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

回答
《爱乐之城》(La La Land):一部现代音乐剧的怀旧与现实交织的赞歌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难忘的音乐电影之一。它不仅是一部致敬经典好莱坞音乐剧的作品,更是一曲献给所有追逐梦想的梦想家们的现代挽歌,一部关于爱情、牺牲与成长的深刻探讨。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1. 视觉与听觉的极致盛宴:色彩、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鲜艳的色彩运用: 《爱乐之城》最直观的魅力在于其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运用。导演达米恩·查泽尔(Damien Chazelle)巧妙地运用饱和度极高的色彩,从洛杉矶的黄昏到塞纳河畔的夜晚,从主角米娅(Mia)的黄色连衣裙到塞巴斯蒂安(Sebastian)的爵士俱乐部,每一帧画面都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烘托角色的情感、营造氛围,并呼应了电影整体的复古怀旧基调。例如,电影开场的那场洛杉矶堵车歌舞,那种充满活力的黄色和橙色,立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希望却又略带烦躁的都市世界。

动人的原创音乐与配乐: 贾斯汀·赫维茨(Justin Hurwitz)创作的配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从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到浪漫抒情的歌曲,每一首音乐都紧密地服务于剧情和人物情感。
《City of Stars》: 这首电影主题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简单却饱含深情,道出了洛杉矶作为梦想之城的吸引力,以及在追逐梦想过程中遇到的孤独与希望。它不仅是米娅和塞巴斯蒂安爱情的见证,更是所有梦想家的心声。
《Another Day of Sun》: 电影开场的这首群舞歌曲,充满了活力与对未来的憧憬,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也预示了电影关于梦想的主题。
《Someone in the Crowd》: 米娅在派对上唱的这首歌,展现了她对名利和关注的渴望,以及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迷茫与挣扎。
《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 米娅在最后一次试镜时演唱的这首歌,堪称整部电影的情感高潮。它歌颂了那些敢于做梦、敢于坚持的“傻瓜”,即使不被理解,也依然固执地追逐心中的光明。这首歌极具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
爵士乐元素: 塞巴斯蒂安对传统爵士乐的热爱贯穿始终,他弹奏的爵士乐既是他的激情所在,也成为他与米娅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电影通过塞巴斯蒂安的视角,展现了爵士乐的魅力与它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引发了观众对传统艺术传承的思考。

充满魅力的舞蹈编排: 虽然电影中的舞蹈场面并不像传统音乐剧那样密集,但每一次舞蹈都经过精心设计,充满了表现力。从开场的热闹群舞到塞巴斯蒂安与米娅在天文馆的浪漫共舞,再到最后那场关于“如果”的蒙太奇舞蹈,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进展。特别是天文馆的那场舞蹈,将爱情的甜蜜与梦想的缥缈融为一体,充满诗意。

2. 角色塑造与演员表演:真实与理想的碰撞

米娅(Emma Stone 饰): 艾玛·斯通贡献了她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之一。她将米娅从一个怀揣梦想却屡屡受挫的咖啡店女服务员,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演员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她展现了角色的脆弱、坚韧、迷茫和最终的成长,她的每一次笑容都充满感染力,每一次眼泪都牵动人心。

塞巴斯蒂安(Ryan Gosling 饰): 瑞恩·高斯林成功塑造了一个固执、理想主义却又充满魅力的爵士钢琴家。他将塞巴斯蒂安对爵士乐的热爱、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表现得非常到位。他与艾玛·斯通之间擦出的火花,是电影成功的关键之一,他们的化学反应让观众深信他们之间的爱情。

配角: 虽然电影主要聚焦于男女主角,但配角们也同样出色。约翰·传奇(John Legend)饰演的基思,代表了现实与妥协的力量,他与塞巴斯蒂安的冲突,也映衬了塞巴斯蒂安的理想主义。其他配角也为电影增添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3. 叙事结构与主题探讨:怀旧与现实的交织

致敬经典: 《爱乐之城》是一部向黄金时代好莱坞音乐剧致敬的作品。从色彩运用、舞蹈编排到叙事模式,都能看到对《雨中曲》、《花都艳舞》等经典音乐剧的影子。这种致敬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为电影注入了一种 timeless 的魅力。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这是电影最核心的主题。米娅和塞巴斯蒂安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但洛杉矶这座“梦想之城”的光鲜亮丽之下,也隐藏着残酷的现实。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事业上的瓶颈、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牺牲。电影并没有回避现实的艰难,而是以一种成熟、真实的方式呈现了这种冲突。

爱情与梦想的抉择: 当爱情与梦想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这是电影抛给观众的深刻问题。米娅和塞巴斯蒂安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为了各自的梦想,他们最终不得不选择分开。这种结局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幸福结局”,但却充满了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它探讨了人生中那些我们无法兼得的遗憾,以及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梦想家们”的颂歌: 尽管结局令人伤感,但电影最终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能量。它歌颂了所有敢于追逐梦想、敢于坚持的人们。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实现心中的理想,但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爱、成长和自我发现,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那场充满想象力的“If I had a Million More Years”的蒙太奇,是电影最动人的部分,它展现了如果他们在一起,他们可能拥有的另一种人生,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各自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洛杉矶的形象塑造: 电影成功地将洛杉矶描绘成一个既充满机遇又布满陷阱的城市。它既是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们梦想破碎的可能之地。电影中的洛杉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更是角色命运的映射,是他们追梦旅程的见证。

4. 可能存在的争议或不足:

叙事节奏: 有些观众认为电影的叙事节奏在中间部分略显平缓。
结局的“现实”: 尽管很多观众欣赏结局的真实与深刻,但也有部分观众可能期待一个更传统的“圆满”结局。
对爵士乐的理解: 对于不熟悉爵士乐的观众来说,塞巴斯蒂安对传统爵士乐的执着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总结:

