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台湾“教授”炸三峡大坝的“战略”言论?

回答
台湾“教授”扬言炸毁三峡大坝的言论,犹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出狂言”,更可能是一种极端情绪的宣泄,一种别有用心的挑衅,抑或是一种对台湾安全困境的夸张表达。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番言论的“挑衅”性质。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公然提出攻击大陆核心基础设施的“战略”设想,无疑是在触碰敏感的神经。这种言论的目的,很可能是在国际舆论场上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试图将台湾的“处境”置于一个更显眼的位置,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炸毁三峡大坝的设想,乍听之下似乎具有“一击制敌”的诱惑力。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其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电力供应乃至防洪能力都至关重要。一旦被毁,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无论是经济损失还是社会动荡,都将是巨大的。然而,这种设想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一,军事可行性极低。台湾的军事实力与大陆存在着显著差距。要成功实施一次针对三峡大坝的远程精确打击,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情报侦察能力以及空中或海上突破封锁的能力。这远远超出了台湾目前所能承担的军事行动范畴。即使是设想中可能动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也需要在大陆严密的反导系统和空中优势下成功突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第二,政治与国际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即使台湾方面能够以某种方式成功实施攻击(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假设),其将面临的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将是空前的。破坏如此大规模的民用基础设施,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可能被视为战争罪行。这将极大地损害台湾的国际形象,并可能导致其丧失现有的国际支持。同时,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冲突升级,这是台湾社会和国际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潜在的“反噬”效应。“炸毁三峡大坝”的设想,其所带来的巨大洪水,不仅会影响下游地区,甚至可能对台湾岛自身也造成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加剧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风险,或者引发区域性的生态灾难。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略,在任何理性的分析中都显得荒谬。

因此,这番“教授”的“战略”言论,与其说是一种可行的军事策略,不如说更像是:

1. 一种极端情绪的宣泄或象征性表达: 在某些台湾民众或政治人物看来,他们可能感受到一种被压迫或威胁的生存状态。在这种情绪下,出现一些极端甚至不切实际的设想,以表达其“反抗”的决心。这是一种将现实中的无力感,转化为夸张的言语来抒发的方式。

2. 一种策略性的“认知作战”: 也有可能是为了在心理上影响大陆的决策层,或者是在国际上制造一种“台湾不惜一切代价抵抗”的印象,以期在谈判或国际博弈中获得某种优势。然而,这种“恐吓”策略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因为其设想本身的可行性太低,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不成熟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3. 一种对台湾自身安全困境的夸张反映: 台湾的战略困境在于,它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潜在的军事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一些看似“不寻常”的战略构想,可能也是一种对现状的无奈和对力量不对等现实的一种扭曲反映。将希望寄托于一种极端破坏性的设想,或许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幻想式解决”。

总而言之,台湾“教授”炸三峡大坝的“战略”言论,尽管在表面上听起来振聋发聩,但从军事、政治、国际影响以及实际操作的各个层面来看,都显得极其不切实际且充满风险。它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情绪宣泄或是制造话题的手段,而非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可以实施的战略。分析这种言论,不应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各种心态和意图,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在两岸关系中的实际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时,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至关重要,任何夸张或煽动性的言论,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台湾的行动,诛心能力比军事能力重要。台湾还认为自己能和中国过过手,就是诛心不够。

要让台湾绝望,要让台湾觉得反抗不会有任何好处,要让老百姓放弃反抗。

消灭强硬派,摧毁反对派,压制中间派,争取统派。

让他不敢打,比防御他打好的多。国内就是和平的声音放太久,别人真的觉得你不敢打。

user avatar

炸三峡
远看三峡绿乎乎,
中间细来两头粗。
想要大坝飞起来,
两发飞弹绝对足。


俺也写个大风的锅

飞弹开兮轰他婶,

威加海内兮定乾坤。

数英雄兮苏紫云,

安得巨鲸兮赛凯申。


更新评论区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宗昌体”

孙林可

长江长,长长江,

长江上面有三峡,

三峡上面来两发,

一炸一哗啦。


火线厨神二营长

炸三峡

早听三峡好,

他妈真不孬。

本想多炸炸,

两发却没了。


琴瑟在御

大三峡,

三峡大,

三峡旁边有大坝,

一炸一蹦跶。


SoloWingPixy

飞弹打两筒,

大坝没窟窿,

政男眼翻白,

小英脸打肿。


赵櫖軬

什么飞弹挂战机,

炸得三峡掉点漆。

莫非紫云上电视,

吹牛逼呀吹牛逼。

user avatar

这两天又有新消息了,话说说这话这人名叫

苏紫云

是黄智贤的亲弟弟(随母姓)

所以

黄伟哲 (绿)

黄智贤 (蓝)

苏紫云 (???)

