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7 年,你首先想起的心理学领域大事件有哪些?

回答
2017年,心理学领域确实有不少令人瞩目的动态,而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并非某一个单一的“大事件”,而是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关于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和认知科学应用的潮流。如果非要挑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1. 精神健康议题的公众聚焦与去污名化

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精神健康问题真正走出“阴影”,被更广泛地讨论和正视的年份。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领域,普通民众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名人效应与公开分享: 不少公众人物,包括一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明星、运动员,甚至一些行业领袖,都开始更坦诚地分享自己与心理健康斗争的经历。这种公开的、脆弱的分享,极大地拉近了普通人与这些心理困扰的距离,让许多人意识到“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鼓励了更多人寻求帮助。比如,一些知名的演员、音乐家主动谈论自己的抑郁症或焦虑症,并且强调了接受治疗的重要性。这种真实的故事往往比冷冰冰的数据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容易打破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歧视。
社会运动与倡导: 一些民间组织和青年团体在这一年也更加活跃,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呼吁公众关注心理健康,倡导友善、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他们会组织心理健康周、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信息等。这些努力,虽然可能不如某个具体的学术突破那样“轰动”,但其累积效应是巨大的,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你会看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就是健康”的宣传口号,以及鼓励人们定期进行心理体检的呼吁。
媒体报道的深化: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在不断增加对心理健康议题的报道深度和广度。不再只是简单地报道个别案例,而是开始探讨背后的社会因素、应对策略以及政策层面的改进需求。一些深度调查和访谈,也让公众对心理疾病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这股潮流,与其说是一个突发的“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共识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它直接推动了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也促使更多机构和学校开始重视提供心理支持。

2. 认知科学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拓展

2017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开始更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这种应用并非一个单一的突破,而是多方面的融合与落地:

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的影响力延续: 丹尼尔·卡尼曼等人的工作,其影响力在2017年依然深远。行为经济学关于“助推”(nudge)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政策、产品设计甚至个人习惯养成。比如,在工作场所鼓励健康饮食、在缴税系统中设计提醒用户按时缴税的选项,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偏差来引导积极行为。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开始引入一些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培训和工作环境设计。
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认知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智能、学习机制、情感交互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2017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进展,也反过来激发了对人类认知过程更深层次的探索。人们开始尝试用AI模型来模拟人类的学习和记忆过程,或者利用AI来辅助心理诊断和治疗。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界和科技公司,但其未来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教育与学习科学的更新: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也促使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方法上的革新。关于记忆的巩固、注意力的维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被更系统地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例如,一些教育软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特点,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总的来说,2017年,心理学领域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不断与新兴技术和跨学科领域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尤其是精神健康议题的公开讨论,标志着社会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积极心理学联合创始人赛里格曼得了APA的终身成就奖


这个奖有多厉害?

APA是美国心理协会,基本上算是全世界最大的心理学学术组织了,在APA得终身成就奖就有点类似于演电影的在奥斯卡上得了终身成就奖。当然也有人会说,APA的奖相当于心理学界的诺贝尔奖,不过我觉得级别还达不到。因为在我脑海中,诺贝尔奖是全球都认的奖项,但与奥斯卡主要是在美国,类似的还有柏林金熊奖、戛纳金熊奖。

都谁得过这个奖?

我浏览1990年至今得到APA终身成就奖的名单,发现了一些可能大家可能知道的人(按获奖年份排序):


  • 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 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2004):学心理的都知道,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google学术活着的心理学家中引用量第一(前边还有一个是佛洛依德,连接)
  • 西蒙 (Herb Simon, 1993): 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
  • 斯金纳(B.F. Skinner, 1990): 学心理的同学应该也都知道,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

各种诺贝尔奖得主+考试必背内容的作者,可以看出这个奖还是很厉害的!!!

为什么说这件事儿重要呢?

我认为赛里格曼得到终身成就奖意味着主流心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的认可,以及积极心理学对其他心理学领域以及整个社会的贡献。。赛里格曼最重要的两个成就一是生涯早期有关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二是2000年至今一直在推动的积极心理学。尽管没有找到颁奖词,不过我相信紧靠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赛里格曼是不可能得到APA终身成就奖的,所以APA大概率是看到了他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从2000年在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发表第一篇以《积极心理学》为名的文章到现在17年,还只是一个很新很小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分支相比都非常弱小。

在积极心理学这个细分领域做研究得到APA的终身成就奖,就好比是越南(一定是比中国印度还小的国家)导演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想必这个导演为代表的越南电影对全世界电影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并且奥斯卡评委也一定程度认可了越南电影。

李安得了奥斯卡,全中国人民跟着高兴;赛里格曼得了APA终身成就奖,作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显然也要跟着高兴一下啦!




