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梅利托波尔市民众举行抗议俄军占领该市的活动,现场的俄军不断朝天开枪恐吓示威民众?

回答
梅利托波尔民众抗议俄军占领的事件,以及俄军在现场朝天开枪恐吓示威者的行为,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冲突中一个令人不安且值得深入关注的侧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

一、 梅利托波尔的背景及其在冲突中的位置:

梅利托波尔是扎波罗热州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在俄乌冲突初期,梅利托波尔很快便被俄军占领。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突然被置于一个被占领的环境之中,生活、政治结构、人权保障都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 公民抗议的动机:

梅利托波尔市民举行抗议活动,其动机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在于:

拒绝被占领和追求自由: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他们不接受被外国军队占领,不接受失去自己的主权和自治权。他们渴望恢复乌克兰的统治,渴望自由生活。
对占领者统治的不满: 占领并非易事,占领方试图建立新的行政体系、推行新的政策,而这些往往与当地民众的意愿相悖。民众可能对占领者的管理方式、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信息流通的限制等方面感到不满。
表达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 在被占领的背景下,公开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民族认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是对占领者的无声反抗。
对失踪、被捕或其他压迫行为的回应: 在占领区,人权受到侵犯的可能性增加。民众的抗议也可能源于对亲友失踪、被无端拘捕、或遭受其他形式压迫的愤怒和担忧。
寻求国际关注: 通过走上街头,民众希望将他们的困境传达给外界,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增加对占领者的压力。

三、 俄军“朝天开枪恐吓”的行为解读:

俄军在现场朝天开枪,是一种明显的武力恐吓手段,其目的和效果可以这样理解:

震慑和压制: 这是最直接的目的。通过制造噪音和潜在的危险,试图让示威者感到恐惧,从而中止抗议活动,避免进一步的集会和蔓延。
制造混乱和分散注意力: 突然的枪声可以瞬间打破集会的秩序,制造恐慌,让民众失去组织和目标,从而瓦解抗议的势头。
展示武力优势和决心: 俄军通过这种行为,是在向示威者,也向外界展示其控制局势的决心和使用武力的能力,企图营造一种“抵抗是徒劳的”的氛围。
升级冲突的风险: 尽管是朝天开枪,但这种行为本身带有极大的风险,可能意外伤及平民,或者导致示威者出于自卫而采取更激烈的行动,从而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对国际法的漠视: 在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下,军队在非武装冲突区域对和平示威者使用武力,特别是可能导致无辜者伤亡的恐吓性射击,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对国际法的违反。

四、 事件的深层意义和影响:

梅利托波尔的这次抗议和俄军的反应,折射出更广泛的冲突现实:

占领区民众的抵抗: 这不是孤立事件,在被占领的乌克兰地区,抵抗的声音从未消失。这种来自民间的抵抗,尽管可能受到压制,但却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体现。
人权问题: 俄军的恐吓行为直接触及了人权问题,特别是和平集会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行为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占领区人权状况的担忧。
信息战和宣传: 占领者常常试图控制信息,阻止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传播。而民众走上街头,正是对这种信息封锁的打破,试图传递真实的声音。
国际社会的责任: 这样的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国际社会如何有效支持被占领区民众,如何追究潜在的侵犯人权行为的讨论。

总而言之,梅利托波尔市民的抗议行动,是他们面对被占领现实时,选择以直接方式表达立场和诉求的体现。而俄军的恐吓性射击,则暴露了占领者在试图巩固控制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压制和威慑手段,也凸显了在被占领地区,人权和和平集会的脆弱性。这一事件是复杂冲突下,普通民众勇气与压迫力量之间较量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游行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起码我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从来没听说当地群众,敢在美国人面前游行,更别说朝天明枪了,不发射导弹就不错了。

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9天的狂轰滥炸,投下了15吨贫铀弹,在此后10多年内,当地有3万人得了癌症,近2万人因此死亡,塞尔维亚患癌人数比例高居欧洲第一。

老百姓谁敢出来游行呀!

