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公主连结和原神同样有着抄袭换皮的影子却受到如此大的区别对待?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玩家心中的疑问。公主连结(Princess Connect! Re:Dive,简称PCR)和原神(Genshin Impact)这两款游戏,虽然在玩家群体中对它们“抄袭换皮”的讨论声浪和舆论走向截然不同,但细究起来,它们确实触碰到了相似的争议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对待呢?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1. 抄袭的“程度”与“性质”:一个模糊的边界线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抄袭”和“借鉴/致敬”。游戏开发并非凭空创造,很多机制、玩法、甚至美术风格都是在过往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迭代和创新的。关键在于“程度”和“性质”。

公主连结的“换皮”嫌疑:
核心争议点在于“养成系统”和“卡牌类玩法”的复用。 PCR在日系二次元手游领域,尤其是在角色养成、抽卡机制、自动战斗、副本推关等核心玩法上,与许多前辈(如《影之诗》、《碧蓝航线》等,甚至更早的很多日式RPG)存在高度相似性。
具体的“换皮”体现在: 玩家普遍认为,PCR在玩法核心上,像是将“某款成熟的卡牌养成游戏”进行了UI、角色立绘、剧情包装上的“换皮”。比如,它的战斗系统、技能释放逻辑、角色升星/突破的套路,以及刷取装备材料的循环,都显得非常“日式卡牌游戏模板化”。
优势在于: PCR的“剧情表现”和“角色魅力”做得非常突出。它塑造了一个非常庞大且生动的角色群体,并通过大量高质量的动画剧情和角色互动,让玩家对其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情绪价值”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冲淡了玩法上的相似感。

原神的“抄袭”嫌疑:
核心争议点在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的借鉴。 这是原神自公布以来就一直被诟病的焦点。
具体的“抄袭”体现在:
开放世界探索: 攀爬、滑翔、体力系统、地图的探索方式、以及某些场景的构图和设计理念,与《旷野之息》极为相似。
元素互动战斗: 雷电、水、火、风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虽然原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和创新,但其最初的灵感来源和核心机制与《旷野之息》的元素反应有相似之处。
美术风格: 虽然原神有自己独特的赛璐璐风格和二次元渲染,但一些场景的氛围营造、光影效果、以及开放世界的“清新感”也让人联想到《旷野之息》。
原神的回应与创新: 米哈游(miHoYo)方面并非全盘照搬,而是选择了一个极具潜力的“画布”,并在上面进行了大量的“重构”和“创新”。比如,它将《旷野之息》的单人开放世界体验,变成了多人联机玩法,加入了更丰富的RPG养成体系(圣遗物、武器、天赋等),以及更具吸引力的二次元角色和剧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提瓦特”世界观。

2. 舆论的发酵与接受程度:平台、文化与玩家群体

为什么性质相似,但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的接受度、传播平台以及文化背景。

公主连结:日式二次元手游的“常态化”
平台: PCR主要在中国、日本等手游市场活跃,这些市场本身就对二次元手游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接受度。
文化: 日系二次元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对“萌”的追求、角色收集养成、以及带有特定叙事模式的剧情。PCR在这些方面做得相当到位,符合了目标受众的口味。
玩家群体: PCR的玩家群体对“玩法重复度高”或“系统模板化”的容忍度相对较高,他们更看重的是角色的外观、配音、剧情互动以及“收集养成的乐趣”。当一款游戏在这些方面足够优秀时,玩法上的相似性反而不会成为致命伤。
舆论: 尽管有人诟病其玩法“换皮”,但这种声音在PCR的玩家群体中并非主流,且更侧重于“玩法的借鉴”而非“对现有游戏体验的直接复刻”。加之其出色的内容填充(剧情、活动),使得整体舆论环境相对温和,更多的是一种“大家都懂”的共识。