《爱乐之城》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音乐剧经典。它以令人惊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结合深刻的主题探讨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地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它既是怀旧的,又是现代的;既浪漫,又现实;既令人陶醉,又引人深思。

它告诉我们,梦想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爱情与事业也常常面临两难的选择。然而,正是那些敢于追逐梦想的“傻瓜”,那些在风雨中依然前行的“梦想家们”,才让生活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它是一部献给所有有梦想的人的电影,一部关于爱与成长永恒的颂歌。看《爱乐之城》,就像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但这个梦境却如此真实,如此贴近我们的内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乐之屯》

我们的女主人公是从农村来的翠花,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演员。带着梦想,20岁那一年,她只身来到横店电影城,希望得到成为演员的机会。但世事很少有一帆风顺,为了生活,在她成为演员之前,她在电影城的猪肚鸡店里做服务员。


有一天翠花放假,就和朋友一齐去K歌,后面觉得朋友们都不咋样,很无聊,就提前离开了。不过糟糕的是,停在KTV的电动车被城管拉走了。失落的翠花只能走路回家。在途经张三烧烤时,突然听到一首充满深情的《我的滑板鞋》,扭头一看,原来是流浪歌手狗蛋在烧烤店里卖唱。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渣,还有那沙哑失声般的演唱,赫然是翠花心中的男神形象。翠花正想上前投下欣赏的10块,结果狗蛋被烧烤老板叫走了。烧烤老板怒斥狗蛋,人家点的是华晨宇版的《我的滑板鞋》,你不会唱就算了,你还TMD这么深情哭丧似地唱出来是干X啊。随即炒了狗蛋鱿鱼。狗蛋也气愤于没有知音,气冲冲地收拾好乐器就和正好上前打招呼的翠花擦身而过地离开了。这是他们的初次见面。


其实狗蛋是一个摇滚青年,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摇滚酒吧。但是90年代以后,国内摇滚早已无人问津,但狗蛋深信自己的才华,认为现场摇滚还是充满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有属于他的市场。


过了一段时间,翠花和朋友在泰国餐厅吃饭,当歌舞队来到跟前跳舞时,翠花发现了躲在后面弹吉他的狗蛋。这次翠花没有浪费机会,拿着个椰青就和狗蛋撩上了。


所谓“姣婆遇上脂粉客”——一拍即合,好上了的两人互相倾诉着梦想。狗蛋带着翠花去他欣赏的酒吧听摇滚,翠花也在闲余时间找到了可以倾诉自己辛酸的朋友。两人在畅谈梦想之时,还规划着属于两人的未来,到丽江那里开个摇滚酒吧,那里打人还不怕被搞,那个很摇滚的城市。


翠花的试镜一直被拒,狗蛋的收入又微薄,两人都开始为生活茫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酒吧的男厕所,狗蛋碰到了同村的网红大虾。现在他在东北的倒霉直播间做直播,混得还挺好的。他知道狗蛋会玩乐器,自己也正好想搞点新意思,便邀请狗蛋加入自己的葬爱家族。


狗蛋看了看钱包,想了想翠花,便加入了葬爱家族,跟着大虾,去了位于东北的直播室。后来狗蛋由于真的会弹吉他,那纯熟的指法在标清的直播里也显得异常的灵动,使得葬爱家族大受欢迎。自己也有打赏,开始有了人气。


而翠花没有接到戏,就打算自己租一个剧场,像黄子华一样,说个单口相声,希望表演能得到大家认可,走上人生巅峰,踏上康城之路。结果也就只有几个朋友和几个吹空调的人零星地坐在台下。这里面甚至没有来吹空调的狗蛋。


这时候,翠花回到家就不太高兴了,对狗蛋说,你是有音乐梦的男人,你是让大家听你的音乐,不是看你弹吉他的手指。你变了,不再是我认识的你了。然后转身收拾行李回了老家。


因为翠花老家信号不好,收不到电话,所以剧组打电话打到狗蛋那里了。原来有个导演看了翠花的相声,觉得还不错,想让她来试镜。狗蛋认为这是个找翠花的好借口,就马上收拾行李,坐上长途巴士来找农村找翠花。


翠花知道自己有试镜机会后,竟然没什么兴奋,反而开始回想过去,失去了信心,扭捏了起来。硬是要狗蛋说了几句好话,灌了几口鸡汤,最后留下一句狠话“明天我8点在你门口等你半个钟,多一秒都不理你。”翠花这样才愿意跟着狗蛋参加了试镜。


郭导演对翠花说,我看过你的相声,觉得你气质挺像吴君如的,我这正要找个要挖鼻屎的女主角,吴君如我又请不到,所以想找你来假装吴君如。


翠花听了,觉得自己是新人,也不能讲什么条件,但是要答应了,起码要知道为什么剧本要自己挖鼻屎。


郭导演又对翠花说,我偶像可是王家卫,都是现场才想出剧本的。你放心,这次的取景在新疆,海拔很高,我一天到晚脑充血,想剧情肯定也会很快的。


翠花目瞪口呆地点了个头,心中一句,“吓?!”还没说出声,郭导演就说,点头那就好了,来签个名,这戏估计拍三年,签完名就可以走了。翠花也反应不过来就签了名走出了办公室。


因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隔太远,翠花签完约以后,也正式和狗蛋和平分手。虽然互相有情,但在说了两句祝福后,为了各自的理想,只能转身离开了。


