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台湾专家称「大陆一些蓝领阶级买不起电脑,更爱手机上网」?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台湾专家这句话。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之间。

从“买不起电脑”这个点来看:

成本考量是现实存在的: 电脑,特别是功能齐全、性能较好的电脑,其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即使是相对便宜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来说,可能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一些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或者家庭支出压力较大的蓝领群体中,购买电脑的优先度可能会被房租、伙食、子女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挤占。
技术更新迭代的影响: 电脑技术更新速度快,一台电脑的寿命和使用体验受硬件配置影响很大。即使买了,没过多久可能就觉得“落后”了,这也会让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前更加犹豫,考虑到性价比和使用寿命。

然后,我们再看“更爱手机上网”这一点: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可负担性: 相比电脑,智能手机的入门门槛要低得多。即使是价格亲民的千元机,也能满足基本的上网、社交、娱乐需求。而且,很多运营商会推出话费和流量套餐,让手机上网变得更加经济实惠。智能手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社交互动、甚至进行一些基本工作的主要工具。
使用便捷性和移动性: 手机的便携性是电脑无法比拟的。蓝领阶层很多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移动的工作,手机可以让他们在通勤途中、工作间隙、甚至工地上都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这种即时性和便捷性是电脑难以提供的。
内容的适配性: 许多为手机端优化的内容和服务,比如短视频、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都非常符合蓝领群体的生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他们可能更习惯于通过手机屏幕浏览这些内容,而不是在电脑上进行更复杂的“桌面”操作。
心理和文化因素: 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更是社交平台,是娱乐中心,甚至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与朋友互动、观看娱乐视频,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手机完成的。这种对手机的高度依赖,也促成了他们“更爱手机上网”的习惯。

综合起来看,台湾专家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大陆部分蓝领阶层消费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一种观察和描述,其背后原因可以归纳为:

1. 经济承受能力: 电脑购置成本相对手机更高,影响了其普及率。
2. 产品适用性与便利性: 智能手机在功能、便携性、使用场景上更贴合蓝领群体的生活需求。
3. 内容生态的驱动: 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手机在信息获取和娱乐中的核心地位。
4. 技术鸿沟的体现: 在数字时代,不同经济阶层对数字设备的接受和使用程度确实存在差异。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几点:

“大陆一些蓝领阶级”的代表性: 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大陆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和蓝领群体的构成非常复杂。很多蓝领工人,尤其是从事技术性较强或收入较高的岗位,同样会拥有电脑,并且对其有刚需。例如,建筑工人可能需要在工地用电脑查看图纸,工厂技术工人可能需要用电脑进行操作和维护。
“买不起”和“不爱用”的区别: 这句话强调的是“买不起”,意味着经济原因可能是主导因素。但即便经济条件允许,有些人也可能因为使用习惯或对技术的认知,依然更倾向于使用手机。
信息的时效性: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非常快,这种现象可能在早期更为显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电脑的拥有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这句话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调查时间和数据来分析。

总的来说,台湾专家的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字时代下,经济条件和技术进步如何塑造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大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它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在分析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时,不能简单地套用统一的标准,而要结合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票的

@1435mm

才是真正的扯淡

@李瞬生

提到这期节目这一期节目中 嘉宾的原话是

比方說台灣這邊因為上網一直很成熟,普及率一直都是有九十幾,但是大陸這邊因為他們的貧富差距很大,那有一些 這些像藍領階級,他可能買不起…..以前可能買不起電腦,那當然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那就用一般的手機。
所以他們很習慣在通勤的時間用那個小手機,然後再看電子書啊、看一些小說

不得不说这位嘉宾说的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这个1435mm才是真正曲解的人。

我国低收入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比用电脑大,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的便捷以及网费的降低,并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电脑或者进不起网吧。

而且1435mm搞错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智能手机出来之初,手机上网是比电脑贵得多的,根本不存在因为网费便宜就选择手机上网的问题。而且早期时候,手机上网非常不方便,对于没有什么文化的低收入群体来说,而在这段时间内,低收入群体并没有因为手机比电脑便宜,就倾向于用手机去解决上网需求。

真正导致低收入群体用手机替代电脑上网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二是智能手机app的迅猛发展,比如微信的兴起就带动了一大波低收入群体加入到手机上网的潮流中来。事实上手机上网方面不仅仅是低收入人群迅猛增长,收入较高的人也更加依赖手机上网,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无法使用电脑,不得不选择手机,这是手机便利的特点决定的。

