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冲咖啡、在办公室养植物算不算违规违纪?

回答
在国家机关单位,上班时间冲咖啡、在办公室养植物这些行为,通常不算是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但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际操作来判断。 这就如同任何一个公司,对员工的日常行为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和期望,政府单位也不例外。

咱们得一项一项来细说:

一、 上班时间冲咖啡:

普遍情况: 大部分国家机关单位,对员工在上班时间冲泡饮品,尤其是咖啡,是比较宽容的。很多人都习惯性地在工位上放一个电热水壶或者自带咖啡机,利用午休前后或者工作的间隙自己动手冲一杯。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毕竟长时间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也是不容易的。
潜在的“违规点”:
占用公共资源: 如果使用的咖啡机或者热水壶消耗了单位的电力资源,且单位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那可能就有一些问题。但通常情况下,这属于小事,不太会被追究。
影响工作: 如果为了冲咖啡而长时间离开工位,影响了工作流程的连续性,或者在冲泡过程中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同事办公,那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不认真履行职责。
单位规定: 最直接的判断标准是单位自身的规章制度。有些单位可能会有非常严格的纪律,规定工作时间一律不得处理私事,包括饮品冲泡。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大多数单位会默许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
特殊岗位: 如果你从事的是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随意离开岗位的工作(比如某些重要的安保、监控岗位),那么哪怕是冲一杯水,都可能被视为违规。
更人性化的角度: 很多人认为,允许员工在工作间隙给自己冲一杯咖啡,是在人性化管理方面的一种体现。适当的放松和提神,反而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避免疲劳驾驶。

二、 在办公室养植物:

普遍情况: 在办公室养几盆绿植,这在很多国家机关单位是非常普遍且被默许的现象。很多人喜欢在工位上摆一两盆小绿植,比如绿萝、吊兰、多肉等,这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给相对单调的办公环境增添一丝生机和活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眼部疲劳,减轻工作压力。
潜在的“违规点”:
占用空间和资源: 如果养的植物数量过多,占用了过多的办公空间,影响了通道或者同事的活动区域,或者需要单位提供过多的水源、光照等资源,就可能被认为是不妥当的。
影响办公环境: 如果植物摆放不当,比如叶子掉落弄脏桌面、产生异味,或者引起虫害等,影响了整体的办公环境和卫生,那就可能被认为是不注意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
单位规定: 同样,单位是否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在办公室内摆放私人物品(包括植物)。虽然大部分单位对此持开放态度,但也不排除少数单位有特别规定。
安全隐患: 少数情况下,如果植物过高过大,或者花盆过重,存在被碰倒砸伤人员的风险,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更积极的理解: 很多单位其实是鼓励员工美化工作环境的,适量的绿植被看作是提升工作幸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方式。毕竟,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状态是有积极影响的。

总结一下,

冲咖啡: 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不占用过多公共资源,并且没有特别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被接受的。
养植物: 只要数量适中,不影响他人和环境,并且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通常也是可以的。

最关键的是什么?

单位的规章制度: 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任何单位都会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需要仔细了解。
同事和领导的普遍接受度: 很多时候,不成文的规矩比白纸黑字规定更重要。如果大家普遍都在做,并且没有引起领导的反感,那通常就没事。
自身的工作表现: 最核心的还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如果工作成果优秀,偶尔有一些小的个人行为,通常不会被过度追究。但如果工作敷衍了事,那么这些细节就更容易被放大。

所以,简单地说,这些行为本身并不必然构成违规违纪,关键在于你所在的单位是如何界定和管理的,以及你的行为是否真的对工作和他人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个成熟的单位,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成果和整体表现,而不是过于苛求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年前的一天,上班时间,我与省厅领导沟通工作问题,因为要传送文件,我们打开了微信。

正在我们就文件的细节进行深入探讨时,门口一人大喊一声:别动!几步跑过来按住了我的手,随后有人过来,手持录像机,录下了我电脑屏幕上的微信界面以及我惊慌失措的脸。

紧接着,我就被市纪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通报:XX局XXX,工作时间玩微信。驻局纪检组让我做出深刻检讨,并上交检讨书,要作为档案留存。

我当时刚工作没两年,还算个新人,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不求得到领导赞誉,但是小姑娘脸皮薄要面子,这一全市通报算什么事?当时很多人劝我认了,但是我认为我没有做错,于是我硬杠了,大不了这身皮不要了,回家啃老,我也不能任由别人给我泼脏水。