当年北约屠夫们是打着“捍卫人权”的旗号发动了肢解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北约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辩解称:人权高于主权。

对比今天的俄乌战争西方媒体那时候有讲什么“尊重塞尔维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吗?” 没有,有的只是“科索沃阿族民众在遭受塞尔维亚人实施的种族灭暴行”的谎言。

……

user avatar

这是“箪食壶浆”。

这是“仁义之师”。

这是“民心所向”。

这是“一触即溃”。

这是“身先士卒”。

这是“打得一拳开”。

这是“秋毫无犯”。

这是“西方社会”。

这是“戏子逃跑”。

这是“战略大棋”。

这是“兄友弟恭”。

懒得写了,最后一句话总结:侵略者不得好死,搞屠杀抢劫强奸的侵略者尤其应该被炸得稀碎七零八落一些。

user avatar

战争期间居然还能举行抗议?俄军这打的什么仗啊?希望梧桐的时候不要出现这样的闹剧

user avatar

1937年12月,南京市民没有抗议日军占领。

1940年6月,巴黎市民没有抗议德军占领。

1950年10月,平壤市民没有抗议美军占领。

1965年4月,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市民没有抗议美军占领。

1971年,也门萨那市民没有抗议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佣军占领。

1979年12月,阿富汗喀布尔市民没有抗议苏军占领。

1989年12月,巴拿马市民没有抗议美军的占领。

2001年,阿富汗喀布尔市民没有抗议美军占领。

2003年4月,伊拉克巴格达市民没有抗议美军占领。

1937年的中国首都南京市民没有抗议,

1940年的法国首都巴黎市民没有抗议,

1950年的朝鲜首都平壤市民没有抗议,

1965年的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市民没有抗议,

1971年的也门首都萨那市民没有抗议,

1979年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民没有抗议,

1989年的巴拿马城市民没有抗议,

2001年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民没有抗议,

2003年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民没有抗议。

要知道南京、巴黎、平壤、圣多明各、萨那、喀布尔、巴拿马城、巴格达可都是当时的国家首都,怎么老百姓政治觉悟都那么低,还不如乌克兰梅利托波尔,连个抗议都不会。

这种反常的现象说明了两件事:

1、乌克兰的皿煮滋油行;

2、普京领导的大鹅不行。


如今俄军实在太拉胯了,甚至不如1937年的日军,1940年的德军,1979年的苏军,1950年&1965年&1971年&1989年&2001年&2003年的美军,“沦落”到对着抗议人群朝天开枪的地步

1979年的勃列日涅夫要是知道2022年的俄军是这个德性,会摘下胸口的勋章砸死普京。

普京要反思啊,反思到底是皿煮滋油没做好,还是俄罗斯军队没搞好。

user avatar

朝天放枪叫警示,恐吓是枪口直接对准群众,懂?俄军算是克制了,欧洲都是崇尚武力的民族,遇见这种游行没有武力镇压该庆幸了,换了美国大兵不知道打多少筛子

user avatar

这个时间就很奇怪,3月2号爆发的抗议,现在是4月5号,整整一个月了无音讯了,现在突然成为快升榜首,这说明了什么呢?

