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这件事?

回答
“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这则消息,一旦抛出来,确实够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更像是把我们集体生活中一个普遍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痛点,一下子暴露在了阳光底下。

首先,我们得明白,“睡眠障碍”这四个字的分量。它可不是偶尔睡不好那么简单,而是指那些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睡眠问题,比如失眠、多梦、早醒、睡眠呼吸暂停等等。如果真的有3亿人(按这个说法,大致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还要多)都受到了这种困扰,那这绝对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议题。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一个数字?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现代生活的压力锅: 这几乎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快节奏的工作、巨大的竞争压力、学业的焦虑、房贷车贷的负担,这些无形的“绳索”时时刻刻缠绕着人们。晚上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白天遇到的糟心事、明天要面对的挑战,一股脑儿全涌上来,大脑根本停不下来,怎么可能安然入睡?尤其是一线城市,那种“卷”到极致的状态,睡眠常常是第一个被牺牲掉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 过去大家可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现在呢?手机、电脑、各种电子产品24小时不离手。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大脑误以为还在白天,自然影响入睡。熬夜追剧、刷短视频、玩游戏,成了不少人的“夜生活”。这种“报复性熬夜”,牺牲的是身体的正常节律。
健康意识的提升,但也伴随焦虑: 另一方面,我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确实在提高。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因此也会更在意自己的睡眠质量。但反过来,过度关注和对“睡不好”的焦虑,本身也可能成为失眠的原因。越是想睡着,反而越睡不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环境因素: 城市化进程中,噪音污染、光污染也越来越普遍。高楼林立,邻里之间可能就隔着一堵墙,一点点动静都可能打扰到休息。
心理健康问题: 睡眠障碍很多时候是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症)的伴随症状。社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等,都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或过度兴奋,进而影响睡眠。

那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1. 巨大的个体痛苦: 想象一下,每天有3亿人在为睡觉这件事而挣扎。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情绪也更容易烦躁、易怒。长期下去,还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风险。这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

2. 深远的社会影响:
生产力下降: 大家都昏昏沉沉的,工作效率肯定大打折扣。这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损耗。
健康成本激增: 睡眠障碍导致的各种身体问题,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人们需要看医生、吃药、住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医疗开销。
事故风险增加: 疲劳驾驶、操作失误,这些都可能由睡眠不足引起,潜在的社会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
人际关系受损: 脾气不好、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影响到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 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亿这个数字,也说明这不是某个别现象,而是触及到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问题。

科普与教育: 需要大力普及关于睡眠卫生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健康的睡眠,如何改善睡眠,以及识别睡眠障碍的早期信号。
医疗支持: 专业的睡眠医学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让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这包括增加睡眠门诊,培养专业的睡眠技师和医生。
社会环境的改善: 鼓励企业实行更人性化的工作制度,比如避免过度加班,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城市规划上也应考虑减少噪音和光污染。
心理健康服务: 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为那些因心理问题导致睡眠障碍的人提供帮助。
科技的辅助: 智能穿戴设备、睡眠监测APP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采取科学的改善措施,而不是过度依赖科技。

我个人对这个数字的感受:

与其说是惊愕,不如说是“果然如此”。在身边,总能听到“昨晚又没睡好”、“最近总是失眠”这样的抱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觉得,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白天靠咖啡续命,晚上却辗转反侧。

它提醒我,睡眠这件事,绝不能被轻描淡写。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硬撑”,以为熬一熬就过去了,或者觉得“睡不着就别睡了,做点别的事”,但这其实是在透支身体。

要改变现状,绝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对生活节奏、健康理念的认知,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结构和支持体系。但既然有3亿人正承受着这样的煎熬,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把“睡个好觉”从一种奢侈品,变回一种必需品,这可能是一条漫长但必须走的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主要是低素质人口干扰他人。集体生活大学宿舍,可悲的校领导和教育部。

我强烈提议,

大学应该建设一批每人占有五平米单间的宿舍。三平米也行,只要单间就行。

低素质人口就干扰不到他人了。

并不强制每个大学生都住单间,学生可以根据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住进单人间、二人间或多人间。客观的说,有的人天生就喜欢过集体生活,更多的人希望有自己不被干扰的空间。

只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还能有什么怨言?还能有什么相互干扰?