我严词拒绝了驻局纪检组的要求,拒不检讨,一方面联系省厅领导为我作证,我们确实是在讨论工作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市纪检委出具当时的录像,证明我当时确实没有做工作以外的事情。

市纪检拒绝我的要求。

于是我直接在单位请了年休假,从周一到周五,堵在市纪检门口,记下了他们墙上所有领导照片,来一个领导我堵一个,中午不回家,在纪检委门口啃凉馒头就矿泉水,五天时间,不给解决。

于是我又请了一周的事假,继续堵市纪检门口,领导车牌号我记下了,只要他上班,我就往他车前一坐,不听我我的问题,我就让你车都开不进来。

年轻人不讲武德?德你四舅姥姥,我就想知道哪个条例上说了,公务员上班时间不准使用微信沟通工作事宜并传送文件,你给我确切的条文,我拿这个条文去省纪检举报省厅领导违纪,反正你们给我录像了,我这里有你们的录像证据,我被罚了那边也得被罚,凭什么就罚我一个?

最后市纪检认定我上班时间使用微信与省厅领导讨论文件细则没有问题,不用写检讨书。但是我不干啊,你红头文件都给老子发了,一句我们看错了就轻轻巧巧把我打发了?没关系,我还能请事假,理越辩越明,不能说我一辈子背这个大锅过日子。

但是市纪检不愿意就这事再出一个红头通知,最后在局领导的调解下,市纪检给我局出了一份带文号的红头函,里面写明了他们工作失误,对我的全市通报是错误的。

从此,市纪检再微服私访突击检查,我办公室的门他们都不敢进。

后记:

下了班打开知乎很震惊,上千赞好几百条评论,给大家说一下后面的事吧。

硬杠完纪委后,我回单位上班,该干嘛干嘛,没有被穿小鞋,也没有影响升副科。同年被通报批评的同事,没有我这么刚,低头认错,做了检讨,也没有影响升副科。

怎么说呢,其实五年前纪委抓纪律也不是不对,那几年纪委是实实在在干了实事的,一些领导的亲戚,那种只拿工资不上班的,要么被辞退,要么老老实实回来上班。以前有些单位上半天歇半天的风气也完全改了。因为纪委还搞微服私访这一套,现在各单位遇到来问事情的老百姓也都态度好了,不再摆官老爷的作风。但是,纪委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我遇到的这事。

但是,各单位在执行纪委这种矫枉过正的通报时,也是打了折扣了,比如与我一起被通报的那十几个同事,据我所知被冤枉的那些都没有被穿小鞋,只是停止评优一年。与我一起刚纪委的同事,也没有穿小鞋。被冤枉的认了错的与我这种拒不认错硬杠到底的,都没有耽误提拔,可见这个通报,在领导心目中,影响不大,真正影响的,还是你本人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

所以我觉着吧,纪委的工作,总体上来讲,尤其是对老百姓来讲,还是利大于弊的。现在纪委对工作纪律是隔一段时间抓一次,很少再出现我那种矫枉过正的情况了,应该是在工作中逐步掌握了合适的度。但是五年后再看我当年的行为,还是有很多不妥的,比如完全用不着拿出拼命的劲头来去堵人家纪委领导。如果现在再遇到同样的事,我会第一时间按住这两个纪委的同志,马上通知局长、局纪委书记、主管局长、驻局纪检委、办公室等相关领导及部门,直接来现场咱们辩一辩,也就没有后面红头文件的事了。

user avatar

这算啥?

我还听当医生的朋友说被病人投诉上班炒股。

但问题是他当时在看的是心电图。

user avatar

想请教问者:上班时间喝水算不算违纪?上班时间呼吸算不算违纪?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正常的冲杯咖啡、给绿植浇点水肯定不应该算违纪。