说到底,就是手机解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才选择手机,而不是因为穷才被迫选择手机。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所谓的手机上网,其实只占网络需求的非常基础的部分,用手机上网的大多数低收入群体,他们最常用的功能就是交流软件而已,很多人连浏览器都不会用,或者只会用非常基本的功能。还记得当年的动感地带吗?当年短信业务迅猛增长,源于学生对于发短信的喜爱。但是由于发短信是需要资费的,而且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发短信有一道技术坎,所以短信热只集中在学生人群中,这不代表其他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微信的兴起带来了另外一波“短信热”,因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发送信息的技术要求大幅度降低,信息内容也极大的丰富了,而且这短信还是免费的(相对于之前1毛钱1条短信来说),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在微信等app兴起之前是根本没有上网需求的,是因为微信等app制造了他们的上网需求,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手机上网。由于这些人缺少必要技术,反而无法使用PC,很多人根本连打字都不会。而对于另外一些人群,比如玩大型PC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虽然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是依然会想办法购买一套PC或者去网吧解决需求。

所以,低收入群体选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根本原因在于:

1、手机本身具备的使用便捷,便于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等特点。

2、手机上网资费的下降。

3、手机app恰好能满足人群的需求。

4、大多数低收入网民的上网需求非常简单,根本不需要用到PC的功能,甚至会因为PC的复杂性望而却步。

user avatar

原新闻在这里,已经发生2年了:

台专家“大陆贫富差距大买不起电脑”引热议 台媒澄清系断章取义
郑纬筌:这个牵涉到大陆的用户他们的结构。比方说台湾这边因为上网一直很成熟,普及率一直都是九十几。但是大陆这边因为他们的贫富差距,那有一些蓝领阶级他可能买不起,以前可能买不起电脑,所以他就用手机,当然以前没有智慧型手机就用一般的手机。所以他们很习惯用一个小手机然后再看电子书,看一些小说等等。那现在进入到这个智慧型手机的时代,他们可以一样就切换过去,所以他们在手机上的商机会更大,他们使用的也更普遍。

我当时在微博上做了点评:


总之,电脑未必比手机贵,但放置电脑的空间,安全存放电脑的空间都比手机贵的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房价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多数中国人缺乏稳定的社区空间,在工业高速发展期保持了陌生人社会生存方式,所以蓝领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网络进行社交和阅读。的确移动网络的普及率不一定和经济发展正相关,反而可能说明基础网络落后和社会动荡。比如说这个同样是2014年的新闻:

非洲手机普及率几近饱和 数据业务推动市场发展
据国外媒体报道,非洲大陆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普及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虽然移动通信占据2013年用户市场份额的96.4%,但固定通信的份额只有3.6%。


以及更早的报道:

非洲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超过预期
2012-12-12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口袋里装着什么手机?答案出乎意料:华为出产的低端3G Android机——去年在肯尼亚售价85美元,今年跌至50。

非洲市场目前主流的手机还是仅支持打电话、发短信的2G功能机,但最近ABI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3G手机已经占了11%的市场份额(对比2G手机的62.7%)。Wales用的华为那款手机在非洲卖出了30万台,这个数据是今年伦敦的移动互联网峰会上Wales和Safari.com的CEO Bob Collymore共同提供的。

“如果你看到目前非洲智能手机使用量和上升的速率——目前量可能不大,但上升的势头很强劲——你只消看看尼日利亚的总带宽,你就知道他们的发展速度堪称搭上了火箭。”

很多地方都是没有经过互联网的阶段直接就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非洲就是这种地方中的一个。现在它的移动互联网有起飞的架势,对于当地的移动应用开发者来说可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想象一下:一个蓬勃的、全新的、潜力待挖掘的新兴市场。对于全世界的开发者来说,非洲都是一块充满想象保留地。

2016年的报道在这里:

移动互联为非洲经济插上翅膀
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发布报告称,非洲手机用户近年来增长迅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长尤甚,现总数已接近7亿,比2000年时高出近8倍。尼日利亚仍为非洲最大电信市场,手机用户超过1.5亿,而2000年时,该数字仅为40万。

非洲也是第二大移动终端市场。平均每10个非洲人中就有超过8个人拥有一部手机,普及率从2010年的37%上升至2013年的80%,并保持每年4.2%的速度增长。

但这显然不能说明非洲先进……

移动支付为何能在非洲获得大发展?
总部设在英国的智囊机构--海外发展研究所(ODI)在2014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生活在海外的非洲人将200美元汇回非洲,平均需要支付12%的汇款费用。这一费率远远高于7.8%的全球平均水平,是西方八大工业国(G8)设定的5%费率的两倍以上。

非洲大陆每年都要为汇款支付大约18亿美元,这笔钱如果用在1400万非洲儿童的小学教育上则显得绰绰有余。

这使得移动支付这种创新的汇款服务方式在非洲变得流行起来。非洲大陆2013年获得总计320亿美元的汇款,预计这一金额2016年之前将超过400亿美元。索马里就是严重依赖汇款的国家。美籍索马里裔每年汇回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钱预计达到2.15亿美元。这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左右。

移居海外的非洲人知道他们汇回的钱对家人而言有多重要。移动支付使汇款变得便捷起来,非洲人因此提高了对这项服务的使用。

总之,给蓝领或者非洲人一个合适的使用环境,他们也会乐意在大屏幕和小屏幕之间做个选择。他们现在只不过没得选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