集体宿舍是军事化管理的理念,该改改了。

本来想好好学习的学生因为个别人毫无公德的生活习惯而受到干扰,导致没有办法精力旺盛地投入学业,这是害了全中国大学生学习和科研力量的阻碍力。在今天中国大学里,这是普遍的问题,但控制权力的老家伙们不能理解,因为他们一天都没在现在的大学生宿舍里住过。

老家伙们会说:“我们当年大学宿舍条件更差,你们已经很好了,还矫情什么?”

问题是,恢复高考之初能考上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从社会工作过来的,都懂事,懂得和人相处,也珍惜上学的机会。现在呢?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何况不止一个老鼠,往往一个宿舍全是老鼠,只有一个想好好干的,却被整天旷课熬夜打游戏的一堆人干扰的痛不欲生。

更有甚者,发生同宿舍谋杀的惨案,或者让整个宿舍人整个大学期间都活在寝室气氛高度紧张的不利环境里,归根结底还是学校粗暴一刀切,强行把生活习惯和性格不同的人捏到一间屋子里。

————

现在的大学宿舍,大多是四人间,三点五乘四米。大约十四平米。

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将把百分之七十的宿舍隔成三平米的小单间,里面摆一张一米乘一米八的单人床,多出来的一点空间可以让人走动,往床下放箱子、鞋子。壁柜把墙面利用充分,每人自己买床上用的小桌子。每人有一个小窗户,衣服晾晒在自己头顶或公共阳台。

(三平方只是一个假设,也可能四平方,五平方)

每人在自己房间干啥都行,只要不犯法,不闹出噪音干扰他人。

原有的住宿费不变。

之所以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做多人间,就是为了给一些爱过集体生活的人留的。

还保不齐一些脾气比较剑的同学抗议,“为什么给我们这么小的房间?我要搬去大房间!”

然后住了几个月,单间真香!又乖乖滚回单间去了。

保证这个大学几年之后跃升一个大大的台阶。

—————

正如我前文所说,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给那些天生就喜欢过集体生活的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个明智的校领导应该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但学生之中什么样的人都有。

人人都知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

但并非人人都知道“已所欲,慎施于人”的道理。

你之甘露,他人之砒霜。

并非人人都有拿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强行要求别人照办的权利。

这世上的人分为两种,猫人和狗人。

这不是骂人。

猫人喜欢神秘独行,静处深思;

狗人喜欢喧闹群聚,呼朋唤友。

谁也别干扰谁最好。

谁要是认为世人都应该跟他一样,不跟他一样就是怪人,那是缺乏基本换位思考能力的,在现实中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