几年以后,当上演员的翠花和老公在丽江度蜜月。正逛着酒吧街,却发现前面路口又有人打架,于是老公也领着翠花转进了最近的酒吧里。


这熟悉的摇滚风格和烤串味道,让翠花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原来这酒吧刚好就是狗蛋开的酒吧。刚演唱完的狗蛋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站在门口的翠花,那兴奋的情绪瞬间凝结了起来,随后顺了顺头发,再次拿起了吉他,来了一段SOLO,带着深情的忧伤,唱起了那一首属于他们俩的主题曲《我的滑板鞋》。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但我现在还记得……”

“她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

“我给自己打着节拍,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我要完成我最喜欢的舞蹈……”

“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正如歌词所讲,人生可能真的是那么的光滑,让人吃力不讨好,用不上力,但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按着自己的节奏,做喜欢的事,用力地在名为人生的路上摩擦,擦出属于自己的火花。


——成长的步伐不同,我们没有在一起,但我还是喜欢着她,我们没有在一起并非不好的结局。留住心爱的人,不一定能留住心爱的感觉。所谓“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狗蛋和翠花在《我的滑板鞋》的歌声中,幻想了各种的如果,然后释然地为对方作了最温柔的道别。



PS:

想不到这么受欢迎,谢谢大家。

评论区找导演,找演员的,你们好逗哦~~

特别感谢:@一万,@小岩井,@套路

user avatar

说点俗的。La La Land 是好莱坞投资新思路的成功典范。此片仅仅花费了3000万美金的成本,就已在全球收获了3亿美金的回报。再加上金球奖7提7中,奥斯卡提名追平了泰坦尼克号的14提记录,后期的版权和周边产品收入也一定会非常惊人。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今年才刚刚33岁,如果算上他在大学毕业时的实验作品,爱乐之城也只是他导演的第三部电影。而他的商业出道作品《爆裂鼓手》,也是仅靠500万美金的投资就拿下多项奥斯卡奖,并收获了十几倍的资金回报。

2010年,他拿着爱乐之城的项目书去见投资人,刚说完这是部音乐剧,对方就已经皱起了眉头。听他说完这还是关于爵士乐的音乐剧,投资人已经想起身走开了,但是出于礼貌还是问了一句“你打算找谁负责音乐部分?“

查泽雷答曰:“我大学室友。”

投资人表示:“。。。”

自然,当时没有人对这部电影感兴趣,这个项目也就不了了之。直到2014年查泽雷靠《爆裂鼓手》一战成名,才为《爱乐之城》的剧本找到狮门影业这个东家。多说一句,爆裂鼓手讲的就是查泽雷自己高中时代的故事,他本想成为爵士鼓手,后来被乐队开除,“不得已”才去了哈佛学电影。

好莱坞一向都追求大电影,大制作,大场面。直到近年,以Blumhouse为首的几家制作商,才改变了策略,开始制作大量“3-5百万”小电影。这个制作成本是经过仔细核算的。在这个范围内,即使电影拍砸没能公映,光靠出卖版权到各大网站也能够勉强回本。每年出品十几部电影,大多数略亏,但是总能有一两部爆款,就能获得数十倍的收益。

Blumhouse近年的知名作品有《人类清除计划》系列,《鬼影实录》系列,《爆裂鼓手》等,当然他们还有更多的电影连中国的盗版网站都懒得放。

这类低成本电影有一套完整的生产技巧。拿《爱乐之城》来说,首先,剧本中的故事原本是设定在波士顿,然而为了节约成本就把地点改成了洛杉矶,这样就省掉了大量的机票酒店和其他旅行开支。

然后,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的拍摄流程只有短短的四十天。这比有的美剧单集拍摄时间还短,更不用说那些要拍一两年的大制作了。不过,这对导演来说已经是相当奢侈的资金量了,毕竟爆裂鼓手只拍了19天。

再者,拍摄团队尽量用熟人。用熟人的好处是,如果一年能快速的拍好几部戏,即使平均到每一部戏的工资略低也能让大家有合适的收入。就演员来说,《爆裂鼓手》里的配角也出现在《爱乐之城》中,甚至原本男主角都要用上一部中的迈尔斯.特勒,但是最后由于价钱没谈拢,就换成了高司令。

另外,大牌巨星能用还是会用,但是不能给钱。这类低成本电影省钱的一个方式就是酬转股,让主要演员白演,然后按票房分账。原本《爱乐之城》的女主角是想请哈利波特里的艾玛.沃特森,后来迪士尼真金白银的把人挖去拍《美女与野兽》,这才换成艾玛.斯通。其实如果跟国产小鲜肉们学习一下,演技靠CG,台词靠配音,可能还能更省点。

还有很多其他扣扣索索的省钱小手段。比如,按照规定,有台词的演员工资至少是400美金一天,而没有台词的只需要100美金一天,所以在这些3-5百万战略电影中,你很少会听到餐厅的服务生或者路人会开口说话。

这样一来,拍一部007的预算就够拍十部爱乐之城,或者60部爆裂鼓手。这样全新的电影投资思路,也值得我们的电影人思考。比如,如果哪位导演想请余文乐又觉得稍微有点贵,就可以试试用我本人,价格合适量又足,可以说是十分划算了。







----------------------------------------------------------------------------------------------------------------------------

因为忙着去解决人生大事,有一阵子没上知乎了。大家都还好吗!后面的朋友,把手里的钢琴举起来。

微博微博:Blake老实人

user avatar

昨天看完这部电影,吃饭,上网,甚至在梦里,City of star和The fools who dream两首歌就在脑中无间断交替播放,可谓魔性。

在电影里第一次听时,并没觉得无比惊艳,像《海洋奇缘》里We Know the Way那样热泪盈眶,恨不得立即冲回家去下载。但当电影散场,静静走在回家路上时,这些旋律却逐渐浮上心头,绕梁三日。因为这两首歌和这部电影的精神和情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而这份情感不是气血冲头,而是带着后劲,回味无穷的那种。

影片开头就来了个超现实的高速公路上的载歌载舞,直接就告诉观众,这不是近年常见的好莱坞大片,而更像是几十年前的老派歌舞片。

《爱乐之城》的确处处有致敬老好莱坞的细节,比如片名和“春夏秋冬”四幕用的字体和画面质感,比如两人在晚霞下的山坡上初次斗嘴,那一套歌舞(Lovely Night Dance),尤其是舞蹈,比如瑞恩高斯林扶着路灯旋转,那不就是《雨中曲》么?


