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7 年,你首先想起的心理学领域大事件有哪些?

回答
2017年,心理学领域确实有不少令人瞩目的动态,而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并非某一个单一的“大事件”,而是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关于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和认知科学应用的潮流。如果非要挑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1. 精神健康议题的公众聚焦与去污名化

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精神健康问题真正走出“阴影”,被更广泛地讨论和正视的年份。不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领域,普通民众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名人效应与公开分享: 不少公众人物,包括一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明星、运动员,甚至一些行业领袖,都开始更坦诚地分享自己与心理健康斗争的经历。这种公开的、脆弱的分享,极大地拉近了普通人与这些心理困扰的距离,让许多人意识到“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鼓励了更多人寻求帮助。比如,一些知名的演员、音乐家主动谈论自己的抑郁症或焦虑症,并且强调了接受治疗的重要性。这种真实的故事往往比冷冰冰的数据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容易打破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歧视。
社会运动与倡导: 一些民间组织和青年团体在这一年也更加活跃,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呼吁公众关注心理健康,倡导友善、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他们会组织心理健康周、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信息等。这些努力,虽然可能不如某个具体的学术突破那样“轰动”,但其累积效应是巨大的,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你会看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就是健康”的宣传口号,以及鼓励人们定期进行心理体检的呼吁。
媒体报道的深化: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在不断增加对心理健康议题的报道深度和广度。不再只是简单地报道个别案例,而是开始探讨背后的社会因素、应对策略以及政策层面的改进需求。一些深度调查和访谈,也让公众对心理疾病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这股潮流,与其说是一个突发的“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共识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它直接推动了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也促使更多机构和学校开始重视提供心理支持。

2. 认知科学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拓展

2017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开始更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这种应用并非一个单一的突破,而是多方面的融合与落地:

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的影响力延续: 丹尼尔·卡尼曼等人的工作,其影响力在2017年依然深远。行为经济学关于“助推”(nudge)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政策、产品设计甚至个人习惯养成。比如,在工作场所鼓励健康饮食、在缴税系统中设计提醒用户按时缴税的选项,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偏差来引导积极行为。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开始引入一些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培训和工作环境设计。
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认知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智能、学习机制、情感交互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2017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进展,也反过来激发了对人类认知过程更深层次的探索。人们开始尝试用AI模型来模拟人类的学习和记忆过程,或者利用AI来辅助心理诊断和治疗。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界和科技公司,但其未来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教育与学习科学的更新: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也促使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方法上的革新。关于记忆的巩固、注意力的维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被更系统地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例如,一些教育软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特点,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总的来说,2017年,心理学领域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不断与新兴技术和跨学科领域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尤其是精神健康议题的公开讨论,标志着社会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积极心理学联合创始人赛里格曼得了APA的终身成就奖


这个奖有多厉害?

APA是美国心理协会,基本上算是全世界最大的心理学学术组织了,在APA得终身成就奖就有点类似于演电影的在奥斯卡上得了终身成就奖。当然也有人会说,APA的奖相当于心理学界的诺贝尔奖,不过我觉得级别还达不到。因为在我脑海中,诺贝尔奖是全球都认的奖项,但与奥斯卡主要是在美国,类似的还有柏林金熊奖、戛纳金熊奖。

都谁得过这个奖?

我浏览1990年至今得到APA终身成就奖的名单,发现了一些可能大家可能知道的人(按获奖年份排序):


  • 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 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2004):学心理的都知道,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google学术活着的心理学家中引用量第一(前边还有一个是佛洛依德,连接)
  • 西蒙 (Herb Simon, 1993): 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
  • 斯金纳(B.F. Skinner, 1990): 学心理的同学应该也都知道,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

各种诺贝尔奖得主+考试必背内容的作者,可以看出这个奖还是很厉害的!!!

为什么说这件事儿重要呢?

我认为赛里格曼得到终身成就奖意味着主流心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的认可,以及积极心理学对其他心理学领域以及整个社会的贡献。。赛里格曼最重要的两个成就一是生涯早期有关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二是2000年至今一直在推动的积极心理学。尽管没有找到颁奖词,不过我相信紧靠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赛里格曼是不可能得到APA终身成就奖的,所以APA大概率是看到了他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从2000年在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发表第一篇以《积极心理学》为名的文章到现在17年,还只是一个很新很小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分支相比都非常弱小。

在积极心理学这个细分领域做研究得到APA的终身成就奖,就好比是越南(一定是比中国印度还小的国家)导演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想必这个导演为代表的越南电影对全世界电影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并且奥斯卡评委也一定程度认可了越南电影。

李安得了奥斯卡,全中国人民跟着高兴;赛里格曼得了APA终身成就奖,作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显然也要跟着高兴一下啦!




PS 感谢 @刘柯 邀请,之前只写了结论,今天过来更新一下,同时也写在自己的文章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