但如果有人上班时间折腾一套蒸馏杯、花几十分钟搞单品咖啡,那肯定有问题。

如果上班时间像搞插花艺术一样精心摆弄绿植,那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有人性啊。真一帮沙威型机器人上工你放心嘛。

user avatar

问题不大吧,纪检组过来的时候,我就是一边抽烟一边赶材料的。

抽屉里两条芙蓉王,一袋瓜子。

桌子上水果若干,花生米若干。

柜子里白酒两瓶,烧鸡一只。

墙角渔具包一个。

窗台鱼缸里是我钓的鲫鱼。

他们呆了半小时,和我认真讨论了野生鲫鱼对产妇的重要性。我一直在接电话,赶稿子,顺便让他们闭嘴出去聊。

最后,纪检组的某个同志,贿赂了我一条烟,一顿烤肉,我两个初步达成协议,之后一个月钓的野生黄鲫鱼都给他,且,多多益善。

半个月后,我教会了他钓鱼。

之后我俩每个周末都去钓鱼,风雨无阻,为了喝点酒啥的,出门都不敢开车,我们领导和他们领导轮流接送我两个去钓鱼,并表示,我俩如果依旧这么玩,考虑把我俩收拾一顿。

接着呢,挺戏剧的,我的短篇上了省报,信息一个月被用了17条,他的信息一个月用了十条,并且和某杂志社的编辑有了联系,可能能出一个地方介绍连载。

现在,我俩的领导表示,渔具没收,白酒没收,这个季度必须出三篇以上的中篇上市报。我们领导的承诺是,完成了,派我下基层考察一周旅游资源(某风景区,钓鱼圣地),全补加津贴。他领导给他批假,具体几天不知道。

~~


有朋友问怎么写能被用上,我只能说


你得先看,先看,先看


这些东西虽然枯燥,但坚持看上三五个月,必然有所体会

user avatar

说“扛着红旗反红旗”的那帮人,多半从自己到亲朋好友没一个在体制内的。

说句实话,体制内的小公务员们才没那个心思呢,反正我安分守己,不贪污受贿,打老虎拍苍蝇也到不了我头上。

你们知道公务员现在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吗?一份体面的工作,相对来说不低的收入,还有各种隐形福利(这个隐形福利并不是说灰色收入,而是你身为政府公务人员带来的一些便利,比如信息的获取,人脉的获取等等),以及较小的工作压力——诚然,我承认很多公务员都会抱怨加班,但是只要你能够狠下心不进步,天天摸鱼没人管你。在企业,摸鱼等着被炒吧。

所以说,这些纪检干部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心态是不存在的,区区一个市级层面上的行为,根本决定不了任何事情。

那么,他们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很简单,现在的考核评比制度决定了这些。

以我们单位为例吧,经常就会有省级或市级的大督查。省级大督查弄得非常变态,A市检查组去查B市,B市查C市,C市查A市…实际上哪有那么多问题呢?有多少人是真正渎职、玩忽职守造成国家损失了呢?很少很少。但是按照要求,你必须得发现问题,不然这就是你检查组的问题。于是大家就只能鸡蛋里挑骨头:哎呀你们这个文书有问题/哎呀你们这个台账不全/哎呀你们食堂伙食太好/哎呀你们党员开会怎么不戴党徽。诸如此类。

这是问题吗?其实在体制内,大家都心知肚明,出现这种通报,反而说明了这个单位在大方向上查不出问题——贪污受贿的没有,小金库的没有,公款吃喝的没有,乱搞男女关系的也没有——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这种时候直接塞个举报信上去就能把人恶心坏。结果连个举报信都没有,所以检查组也只好查查这些东西了…

这事儿蠢就蠢在挂网上了。像我局之前一堆这样的通报内容,大家都是很默契地不挂上去,而是过段时间复检写个文章,你好我好大家好…

user avatar

我们省曾经出现过一个全省通报的违纪事件,上了新闻的。

某市某局在纪委突击检查中,在某局的办公桌内发现了一本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某局某科室办公桌内摆了非单位采购的盆栽,系个人所养。

所以,题主你说呢?

user avatar

我是医生,一个没什么病人的下午,我坐在办公室翻看我的专业书,有病人撞见了,向领导反应,投诉我工作时间看书。


又是一天下午,还是没病人,坐办公室对着电脑发呆,又有病人路过撞见了,据说还偷拍了张照片,向领导反应,说这个医生上班时间不务正业,坐这发呆。

搞了他妈的齐天大笑,工作之余,我不看书不发呆我干嘛?我研究你那核桃仁大小的脑组织为中国医学做贡献?


