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台湾「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的方法?

回答
“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是台湾岛内一些人士提出的一个防御性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台湾复杂的地形和城市环境,采取分散化、灵活的游击战术,使解放军在登陆作战和占领过程中付出极高的代价,从而达到吓阻其发动全面进攻的目的。

要评价这一方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潜在优势、巨大挑战以及可行性等。

一、 理论基础与概念解释

1. 游击战的精髓: 游击战(Guerilla Warfare)是一种非对称作战模式,通常由人数较少、装备相对简陋但机动性强的非正规武装力量,在敌占区或敌后,对优势敌军进行袭扰、破坏、伏击等作战。其关键在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 城市作战的特殊性: 城市环境提供了大量的掩蔽物(建筑)、地形优势(街巷、地下通道)、人口稠密(易于隐藏、提供支援或成为人质)以及心理上的复杂性。城市作战往往演变成巷战,对抗双方都将面临巨大的伤亡和消耗。
3. “吓阻”(Deterrence)的含义: 在军事战略上,吓阻是指通过展示或暗示一旦对方采取敌对行动将招致无法接受的报复或损失,来阻止对方采取该行动。这是一种战略威慑,并非主动进攻。
4. “用城市游击战吓阻”的逻辑:
提高登陆成本: 解放军一旦选择登陆台湾,将面临恶劣的海洋环境和台湾海峡的守军抵抗。如果解放军成功登陆,那么在占领台湾过程中,尤其是在城市区域,将面对严密的工事、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以及难以预测的破坏行动。
增加占领难度: 城市作战往往是消耗战,需要逐屋清扫、逐街推进,这会极大地消耗登陆部队的兵力、弹药和士气。解放军可能需要面对旷日持久的城市拉锯战,其伤亡可能远超预期。
制造国际舆论压力: 激烈的城市抵抗和高昂的平民伤亡,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给解放军的行动带来巨大的政治和外交压力。
迫使解放军重新评估收益/风险比: 通过展示台湾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以及游击战带来的巨大“代价”,使解放军认为,即使成功登陆,其付出的代价也可能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放弃进攻的念头。

二、 潜在优势

1. 发挥台湾地形优势: 台湾拥有纵横交错的城市街区、山区和平原,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舞台。分散的人民武装可以利用这些环境进行有效的隐蔽和机动。
2. 人民战争的动员潜力: 台湾人口相对密集,如果能够有效组织和训练,可以形成庞大的基层抵抗力量。民众的参战意愿和配合程度是游击战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城市环境易守难攻,为守方提供了更多伏击和消耗敌军的机会。每一次战斗都可能给解放军带来非对称的损失。
4. 心理战的有效性: 持续的、分散的游击袭击能够不断打击解放军的士气,制造不安全感,并可能对其内部造成分裂和恐慌。对于占领军来说,在敌对的人群中维持秩序和进行统治,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5. 不对称的战斗优势: 相比于大型的装甲部队和空降部队,经过训练的游击队员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城市战场景,并利用手中武器(如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狙击步枪等)对敌军的重型装备造成威胁。
6. 延长作战时间,争取外部援助: 游击战的持续性可以为台湾争取宝贵的作战时间,以便获得国际社会的军事、经济和外交援助。