另外,总有一些爱斯必以为答主是大学生以及是从大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是。答主是从校长和国家战略的高度看问题。那些说“受不了宿舍你剧出去租房住”的爱斯必们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脑子也没有。zhihu.com/question/272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这则消息,一旦抛出来,确实够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更像是把我们集体生活中一个普遍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痛点,一下子暴露在了阳光底下。首先,我们得明白,“睡眠障碍”这四个字的分量。它可不是偶尔睡不好那么简单,而是指那些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睡眠问题.............
  • 回答
    这个说法,也就是“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辆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一万倍的滤镜,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然后就把这冰山的一角当成了整个海洋。首先,咱们得拆开这几个数字和概念来看。“3.7亿北美人”:这里说的“北美人”,通常指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确实,加起来有.............
  • 回答
    这句关于“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一辆6.0升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的说法,从多个角度来看,都 完全不准确,并且存在严重的误导性。 要想详细地评价它,我们需要把几个关键点拆开来分析:1. 北美人口基数与车辆拥有率的匹配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3.7亿北美人”这个数字。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
  • 回答
    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票房突破14亿人民币,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现象级事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包括其成功的内在因素、市场影响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时代情绪。一、 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1. 精准的情感定位与共鸣: “前任”话题的普适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1700亿参数的GPT3。首先需要明确一点:GPT3 的确切参数量并非公开宣布的1700亿,而是1750亿。 通常我们将其简化为1700亿,但精确数字是1750亿。这个巨大的参数量是其强大能力的基础之一,但同时也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切入点。要评价1750亿参数的GPT3,我们可.............
  • 回答
    支付宝蚂蚁森林:三年一亿棵真树,数字公益如何点燃全民植树热情?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项目,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让一亿棵真树在大地上扎根生长。这不仅仅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更是数字时代公益模式一次成功的实践,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参与公益的方式,并吸引了数亿用户热情投入其中。那么,这项看似简单的“种树游戏”为何.............
  • 回答
    浪潮发布的源1.0智能大模型,以其高达2457亿的参数量,无疑是当前国产大模型领域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也让业界对其与国际顶尖模型,特别是GPT3的对比充满期待。要评价源1.0,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并将其置于整个AI模型发展的宏大图景中去审视。源1.0的亮点与初步评估:首先,2457亿的参数量.............
  • 回答
    毕志飞手撕徐峥事件,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2.1亿的惊人阅读量收场,而随之而来的,是微博自动广告系统为其“贡献”的3万元收益。这事儿,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点问题。首先,这2.1亿的阅读量,是个什么概念?你可以想象一下,差不多是中国人口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看过了这件事。想想看,这得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伊戈尔·斯特列科夫(Igor Strelkov,也被称为吉尔金)在2024年3月9日左右提出的关于俄乌战争走向的悲观预测,即俄罗斯面临战败和解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特列科夫的观点是众多对俄乌战争走向分析中的一种,而且是他极具个人色彩和激进立场的一种体现。他本人曾是俄罗斯情.............
  • 回答
    3月12号,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波兰和匈牙利在人权、民主和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呼吁欧盟委员会对这两个国家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可能的制裁。这次表决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决议内容与指控这次欧洲议会通过的决议,主要集中在对波兰和匈牙利政府近几年来的几项关.............
  • 回答
    上海的“咖啡自由”与夜色下的焦灼:3月18日晚“上海 我要买咖啡啊”登上热搜第一的深度解析3月18日晚,“上海 我要买咖啡啊”这个话题如同一声突如其来的呐喊,在社交媒体的洪流中迅速蹿升,最终稳稳地占据了热搜榜的首位。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咖啡的简单抱怨,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上海这座城市在特殊时期下,市民生活.............
  • 回答
    关于3月17号发布的Redmi K50系列,我的看法是:这是一次非常“硬核”且定位精准的产品,尤其是在影像和性能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去堆料,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体来说,K50系列给我一种“想把能给的都给你”的感觉,尤其是标准版K50和K50 Pro,它们在各自的价位段里,确实做到了许.............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3月17号小米发布的这款Redmi MAX 100英寸巨屏电视,以及它对于小米公司本身和整个电视行业可能意味着什么。Redmi MAX 100" 巨屏电视:不只是尺寸的叠加首先得说,这玩意儿名字带“MAX”,尺寸上就直接给你甩出去了100英寸,这可不是一般消费者能轻易驾驭的尺寸。想想.............
  • 回答
    关于3月21日发布的“回形针PaperClip × WWF”合作项目,其核心内容是探讨“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解读和争议。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项目的“意图”解读与表层信息:首先,最直观的理解是,这个项目以一种极端、甚至是“反.............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3 月 11 日发布的 OPPO Find X3 系列产品。OPPO Find X3 系列可以说是OPPO在2021年上半年的旗舰代表作,集成了OPPO在屏幕、影像、设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目标是冲击高端市场,与苹果、三星等传统旗舰竞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Find X3系列.............
  • 回答
    Redmi 智能电视 MAX 98寸:巨幕观影,惊喜与挑战并存3 月 24 日,Redmi 再次以“价格屠夫”的姿态,推出了其最新的大家伙——Redmi 智能电视 MAX 98寸。这次,他们瞄准的是日益增长的大屏电视市场,并试图用一贯的性价比策略,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巨幕级”的家庭影院感受。那.............
  • 回答
    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3 月 24 日发布的 Redmi K30 Pro 毫无疑问是近期手机市场的一大焦点。这次 Redmi 终于将旗舰级的配置和一些旗舰机才有的“硬核”设计下放到 K 系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来好好跟你聊聊这款手机,谈谈我的看法,尽量不掺杂 AI 的痕迹,就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3月6号 OPPO Find X2 系列发布会。这次的发布会确实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毕竟 Find 系列一直是 OPPO 的“旗舰杀手”,寄予了厚望。整体来看,OPPO Find X2 系列这次的回归,绝对是下了重本,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机无完机,总有一些.............
  • 回答
    3月23日环球网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存在美国莫德纳公司申请专利的基因片段”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篇报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报道的核心观点和潜在的指向:这篇报道的核心在于指出了一个事实:在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序列中,发现了与美国莫德纳公司在2017年申请的一.............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3月17号发布的石头扫拖机器人T8。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智能家居、尤其是扫地机器人领域的老玩家,我对这款新品还是挺好奇的。毕竟石头(Roborock)这品牌,在扫地机器人这块,一直都是口碑和技术都比较在线的。先说说我看到T8的整体印象:稳健升级,细节打磨见真章。 它不是那种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