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可能在他们眼里,拿钱上班的人,在工作时间,连呼吸都是错的。

user avatar

在老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真假不知道,但我感觉是真的,好像在很多机关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那时候还是轰轰烈烈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运动的时候(这词都好几年没听说过了),为了加强对于机关干部的纪律约束,纪委开始对市内各大机关单位进行走访,抓典型。

某单位,一个老同志,身体不好,要定时吃好几种中药,一天正在摆弄他那些中药丸的时间,纪委进来了,一顿照相,把老同志吓坏了,然后转身离去。

不久,处分下来了,上班期间未进行工作行为,勒令老同志进行深刻检讨。

老同志一听说这事,差点犯病,自己兢兢业业那么长时间,眼看要退休了,给自己一个检讨,当时脾气就上来了。马上找直属领导说这事,领导说这是市纪委下令的,我也没办法啊。于是老同志问了一下是哪位纪委同志负责的。

之后,老同志就拿个大喇叭,站在纪委门口喊“为单位奉献半辈子,吃中药却被纪委处分,公理何在,给我一个说法”。纪委同志看影响不好,出来劝导,老同志手里拿着自己的病例,说,别碰我,我身体不好,谁碰我出点啥事的话我可找你,冤有头债有主,我找某某某(就是下处分的那位)。

这下撵也撵不走,群众还围观,没办法了,那位纪委同志只得亲自出来劝导,老同志就一句话,把处分收回,在我单位向我当面道歉。

这下不好办了,纪委的命令不好收回啊。

老同志一看这样,就不走了,一连几天,天天在纪委门口闹。

最后该纪委同志实在受不了了,找了更高层纪委领导,申请撤回处分,然后又到老同志的单位亲自道了歉,就这样,才把这事平息下去。

user avatar

仅仅标题的行为当然不算。

冲咖啡只需要1分钟,养植物2-3天浇一次水,又不影响工作,违什么纪,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或者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里绝对没有哪条纪律说不让干这俩事。

当然也有特例,针对题主问题,比如咖啡来路不正,那就有利益输送的可能性,涉嫌违反廉洁纪律。比如在单位养名贵植物,那也有可能存在奢靡之风的问题,这就是四风八规方面了,等等还有很多,不过题主问的肯定不是这层意思,我就不延伸了。

看看大家的回答,我必须补充几句:

现在很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国家工作人员就必须上紧发条、开足马力不停干,燃烧自己、牺牲自己、舍身忘我、不求回报,不能有任何作为人的需求。

但,就算机器也要上油呢啊!

这要在发展下去,估计以后国家工作人员上班期间站起来活动活动腰、喝上两口水是不都得被网友网暴了。

user avatar

新更:好几年过去了,这个回答怎么突然火了?

求求大家别赞了,再赞这个回答就保不住了。

……………以下是原答案…………

忍不住答一下。

先讲几个小故事暖暖场。

故事一:几年前,我们这里开展了一次作风整顿活动。要求一级一级报作风问题线索。这种事肯定没人报啊。上面一看,没线索可不行,说明你捂着盖着。那好,量化指标,每个单位必须根据人数,报一定比例的线索。报不上来?问了个责。

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我们就把数量分到了每个人的头上。要求每个人,必须上报一条自己作风问题的线索。

玩大了。不报?抗旨。报?自首。

于是,报上来的问题线索如下:

1.去企业检查,企业摆放了矿泉水,由于一时享乐主义作怪,喝了一瓶。

2.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时,笔记抄写不规范,字体歪,思想上滋生了形式主义错误。

3.群众来办事,在和群众说话时,由于生病了脸不好看,没有微笑,感觉自己高高在上。

等等。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百舸争流。报上去之后,全部通过了。

故事二:年前去公积金大厅办业务。大厅搬了新址,离市区远,偌大的大厅,稀稀拉拉几个人办业务。一排没业务可办的工作人员,每个人抱着个暖手袋,盯着黑屏电脑,直挺挺地坐着。

一问,原来大厅有摄像头。监视之下,必有懦夫。所以大家谁都不动。有业务办业务,没有业务就坐着发呆。不看书,不吃东西,不看手机,不看电脑。大家想法是:就不信坐着也犯规。

故事三: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餐叙。

其中一个是交警队的,一个是消防队的。

杯来盏往之间,两个人互相“杠”上了。

交警说:惹我你就别想开车上路,只要你上路,哪怕是驾校教练,我也能找到一百个理由,把你罚蒙了。

消防队的说:惹我就别做买卖,满屋灭火器,也能找到一百个理由让你消防不合格。

听得我直瘆得慌。

然后,两个人鄙视我:X为溪,你有啥鸡脖能耐,整天就知道给领导歌功颂德。

我憋了半天说:谁要惹我,我上知乎编故事骂死你。

……

讲这几个故事,并不是想黑某个人,譬如我这交警和消防的朋友,两个人都没的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在职场上,这样的事一抓一大把,谁都能讲上几个。