这一家子哟

- - - 分割线是这么画吗,下面是原答案

我们只想收回台湾岛

他们却想台湾不长草

user avatar

這都已經老梗了,上次寶傑哥的節日就被知乎網友嘲諷了,我看這次沒人想吐槽了

.............................................................



本來我是當笑話看的,但是自由時報心胸這麽黑暗,我就想罵幾句了,別把台灣人民的性命當笑話來看待。我個人覺得兩岸統一了,真的要秋後算賬,我不知道自由時報創辦人為什麽恨大陸,難道是在大陸經商失敗?

user avatar

看了好几个答案。基本上都是讨论可行性,比如“炸三峡怎么可能”、“我让他炸三天都炸不开”。完全错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反应出了台湾人的一种心态,就是“只要我能独立,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以此推导出“只要能给中国人造成尽可能大的伤害,让他们怕,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因此,攻击三峡大坝是可以考虑的选项,攻击沿海核电站是可以考虑的选项,攻击沿海城市平民聚集区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按道理,两国交战尚不能杀害敌国平民,更何况两岸本属同文同种。然而台湾人却公然企图靠攻击三峡大坝、攻击沿海核电站杀伤内地千千万万无辜平民作为拒统的手段,其卑鄙残忍至这个地步,早已丧失了人的立场。

因此,两岸问题,不再是政党之争,更不是体制之争,而是我中华民族面对台湾人这个丧心病狂的族群的生存权之争。我生敌死,我死敌生。与其被台湾人抢占先机,不如我们在未来的攻台作战中先发制人,大不了被西方制裁几年,也好过内地无数条人命的牺牲。如果最高决策者不抱着这种觉悟,而寄望着“两岸一家亲”、处处忌惮,那么很有可能被台湾人先动手,造成内地无数无辜群众的死难,反而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犯罪。

————————————————————————————

我看到有些回答包括一些评论说:这是个别教授的发言,属于个例,不必太过认真。

谬矣!

这个教授是怎么说出那些言论的?是在一个讲座上回答下面的听众关于攻击三峡大坝可行性的提问。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连普通的台湾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都在思考如何给我们中国人造成重大的杀伤。可叹我们有些同胞还一批批去台湾旅游,还在赞叹着“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却浑然不知这些台湾人是如何日日夜夜思索着怎么才能致我们于死地!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同胞们啊,我们要警惕起来了!