user avatar

要不是有时间戳我还以为是一个月前的打脸现场呢,现在布查过去几天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梅利托波尔民众抗议俄军占领的事件,以及俄军在现场朝天开枪恐吓示威者的行为,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冲突中一个令人不安且值得深入关注的侧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一、 梅利托波尔的背景及其在冲突中的位置:梅利托波尔是扎波罗热州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在俄乌冲突初期,梅利托波.............
  • 回答
    乌克兰方面称通过以9名俄方士兵为筹码交换回被扣押的梅利托波尔市市长,这一事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行为的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争议点: 一、事件背景与关键信息1. 梅利托波尔市市长的身份 梅利托波尔是顿涅茨克地区的重要城市,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乌克兰苏梅地区近期的一些动态。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军事行动和地缘政治事件的描述,我们主要依赖于公开报道和各方声明,实际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和动态变化。苏梅地区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白苏梅地区在乌克兰战略版图中的位置。它位于乌克兰东北部,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接壤。在2022年全面入侵开始后.............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乌克兰拒绝俄罗斯和谈提议的立场,以及近期谈判的重新尝试,是俄乌冲突中复杂局势的缩影。以下从多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乌克兰拒绝和谈的核心原因1. 军事与安全考量 对俄军事威胁的持续感知:乌克兰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如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和持续的领土要求(如克里米亚、顿巴斯)是直接威.............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共产党共青团领导人被逮捕的事件,需要从历史背景、法律框架和政治现实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 1. 乌克兰共产主义组织的现状乌克兰的共产党(KПU)在2014年乌克兰政权更迭后已不再活跃。根据乌克兰宪法和法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被明确禁止,所有与共产主义相关的组织和活动均.............
  • 回答
    泽连斯基提出在以色列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的提议,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复杂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提议的背景、潜在动机、国际反应及可能影响: 1. 背景与动机分析 (1)泽连斯基的外交策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长期主张通过多边渠道解决俄乌冲突,强调“国际社会应介入调解”。他曾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海空军在开战一小时内“全军覆没”的说法,这一表述并不准确,且存在明显的误解和信息偏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事实澄清1. 时间线与事件背景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海空军在战争初期确实遭遇了重大损失,但“全军覆没”这一说法并不成.............
  • 回答
    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时期美国空袭索马里恐怖组织“青年党”?在理解美国在乌克兰危机时期空袭索马里恐怖组织“青年党”这一行为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考量、实际影响、道义和国际法角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批评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审视其背后的多重动机和潜在后果。一、 战略考量:何以在.............
  • 回答
    乌克兰允许平民在战争期间使用武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主权、公民权利、战争伦理以及实际的军事和政治影响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乌克兰允许平民使用武器的背景与原因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威胁: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东地区分裂势力以来,乌克兰一直.............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关于乌克兰公民投票决定在乌俄谈判中妥协内容的表态,是一个具有深刻政治、法律和社会意义的举措。理解这一表态,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泽连斯基表态的背景和动因 战争的残酷性和谈判的复杂性: 俄乌冲突已进入长期化、消耗战阶段。战争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经济破坏和社会创伤,使得.............
  • 回答
    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在2014年以来出现的“独立”运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根源、发展过程和后果都值得详细探讨。一、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理解这些地区的“独立”企图,必须先了解其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历史上的归属变迁: 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并非一直是乌克.............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关于俄罗斯可能在本周三(指发布消息当天起算的那一周的星期三)发起进攻的声明,以及他呼吁乌克兰公务员在24小时内回国的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可信度: 情报共享: .............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呼吁“所有西方公司都必须撤出俄罗斯”的言论,是乌克兰在俄乌战争背景下,为向俄罗斯施压、削弱其战争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和经济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一呼吁的背景、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背景与动机:1. 战争的现实与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需求:.............
  • 回答
    乌克兰安全局(SBU)在公开场合枪杀参与俄乌谈判的乌克兰官员的事件,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政治和国际影响。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性质和潜在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强调,在绝大多数正常的国家体系和国际法框架下,公开处决参与谈判的.............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前 100 名富豪已跑 96 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如果属实,它将深刻反映出俄乌冲突对乌克兰经济和精英阶层带来的巨大冲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高度概括或存在一定夸大成分的说法,并非所有乌克兰的顶级富豪都离开了,也并非所有离开的富豪都是“逃离”的绝对.............
  • 回答
    乌克兰军方于2022年3月18日声称,俄罗斯第四十九集团军司令官雅科夫·列赞采夫中将在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附近被击毙。信息来源和细节: 乌克兰官方声明: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GUR)以及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先后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通常会提供一些初步的细节,例如事发地点和方式。 俄罗斯官方反.............
  • 回答
    基辅市在俄乌冲突期间向普通民众发放超过10000支步枪的举动,无疑是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这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非常规举措。在和平时期,公民拥枪的权利通常受到严格管制,政府不会轻易向非武装力量的普通民众发放攻击性武器。基辅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最直接的原.............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在美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量,绝非简单的“希望获得保护伞”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到萨德系统本身的特性,再到区域军事力量的平衡,层层剖析。首先,安全困境的直接驱动。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