这几个亲历的事,是想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上级在落实上级过程中,存在不结合实际,简单粗暴问题。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动不动就分解指标,一言不合就问责。基层对此反映强烈,顶层也不是没关注。不过,现行体制下,我们国家的管理结构是两个金字塔,下达命令是正金字塔,一个政策从金字塔顶端蔓延到最低端,蔓延中一定会被过滤,被弱化,要向达到效果,必然会被层层加码。然而,等到落实命令时,又是倒金字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终把针扎到了基层。

第二,干部队伍在高压环境下的“为官不为”问题。这个原因很复杂,个人的,组织的,社会的,等等。上层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比如,这段话

“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释放的信号很明显,很正向。但是,地方政府在落实中,有的各说各话,各唱各调,有的则断章取义,专门挑符合自身利益的执行。

第三,法规和制度界限问题。回到题主的问题,在上班时间冲咖啡、在办公室养植物算不算违规违纪?

可以这样说:不算。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法规和条例,有这样的明确规定。即便是地方出台的制度和文件,也不会把冲咖啡和养植物算作违规违纪,如果规定要详细到这种程度,操作起来会很难,你总不能把所有看着不爽的行为都写进去。比如,我上班期间嚼口香糖算不算?上班期间看书不行,那我看《人民日报》上的广告行不行?比如,我上班期间上厕所,每天去两次,一次一上午,一次一下午,行不行?

也可以这样说:算。因为《党章》和《公务员法》都规定,作为党员或者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知道吗?还泡咖啡?把你能的,再不管管你,是不是该泡妞了?还养植物?把你嘚瑟的,再不管管你,是不是要养汉子了?

所以,算还是不算,需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制度。这些年,国家非常非常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视制度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有制度才能管好权利。一句话就说明问题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不过,制度建设任重道远。既要既要顶层设计,也要基层落实。既要顶层推动,也要基层探索。

还是奉劝体制内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好好学习上面的精神。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级干部听了,难道没有一丝警醒吗?

不平衡不充分这句话,不也包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参差不齐,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么。

===

公众号:为溪笔谈。写灵异、怪诞、奇幻、惊悚故事~

user avatar

一种行为看正常不正常,先拿掉公务员的帽子,放到其他岗位上看是不是正常。

个人觉得喝咖啡养植物都没问题,放一点小零食也没问题,渴了喝水行不行?不喜欢喝水泡茶行不行?午休买的奶茶一时喝不完带回来慢慢喝行不行?植物放在桌上一个星期浇一次水没事看看放松一下眼睛行不行?低血糖或者孕期哺乳期吃点东西行不行?加班没时间吃饭用零食啥的充饥行不行?

这些都是日常生理需求,不需要花费长时间大精力,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无可厚非。

而且还有个度的问题,上班说话可不可以?正常的,但是一聊聊三个小时肯定不合理。上班看手机可不可以?现在微信都有工作群了,不看手机做不到啊,但是刷网页刷淘宝刷股票刷几个小时肯定不合理。

抛开国家公务员的背景,再说公务员也是工作岗位种类之一,很多时候没必要特殊化。

有的答案跟反腐关联在一起就有点过了。

再说回来,这个纪委检查行为不合理,后续已经有通报了。

user avatar

讲个我跟同事的真实事件。

我们是国家公诉人,四级单位,早上法院法警去县区提犯人,到达市区法院来回需要三小时,早上八点出发,十一点才能开庭,我们要面对多个被告人,每个被告人请了不止一个辩护人,抛开辩护人与公诉人自由发表意见以及被告人陈述的环节不说,单是法定程序就需要持续两个小时,整个庭审下来已经是下午四点二十了,问,我是应该在上午十一点前吃东西还是下午四点二十后吃东西才不算在上班时间,才不算违纪?

