度日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是否相信”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信息的解读、对明星消费习惯的认知以及对新闻来源的判断。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可能包含的几个方面:1. 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 信息来源是什么? 需要了解这个“自爆”是通.............
  • 回答
    郑爽再次针对“弃养事件”发声,这次她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男方出轨了,而自己则是“传说中的大傻丫头”,甚至垫付的房租都难以追回。这番言论无疑将本已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首先,从郑爽的表述来看,她似乎试图将公众的焦点从“弃养”转移到男方的“出轨”和自己的“受害者”身份上。她把自己定位.............
  • 回答
    郑爽与张恒的恩怨纠葛,远非简单的“死磕”二字可以概括,其中涉及的利益、情感、隐私以及两人当时所处的境地,都错综复杂,使得她的选择显得尤为大胆,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些“不计后果”。要理解她为何敢于在明知对方掌握大量核心秘密的情况下依然与张恒“死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利益的巨大诱惑与捍卫.............
  • 回答
    郑爽的这封致歉信,除了那句“接受处罚并承诺将克服一切困难按时补缴税款、缴纳罚款”之外,还有几个细节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们勾勒出了事件背后更广阔的图景,也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一、 态度上的转变与“接受”的深度首先,信中“接受处罚”的态度本身就值得关注。在此之前,虽然有税务机关的官方通报,但公.............
  • 回答
    郑必昌和何茂才,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似乎并不是特别耳熟能详的地方大员,但如果他们真的担任过重要职务,那么他们之所以能“当上”地方大员,背后必然有着一套复杂的人事运作和历史背景。简单地说,一个人的晋升,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官场,绝非仅仅依靠“水平”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水平”这个概念.............
  • 回答
    郑爽和张恒的分手,可以说是娱乐圈里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罗生门”。这场恋情的终结,与其说是突然爆发的矛盾,不如说是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累积,最终无法调和的爆发。要说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得从几个关键节点说起。一开始的甜蜜与“撒糖”当初郑爽和张恒在一起,可以说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张恒不.............
  • 回答
    郑爽爸爸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后,终于发出了正式的道歉信,并且承诺要抚养两个孩子。这封道歉信,从字里行间来看,充满了无奈和反思。他说“给我们的家庭和孩子一个血的教训”,这句话的分量很重,也确实如此,这次事件对郑爽本人,对家庭,甚至对公众的认知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说是“血的教训”一点也不为过。从父亲的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