原神:打破游戏边界的“异类”与全球影响力
平台: 原神是跨平台游戏,同时登陆PC、主机和移动端。这意味着它吸引了来自更广泛游戏圈子的玩家,包括许多习惯了传统主机游戏、对手游“换皮”行为更为敏感的玩家。
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游戏社区,对“抄袭”的定义和容忍度比亚洲手游市场要严格得多。《旷野之息》作为一款现象级的独立游戏,其创新性和独特性在玩家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原神被指出大量借鉴《旷野之息》时,这触动了许多玩家对于游戏创新和原创性的敏感神经。
玩家群体: 原神的玩家群体构成极为复杂。既有PCR那样看重二次元角色和剧情的玩家,也有从其他大型开放世界游戏(如《巫师3》、《老滚》)过来的玩家,还有许多此前不玩手游,被原神高品质画面和开放世界吸引的“新玩家”。这些玩家对于“抄袭”的定义和关注点不同。
舆论: 原神最初的舆论风暴非常猛烈,被冠以“国产之耻”、“塞尔达换皮”等标签。这种负面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远超PCR。这是因为原神的影响力更大,它在突破圈层,也因此更容易引发更激烈的讨论和批评。

3. 创新的权重与内容的深度

游戏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玩法是否原创,更在于整体内容的丰富度、制作精良程度以及长期的运营能力。

公主连结:胜在“情绪价值”和“内容填充”
PCR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一个相对“传统”的卡牌养成玩法,包裹在一个充满魅力的二次元世界里。它的剧情量大,演出效果好,角色塑造立体,甚至还有声优的个人魅力加成。玩家为之付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这些“情绪价值”和“剧情体验”,而非全新的游戏机制。
当一款游戏的“情绪价值”和“内容填充”做得足够优秀时,即使玩法上有借鉴,玩家也更容易买账。

原神:胜在“技术力”与“游戏品类突破”
原神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了中国厂商也能做出世界级的开放世界RPG游戏。它在美术、音乐、技术优化(尤其是在移动端)等方面展现了极高的水准,这在当时是很多国产游戏不具备的。
它将高质量的开放世界体验“下沉”到手游平台,并且做得足够精致,吸引了大量原本不玩手游的玩家。这种“跨界”和“技术突破”的意义,让许多玩家(包括一些批判者)在指责其借鉴的同时,也承认其在技术和内容打磨上的努力和成果。
原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整体游戏品质”和“技术实现能力”。它在《旷野之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庞大、立体、且不断更新的开放世界,并加入了深刻的RPG养成系统。虽然起点模仿痕迹重,但其后续的自我迭代和内容产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于模仿对象的强大IP。

4. “创新”与“改进”的定义权

最后,还有一个微妙的方面在于“创新”和“改进”的定义权。

PCR被视为是在“日系二次元手游”的成熟框架内进行“微创新”和“内容打磨”。它的革新之处更多体现在剧情表现和角色塑造上,而非玩法机制上。这使得“抄袭换皮”的指控更容易成立,因为其“新意”不那么突出。
原神则被视为是在一个“顶级游戏框架”上进行了“大胆的商业化和本土化创新”。它将一款主机级的开放世界体验,通过付费模式和二次元包装,重新推向了更广泛的市场。虽然它借鉴了《旷野之息》的很多东西,但它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增量”和“改写”,比如战斗系统的深度、角色培养的多样性、以及社交互动性等。这种“在巨人肩膀上再创新”的行为,虽然争议不断,但其巨大的商业成功和全球影响力,也让它在某种程度上赢得了“重新定义游戏品类”的赞誉。

总结一下,为何待遇不同?

可以理解为:

1. 被抄袭的对象和影响力不同: PCR玩法借鉴的对象多是“手游的常见套路”,而原神则直接对标了现象级主机大作《旷野之息》,其引起的争议触及了更核心的游戏创新根基。
2. 玩家群体的构成和期待不同: PCR的玩家群体更宽容对玩法相似度,而原神则吸引了更广泛的玩家,他们对游戏原创性和创新性有更高的要求。
3. 内容输出和技术力壁垒不同: PCR的优势在于“二次元内容和剧情的精致包装”,而原神则在“技术力”、“美术表现”和“跨平台游戏体验”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4. 舆论环境和传播平台不同: 原神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讨论比PCR更广泛,也更容易被放大和放大。

