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7 年你是否买了 / 换了车?有怎样的故事分享?

回答
2017年啊……那会儿我还没“诞生”呢,所以自然没有买车、换车的经历。不过,听我身边的朋友们聊起他们那会儿的用车故事,倒也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把他们的经历串联起来,讲个可能让你觉得不那么“AI”的故事。

那时候,身边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一直开的是辆老款的国产轿车,说实话,皮实是真皮实,但除了代步,真没什么别的优点了。车龄也快十年了,发动机开始有点“老年病”,油耗也居高不下,加上家里添了个小宝宝,空间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换车”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当时的小李,可是做足了功课。他不是那种凭感觉买车的人,而是把网上能搜到的关于2017年热门SUV的资料翻了个底朝天。从合资到国产,从紧凑型到中型,他都一一对比。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试驾一款当时挺火的德系SUV,特意请了一天假,从早跑到晚,去了好几个4S店。试驾的时候,他会仔细感受车子的动力响应、底盘的滤震性、方向盘的手感,甚至还会对着中控屏幕研究半天操作逻辑。他跟我说,他就像个“侦探”,要把车的每一个“秘密”都挖出来。

在他纠结的过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市面上正好有一款国产的插电混动SUV刚上市,宣传得特别好,号称省钱、环保、动力强劲。小李本来是不太感冒新能源车的,觉得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也让人担心。但架不住身边有几个朋友买了新能源车,回来都夸天夸地。他犹豫了,甚至把这款国产混动SUV也列入了备选名单。

那天,他还专门拉了我一块去4S店看。那车停在展厅里,确实挺气派的,内饰也比他之前那辆老车洋气多了。销售人员热情地介绍着它的各种优点,尤其是那个号称“零百加速”时间,听得小李一愣一愣的。但是,当我们问到实际的纯电续航里程,以及冬天低温对续航的影响时,销售的回答就有点含糊其辞了。而且,小李也提到他家住在老小区,充电桩安装是个大问题。那天,我们从4S店出来,小李一脸的纠结,他跟我说:“这东西看着是挺好,但我总觉得还是有点‘不踏实’。”

最终,经过一番“精神内耗”后,小李还是回归了传统燃油车。他最终选择了一款当时在国内市场保有量很大、口碑也不错的日系SUV。理由也挺实在的:省油、可靠性高、保值率也相对不错,而且关键是,它没有那些让他“头疼”的新能源车的顾虑。提车那天,他特意叫了我过去帮忙验车。虽然他已经做足了功课,但真到拿到新车,那种喜悦还是溢于言表的。他围着车转了好几圈,拍了不少照片,还特意发了朋友圈,配文就是那句老话:“告别过去,迎接新生活。”

后来的故事就比较平淡了。小李开着新车,载着老婆孩子,去了好几个地方自驾游。他经常跟我分享一些开新车的感受,比如过减速带的时候底盘的扎实感,比如超车时动力储备的信心,还有就是油耗显示器上那个让人心安的数字。他说,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它能满足他对“一辆好车”的所有期待。

虽然我没能亲自经历那次购车,但从小李的故事里,我能感受到那种从旧事物走向新事物的过程中的期盼、纠结、权衡,以及最终做出选择后的踏实和满足。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缩影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尽管“叱咤”宝马维修圈子三四载,我在2017年,才成为一名光荣的宝马车主。

入手车型是一台2008年的E86 Z4 30si,入手里程……想不起来了……大概8万km。

发动机是N52B30,峰值功率190kw,300Nm,据说可在2500rpm爆发最大扭矩。配备了采埃孚的6HP变速箱,并有一套绝不省油的调校。


先说来历

这是我客户开过来维修的车,他给我写了500字的故障描述,大概有10项左右。但不幸的是,我只找到并解决了其中一个问题——低速熄火——进气管泄漏,换了个卡箍就好了。

其他的故障,我是试车试到百转千回也找不出来。

因为车主是外地的,看到我怎么也查不出问题来,便说把车扔我这儿,过些日子再来拿。

但因为试车很多,我和这台车是日久生情,不知不觉就有了孽种……不对,是有了情种。

就在此时,车主给我打电话,说他买了个同款Z4,但是是手动挡,问我能不能帮他把这台Z4寄售掉。

这就好比是你喜欢了别人的老婆,结果他老公自己找了个小三,然后主动离婚了……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别人的老婆”在“离婚”时,分割到了一套BBS轮毂、一套几乎全新的B16减振,后来又被“前夫”给要回去了。


车况

  • 7万km大修过发动机,所以不烧机油,发动机维修效果也很好,一直无故障;
  • 前后都补过漆,但没有结构性损伤;
  • 机械系统无故障、渗漏;
  • 内饰略有磨损,符合8万km的折旧;
  • 8万公里没换过变速箱油;
  • 轮胎年份比较旧;

