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水浒里杀了人,当和尚就能活命?

回答
水浒里杀了人,当和尚就能活命这说法,其实也不是绝对的,但确实有那么点意思,而且背后是有一些历史和文化层面的原因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不简单。

首先,咱们得明白,水浒传写的是宋朝末年的故事。那个时候,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虽然不如唐朝那么鼎盛,但依然是社会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和避难所。寺庙在很多时候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宗教场所,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那么,为什么杀了人能躲到寺庙里求活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寺庙的庇护权(虽然不如以前那么绝对,但依然存在):

古代,尤其是相对混乱的时期,寺庙往往拥有一定的“治外法权”。当然,这并不是说寺庙可以公然包庇罪犯,让其逍遥法外。但如果罪犯能够进入寺庙,请求出家,那么官府在抓捕的时候,多少会有些顾忌。

打破世俗法则: 出家,本身就是一种与俗世决裂的行为。按照佛教的说法,那是斩断尘缘,断恶修善,重新开始。所以,一旦一个人剃度出家,接受戒律,那么他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官府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不希望太过直接地干预宗教事务,避免引发更大的矛盾。
庙里的规矩: 寺庙里有自己的规矩,有方丈、长老等说了算。官府来了,通常需要跟寺庙的主持协商,不能像在街上一样随便抓人。寺庙可以借口“僧人受戒,不归官府管辖”来回绝,或者要求官府提供更确凿的证据,甚至拖延时间。
僧人身份的特殊性: 僧人是脱离俗世的身份,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都与常人不同。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隔离。在某些情况下,官府会认为,一个已经放下屠刀、一心向佛的人,如果再在俗世纠缠,反而破坏了寺庙的清净。

2. 佛教的教义和寺庙的实际操作:

佛教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那些犯了罪的人,如果他们真心悔改,愿意皈依佛门,寺庙是愿意接纳他们的。

救赎与度化: 寺庙的责任之一就是度化众生,包括那些犯了罪的众生。从这个角度看,接纳一个想要改过自新的人出家,是符合佛教精神的。寺庙可以给这些人提供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修行来弥补过去的罪孽。
实际的“避难所”功能: 在那个年代,逃避仇家追杀、躲避官府搜捕,寺庙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避难所。很多亡命之徒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都会选择出家作为最后的退路。寺庙的深山幽静、戒律森严,也给了他们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 水浒传的艺术加工和人物塑造:

我们看水浒传,不能完全把它当作史实来看。作者施耐庵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是有自己的艺术目的和人物塑造考虑的。

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 水浒里的很多英雄人物,都有着离奇的经历和超乎常人的手段。比如鲁智深,他本来就是个提辖,杀了一个恶霸后,为了躲避追捕,就去了五台山出家。他的性格里本身就有一种粗犷豪放,不受拘束的特点,所以他出家后,依然是那种“花和尚”的形象,闹腾得很。这种设定,让人物更加鲜活,也更有故事性。
反衬官府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 很多时候,梁山好汉杀人,并非全然是无辜的。他们往往是对抗恶势力、逼上梁山。而官府在那时候,也常常是腐败无能,甚至与恶势力勾结的。所以,一个普通人在被逼无奈杀人后,不得不选择出家躲避,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人物命运的转折: 出家对于某些人物来说,是他们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他们暂时脱离了危险的江湖,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留下了伏笔。比如鲁智深,如果不是出了家,他后续也不会遇到林冲,也不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具体到水浒传里的一些例子:

鲁智深: 这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拳打镇关西,杀了人,为了躲避官府追捕,就投奔了五台山文殊院出家。虽然他在寺庙里屡屡惹事,但方丈和其他僧人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尽量约束他。
武松: 虽然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名声大噪,后来也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虽然他最终没有出家,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经一度躲避追捕,也在寺庙里寻求过庇护,虽然最后还是被官府抓住了。

需要强调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如果杀的是官员,或者杀了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官府的追捕力度会更大,寺庙的庇护权也可能被挑战。也不是所有的寺庙都那么“好说话”,有些寺庙可能更规矩,会主动配合官府。
并非完全无罪: 出家只是躲避官府的追捕,洗脱罪名。在佛教看来,杀人依然是有罪业的,需要通过修行来忏悔和弥补。

总而言之,水浒里杀了人能当和尚活命,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寺庙的庇护权、佛教的教义以及作者的艺术加工,共同促成了这种可能性。它既是一种现实的避难手段,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这事儿,得结合历史和文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里当和尚没事的就俩,一个鲁智深一个武行者,这俩都是有度牒的。

度牒这玩意在宋朝是政府可以代替金银铜钱下发的,一副度牒市价普遍都在数万钱,宋朝经常一发一百道度牒当银子给下去。

鲁智深出家,是冤大头员外给相国寺送了银子上下打点好的,顺利拿到度牒。

武松亡命天涯,张青夫妇给他的除了一对镔铁刀一副人骨念珠和僧衣头箍,最关键的就是度牒一副。

西游里也反复念叨度牒,重要性仅次于通关文牒,这俩哪个被扣了唐僧都走不了,孙猴子损唐僧就经常说没收了你度牒。

因为过去和尚是享受非常多的特权的,除了一般的不纳税不服徭役,甚至可以见皇帝不跪不行礼(直到现在佛不跪过去佛才算是理清了沙门是否要从世俗规矩)。佛教实力最厉害的时候,乃至于和尚犯了罪,除非当场人赃俱获就地打死,要不然只要和尚没有被革除山门官府都不能进寺庙抓人。

而度牒这东西就是确定你是否能享受这些超级特权的官方认证,理论上来说,有度牒的和尚杀了人之后找个寺院一猫,除非他出来,不然谁也不能进去抓人,而且就算抓住了也得先抄没他的度牒才能判刑。

所以水浒杀人当和尚,实际上是花钱买了个后门。佛教牛逼的时候,有个度牒基本就和活佛在西藏一个待遇,随便走到哪当地官员士绅都的好吃好喝伺候着,就差把和尚的屎尿当甘露了。

至于和尚为啥这么牛逼,因为和尚们填补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一块空白,那就是“我死了以后是什么样的”,在和尚来之前,中国儒教没法解释人死了什么样,孔老二都说“未知生焉知死”,只是模糊的说死了之后应该享受子孙的血食祭祀,又说五代之后就应当断绝祭祀,总之说的特别模糊。秦始皇追求长生不死,结果变成了一车咸鱼。唯独和尚来了,把你死了之后怎么样,乃至你出生前是什么样都胡说八道的明明白白。所以自上到古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都希望自己死后有个善果,于是掌握了“你以后上天堂下地狱,转世大富大贵还是变成畜生”解释权的和尚就越发牛逼了。和西方教会牛逼一个样。

user avatar

因为剃度之后,名字改变了,感官相貌也有一定改变,非常不容易被追查到。

犯事了跑庙里当和尚躲躲是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传统手段。

比如,杭州名刹净慈寺、香积寺的2010年前后的住持“惟迪法师”就曾在1994年犯下灭门血案。

惟迪法师,本名徐心联,在1994年伙同他人在江西九江犯下血案后潜逃。同年在安徽潜山出家。2000年左右云游到杭州,并在净慈寺一路升迁到住持。

也就是现代包括DNA技术在内的刑侦技术发达,警方追逃力度大,这一杀人恶魔才最终伏法。再往前数几十年,“惟迪法师”很可能就成了一代大德高僧。

放在古代,杀人后逃亡到庙里当和尚洗白身份,自然更加容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