三、 巨大挑战与潜在劣势

1. 情报与侦察的劣势: 现代战争高度依赖信息和侦察技术。解放军拥有先进的卫星、无人机、电子侦察等手段,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定位游击力量。分散化的游击队容易被发现和围剿。
2. 火力与装备的悬殊差距: 尽管游击战强调不对称,但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程度极高,拥有压倒性的空中、火力、装甲和电子战优势。游击队在装备上可能难以与正规军抗衡,一旦被发现,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摧毁。
3. 训练与组织的难题: 组织和训练一支能够有效进行城市游击战的“人民武装”是一个极其复杂和长期的工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专业的教官、完善的训练设施,以及高度的政治和军事纪律。一旦训练不足或组织不力,这些力量可能成为低效甚至负面的存在。
4. 民众伤亡与人道危机: 城市游击战意味着战斗将在人口密集区展开。平民将承受巨大的风险,伤亡可能非常惨重。这不仅会给台湾社会带来巨大创伤,也可能因为严重的平民伤亡而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解放军也可能以“反恐”或“平叛”名义,对可疑的平民目标进行严厉打击。
5. 后勤补给的困难: 游击队通常依赖“敌人的补给”或秘密的地下网络。在解放军全面封锁和占领下,维持游击战的后勤补给将异常困难。
6. 心理和士气的维持: 长期处于被动挨打、躲藏、袭扰的状态,对参战者的心理素质是巨大的考验。缺乏有效指挥、装备落后、伤亡过大都可能导致士气迅速崩溃。
7. “吓阻”的有效性存疑: 现代军事力量的决策考量因素复杂,解放军是否会因为一场可能发生的、高昂代价的城市游击战而放弃攻台,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中国大陆将台湾视为核心利益,其决策逻辑可能超越单纯的成本收益分析。他们可能会评估“不战自乱”和“速战速决”的选项。
8. 国际支持的不确定性: 尽管台湾希望借此争取国际支持,但国际社会的介入程度和速度难以预测。如果台湾自身无法展现出有效的抵抗能力,国际社会的支持可能不足以改变战局。

四、 具体实施的考量

如果台湾要构建“城市游击战”的吓阻能力,需要考虑以下关键点:

1. 情报网络的建设: 建立覆盖全岛的、分散但相互联通的情报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侦测解放军的行动,并为游击队提供目标信息和预警。
2. 基层武装的训练与装备:
分散训练: 在社区、乡镇层面进行低调且持续的军事和战术训练,侧重于近战、巷战、破坏技能、野外生存、急救等。
装备选择: 重点装备轻便、易于隐藏、火力集中的武器,如肩射导弹(如“标枪”或类似产品)、火箭筒、精确射手步枪、爆破器材、通信设备等。同时,需要大量弹药储备。
反制手段: 训练如何对抗无人机、电子干扰等现代侦察和压制手段。
3. 地下工事与隐藏体系: 挖掘和修建大量的地下掩体、通道和储存设施,以应对解放军的空袭和炮击,并为游击队提供安全的藏身和集结场所。
4. 民众意识的培养与动员: 通过教育、宣传和演习,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抵抗决心,使其愿意在必要时参与到抵抗行动中,或为抵抗力量提供掩护和支持。
5. 指挥与通信系统: 建立去中心化、高度冗余且抗干扰的通信和指挥系统,确保在主要指挥节点被摧毁后,分散的游击单位仍能有效运作。
6. 心理战与舆论战的配合: 通过媒体宣传,不断放大解放军可能的损失和占领的难度,塑造不屈不挠的抵抗形象,以期在国际社会和解放军内部制造舆论压力。

五、 总结评价

“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是一种基于非对称作战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构想,其核心在于提升解放军攻台的“代价”和“风险”,从而达到阻止其行动的目的。

优点在于:
它试图充分利用台湾的地形和人口密集优势,以较小的资源对抗强大的敌人。
它能有效地消耗敌军的士气和兵力,增加其占领的难度和成本。
它具有一定的心理战和舆论战效果,可能争取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但其缺点和挑战是极其巨大的:
“吓阻”本身并非定论: 现代军事决策非常复杂,解放军是否会被预期的游击战吓退是未知数。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决心可能超越了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
现代科技的压制: 解放军先进的侦察、情报和火力优势,对分散的游击力量构成了巨大威胁。
实施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建立一支有效的、训练有素的游击力量,并使其在现代战争环境下持续作战,面临巨大的组织、训练、后勤和生存挑战。
巨大的平民伤亡风险: 城市游击战几乎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平民伤亡,这对台湾社会和国际观感都将是灾难性的。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绝地反击”的策略,将风险转移到攻方身上,寄希望于通过极大的抵抗成本来阻止进攻。然而,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高度依赖于解放军的战略判断、台湾内部的动员能力、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在高度现代化的战争面前,单纯的游击战可能难以独立支撑,更多需要与正规防御体系(如精确火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相结合,才能构成一个更全面的防御态势。