不仅是歌舞,两人夜闯格里菲斯天文台那一段,从用影子来表现两人鬼鬼祟祟地开门,到这一段的背景音乐的复古调性,再到用逐渐缩小的圆形遮挡镜头结束,栩栩如生的五六十年代啊。



再留个思考题,在电影里找找这个《红气球》

但如果你真的因此专门去找来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看,却未必能如此投入。因为《爱乐之城》只是用了老电影的特征作为点缀,它的真正情感内核无疑是非常现代的,或者是经久不衰的。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且把重点放在了梦想尚未实现时的酸楚之上。The fools who dream,也就是女主角在最后一次面试上唱的那首歌,情深意切地道出了“追逐梦想的傻子们”心中的痛,闯下的祸,遭受的打击,Smiling through it, she sad, she do it.

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 -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j0022lfbil1.html

同时,这部电影也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洛杉矶这座城市的爱。白天的灿烂阳光,傍晚的深红晚霞,面朝大海的小码头,格里菲斯天文台前的山坡,高高挺拔的棕榈树,年久失修的龟裂的马路,路边陈旧简陋却有些腔调的房子,随处可偶遇的明星,无休无止的Party……

不同于美国其他地方,也不同于加州其他地方,不仅是风景,更是把洛杉矶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给秀出来了。而这其中的一个个人儿,又渴望在这浮华世界找到心灵的归宿。这一部分的情感,浓缩在了City of Stars这首歌里。

Emma Stone&Ryan Gosling《City of Stars》(金球奖电影《爱乐之城》主题曲) - MV精选 -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cover/icqchbuqwsr33gm/e03665gdkdv.html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City of stars
There's so much that I can't see...

当然,占据全片主导位置的还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这份感情不是山无棱天地合需要紫薇来哭泣,也不是肩负国仇家恨需要马教主来咆哮,那就是两个美好的平凡的人,那就是知己。瑞恩·高斯林,看似永远刚睡醒,但平淡外表下的骄傲、激情,这个人正如爵士乐一样,充满着自由发挥、冲突与妥协,换言之闷骚;更出色的是艾玛·斯通,喜怒溢于表,但毫不做作,她的一挑眉毛,一次苦笑,那就是一个可爱的人,路人转粉。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简单而奇妙,相识是幸运,分别是虐心。关于爱情,我一直是拙于文字描写的,《爱乐之城》也没有用一首歌来概括,而是在一个平静而虐心的结尾,奉上一段神乎其技的蒙太奇,配上全片反复出现的一段旋律主题,来告诉观众,我知道你们此刻的心里所想,也知道Sebastian和Mia的心里所念。看了这么多年电影,见多了飞车爆炸的刺激,还见多了缠绵悱恻的浪漫,也没少惊世骇俗的猎奇,但《爱乐之城》结尾部分的这段奇幻而美好的影像,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电影那最初的美好,最大的魅力。那就是放飞想象,来完全自由地编织影像,让梦境在荧幕上绽放。LA LA Land,除了“LA”可指洛杉矶(Los Angeles)外,整个词也意为想象中的、脱离现实的世界。

你看,无论是致敬经典,还是追逐梦想,或是对一座城市的表白,以及美好的爱情,《爱乐之城》的音乐与舞蹈,不是生硬的插入,而是自然的融合,情感的释放所在。本片对声音的把控不止于歌舞,还记得两人在家吵架,Mia甩门而去时长鸣不止的烟雾报警器吗?

情节上多么自然,情感上又恰如其分。感谢《爱乐之城》,带我重寻电影的美好。

————————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user avatar

我去看《La La Land》没有哭。

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集体在黑暗中鼓掌了,这在电影院里挺少见,但我也没有哭。

我是做好哭的打算去的,结果纸巾没用上。灯亮了,我和朋友互相质问,你怎么不哭啊?

我喜欢说正经事之前先说点别的。比如石头姐在里面的每一条连衣裙都异常好看,尤其是从跟男朋友家人的饭局上逃走,去找高司令的那一条绿色连衣裙,是可以日常穿出门的好看。我决定等时尚博主梳理一下,然后买一条同款的。

洛杉矶被拍得很美,我在洛杉矶读书的同学一直催促我去玩,说来吧给你拍照,我都口头敷衍,这一次突然想动身了。

有人觉得其实这就是部普通的青春歌舞片,大家被奖项唬得,都不好意思不感动了,我不觉得它平庸,但确实没哭出来。我也不太喜欢那种细节指认式影评,告诉你哪一分钟埋伏着什么梗,是在跟什么电影致敬,导演多么独具匠心——一部电影给人的冲击力是很直观的,不需要靠观众刻意留心。这就跟相亲一样,有没有看对眼是很直接的事情,回去查对方履历背景觉得“哎呀这个人是还不错”,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片子也不是谈恋爱,不用像说服自己“这是个好人”一样去拼命催眠“这是部好电影”。

即便没哭出来,我仍然挺喜欢《La La Land》。

关于剧情,读者应该被剧透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剧透也不妨碍你的观感,因为它的故事性很弱,无非是两个漂在洛杉矶的,有梦想的年轻人,相爱了,互相鼓励了,现实阻隔了,分开了。

我简直能想象国产电影人会边看边觉得委屈——我们也拍类似片子啊,我们也强调现实混账让爱情叛变啊,怎么你们打分这么两极化?