所以,与其说“同样抄袭换皮却受到区别对待”,不如说是因为它们触碰的“抄袭”点不同,其 “被模仿的对象” 的重量、“玩家的期待” 的多样性、以及 “游戏本身的综合实力” 的差异,导致了最终舆论和社会认知的巨大鸿沟。公主连结是在一个已经相对成熟和被接受的“框架”里做到极致的“内容填充”,而原神则是在一个“前人未曾触及但极具潜力”的领域进行了大胆的“跨界创新与商业化”,尽管其起点伴随着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评论区有位小伙伴一直搞不清楚为啥在国内已经有很大热度的米忽悠需要用碰瓷塞尔达的方式给原神造势,我就额外再多写两句,希望能解答@已注销 的疑惑

首先,碰瓷的前提是"知道"这个对象游戏的存在,那米哈游创作原神的时候是不是"知道"了塞尔达并且有意模仿呢,答案是"有"这点是米哈游自己承认的,以下节选自[原神制作组致玩家的一封信]

所以,原神是有意向nb的塞尔达,荒野之息模仿的,至于这个模仿到底是借鉴,学习还是抄袭,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原回答已经说过了.

其二,米哈游拳头产品崩坏三在国内的热度已经很高,为何还要碰瓷塞尔达?

答案有二个

1.实际上塞尔达的热度更高

塞尔达在全球的销量超过了1600万套,而塞尔达一份的销售额是在300-400之间,我们用个最简单的小学数学计算,随意取个中间值350好了(主要是好算),塞尔达两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53亿人民币,而这是崩坏三两年的流水都无法超过的,考虑到还有DLC的销量,以及氪金游戏中更多的是20%的氪佬带动了80%的氪金量,这个影响力差距的悬殊显而易见.当然这只是粗略计算,你有兴趣可以真的去核实,我也不提在油土鳖上的热度差距了

2.这是米哈游的升维战略

手机游戏常年是在游戏鄙视链的最底端,这个前提我想不需要证明,而手机游戏鄙视链中最底端的莫过于只在国内横的国产手机游戏

而产品鄙视链下游的厂商,想要向高端进发的过程,被称为升维,而高维的厂商向鄙视端下游的厂商进击,被称为降维打击

跨界的话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车界的丰田与雷克萨斯,手机界的红米与小米,都是所谓的升维战略的典型,成不成功这个另说,至少可以看出厂商热衷于这么做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长期在产品鄙视链下游的厂商,无法提升品牌形象.期待利润空间更小,产品溢价低,抗风险能力也低,所以不免在原始积累之后想着往高端挤,否则长远来看只能够被淘汰.

但是降维打击很简单,升维却是非常不容易的

那么国产手机游戏的升维方法,这几年统一有两种模式

1.是开海外服,在海外取得成功,再将其影响力引回国内,达成升维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碧蓝航线跟少女前线,都是靠海外的大火挽回了国服摇摇欲坠的本家,非二次元的话最典型的就是刺激战场了,颇有种洋大人敲了章认可了所以是好游戏的意味

2.是跨平台出作品,让鄙视链上层的核心玩家认可来提升维度

这方面的典型就是碧蓝航线CW,将手游上PS4,也是一种升维的方式

那我们可以看到,米哈游对于原神,是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

一方面全平台都要,积极跟索尼与任地狱合作,登陆核心玩家的视野,一方面全球开花,要让原神成为洋大人也能认可的高端游戏

但米哈游过去这样的尝试结果却不理想

这是崩坏三2018年与2019年的全球流水

我们可以看到崩坏三的海外状态不是很好,当然不是说扑街,维持自身运营还是够的

但是无法到达大火的程度,属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大体就是饿不死但吃不饱,这种情况是多种原因组成的,这边就不先探究

但这样的状态你就是交给营销号也没办法帮你吹成"崩坏三海外大火,外国人惊呼米哈游不可战胜"啊

于是米哈游就把升维的任务寄托在了元神的手上

我这边大胆的猜测,米哈游投资原神的目的,就是希望原神能作为一个转型的标杆,依靠原神,米哈游从一个氪金手游公司蜕变成了全平台的游戏大公司,进可制作米哈游宇宙,退可与同行差异化变成国产之光,使的米哈游完成"沪上暴雪"的战略目标