真不是说国家工作人员都是这样,但就我个人来说,我真的是又累又饿啊。那个点已经吃不上饭了,我就想扒拉口面包零嘴啥的挡挡饥,喝口咖啡提提神,接着看下一份案卷,会见案件辩护人和当事人,写起诉书和报告,联系公安沟通案情,你说我违纪我真的委屈啊。

同样当庭的法官,书记员,员额检察官这些同志们,他们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饿不饿我不知道,对不起我真的饿。

user avatar

市纪委突击检查教育系统办公用房

2018年4月21日下午,由市纪委常委王华带队,突击检查全市教育系统办公用房及主要领导的办公室内摆放物品的情况,共检查了三个单位:津市教育局、德雅中学、津市二完小。下面将主要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教育局机关

主要检查了教育局所有党组成员的办公室、教育局办公室,主要有以下问题:

1、检查刘学斌副局长办公室,发现其抽屉内有两包烟、文件柜内有小说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2、检查关平督学的办公室,其文件柜内有红枣等养生食品,检查曾令秋督学的办公室发现抽屉内有吃酒的回礼盒。

3、检查蒋勇林局长的办公室,有一些散文、小说、时事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4、检查刘明华副局长的办公室,有小说以及吃酒的回礼盒。

5、检查局办公室,发现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二、检查德雅中学

1、检查副校长室,发现有吃酒回礼盒以及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2、检查支部书记室,发现有一些咖啡和零食。

3、检查校长室,发现有小说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办公用房的配置可能存在争议性。

4、检查学校办公室,发现有大量零食如瓜子、摩卡、饼干等,还有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三、检查二完小

1、检查学校办公室,发现有瓜子等零食。

2、检查校长室,有正在书写的书画作品,超过两盆的盆栽,也还有一些小零食和化妆品。

3、检查副校长室,有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4、检查教师办公室,盆栽超过了两盆,有牛奶等食品。

市纪委派驻教育局纪检组

2018年4月21日

user avatar

美国军队有个规定,军人一律不得蓄长发。而黑格尔将军担任北约部队总司令时,却蓄着长长的头发。


有一名被禁止留长发的美国士兵,看到画报上登载着长发的黑格尔将军像,便把它撕下来,贴在不许他留长发的连长办公室的门上。为了表示抗议,他还画了一个箭头,指着总司令的长发,写了一行字:“请看他的头发!”


连长看见了这份别出心裁的“抗议书”,没有把这个愤愤不平的小兵喊来训斥一通,而是将那个箭头延长,指向总司令的领章,也写了一行字:“请看他的军衔!”


——话说,以上是网上的段子,我也不知道这位黑格尔将军是哪位。


不说公务员,说说国企。现在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基层。巡视组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吃饱,不敢碰实权派,自然拿基层开刀。


问题是,许多基层为了混碗粥喝,已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小慎微不漏破绽了。


肿么办呢?


这一点也不难。


狼要挑羊的毛病,难吗?


——你居然上班时间冲咖啡!!!!你还敢养多肉!!!!