因此,评价这种方法时,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它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防御战略思路,但其成功与否,以及是否能够有效达成“吓阻”的目的,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代价。它更可能是一种在战术和战略层面上的重要补充,而非独立支撑整个防御体系的唯一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 不合群啊, 来这里倒盆冷水,为啥从头看到尾都在嘲笑台湾的城市巷战?你们是觉得不可能发生?还是寄希望与刮民党军没有斗志?话说你们真的觉得解放台湾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么?

另外,台湾这个地位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是个海洋屏障,前沿阵地,战略位置很重要吧?你们看有没有人提过台湾的经济位置很重要?这岛上没有油,没有田,没有资源,除了一些风景区以外,你看不到什么原生态的经济发展底蕴吧。所以只要大陆开始快速发展,台湾的人才,资本向大陆流失是不可逆转的大势这点大家认可吧。

既然如此,话说难道就只有我想过现在去收复台湾,能改变这种大势么?那么解放后生活水平还是开始下降的台湾同胞是不是会把所有的过错全部怪到大陆身上,民心不好定嘞?为啥不等他们水平下降以后,再以雪中送炭的名义去拯救同胞呢?我在想,急什么嘞。。。= 。=

人家提城市游击战,我估摸着是摸准TG的心思的,我们是占领,不是摧毁,上面还有2300万被异端思想不停洗脑的同胞。就算你们都不承认了,TG要想一劳永逸的合理合法的占领,收复或者解放这词不能变吧,那不是同胞,又是什么?

所以在完成武力解放这个终极目标下,尽量少死人,尽量少摧毁,尽量时间短是具体的指导方针吧。人家吃定了这招,所以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妄图以拖待变, 没什么不对的。

好像偏题了。。。溜~~

user avatar

游击战是消耗战,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是持续不了很久的。因为不仅需要武器弹药,还有粮食和水,通信器材。

如果对台湾动武,一定要会封锁全岛。切断一切补给,重新清理和登记群众,按量提供供给。粮食,石油,电力,交通要道,通讯都会掌握在我方手里,然后组织人力、犬力和无人机群搜山打击游击的顽固分子。

这个过程估计要几年的军管时间,等特别极端的死完了,一般死心了,剩下的受不了该跑的跑的差不多了就结束了。

对台战争可能损失最大的,就是清剿和反游击了。

user avatar

只要控制WIFI,711和捷运,游击队定然不战而降。

user avatar

大哥您听我一言。

一比十的交换比是咋算的?台巴子拍脑袋拍出来的吧?

但是据我所知五万头猪三天抓不完,但是五万国军被抓完了。。。所以猪比国军难对付。按照屠夫杀猪的效率,每人每天极限可以杀100头猪(只算捆猪捅刀不算其他工序,因为国军不用焯水退毛)才会被累死,而一个解放军至少应该顶三个屠夫,也就是300头猪,又按照捆猪的效率,五万头猪,在一个大区域跑来跑去,一周可以抓完,所以猪的战斗力是国军的2倍。也就是说一个解放军,可以打600个国军,还是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考虑到暴雨,高温,甚至寒潮情况下,这个数字趋向于正无穷。这一条我有经验,我姥爷家附近有个副食品站杀猪场,我从小看杀猪娱乐!