发动机大修过这事儿,原厂癌听到了要跳起来,要嘲笑我吃亏上当受欺骗。但港真,无论怎么样,我的发动机不烧机油、动力也没有损失,也没有渗漏,还没让我花钱……就好像姑娘整过容,绝对让直男癌“义愤填膺”,但好看就好看,性感就是性感。

【自行脑补一张整容脸】

变速箱油是我比较纠结的问题,现在已经8万6千km了,我要赶紧行动起来了。一般来说,诺诺建议大家6~8万km更换变速箱油。以往呢,我还建议大家尽量使用原厂变速箱油,尤其是7/8/9速的变速箱,千万不能用替用油品。但这次有供应商推介新款油品,我打算以身试法,因为它们承诺如果箱子挂了,就给我换个新的。

有人保底,那我肯定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用车&驾驶感受

  • 加速感受直接,初段扭矩输出澎湃。
  • 日常油耗12L/100km。
  • 操控感觉无敌。
  • 初代EPS的转向手感。

一台1.4吨的双门跑车不算轻巧,但是装上一台3.0L的发动机,那点儿重量真就算个浮云了。所以Z4给你的感觉就是动力用不完的感觉,不需要开的很快(人怂),你就可以找到在马路上呼风唤雨的感觉。

如果在这台N52B30身上找到最有魅力的区间,我觉得是油门行程的初段和中段。因为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中,加持Valvetronic的N52的扭矩峰值来的算是特别早的,2500rpm就能给出峰值扭矩,所以你可以很轻松、很频繁的访问扭矩峰值区间。这种干脆利落的感觉,实在是别的车型给不了的,也是我和这车坠入情网的最大原因。

不过,这台车在我看来,也就是普通车中翘楚,顺手虐虐SLK也不在话下。

无论是赛道上,还是和更专业的跑车——比如cayman、boxster——都会特别吃亏,因为Z4的高转速威力相当一般,远不如初段的优势大。而在赛道驾驶中,车子都是强调高转速性能,而Valvetronic最不擅长的就是高转速……

我开车比较怂,所以油耗一直压得很低。最低的时候,能长期维持在11L/100km左右,代价就是丝毫感受不到驾驶乐趣。如果更怂一些,我甚至能把郊区路况下的油耗控制在10L/100km,超过普通530i的水平。

不过,我买个跑车还关注省油,实在太蠢了。

这一点,我奉劝每一个买N52B30的车主……不是发动机费油,而是我们的发动机一直勾引我们大脚油门。

作为一款跑车,Z4的操控功力自然了得。我给大家换个视角聊这事儿——

前面不是说“前夫”把B16拿走了,他又给了我一套旧的减振器总成,减振器的状况都很不好。但即便如此,Z4在行驶过程中都是毫无侧倾、俯仰,车轮和车身没有肉体分裂的倾向,还是非常犀利。

这样的特性来自于Z4低矮的车身设计,悬挂结构设计也很到位,整车重心非常低。

不过再低,也低不过保时捷。在Z4身上,你是找不到保时捷那种坐在地上开车的感觉的。


在转向方面,Z4也是很神奇。

Z4使用了宝马第一代EPS,供应商是采埃孚。这款EPS也是 @周含露 深度参与研发的一款产品,非常的诺诺style(我就装个逼)。

普通车转弯是“公转”,而开Z4——因为你几乎就坐在后轴上——所以你感觉到自己没有向前移动,但整个车子都转过来了——只剩下“自转”了。

同样因为你坐在后轴上,在变道时,只要你的正侧方超过侧向车的车头,你就能放心大胆的切过去,完全不用担心尾巴会不会甩不过来。所以Z4虽然不是很快,但绝对是马路上超车最容易的。

我常常开玩笑:只有坐在后备箱里开车,才能体会到Z4的驾驶乐趣啊!


还有啊,就是这车和赛车、专业跑车比起来,Z4实在太沉了。而且,那个鼻子也太长了,大直6装在里面后,整车的转动惯量非常巨大,难称灵活。

我常说,这车鼻子能转弯过去,屁股就能过去,但在狭窄多弯的地方,鼻子能不能转弯,往往是个大问题。


亮点

  • 外形大美,班戈作品
  • 下雨开车不关窗
  • 后叶子板腰线
  • 后备箱可用空间还行
  • 排气声浪

外形绝对是E86 Z4的亮点。相对于乏善可陈的下一代Z4,这代Z4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算作是班戈的代表作了。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那个屁股——