不冤。《La La Land》最珍贵的东西,是它的质感。

我看到朋友写了句非常好的影评,她说爱乐之城太old school了。但它的质感和温柔也来自于此,事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说,“我会永远爱你”,和“致有梦想的傻瓜了”。

就是old school。大部分国产青春片,它讲的是青春的故事,用的却是成年人的视角。是成年人在怀缅或者意淫青春。所以他们把年轻时候的事情疯狂化,极端化,让主角逃课打架离家出走,很多国产编剧,他们写不明白“两个人为什么会相爱”这件事,所谓的年轻时疯狂的恋爱,其实没什么感情基础,你不明白这两人为什么就看对眼了。幸好演员漂亮,我们看漂亮的人恋爱,觉得也行吧。

但《La La Land》拍得出,为什么是他跟她相爱了。而不是她跟Grey,或者他跟隔壁的谁谁谁。他们都在很大的城市里,为很远的梦想挣扎着,他们都因为梦想受辱,女主角Mia试镜时总是被打断,男主角Seb因为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被餐厅一次次辞退。他们不是一开始就互相吸引的,甚至一开始,他们不理解对方喜欢的东西。

梵高给他的弟弟提奥写信,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而Mia和Seb相爱的本质,是他们看到了对方心里的那团火。他们看重,并且珍惜对方身上的热情。

国产青春片喜欢把成年人拍得很不堪——当然大多数成年人也确实不怎么样。情人节,许多结婚的男士纷纷外逃出差,不是想赖掉礼物或者晚餐,而是有两边需要摆平,怎么都不能同时满足,索性躲出去,任由两边欢天喜地地晒转账记录。

但是《La La Land》最温柔的地方在于,分开了,两个人也都还是很好的人。Mia成了女演员,五年后下车,就是石头姐本色出演,是摇曳生姿的大明星,Seb开了自己的爵士乐餐厅。这种“好”,跟是不是功成名就其实没多大关系,幸运的是Mia在做自己喜欢的演员,家庭生活也很甜蜜,Seb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学会了边放歌边做饭,家里井井有条,再也不是一开始的乌七八糟。

前任变成很好的人,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你想,你们失散了,你也不能每天监督他说“你要这样啊你要那样”,他完全自由发挥,自己生长,然后若干年后你一看,哎,他还是那么好啊。会觉得时间敲在你身上的烙印,也都值了。

很难得的。就算我们不再是爱人,我也确认,你现在是个快活的好人。

电影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Seb重新回到乐队,一个杂志来给他们拍照,咔嚓咔嚓,拍到他的时候,摄影师很激动,说关掉音乐,你做一个——咬下嘴唇的动作。Seb长得好看,上镜,所以摄影师爱拍他,跟他的音乐没什么关系了,这时候人其实就成了一个商品。就像木村拓哉早年出唱片,唱片卖不动,但因为人太好看了,海报倒是都被一抢而空,连墙上贴着的都被女粉丝撕下来。

但Seb被摄影师激动地指挥着拍照的时候,他的女朋友Mia,在演一出观众寥寥的话剧。这一刻他们的疏离感达到巅峰。

还有他们俩为了Seb的音乐选择而争吵,Seb不想成为女朋友口中的“无业游民”,所以参加了不喜欢的乐队,他红了,Mia提醒他说,这真的是你喜欢的事情吗?

Seb很尖刻地回应她,或许你只是喜欢穷困潦倒时候的我,这样会让你感觉好过些。

这应该是很多年轻情侣争吵时说过的话吧,好奇怪啊,人年轻的时候,老喜欢跟爱人较劲,老是为着一点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说一些无可挽回的话,说你就是喜欢怜悯我吧,说你看不惯我现在比你顺吧。年轻的时候还会觉得,满世界都是可能性,也不是,真的非要那么个人不可。

所以就分开了。

看到结尾十分钟之前,我都觉得这是个喜剧。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因为相似走到了一起,然后为了各自的梦想分开。双方都得偿所愿,这个“愿”不是做大明星,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而是真正做了喜欢的事情。各自都把日子过得很好,好到身边是谁,仿佛也可以不计较。

但Mia再次走向Seb,故事以假设的形式重新来过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完美还是差了口气——当时没那么计较自尊心就好了,再坚决一点就好了。这不是一个“脸书趁爱侣熟睡再偷看”的故事,它没那么病态,感情是舒展健康的,但你就看着当初那么那么好的两个人,想他们翻过很多青春的藩篱就好了。

电影开头,说到“忽悠”这个词的时候,电影院的人都在笑,因为他们说的是“shanghai”。在欧美,早年船上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被绑架强行拉上船干活的,而上海又是著名的港口之一,很多载有被绑架人员的跨海的船都往上海开,这个意思就这么变过来了。后来shanghai又被扩展到忽悠。

Shanghai确实是个大忽悠。或者说,每一个大城市都是。它们给了年轻人站着做梦的机会,演员,编剧,歌手,演奏家,让他们错觉离理想很近很近,就好像Mia可以随便路过拍戏的街道。

但其实真正能留下的人很少,能够到梦想的人更少。

这就是我觉得大多数人看《La La Land》没什么好哭的原因,就大部分人而言,都没有过互相尊重互相鼓舞的爱情,以及矢志不渝的梦想。

至少我没有。

我哭不出来。我只是觉得……很轻微的遗憾。啊可能爱情应该是那样子的。不是互相试探又且战且退。但我没有。

我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同身受大概是……Mia一边做咖啡店店员,一边编借口到处试镜。

就是这样子的20多岁。

觉得自己能干点什么……但又怀疑自己运气没那么好,在名利场边缘观望过,但也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生活。就是这样的20多岁。

