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鬼吹灯》改编的作品也有大烂片,比如陆川《九层妖塔》、管虎《黄皮子坟》、非行《云南虫谷》……还有些导演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十八线废片。因此,只能说,拍的好的《鬼吹灯》作品比拍的好的《盗墓笔记》作品要多。
2、《盗墓笔记》的作品质量本身和《鬼吹灯》有差距。这个差距一是体现在结构完整度上,《盗墓笔记》至今没有填完所有的坑,作为小说你可以一直挖下去,作为影视作品,你不能大结局都放完了,观众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二是南派三叔的文笔本身就比天下霸唱差一截,《鬼吹灯》对于环境、人物动作、时代背景乃至于异象原理的描写细致入微,读者可以轻易的脑补画面,某些设定不去差资料,豆分辨不出真假。拍戏的时候,做场景、道具的工作人员还原起来、演员表演起来也非常方便,而《盗墓笔记》其中的想象力是很丰富,但圆不回来,这就成了一种不着边际的想象。
我举个例子,“头天埋下去的死人,第二天挖开变成了死猴”想象力丰富吧,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怎么圆回来,人是怎么死的?怎么变成的死猴?已经埋了,再挖开的动机是什么?这些都要讲清楚,否则就成了瞎想。南派三叔就是这样,想象力天马行空,但就是圆不回来,而且文字功底不足,描写的不够细致。这使得每个不同的读者,脑补出的画面千差万别,原著对于拍戏的人来说就像甲方,甲方的需求都没说清楚,别人怎么做好这个项目。
3、人物性别搭配和年龄构成。《鬼吹灯》主要人物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包括陈玉楼、鹧鸪哨等人的出场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Shirley杨大概在二十五岁左右,其余的配角普遍在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因此,《鬼吹灯》的演员普遍选择演技经过打磨的中年演员和老戏骨,比如陈坤、黄渤、靳东、舒淇、潘粤明、夏雨、陈乔恩、张雨绮、佟磊、姜超、张涵予、姜武……而《盗墓笔记》主角偏年轻,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因此演员都是选择的李易峰、杨洋、鹿晗、井柏然、侯明昊……这些青年流量。更重要的是,《盗墓笔记》没有女主,是双男主结构,对于书粉来说没什么,但是影视剧、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你不能否认,异性恋还是社会的主流,你拍一部剧出来,结果没有女主,一般没看过原著的人是很难接受的,制片方为了迎合市场,一般也会人为增加女主,那样一来就变味儿了。
4、《鬼吹灯》系列拍成剧,过审难度要比《盗墓笔记》低的多。
首先,《鬼吹灯》一部分故事发生在建国之前,不受约束。其次,主角胡八一解放军出身,盗墓一是为了接济战友家属,二是为了解除诅咒,而且基本没有带出特别贵重的陪葬品,即使带出来了,作者也特意做过处理,盗墓的动机不说理直气壮,也是情有可原。因此改编的时候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著的精髓。而《盗墓笔记》的盗墓理由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一旦还原则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障碍。
《盗墓笔记》第一部网剧里面吴邪那一句“经典”的“上交给国家”就是被这样逼出来的,《盗笔》要过审,势必要在原著基础上大改特改。而在《鬼吹灯》第四部网剧《龙岭迷窟》中,托马斯神父在西夏古墓中问了尘长老,能不能拿一两件宝物,出去建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吃饭、上学,了尘长老对托马斯神父说了这样一句台词“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宝,绝不能流落海外,我出家之前,小有薄产,你若真有心做此等善举,我愿倾囊相助”,这是根据原著改过来的台词,意思基本是一样的,几乎可以说是原文,两者高下立判。
《鬼吹灯》是一部三观很正的小说,我能在某些地方看出作者远远超出盗墓的格局。
明明没有任何战争、侵略出现,作者却仅靠渡黄河时出场的几个在中国盗掘文物的俄国人,和一个美国神父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深刻的描绘出了当时中国的气象,还表明了立场,这是一部有名著气质的网络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