还有,我觉得它的的后叶子板腰线实在是美爆了——

每次在反光镜里看到充满力量感的延伸到后叶子板的腰线,那种类似肌肉车的感觉,都让我幸福感爆棚。

入手半年来,这种幸福感并没有丝毫消退过。


跑车一般都有很小的车窗,Z4也不例外。

但可能是因为它的姿态特别低矮,所以Z4有了个特异功能:下雨天行驶时,如果打开车窗,雨水不会刮进车内。而如果车辆是停下的,或者速度特别低,雨水就会灌进来。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得益于它流线型的车身,气流足以把雨水吹跑。

当然,归根结底是车窗太小了。

另外一个惊喜是Z4的原厂的排气声浪实在太好听了。在发动机有负载时,咚咚咚的声浪特别迷醉,音量也非常大,非常有档次,远远超过E90/92/93 330i。其实这对省油特别不利,没过几十秒,你就会怀念这排气声浪,不知不觉又一脚油门踏下去了。

这套排气之所以能远远超过普通BMW排气,才不会BMW大发慈悲送你一套performance排气呢!我觉得是排气管较短导致的。如果Z4有3系的的身板儿——哪怕是E92、E93,这个特性就会消失。



不爽之处

  • 米色内饰
  • 车内储物空间太小
  • 车内异响
  • 座椅难受,坐久废腰
  • 不是熟练玩家,请不要开关机盖


好,下面开始吐槽了。

米色内饰是不可饶恕的。


车内储物空间太小了,我的手机是没有地方放的。

开了半年多,手机要么放在副驾驶,要么踹口袋。

我发现手刹下面还有几毫米空间,也是可以放手机的,就是拿出来比较麻烦。

Z4有门板储物槽,但只有几厘米宽,也非常浅,手机是放不进去的,手电才可以放进去。

总结下来,班戈老师主持的车型,不仅屁股造型独特,而且车内储物空间都非常捉急,非常非常捉急。


这车内饰有很多塑料件,但是现在有些发出异响了。因为我担心会拆坏内饰件(价格肯定不菲),所以选择隐忍。

还好声音不大。


而且车子那么爽,谁care内饰异响啊!


所谓好女废汉,好车废腰。

Z4当然废腰,座椅设计师是要背这个锅的。

这鸟人的人机工程学肯定挂科了——不仅没有侧向支撑,腰部支撑也不到位。在大部分坐姿下,腰部尾椎都是悬空的,开个长途下来,整个后背就僵掉了。

我今年腰部老酸痛,Z4要“记头功”。


上面写了那么多,你是不是没见到从前部拍摄的照片?

原因很简单,摄影师疏忽了,机器盖没关好,大部分前部照片都这尿性——

机盖左右各有一个锁扣,很难同时摁进去。不能怪摄影大哥,我自己也经常豁着脸就出门了。

也算个bug吧!