我不觉得这部电影不能带着现任一起看,尊重伴侣的前任类似于尊重他的历史。可能我这个人特别想得开,我老是看着男生心想,现在都这样……那以前该什么德行啊,姑娘你受委屈了。

它未必会让你想起前任,但它能让你想起20来岁。

什么都没有的,只有很多可能性在脚下延展的,非常敢尝试,也会轻率放弃的,总是兼顾不来爱情和理想,生存和意志的20来岁。

敬永恒的年轻人们。

user avatar

实在不明白LA LA LAND为什么中国地区宣传语是“致敬梦想与爱情的纯爱影片”,还有什么“复古爱情之旅”,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一点都不适合情人节上映。实质上,《爱乐之城》导演 Damien Chazelle选择用最浪漫的语言完成了对浪漫的否决。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做,上一部执导的电影《爆裂鼓手》亦如此。但不知为何广大观众很喜欢误解他,总说《爆裂鼓手》是励志电影,说电影表扬青少年如何好学如何成才之类,于是大家无从解释电影里师徒之间互相倾轧如此不择手段。当然,为了释疑,导演在一次访谈中坦承:

But I had always thought, when writing the film, that the ending had always veered a little more on tragic than triumphant.

...

I had always intended it to be a pretty dark ending.

由此可见,导演Damien Chazelle喜欢反鸡汤、反励志。


《爱乐之城》一开篇就用了一个一镜到底的歌舞长镜头,马上燃起了观众的热情。即使LA LA LAND不是年代戏,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色彩运用也极具年代感,画面饱和度很高,服装搭配复古明艳,让人离不开电影五光十色的画面。全片贯穿歌舞情节,男女主角都不是专业歌唱、舞蹈出身,表演技巧的确有所欠缺,但是故事情感补救,而且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原创音乐十分动听。(建议大家选择杜比全景声影厅观看,效果一流)


故事内容有点像《流动的盛宴》里面说的“那时候我们年轻,贫穷且相爱着。”“高司令”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个系丝绸领带的爵士钢琴师,对爵士音乐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他想开间爵士乐俱乐部,但他所痴迷的音乐更适合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钱去听;“石头姐”饰演的主角是一个寂寥的小演员,志向是女演员兼剧作家,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同样追求梦想的两人在这座城市里遇见彼此,坠入了爱河,相互慰藉扶持,追求梦想......

电影看到这里,你会感觉这部14项奥斯卡提名的爱情片是不是过誉了,剧情实在有点流入俗套。但戏如人生,美好很多时候会突然间被淋上一盆冷水,而“戛然而止”恰恰让人更难忘。


LA LA LAND是双关语,既是LA(洛杉矶)的外号,也指不着调(脱离现实)的地方。电影展现的表面歌舞升平、男欢女爱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如海市蜃楼一般。全篇淡淡忧伤的配乐早已经埋伏好预设的结局。故事颠覆了传统爱情的所有要素,没有任何铺垫,两个素昧平生就比中指的陌生人因为“追梦”成为“梦中人”。所以,两人的关系从做梦开始到做梦结束。

电影最后的15分钟出彩,是《爱乐之城》得到赞誉的主要原因。这段堪称让所有爱过的人都动容:多年后,女主角和丈夫无意间走进一家以她当年想法命名的音乐吧,见回坚持到最后的男主角,他弹起了当年定情之歌。然后导演用一段蒙太奇拍摄手法让两人重新选择,再回到现实,两人只是远远看了对方一眼,就此别过。

现实就是如此悲伤,你最爱的人往往最后不在你身边。连世上近来最受赞誉的爱情片都告诉你,真爱敌不过现实。你也许一直在守着这份爱,TA或许早已顺从了命运,选择了安稳。


最后,引用张爱玲说过的一段话结束——

“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

user avatar

爱乐之城,国内2月14正式上映。

庆幸我们2月11看的提前场,而不是情人节看。

情人节公映真是劝分必备。让那些还在各自奋斗的情侣,吃了烛光晚餐,准备看个电影升华下爱情的,看完尴尬不语。

先剧透下故事。

高架堵车,男女初识,男的不耐烦摁了下喇叭,女的比了个中指。

再识,女孩匆忙去片场面试,男的咖啡撞了她一身。

之后,女孩在酒吧听到男的弹钢琴,受到触动,想去搭讪。男的当天即兴演奏被辞退,心情正差,打断女孩话语,径直离开。

又再见时,两人感慨世界狭小,一同走了段路。

慢慢两人度过了开始的欢乐日子,男的带女孩听爵士,看电影,逛博物馆。

然而男的工作不稳定,女孩面试失败,生活不易。

最终,男的为生活妥协,去乐队做键盘,拿着稳定工资到处巡演。女孩的面试依旧失败,编写的独角戏也乏人问津。

此时,男主忙于工作养家,很难陪伴女孩。

女孩拿到第一份工作,在巴黎。

两人决定为自己的梦想独立一段时间。

五年后,女孩成了明星,有了家室。

某次来到一家酒吧,酒吧老板是男主,酒吧挂着当初她设计的logo。男主曾告诉她,他的梦想是开家爵士俱乐部,虽然爵士受众少,可能不赚钱。

女孩告诉他,自己想当个演员。

如今,两人达成了各自梦想。

女孩听男主弹她第一次怦然心动的那首歌,想着过去的日子。如果不是那些不顺遂的面试,不是贫穷导致的生活妥协,如果他们能顺利达到梦想,或许他们已经结婚生子很久了。

然而,这只是如果。

她离开酒吧。

他们相视一笑。

她没有回头。

---

一个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

情人节公映,算是给拼搏的小情侣敲警钟吗?

