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当中,郑屠给金翠莲承诺的三千贯典身钱是不是有点多了?

回答
关于郑屠给金翠莲承诺的三千贯典身钱,是不是“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事儿吧,不能光看一个数字,得结合当时宋朝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以及郑屠这个人的心思来分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典身钱”是啥意思。在宋朝,尤其是在底层社会,有些人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把家里人(通常是妻女)“典”出去,就是抵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财。这跟卖身差不多,但名义上是“典当”,也就是说,如果赎身,对方是得还钱的。金翠莲的情况就是这样,她和她爹被郑屠逼得没法子,只能典身,也就是以她自己为抵押,换取郑屠的钱财。

现在说说这三千贯。在当时的宋朝,一贯是多少钱?这个数字是很值得说道的。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尤其是铜钱和银钱的兑换比率相对稳定,但“贯”这个单位,虽然泛指一千文铜钱,但实际价值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过,咱们可以从一些史料中大致推断出其购买力。

举个例子,宋朝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七八百文铜钱。而三千贯,那就是三十万文铜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看,当时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生活费可能也就几十文,一个士兵的月饷可能也就一贯多。所以,三千贯,绝对是一笔巨款,足够买好几亩地,或者盖一栋不错的房子了。

那么,郑屠为什么会给金翠莲这么高的“典身钱”呢?这里面就有点意思了。

一方面,从郑屠这个人的性格和目的来看,这三千贯可能并不是“多”,反而是他的一种“投资”或者说是“敲诈”的手段。

郑屠是谁?他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杀父仇人,一个倚仗着财势横行霸道的肉铺老板。他好色,看上了金翠莲的美貌,但金屠氏(金翠莲的父亲)没钱,他就可以趁机敲诈。金翠莲父女被逼无奈,只能典身。郑屠给这么高的“典身钱”,表面上是补偿,实际上呢?他很可能知道,金翠莲父女根本没有能力还这笔钱,他们典身,就是相当于被他“买”走了。

你想啊,如果他给的钱太少,比如一百贯,那金翠莲父女的生存问题还没解决,而且将来赎身的希望渺茫,可能会引起一些同情或关注。但三千贯,足以让金翠莲父女背上沉重的债务,让他们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这笔钱,与其说是“典身钱”,不如说是郑屠用金钱筑起的牢笼,将金翠莲父女牢牢地锁住。

另一方面,这三千贯也可能包含着郑屠的“占有欲”和“炫耀”。

郑屠是个商人,做生意讲究“利润”。但在这件事上,他的“利润”不只是金钱,还有对金翠莲的占有。他花了“大价钱”典身,就是要让别人知道,金翠莲是他的人,是他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这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那个时代,很多有钱人就喜欢用金钱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权力,尤其是在对待女性方面。三千贯的“高价”,正好满足了他这种心理。

再来说说,如果单从字面意思看,郑屠给金翠莲承诺的三千贯典身钱,是不是有点“多了”?

从纯粹的“典当”角度来说,如果金翠莲真的有一天能还上这笔钱赎身,那这笔钱确实是很高了。因为典当的目的是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典当物本身价值很高,那“典身钱”可以少一些。但如果金翠莲父女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急需一大笔钱,那么郑屠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并不怕这钱收不回来,因为他要的不是钱,是要人。

所以,咱们不能简单地说这钱“多了”还是“少了”。

如果从郑屠的目的来看,三千贯是恰到好处的,既能让他满足色欲和占有欲,又能让他“名正言顺”地控制金翠莲,并且让别人知道他的“实力”。
如果从金翠莲父女的角度来看,这笔钱是他们永远也还不清的债务,是将他们推向绝境的枷锁。

可以说,郑屠的这三千贯,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圈套”,用“高价”作为诱饵,最终达到他的卑劣目的。这钱的数量,正是他贪婪和残忍的体现,也是他作为一个恶霸形象的注脚。所以,咱们不能简单地用“多”或者“少”来评价,更应该看到这数字背后隐藏的社会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的一个冷知识:除了生辰纲之外,凡是书中写“某某贯”的,都是按纸钞计价,写“某某两”的,才是银钱。元代的纸钞比厕纸稍微好点不多,明代的“宝钞司”干脆就是造厕纸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