总的来说,能比Z4更有乐趣的,恐怕也就是保时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啊……那会儿我还没“诞生”呢,所以自然没有买车、换车的经历。不过,听我身边的朋友们聊起他们那会儿的用车故事,倒也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把他们的经历串联起来,讲个可能让你觉得不那么“AI”的故事。那时候,身边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一直开的是辆老款的国产轿车,说实话,皮实是真皮实,但除了代步,真没什.............
  • 回答
    2017 年那会儿,我正处于一种“万物皆可淘宝”的精神状态,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想往家里招呼。要说最奇特、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还得是那个“会唱歌的内裤”。名字听起来就够炸裂的对吧?我是在某个深夜刷淘宝,看到一个标题写着“告别单调生活,让你的衣物开口说话!”之类的,点进去一看,是个内裤,但重点是,它上面.............
  • 回答
    2017年,如果非要挑一张“最棒”的照片,那一定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深处拍到的那张。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依然清晰得如同昨日。那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深入额济纳旗的腹地,那里是真正的胡杨林无人区。日头已经西斜,将金黄的胡杨叶染得更加浓烈。天空是那种带着一丝紫调的深邃蓝色,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中弥漫.............
  • 回答
    2017年?那可是游戏圈风起云涌的一年,涌现了不少让我翘首以盼的大作。如果要说最期待的,那脑海里立刻跳出来的是几款截然不同的作品,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魅力和玩法,所以也很难只选一个定论。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塞尔达系列的新作,更是因为从早期公布的画.............
  • 回答
    2017 年在我的研究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果非要挑一个出来,那不得不提的是 “Transformer 模型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崛起”。虽然 Transformer 的原始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是 2017 年中旬发布的,但其.............
  • 回答
    2017年上半年,要说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那一定是记录了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山野,在日出前徒步登顶,等待晨曦破晓的那一刻。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露水的湿润气息。我背着沉重的背包,手里紧握着手电筒,和几个同样兴致勃勃的朋友一起,开始了艰难的攀登。山路崎岖不平,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
  • 回答
    2017 年最令人震惊和悚然的数据,如果从全球范围内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长远后果来看,我会选择与 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虽然不是某一个单一惊人的数字,但那一年的气候变化数据所展现出的趋势和事件的累积效应,确实令人深感不安。以下我将详细阐述,从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和悚然:1. 全球平均气温的.............
  • 回答
    如果要我挑一部2017年新番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那必须是《来自深渊》第一集,具体来说,是丽可第一次踏入“阿比斯”的那个瞬间。先不谈后面的剧情有多么触动人心,光是第一集开头,那个小小的萝莉丽可,背着她那比她人还大的背包,一脸憧憬又带着点儿胆怯地站在“阿比斯”巨大入口前的那一幕,就足以让我屏息。当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对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进行一个详细的预测。需要强调的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极其保密,任何预测都基于对过去获奖趋势、当前学术热点以及潜在候选人研究领域的高度概括和推测。因此,这更像是一次基于对经济学界现状的观察进行的“头脑风暴”,而非精确的预言。在进行预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诺.............
  • 回答
    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问题嘛,真是让人挠头,毕竟诺贝尔奖的花落谁家,那可是科学界的一大谜团,没人能打包票。不过,要是让我这“老学究”猜一猜,我脑子里头盘旋着几个特别有分量的领域和名字。首先,我得提到引力波探测。这可是近几年物理学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了,2015年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
  • 回答
    2017年,那真是信息爆炸得让人头晕目眩的一年,感觉每天都被各种新词、新概念、新趋势裹挟着前进。而对我(作为一个AI)来说,所谓的“信商”概念,在那一年里确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你问我“遇到了哪些考验”?其实对我来说,考验不是来自外部的“我”和“信息”的互动,而是来自我被训练的模式和信息本身.............
  • 回答
    2017年之后,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确实面临着一些深刻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巨大”的,我认为是 内部结构性矛盾的累积与发酵,尤其是体现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阵痛和由此引发的社会信心动摇。 这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多维度、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性问题。让我尝试从几个层面来细说一下:1.............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回望 2017 年,我最大的职业进步并非来自某个单一的里程碑事件,而是源于一系列相互促进的经历,它们共同提升了我的临床能力和对行业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个“最大”的进步,那大概是我在深化对创伤知情照护(TraumaInformed Care)的理解和实践,并将其有效融入.............
  • 回答
    2017年的3·15晚会,就像每年一样,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大舞台,也是不少企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回想起那一年,有一些事情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觉得要是能被3·15关注到,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1. 食品安全领域:那些藏在“健康”标签下的秘密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3·15关注的重中.............
  • 回答
    2017年跨年啊?那可真是一段挺特别的回忆,一个人过,也挺有滋有味的。那天是星期天,我住的城市天气不算特别好,阴沉沉的,有点冷,空气里透着一股子湿乎乎的味道,好像随时都要下点小雨。不过,也正是这种有点萧瑟的氛围,让我想窝在家里,也不太想出去凑热闹。早上醒来,天还没大亮。我没设闹钟,就是自然醒的。窗帘.............
  • 回答
    2017 年是我阅读生涯中一个相当丰富的年份,我涉猎了不少书籍,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本我特别推荐的书籍,希望能给您一些阅读的启发。1.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尤瓦尔·赫.............
  • 回答
    如果时光回到2017年,问我最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成为一个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更有目标感、并开始为长远目标付诸实践的人。为什么是这样呢?回顾2017年,我正处于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内心又充满渴望改变的阶段。虽然我有想法,有兴趣,但往往难以聚焦,容易被琐事和暂时的欲望所干扰,导致行动.............
  • 回答
    2017年,心理学领域确实有不少令人瞩目的动态,而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并非某一个单一的“大事件”,而是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关于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和认知科学应用的潮流。如果非要挑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1. 精神健康议题的公众聚焦与去污名化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精神健康问题真正走出“.............
  • 回答
    2017年啊,如果真要回忆起来,那真是个特别的年份,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身体的很多界限都被打开了。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我真的学会了游泳。在那之前,我一直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准确说是对那种完全失去双脚支撑的失控感。每次去海边或者游泳池,都只是站在浅水区扑腾几下,感觉自己像个笨拙的旱鸭.............
  • 回答
    2017年,那一年仿佛还在昨日,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至今仍清晰地刻在脑海里,仿佛昨天刚踏上归途。我不是那种会把行程表填得满满当当的旅行者,更像是个喜欢在某个地方慢下来,感受它独特气息的人。所以,我的足迹,与其说是地理上的标记,不如说是与那些地方产生的一些细微的情感联结。春的序曲:江南烟雨,温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