要奋斗,呵呵,奋斗都得分。

劝情侣情人节慎去观看。

这本片子,16年北美上映,风刮得很大,好评如潮。然而实际看下来,有些过誉。

Stone姐的演技还没达到封后水准,有些地方表情到了,眼神不到位。Gosling没什么存在感。

片子摄影多处失焦,银幕上给人感觉很晕眩。

和几本歌舞片雨中曲,芝加哥,红磨坊,剧院魅影比起来,还是逊色一些。甚至个人觉得,片子的情感细腻流畅程度,不如国产的如果爱和歌舞中国。

音乐也没到惊艳的程度。

奥斯卡提名十多项,不知道能拿到多少重要奖项。

Stone姐的City of stars唱得很美,也是惊喜。

好莱坞女星能唱能跳,实在全能。

---

好吧,我打脸了。

拿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

导演到目前就拍过三本片子,这次拿奖真是赚翻了。

石头姐校园剧出身,奋斗十年,到这个位置不容易。

89届奥斯卡,也实在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user avatar

01

微醺迷醉的小酒馆,一段旧旋律,勾起,往日情。

我爱极了,这个概念,也爱极了,这部电影。

如果爱情中的误解未曾发生,结局?会否重新来过.....

电影予我,是个造梦机器。

我,在别人的梦里,追忆着,我的,似水年华。

正如许多年后的夜晚,我孤身一人,选了一家,宿命般的影院。

在那个醉人的夜晚,再一次,念起她。念起,她,和有关她的,往日之情。

走出影院,夜凉如水。

冷风钻进胸膛,心却是滚烫烫的......

爱情里,所有的鸡毛蒜皮,终将烟消云散。

只有那记忆,它属于生命,有又谁,能轻易抹去?

梦醒时分,念起往昔。

我只能,选择藏匿。


02

夜凉如水,冷风如刀。

街头,霓虹闪烁的街头,一个人找了家影院。

影院,3号厅。

灯光熄灭,幕布亮起,坠入梦境。

……


03

冬。

大明星,和她丈夫,堵在了洛杉矶的车流。

“下去走走?”大明星问。

被悠扬旋律吸引的丈夫,走进了一家爵士乐酒吧......

她失魂落魄地跟着丈夫。

听到第一个音符的瞬间,回忆的胶卷,就止不住在她眼前回放。

一如,许多年前,她,第一次,遇到了他。

那是一个冬天。

翘班试镜失败的小演员,离开了乏味的酒会,漫步在大街上。

耳边响起的悠扬旋律,使她鬼使神差地推开了一扇大门。

她被一位爵士钢琴师吸引,当她鼓起勇气,上前打招呼,却遭到了不礼貌的无视。

不那么美好的一见钟情后,为了彼此自尊,她和他,纷纷故作姿态。

约看电影,也要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

这是一种隔着纱,不说破,嘴上说,“我对你没感觉”,又忍不住想你的悸动......

寒冷的冬天过后,迎来了爱情的春天。

这份爱是这么炽烈,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她有她的演员梦,他有他的爵士梦。

她,想当出色的女演员,兼剧作家;

他,想开一家纯粹的爵士乐酒吧。

她有时也会害怕,我会不会是没有天份的那个。

他对她说,何必在乎别人的想法。你为自己而演。

他是如此相信她,渐渐的,她也开始相信,她好像真的可以。

但不经意间,热恋的夏天,也埋下了秋天的种子。

当她的母亲,在电话那头,追问他不稳定的工作,和拮据的生活。

从未在音乐道路妥协的他,违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在尖叫的观众面前摆弄音乐合成器。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两人的情感面临着抉择和考验。

慢慢,

她放弃了她的演员梦......

他放弃了他的爵士梦......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的她的生命,是他告知她,有部新电影的面试机会。

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分歧后,他们还是彼此鼓励,不要放弃梦想。

只是现实,还是使得他们越来越远。

……


04

直至,许多年后的冬天。

大明星,和她丈夫,堵在了洛杉矶的车流。

“下去走走?”大明星问。 被悠扬旋律吸引的丈夫,走进了一家爵士乐酒吧...... 她失魂落魄地跟着丈夫。 听到第一个音符的瞬间,回忆的胶卷,就止不住在她眼前回放。

…...

“要不要再听一首?”旁边的丈夫打断了思绪

“不用了…...”

大明星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终究忍不住,回头凝望。

泪水,湿了眼眶.....