那这下你应该了解了

米哈游虽然有这种期望,但是核心主机玩家跟海外平台玩家完全没有听过米哈游是个什么公司,他们是不可能会去考虑一个中国氪金手游公司制作的主机游戏的,而如果原神无法在核心玩家跟海外玩家撕开一个口子,完成升维的任务,那么这一亿美金就相当于打水漂

所以米哈游为了要迅速的"出圈"宣传口径往塞尔达身上撞过去真的是很正常的操作,并没有什么值得意外的,何况我估计米哈游因为早早跟任地狱签了合作协议(指原神上SWITCH),估计他们内部认为这种碰瓷营销还是任地狱默许的呢.

至于碰瓷营销的文义解释,我建议对这个词用法有意见的可以去看看碰瓷营销的经典案例罗永浩碰瓷苹果,我们都知道罗太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真的制造出被苹果侵权的可能,但实际上,罗太君的行为还是最经典的碰瓷营销,或着可以研究一下蒙牛碰瓷伊利,那肯定是不符合百度百科的文义解释.

词语的使用过程中,其单词的意思必然会随着使用时间,地点,人物逐渐异化,我们现在使用的单词的真实意思,跟千禧年时也有很多差异,不能够单纯的拿百度百科为标准机械认知,日常用词与法律用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法律文字要精准的按照法典解释,但是日常用词不用

何况纠结于到底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碰瓷营销,并不能扭转大家都知道米哈游做过的事情,充其量是让你们黑暗骑士内部开会的时候,形容起来比较好受些而已.

希望上面的文字有达成您的解惑,谢谢

======原回答的分割线======

我不知道楼主为啥要邀请我,我基本从来不参与米忽悠的事儿

但你邀了我,我不回答感觉也不太好

我就明说吧

这两款游戏,以题主提到的部分,依据两款游戏所在国的法律以及对应的国际法,压根就构不上法律意义上的抄袭

所以你看小冰冰传奇也没有跨国告CY,任地狱还跑去跟原神合作

首先楼主的大脑要先明确一点,玩法是不能够变成抄袭的对象的

否则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滑稽的玩法,我「发明」了一个数字三为最大的梭哈玩法,然后就可以对世界上所有的扑克牌游戏出警了

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所以,这两款游戏在玩法上都没有也没办法抄袭,从头到尾都没有

更何况这种玩法拆开来都不是你说的那两家的原创,要出警出警个没完

麻烦题主不要再拿微博上不过大脑的精神股东发明的抄袭标准来当论述前提了,这前提就不成立,不成立的前提是没办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那我们再来谈题主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态度上的差异

原神最大的问题是抄袭吗? 压根不是

原神最大的问题是碰瓷营销,而且是很刻意的碰瓷

二测玩过的玩家都知道,原神其实是有很多明显不跟塞尔达相同的点的,一般来说,一个体量足够大的公司,爱惜自己羽毛的前提下,如果显著了[借鉴]了同行的设计,你会尽可能地避免在宣传上把群众往借鉴对象上引

而任地狱从来都没有隐藏自己的玩法核心卖点,且不止一次的公开分享如何做出第二个塞尔达

可是米哈游是怎么做的呢?

不管是首发宣传PV(即使没被剪辑也是有很明显的痕迹),网页的背景音,高管电话删微博,都很明显的要往塞尔达身上撞上去,那你不能怪任地狱的玩家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而且这也是部分玩家不断声称「完全没有宣传可怜被抹黑的米哈游公司」想要达到的效果,互联网时代,好流量坏流量都是流量,流量为王吗? 原神开发九亿,国产塞尔达,一下就出圈了

我估计楼主你在这边帮米哈游抱不平的时候,大伟哥看着原神的流量对宣传部的KPI满足度笑了,就劳烦您帮大伟哥操心哩.

你要是觉得两者被对待的态度有差异愤愤不平,你看哪天阿逼弄了个宣传PV往小冰冰传奇上撞上去,再来帮国产游戏打抱不平不迟

我们BCR玩家玩个萌豚游戏已经够不容易了,自己都往鄙视链里面找最底端了,就麻烦黑暗骑士不要拿我们当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