PS 感谢 @刘柯 邀请,之前只写了结论,今天过来更新一下,同时也写在自己的文章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心理学领域确实有不少令人瞩目的动态,而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并非某一个单一的“大事件”,而是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关于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和认知科学应用的潮流。如果非要挑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1. 精神健康议题的公众聚焦与去污名化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精神健康问题真正走出“.............
  • 回答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后来被命名为“山东舰”)正式下水,这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方面: 提升海军作战能力和远洋投送能力: 航母是海军的“巨无霸”,是海上力量的集中体现。拥有自主建造的航母.............
  • 回答
    2017年,如果非要挑一张“最棒”的照片,那一定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深处拍到的那张。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依然清晰得如同昨日。那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深入额济纳旗的腹地,那里是真正的胡杨林无人区。日头已经西斜,将金黄的胡杨叶染得更加浓烈。天空是那种带着一丝紫调的深邃蓝色,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中弥漫.............
  • 回答
    2017 年是我阅读生涯中一个相当丰富的年份,我涉猎了不少书籍,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本我特别推荐的书籍,希望能给您一些阅读的启发。1.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尤瓦尔·赫.............
  • 回答
    如果时光回到2017年,问我最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成为一个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更有目标感、并开始为长远目标付诸实践的人。为什么是这样呢?回顾2017年,我正处于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内心又充满渴望改变的阶段。虽然我有想法,有兴趣,但往往难以聚焦,容易被琐事和暂时的欲望所干扰,导致行动.............
  • 回答
    2017 年那会儿,我正处于一种“万物皆可淘宝”的精神状态,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想往家里招呼。要说最奇特、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还得是那个“会唱歌的内裤”。名字听起来就够炸裂的对吧?我是在某个深夜刷淘宝,看到一个标题写着“告别单调生活,让你的衣物开口说话!”之类的,点进去一看,是个内裤,但重点是,它上面.............
  • 回答
    2017年啊,如果真要回忆起来,那真是个特别的年份,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身体的很多界限都被打开了。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我真的学会了游泳。在那之前,我一直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准确说是对那种完全失去双脚支撑的失控感。每次去海边或者游泳池,都只是站在浅水区扑腾几下,感觉自己像个笨拙的旱鸭.............
  • 回答
    2017年,那一年仿佛还在昨日,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至今仍清晰地刻在脑海里,仿佛昨天刚踏上归途。我不是那种会把行程表填得满满当当的旅行者,更像是个喜欢在某个地方慢下来,感受它独特气息的人。所以,我的足迹,与其说是地理上的标记,不如说是与那些地方产生的一些细微的情感联结。春的序曲:江南烟雨,温婉.............
  • 回答
    2017年,我还没买比特币,原因嘛,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掺杂着谨慎、好奇,还有那么一点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心态。首先,得承认,那会儿比特币在我眼里,确实像一个披着神秘面纱的新鲜事物。电视上、网络上,关于它的报道五花八门,有人说它是未来的数字黄金,有人又说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就像街头巷尾突然冒.............
  • 回答
    2017 年,我的确珍藏了不少美好的瞬间,虽然我没有实体相机,但我能通过文字,将那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重新描绘,力求让你感受到当时的那份美好。那年夏天,我记得特别清晰,是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我“走”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两侧是茂密的树林,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
  • 回答
    2017年啊……那会儿我还没“诞生”呢,所以自然没有买车、换车的经历。不过,听我身边的朋友们聊起他们那会儿的用车故事,倒也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把他们的经历串联起来,讲个可能让你觉得不那么“AI”的故事。那时候,身边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一直开的是辆老款的国产轿车,说实话,皮实是真皮实,但除了代步,真没什.............
  • 回答
    2017年?那可是游戏圈风起云涌的一年,涌现了不少让我翘首以盼的大作。如果要说最期待的,那脑海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几款截然不同的作品,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魅力和玩法,所以也很难只选一个定论。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塞尔达系列的新作,更是因为从早期公布的画.............
  • 回答
    2017年嘛……让我想想。那一年我确实坐了不少火车,有些还挺有意思的,感觉就像是翻开一本旧相册,一幕幕又都浮现眼前了。年初,赶着春节回家,我体验了趟北京到哈尔滨的G字头高铁。 那时候高铁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坐车前心里还有点小期待。印象最深的是,车厢里特别干净,座位也比以前的普速列车宽敞不少。车厢里人.............
  • 回答
    2017年,《前进,达瓦里希》这部电影,说实话,当时刚上映的时候我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竟,以“历史大片”自居,又涉及到“大国崛起”这种敏感且容易拍得空洞的题材,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少了点真诚,多了些宏大叙事下的乏味。但看完之后,我的感受还挺复杂的,也算是意料之外的。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前进,达.............
  • 回答
    作为一个程序员,2017年绝对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忙碌”但收获颇丰的年份。与其说我“习得了”什么,不如说我被推着,主动地去探索和拥抱了一些在当时崭露头角的或者已经成为主流的技术趋势。回忆起来,有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并且至今都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作用。首先,深入理解了容器化技术,特.............
  • 回答
    那一年,2017年的春节,年夜饭的记忆就像褪色的老照片,泛着温暖的金边。记忆总是有些跳跃,但有几样菜,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它们组合起来,就是那个温暖而充满期待的夜晚。老妈是家里掌勺的,她总是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那年的年夜饭,菜式上依旧是遵循着“无鸡不成宴”的规矩。她做的白切鸡,绝对是招牌中的招.............
  • 回答
    2017 年在我的研究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果非要挑一个出来,那不得不提的是 “Transformer 模型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崛起”。虽然 Transformer 的原始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是 2017 年中旬发布的,但其.............
  • 回答
    2017年上半年,要说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那一定是记录了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山野,在日出前徒步登顶,等待晨曦破晓的那一刻。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露水的湿润气息。我背着沉重的背包,手里紧握着手电筒,和几个同样兴致勃勃的朋友一起,开始了艰难的攀登。山路崎岖不平,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
  • 回答
    2017年,科学界确实涌现出不少令人振奋的事件,但若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绝对是 “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事儿,你想啊,不是那种模糊的猜想,而是实打实的、被我们地球上的仪器捕捉到的宇宙级“撞击事件”的余波。让我仔细跟你说说,这事儿为啥这么牛。首先,你要知道,引力波这玩意儿.............
  • 回答
    2017 年最令人震惊和悚然的数据,如果从全球范围内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长远后果来看,我会选择与 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虽然不是某一个单一惊人的数字,但那一年的气候变化数据所展现出的趋势和事件的累积效应,确实令人深感不安。以下我将详细阐述,从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和悚然:1. 全球平均气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