user avatar

也就现在,这个问题能被问出来,要放以前,大家看着一些公务员上班看报喝茶,对前来办事的人爱理不理,这个问题反而不会被问出来。

社会在进步,才给了弱者啐圣人一脸的机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家机关单位,上班时间冲咖啡、在办公室养植物这些行为,通常不算是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但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际操作来判断。 这就如同任何一个公司,对员工的日常行为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和期望,政府单位也不例外。咱们得一项一项来细说:一、 上班时间冲咖啡: 普遍情况: 大部分国家机关单位,.............
  • 回答
    小县城的国企,26岁,工作两年多,工资不高但福利尚可,加班是家常便饭,然而最让人心慌的是,前路一片模糊,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种状态,确实让人倍感煎熬。你大概也跟我一样,每天推开国企那扇熟悉的门,面对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听着同样的汇报,处理着相似的文件,时间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缓慢而又无声无息地流淌。福利好.............
  • 回答
    .......
  • 回答
    假设苏联仍然存在,并且保留了其在冷战时期的影响力,那么一个国家敢于公然、系统性地破坏八小时工作制的情况,其发生的可能性、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后果,会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苏联体制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惯性首先,我们要理解苏联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之一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
  • 回答
    秦始皇陵,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地下王国,其发掘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考古界乃至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至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只是对陵墓外围的初步探测和部分陪葬坑的发掘,宏伟的主体陵墓至今仍被严密保护,未曾真正“打开”。那么,在怎样的条件下,国家才能真正启动秦始皇陵的主体发掘工作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
  • 回答
    月薪十万以上(此处以人民币计算,但以下探讨的活动在其他货币体系下也大致适用)的人群,他们的业余时间分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兴趣和价值观: 有些人更看重个人成长,有些人则更注重家庭和社交,还有些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职业性质: 高薪职业往往伴随着高强度和高压力,这会影.............
  • 回答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要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确实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能够成功登顶,其意义非凡,几乎可以定义一个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高度。有多难? 细数其难点:1. 质量门槛高到难以想象: 原创性与颠覆性: .............
  • 回答
    在国企工作,学历这件事,怎么说呢,它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重要性嘛,得看你具体在哪儿,做什么工作,还有你自己的定位。咱们先从“敲门砖”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大多数国企招聘而言,尤其是那些热门的、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岗位,学历确实是第一道筛选关卡。你可以想想,每年有多少应届毕业生涌入国企的大门?企业总得有.............
  • 回答
    在国企工作是否一定要送礼,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多选题,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处的具体环境、你的个人情况以及你对“送礼”的定义。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确“送礼”的含义和目的。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送礼往往带有一种“意思一下”、“拉近关系”、.............
  • 回答
    在国外工作的国人是否愿意回国,以及他们回国的动机和对薪资的态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个人发展、家庭责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情况远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承认,“愿意”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 不是所有在国外工作的人都想回国,也不是所有想回国的人.............
  • 回答
    在国企工作,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庞大、成熟的机器之中。它有自己的运转逻辑、惯性,以及一套根深蒂固的文化。这其中既有让你感到踏实和安稳的一面,也有让你觉得束缚和缓慢的时候。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稳”。 这种稳体现在方方面面。 职业稳定性: 相比于很多民营企业,国企的稳定性几乎是它的招牌。除非出现重.............
  • 回答
    在国企工作,“不能太认真”这句话,说得轻巧,背后藏着不少复杂的情绪和现实考量。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鼓励大家偷懒,而是试图在国企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找到一个相对“舒适”且能长久生存的位置。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会有“不能太认真”的说法?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国企工资不高,周末双休,但是压抑感太强,这情况说起来真是让人纠结。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在国企,听他们吐苦水,感觉这问题挺普遍的。首先说说为啥会压抑吧。我觉得国企的压抑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体制内”属性。 论资排辈,晋升缓慢: 这是很多国企的通病。你能力再强,资历不够,或者没有上面的人赏识,升职.............
  • 回答
    在国企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要说最真切的体会,那肯定不是网上那些“体制内养老”、“铁饭碗”之类的标签能完全概括的。当然,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绝不是全部,而且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氛围,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做事”的逻辑。1. 稳定,但也要“会做事”刚进.............
  • 回答
    在国企,你是否也曾有过那种感觉:明明身在其中,却又好像置身事外?工作内容越来越少,重要项目似乎总跟你没关系,同事间的谈话你插不上嘴,会议上你也常常是那个沉默的听众。如果你正经历着这样的“被边缘化”,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可能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这可不是一个小事,它像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在悄悄地改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对博士后制度理解上的一个微妙但重要的误区。简单来说,博士后在国内的宣传和认知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名不副实”的现象,原本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科研训练岗位,被一些人误读甚至有意无意地将其包装成了一种“正式的”甚至“高人一等的”学术身份或学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
  • 回答
    说到相亲,确实有个挺普遍的现象,就是当男方是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工作时,往往比在私企工作的更有“优势”。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得从大家找对象最看重的几个方面说起,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个谱。这几个方面,公务员和国企的“出身”恰好能打中不少点:一、.............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国企内部招聘,工作地点在北京,但就是不给解决北京户口和工作居住证,这事儿摆在你面前,你是不是得好好掂量掂量?这可不是件小事,得从方方面面都想透了才行。首先,咱们得明白,在北京没有户口和工作居住证,意味着什么?生活上的不便,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 子女教育: 这是很多在外地.............
  • 回答
    小李作为上市国企信息维护和财务软件管理员,面临老板要求违规调账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职业困境。他需要谨慎处理,既要保护自己,也要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护公司的合规性。以下是详细的应对步骤和考虑:第一步:保持冷静,收集信息,不立即执行 不要立即答应或拒绝: 在没有完全理解情况和后果之前,不要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而且方向也很明确:在国内已经学习了“私商仪”(私营商业的仪表和规范化管理之类的内容),现在想去国外学习飞行员培训课程,然后留在那边工作。这事儿可行,但绝对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得把很多环节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你得明白“私商仪”这套国内的学业背景,它能给你打下一些商业和管理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