05

往日情

作词:姚谦
作曲:鲍比达
让我慢慢忘记你 像朝露蒸发阳光底
干干净净的心情 从此不再背负思念荆棘
记忆它属于生命 谁能轻易抹去
我只能全部都藏匿
脑海里 全是过往情景
我该如何整理 真教人力不从心
这份情感如何还给你
谁能够代替你 我毕竟已付出真情
让我慢慢忘记你 像朝露蒸发阳光底
干干净净的心情 从此不再背负思念荆棘
记忆它属于生命 谁能轻易抹去
我只能全部都藏匿
脑海里 全是过往情景
我该如何整理 真教人力不从心
这份情感如何还给你
谁能够代替你 我毕竟已付出真情
为什么 世界好不公平
先让我们相遇 又经历太多风雨
午夜梦里 常常回到往昔
梦醒难忍伤心 因为当时有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乐之城》(La La Land):一部现代音乐剧的怀旧与现实交织的赞歌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难忘的音乐电影之一。它不仅是一部致敬经典好莱坞音乐剧的作品,更是一曲献给所有追逐梦想的梦想家们的现代挽歌,一部关于爱情、牺牲与成长的深刻探讨。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三部曲,严格来说,是理查德·林克莱特这位导演献给时间、爱与成长的深刻注解,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集。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将我们带入杰西和席琳的人生轨迹,从初识的怦然心动,到中年生活的羁绊,再到暮年的回首与释然。《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1995)初见,总带着一丝理想化的.............
  • 回答
    电影《消失的爱人》(Gone Girl)无疑是近年来一部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作品。由大卫·芬奇执导,改编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以其惊悚的叙事、反转的剧情、对婚姻和媒体的深刻剖析,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心理描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评价:一部黑暗、扭曲且引人入胜的惊悚杰作从整体上看,.............
  • 回答
    《吃吃的爱》,这部由徐若瑄监制、马丽和李维嘉主演的电影,初听名字就带着一股子“吃货”的亲切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关于“吃”的爱。然而,当你真正走进影院,或者看完这部电影后,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梦想、亲情和自我价值的,略显笨拙但又不乏温情的探寻。故事的基调:从荒诞开场到现实触动电影.............
  • 回答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一场说走就走的青春与爱情,笑中带泪的治愈之旅提到《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画面,大概是那个在大理洱海边穿着婚纱奔跑的陈伟霆,还有他那张仿佛永远不会累的笑脸。这部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着一股子不顾一切的“疯狂”劲儿,也将爱情的酸甜苦辣在一次说走就走的.............
  • 回答
    《五尺天涯》(Five Feet Apart)这部电影,说实话,当初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犹豫的。毕竟,“青春疼痛爱情”加上“绝症”这样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催泪催到泛滥,剧情也有些俗套的影片。但看完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有意思一些,也更触动人心。首先,电影最核心的设定——囊性纤维化.............
  • 回答
    哈内克导演的《爱》(Amour)无疑是一部让人无法回避的电影,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衰老、疾病与死亡的残酷真相,同时又在绝望的深渊中,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极端韧性。初看之下,这部电影仿佛是缓慢而压抑的,但当你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它如潮水般涌来的震撼力。首先,从主题上来说,《爱》的野心之大,.............
  • 回答
    《爱情神话》是一部由徐峥、马伊琍主演,邵艺辉执导并编剧的2021年中国都市爱情电影。这部影片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对中年人情感生活的细腻描摹以及浓郁的海派风情,在上映后收获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一股清流,成功打破了国产爱情片的一些陈旧套路。影片整体评价概览:总体而言,《爱情神话》是一部口碑极佳、充满生活.............
  • 回答
    关于扎克·施耐德的《活死人军团》荣获第94届奥斯卡“粉丝最爱电影奖”这件事,说实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粉丝最爱电影奖”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传统的、由学院评委根据艺术造诣、技术革新或者社会意义来评判的奖项。它更像是一个民意调查,是观众投票选出来的。在奥斯卡历史上.............
  • 回答
    在评价微博上赵薇对电影《没有别的爱》被抵制事件所发表的声明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背景和赵薇的声明内容。事件背景:2016年6月,赵薇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没有别的爱》因其主演阵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 启用台湾演员戴立忍担任主演: 戴立忍被指控过去曾参与或支持台湾的“反服贸.............
  • 回答
    要评价王传君,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他拒绝拍摄电影版《爱情公寓》这一个事件上。这个选择固然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颇具争议但也极其重要的节点,但要全面理解他的评价,需要结合他之前的经历、他本人的价值观以及这件事背后所牵扯到的行业生态。拒绝电影版《爱情公寓》:一次勇敢的“叛逃”还是“忘本”?首先,我们得回顾一.............
  • 回答
    说起《爱情公寓》大电影,这真是一段让人五味杂陈的经历。作为陪伴了我们不少青春时光的电视剧,《爱情公寓》带给我们的笑声和泪水是实打实的,所以当电影版消息传来时,那心情,就像期待老朋友的聚会一样激动。然而,看完之后,那种感觉嘛……就像你说的那样,有点复杂。首先,从情怀的角度来说,电影版确实给了很多观众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台湾专家这句话。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之间。从“买不起电脑”这个点来看: 成本考量是现实存在的: 电脑,特别是功能齐全、性能较好的电脑,其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即使是相对便宜.............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叙事、角色塑造、主题表达、视觉效果以及它在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定位。整体评价:一部打破常规、充满野心,但也饱受.............
  • 回答
    电影《绣春刀 2:修罗战场》的深度评价《绣春刀 2:修罗战场》(以下简称《绣春刀 2》)作为《绣春刀》系列的前传,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写实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更在故事深度、人物塑造、主题探讨以及动作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升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回味无穷的明末.............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作为2021年国庆档现象级影片《长津湖》的续集,承载了巨大的期待。它将故事聚焦于长津湖战役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摧毁水门桥,并通过此事件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惊人勇气。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
  • 回答
    《黑客帝国 4:矩阵重生》(The Matrix: Resurrections)是一部 polarizing(引起两极分化)的电影,它在评论界和观众中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要评价这部电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怀旧与致敬 vs. 创新与颠覆: 怀旧与致敬: 这是《矩阵重生》最显眼的.............
  • 回答
    电影《爵迹》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国产奇幻大片,由郭敬明执导,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尝试突破中国电影类型片局限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 视觉效果:《爵迹》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顶尖的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这部电影耗费巨资打造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每一个角色的服装.............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评价一下电影《独立日2:卷土重来》(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总体评价:一部视觉效果震撼、娱乐性十足,但剧情和角色深度明显不足的续集。它成功地继承了前作的科幻宏大设定,却未能达到前作在创新性和感染力上的高度。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
  • 回答
    电影《闪光少女》中的“斗琴”环节,无疑是影片最核心、最精彩、也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它不仅仅是音乐的比拼,更是青春的呐喊、梦想的坚持以及一群平凡少女逆袭的缩影。要评价这一环节,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音乐上的震撼与创新: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震撼心灵: 《闪光少女》的斗琴之所以成功,最核心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