第二,游击战哪里打?来,大家跟我一起念游击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考虑到台湾的实际情况,第一条都无法达成,因为敌进我退,直接就下海了。。。好吧,你说跑到中央山脉。那就说第二条,敌驻我扰,难道每一次行动你都要从中央山脉奔袭台北,进行骚扰作战么?考虑到跑到中央山脉的国军应该没炊具做饭,所以应该吃野战食品补充能量。那么

谁能告诉我吃了这个怎么做到长途奔袭?你的胃会配合你的脚么?对了,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游击队哪里来?继续按照抗战的方式,整建制的野战部队上山当游击队,那么回到刚才,你吃啥?另外,少数民族地区,人家捆了你投共岂不是美滋滋?你说人家不捆你?放屁呢,你那么多人在山上吃人家的喝人家的,人家吃啥喝啥?你说你给钱?特么你给的新台币山下已经花不出去了!好吧,你说阿共仔抗战打游击的事情。。。对不起,你国军几十年如一日说阿共仔游而不击,专抢友军,鱼肉百姓,所以你国军根本没有get过真正的游击战技能。

三,用便携导弹近距离攻击解放军。OK,请问有没有人回答我一个问题,便携式导弹发展那么多年,为何不能淘汰RPG?这么牛逼的东西,为何各个战场上都不唱主角?为何叙利亚双方都是宁要五对负重轮,不要标枪一大堆呢?答案就是,这特么货射程很近。。。比坦克炮近。。。所以要设伏作战,而且这玩意儿贼不靠谱,声光电,雾霾,烟幕,乃至扬尘都可以干扰。。。更重要的是因为射程近,所以需要小组设伏开火,打完就跑,实际上是只要一发射,发射小组的人基本就会被对方发现然后打死。而且按国军的要求,需要大量设伏,国军没有这么多够胆子的人,所以该条不成立。

所以,国军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实施他说的这个作战方案,因为国军是个孬种,他不能执行任何方案,除了投降。

你可以反驳我,说国军不是孬种,游击战可以“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奔袭也不需要用跑的,有卡车吉普和越野地形车,便携导弹也很牛逼。

那么我请问,你那么有种,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奔袭,武器又很牛逼。。。那你特么跑啥啊!你特么打什么巷战啊!你就不能在滩头和解放军正经开撕???

user avatar

解放军:里面的人听着,现在气温已经超过32度,再不出来,我们可就断电了啊?

解放军:兄弟,解放战争“长春围城”听过没有?赶紧出来吧,一把枪换一袋大米,一辆车给一根火腿,投降马上就有茶叶蛋吃……

解放军:兄弟们,出来吧,大陆观光客都来参观你们打巷战了。唉,大兄弟,你眼镜掉了,怎么瞄准啊?

user avatar

台湾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低平地约占1/3。

那么多适合打游击的山区丘陵不利用,难道还舍不得城市里的便利店么?

user avatar

最一开始,国军说要“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后来国军说要“有效吓阻,歼敌于对岸”

再后来国军说要“与敌进行海上决战”

再再后来国军说要“歼敌于水际滩头”

现在国军说要搞“城市游击战”

我觉得国军深得其祖宗 蒋公真传,“歼敌一亿,胜利转进台湾”

我预测下一步国军的作战方针应该是在本州岛—关岛—夏威夷一线与共军决战

再下一步就是在加尼福尼亚与共军决战了

user avatar

乌干达总统穆萨维尼

1980年底,他创建和领导的乌干达爱国运动在大选中失败。下一步怎么办?于是向驻乌干达的中国机构提出能否提供250套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经过一番努力,中方只找到五本《毛选》给他送去。不久,穆塞韦尼就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消失”了,他带着五本《毛选》,率领追随者进入乌干达西北部的丛林地区打游击了。

结果他怎么了?

看第一句。

你懂我意思了吧?


----------------------------------------------------------------

开评论的时候有朋友质疑说这是吹牛皮,穆后面有金主。1981年穆带了26人,每人一条枪上山打的游击,1983年几经波折才发展到几千人,这金主也太不给力了吧。

user avatar

讲道理……

游击战争对于组织团结度的要求远高于正面一字平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