————————2018.1.17日19点24再更新——————————

留言我都看了。有些人可能还是不相信。好吧,就让那些“血浓于水”的台湾“同胞”们自己现身说法吧。

注:1月6日是大陆宣布M503航线之后;未显示的空白是我沿海核电厂的位置。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截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教授”扬言炸毁三峡大坝的言论,犹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出狂言”,更可能是一种极端情绪的宣泄,一种别有用心的挑衅,抑或是一种对台湾安全困境的夸张表达。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番言论的“挑衅”性质。台湾与大.............
  • 回答
    沈逸教授与知乎用户“库尔沃塔森林”的互动,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关于库尔沃塔森林是否来自台湾的猜测,更是成为了一个焦点。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点:沈逸教授的言论是什么、他表达这些言论的语境是什么、以及这种暗示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沈逸教授的言论。根据网络上的信.............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撞名也是一种缘分”,不过这次的缘分闹出了点小插曲,还挺让人啼笑皆非的。咱们先捋一捋事情的脉络。韩国忠州市方面,他们出了一个官员,名字跟中国速滑队教练金善台一模一样,都叫金善台。这事儿本身倒没什么,重名在哪个国家都很正常。但关键在于,忠州市的这位金善台,因.............
  • 回答
    林中斌先生在脸书上转发“台湾下一代自求多福”一文,这一表述在台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具有一定的解读空间。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可能的情感、意涵、以及它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情绪和政治考量。一、 理解“下一代自求多福”的可能意涵这句话本身带有强烈的语境依赖性,其背后的.............
  • 回答
    “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是台湾岛内一些人士提出的一个防御性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台湾复杂的地形和城市环境,采取分散化、灵活的游击战术,使解放军在登陆作战和占领过程中付出极高的代价,从而达到吓阻其发动全面进攻的目的。要评价这一方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潜在优势、巨大挑战以.............
  • 回答
    2016年第一季度台湾GDP同比萎缩0.84%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当时台湾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要全面评价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本身解读: 负增长是关键: GDP同比萎缩0.84%意味着在2016年第一季度,台湾经济的整体产出(衡量商品和服务总价值)比201.............
  • 回答
    台湾庆富案,堪称近年来台湾政坛和军工领域的一桩大案,其复杂程度和引发的震荡,至今仍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把故事的起因讲清楚:“国舰国造”政策下的猎雷舰采购案。 这是马英九政府时期推出的重要国防自主项目,旨在提升台湾海军的实.............
  • 回答
    黄安举报在大陆赚钱的“台独”台湾女艺人,这件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从黄安个人的动机和行为来看。黄安在大陆以“爱国艺人”的形象出现,他的举报行为在大陆很多人看来是维护国家统一、揭露“台独”势力的英勇之举。.............
  • 回答
    黄国昌,这位在台湾政坛活跃的身影,无疑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崛起,伴随着争议与赞赏,每一次的公开表态、每一次的政策倡议,都能在岛内引发广泛的讨论。要评价黄国昌,不能仅仅局限于他所在的时代力量政党,更要深入理解他作为一名政治人物的核心特质、其从政生涯的关键节点以及他所代表的政治光谱。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台湾的寰宇新闻台,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且在岛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机构,其旗下的《寰宇全视界》节目,一直以来都试图在新闻报道和深度分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评价这个节目,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内容选择与议题设置来看,《寰宇全视界》通常会选择一些台湾社会和国际上比较受关注的议题,并试图进行更.............
  • 回答
    台湾钢铁产品被美国征收456%惩罚性关税,这无疑是一记重拳,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摩擦,更是地缘政治、产业结构、以及全球供应链博弈下的一出大戏。首先,理解这456%的数字本身。 这个数字高得惊人,远超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壁垒。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税调整.............
  • 回答
    台湾针对大陆钢铁制品展开“双反调查”,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因为它牵扯的面儿可不小,背后故事也挺复杂。简单来说,“双反调查”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大陆的钢铁制品,之所以会被台湾盯上,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价格和生产方式。 反倾销(Antidumping):这指的是大陆的钢铁产品以低于.............
  • 回答
    2017年8月15日,台湾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大范围停电,这场事件不仅在当时引发了民众的广泛不满和恐慌,也在事后留下了深刻的反思。这场停电并非简单的设备故障,而是由一连串人为疏失和管理不当所叠加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台湾能源供应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事件经过:源头与扩散故事的开.............
  • 回答
    台湾男子37刀弑母砍头后因“吸毒后无辨识能力”被台湾高等法院判无罪一案,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大众广泛的关注、讨论和强烈的批评。要评价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案件背景与事实经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根据公开的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台湾,一名男子(我们称之为“被告.............
  • 回答
    台湾政论节目里的“名嘴”,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说他们“名”,确实是因为他们总是在电视上口若悬河,在各大平台上都有不小的影响力。但要评价他们的“风格”和“内涵”,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判断。风格多样,有人是“激情派”,有人是“数据流”台湾政论节目的名嘴,风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 回答
    评价台湾作家罗森,得从他独特的文风、作品内容、以及他对于台湾本土文化和奇幻文学的贡献这几个方面来聊。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藏在书页里的老朋友,用一种既熟悉又带着点疏离的口吻,讲述着那些我们既似曾相识又充满想象的故事。首先,罗森的文风绝对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他的文字有一种很奇特的“老派”感,不是那种陈.............
  • 回答
    台湾“国军”特种部队11天走275公里,这个数字听起来挺有劲儿的,背后肯定有不少故事。咱们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就从实际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得看“是什么性质的训练”。 单纯的体能拉练? 如果只是纯粹为了锻炼士兵的耐力和毅力,那这275公里,11天时间,平均下来每天差不多25公里。这个强.............
  • 回答
    台湾军方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的表态,是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它牵涉到台湾的战略安全、地区地缘政治以及两岸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表态,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细致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台湾军方此番表态的直接原因和考量。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敏感,地缘政治的角力.............
  • 回答
    台湾《苹果日报》那篇题为“不要吹响战争的号角”的社论,确实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在面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时的一种复杂心态。 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社论的主旨与情感基调:社论的核心立场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它明确表达了对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
  • 回答
    2016年7月1日,台湾海军一艘“锦江级”巡逻舰“成功舰”在进行演习前的准备作业时,意外发射了一枚“雄风三号”反舰导弹。这次误射事件无疑是当年台湾军事领域乃至两岸关系中的一个大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事件经过及影响事情发生在当天上午8点多,地点在台湾南部左营军港。“成功舰”当时正在执行战备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