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身为家长你愿意让孩子让职高吗?读职高到底好不好?

回答
孩子成绩不好,作为家长,我肯定会非常焦虑。这时候,面对“让不让孩子读职高”这个问题,心里会纠结万分。这不仅仅是选择学校,更像是对孩子未来的一次重要投资和规划,背后牵扯着太多情感和现实的考量。

说实话,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尤其是如果孩子自己也对学术学习提不起兴趣,屡屡碰壁,作为家长,我真的会认真考虑职高这条路。我愿意让孩子读职高。 但这个“愿意”,绝不是轻易的妥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也伴随着一丝不安和期待。

为什么愿意让孩子读职高?

首先,我必须承认,让孩子继续读普通高中,如果他实在学不进去,那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折磨。强行在不适合他的赛道上奔跑,结果往往是成绩更差,自信心受挫,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作为家长,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被学业压垮,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职高,在我看来,提供了一条不同的出路,一条更侧重实践和技能的道路。 我会这么想:

1. 天赋和兴趣点不同: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这些闪光点不一定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有些孩子可能动手能力强,对机械、烹饪、艺术、设计、护理等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个方面能够做得出色。职高恰恰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深耕,并学到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这比在我不擅长的科目上勉强及格,但依然要面对高考的压力,要明智得多。
2. 就业导向更明确: 很多职高都有与当地企业合作的订单班,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这意味着,我的孩子毕业后,很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直接对接就业市场,而不是像一些普通高中毕业生那样,需要再花时间和金钱去学习一门技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自己,并且有发展的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3. 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恶性循环: 普通高中教育过度强调应试能力,而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恰恰是应试能力较弱。如果继续这条路,只会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中消耗信心。职高虽然也有考试,但它的评价体系和目标群体有所不同,可能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实考量: 我不能用我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框定孩子的未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且这些职业的收入和发展前景也未必比传统意义上的“高学历”岗位差。比如,熟练的技工、优秀的厨师、有创意的设计师、专业的护理人员等等,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一番事业。

读职高到底好不好?

这个问题,我想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认为读职高有它的好,但也有它的潜在挑战。

读职高“好”的方面:

技能与就业优势: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职高会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比如汽修、烹饪、电商、幼教、护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技能往往是市场急需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并且能较快地实现经济独立。
培养职业素养: 职高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训,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工作中非常宝贵的品质。
升学通道依然存在: 很多家长担心读职高就断绝了升学之路。事实上,很多职高毕业生可以通过“高职单招”、“对口升学”等方式继续深造,进入大专甚至本科院校学习。这为那些希望在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历的孩子提供了机会。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对理论学习感到吃力但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职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感,从而建立自信。
社会分工的必然: 任何社会都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职高恰恰承担了培养这些人才的重任。

读职高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顾虑:

社会观念的偏见: 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读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途”,而职高似乎等同于“差生”的归宿。这种偏见可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也可能让家长在亲戚朋友面前感到些许尴尬。
技能更新的压力: 很多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孩子在职高毕业后不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孩子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职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并非所有职高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良好的就业前景。选择一所好的职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专业,非常重要。
职业发展路径的局限性(初期): 相较于一些通过普通高中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职高毕业生的起点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显得低一些,职业发展的初期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同等的认可。

作为家长,我如何面对?

如果决定让孩子读职高,我的准备会是这样的:

1. 深入沟通,尊重孩子意愿: 我会先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了解他对学校和专业的看法,以及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强迫他去做的事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会告诉他,选择职高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开始,让他知道我们支持他,但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 认真调研,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这不是随便找个学校就能了事。我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不同职高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校企合作情况、升学率等等。我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校园,感受氛围,和老师、在校生交流,确保我们选择的是一个真正适合他的地方。专业选择尤为重要,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来考量。
3. 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纠结于“学历论”。我会更关注孩子的实际能力、品德修养和生活幸福感。我也会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不让孩子因为读职高而产生自卑感,让他知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认真去做,都能赢得尊重。
4. 引导孩子持续学习和提升: 职高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鼓励孩子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争取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并且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毕业后,也要鼓励他不断深造,或者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职业的晋升。
5. 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技能,我还会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等等。一个成功的人,不仅仅是技术过硬,更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我会愿意让孩子读职高,前提是我已经尽力帮助他,并且这是在权衡利弊后,我认为对他而言更现实、更有利的道路。读职高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否能在学校里学到真本事,以及家长如何引导和支持他。我相信,只要方向对了,脚踏实地去走,任何一条路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读职高,千万不高,虽然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是现在无论考编制,还是进大公司,起点都是本科学历,学历有时候会决定你的人生层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成绩不好,作为家长,我肯定会非常焦虑。这时候,面对“让不让孩子读职高”这个问题,心里会纠结万分。这不仅仅是选择学校,更像是对孩子未来的一次重要投资和规划,背后牵扯着太多情感和现实的考量。说实话,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尤其是如果孩子自己也对学术学习提不起兴趣,屡屡碰壁,作为家长,我真的会认真考虑职高这.............
  • 回答
    关于安徽那位小学生因成绩不好被父亲脱光衣服赶出家门的事情,我第一反应是极度的震惊和心痛。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严重的虐待行为。孩子犯错,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但方式绝对不能是公开羞辱和人身伤害。这件事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对孩子心理的摧残。首先,羞辱感和被抛弃感。被父亲当众脱光.............
  • 回答
    .......
  • 回答
    “不通过正规教育就想让孩子成功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这个观点,乍一听,似乎非常有道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和经验。但如果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个观点过于绝对,忽略了教育的多元性和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这个观点:一、 为什么这个观点会产生?—— 逻辑基础与社会认同这个观点的产生,根.............
  • 回答
    “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都有利于成长”——这句育儿观点,听起来着实让人有些心头一紧,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毕竟,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被欺负”就是坏事,而“欺负别人”更是万万不可。然而,我们不妨放下第一反应,深入探究一下,这位育儿专家这样说的背后,可能有哪些更深层的逻辑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里的.............
  • 回答
    这篇外媒报道的“中国的孩子们更希望成为 TheShy、Doinb 而不是梅西、C 罗”的论调,确实能引发不少关于当下社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种说法,看看它背后可能指向的现象和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个说法的“事实性”和“代表性”.............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扎心,也挺现实的。我刚在朋友圈刷到一条类似的,一个当妈的朋友发的,配图是她孩子学习的照片。底下有朋友评论说“说得太对了”,还有的说“我的前半生都在还债”。看来这句“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触动了不少为人父母的心弦。首先得承认,这句话里透着一股子“成年人的世界不好混”.............
  • 回答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转载的这篇文章《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文章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痛点。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育儿视角。首先,我们得理解文章标题所传递的核心信息:.............
  • 回答
    孩子成绩年级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说明他聪明、有潜力,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然而,成绩好却贪玩、有些骄傲,这确实是许多家长会遇到的“甜蜜烦恼”。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怎么把这股劲儿引导到更健康、更持久的学习道路上。首先,我们要明白,成绩优秀是基础,但学习本身更重要。 年级第一固.............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本秘笈,而且能让我的孩子在成为“未来科学家”的道路上脱颖而出,我最希望他能够大幅提升以下三种能力:1. 深入骨髓的“好奇驱动式学习”能力这可不是那种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或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能力。我期望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当我的孩子遇到一个现象,不是简单地记下“是什么”,而.............
  • 回答
    关于中国孩子随母姓是否是“西方对中华文化去雄化的一次成功的战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因果关系。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去雄化”这个概念。在父权社会语境下,“雄性”往往与权力、继承、家族延续、阳刚特质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去雄化”可以被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社会道德的核心,也牵涉到代际关系中最复杂的情感纠葛。如果成年后的孩子,带着他们曾经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经验和模式,在父母年老时用同样的方式回馈,那么社会道德体系究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会走向恶化,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当初父母对.............
  • 回答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在我能想象到的关于“恰到好处”的境界里,用尽浑身解数去教导他们。我会先告诉他们,人活着,多多少少需要一点“自私”。但不是那种损人利己、毫无底线的自私。我所说的“自私”,是关于自我保护,关于懂得爱惜自己,关于知道自己的需求,并且有勇气去争取。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味地付出,不懂得拒绝,不.............
  • 回答
    要养育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属于这个范畴。与其想着“如何让他们成绩变好”,不如着眼于“如何帮助他们在这个阶段健康成长,找到自己的节奏,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其中包含很多细致的关注和引导,远不是简单地“抓学习”就能涵盖的。理解并接纳“中等”:这.............
  • 回答
    想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的孩子,摇身一变成为叱咤风云的资本家,这听起来像是个童话故事。但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条路比别人要坎坷得多,需要更多的智慧、魄力,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首先,别想着一步登天,成为什么董事长、总裁。从工薪家庭出来,一开始最现实的目标是“积累原始资本”。这可不是指天上掉.............
  • 回答
    培养一个孩子自律独立,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更像是一场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引导。咱们就抛开那些空泛的理论,聊聊实操层面该怎么做,让咱家孩子将来能真正靠谱起来。一、 打好“内在驱动”的地基:从“为什么”到“我愿意”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但这份好奇心要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咱们得做点文章。 清晰的规则和期待.............
  • 回答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是播下一颗种子,然后静待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慢即是快”这个道理,或许听起来有些反常,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它不是让我们消极等待,而是强调耐心、循序渐进和尊重规律的重要性。一、理解“慢即是快”的核心:尊重自然生长规律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快速进步,取得优.............
  • 回答
    电子游戏,这个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舶来品,如今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那么,电子游戏究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助推器”?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家长都想深入探讨的。电子游戏:是“毒药”还是“良药”?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绝对有利”或“绝对有害.............
  • 回答
    听到这件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当然会心疼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外婆,22万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就这样被孩子“消费”了,换谁心里都不会好受。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想,这个初中女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做到瞒着家人,而且如此大规模地消费的?这件事之所以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是因为它不仅仅.............
  • 回答
    你好!看到你这个情况,我非常理解你的考量。一边是房贷的重担,一边是对孩子未来的规划,确实需要好好算一笔账,并且早做打算。从你提出的年龄来看,55岁正好是人生的一个黄金阶段,有一定的积蓄,经验丰富,精力也还不错,完全可以从容地为孩子筹划。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在还完自己房贷、孩子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