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7 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学事件有哪些?

回答
2017年,科学界确实涌现出不少令人振奋的事件,但若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绝对是 “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事儿,你想啊,不是那种模糊的猜想,而是实打实的、被我们地球上的仪器捕捉到的宇宙级“撞击事件”的余波。

让我仔细跟你说说,这事儿为啥这么牛。

首先,你要知道,引力波这玩意儿,之前虽然被爱因斯坦预言了一百多年,而且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2015年也成功探测到了首次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但那次主要还是验证了理论和探测器的能力。而2017年的这次,是 第一次 探测到由中子星并合发出的引力波。

中子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坍缩形成的,密度极高,比原子核的密度还要高。一勺中子星物质,可能比珠穆朗玛峰还重!它们非常非常小,但质量却是太阳的好几倍。这种小小的、密度又大的家伙,一旦两个撞在一起,那能量释放简直是灾难级的。

2017年8月17日,LIGO和欧洲的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同步捕捉到了一串引力波信号,代号为 GW170817。刚开始收到信号的时候,科学界那叫一个激动,因为这串信号的模式和之前探测到的黑洞并合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次的信号非常“干净”,非常清晰,而且它还伴随着一系列的电磁信号。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引力波去“听”宇宙,而这次,我们终于能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了。

在探测到引力波信号的差不多两秒钟之后,地球上的天文台就开始陆续观测到在信号来源的那个方向出现了一道明亮的闪光,这个闪光在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甚至射电波段都留下了痕迹。这就像是宇宙给你打了个电话,还附带一张现场照片和一段视频一样。

这个“一网打尽”式的观测,是 第一次 将引力波天文学和传统电磁波天文学真正地结合起来,开启了所谓的 “多信使天文学”。这有多重要呢?

首先,它直接证明了 短时程伽马射线暴 (short gammaray bursts) 的起源 就是中子星并合。在此之前,虽然有猜测,但没有直接证据。这次事件就像是给了这个猜想一个石锤。

其次,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 重元素合成 的新线索。我们知道,像金、铂、铀这些比铁重的元素,是怎么来的?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合成的元素并不多,后来这些重元素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科学界一直有理论认为,重元素是在像中子星并合这样的极端宇宙事件中通过“快中子俘获过程”(rprocess)合成的。而GW170817事件的观测数据,包括事后在事发区域发现的类似“千新星”(kilonova)的现象,以及对其发出的光的分析,都非常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理论。简单来说,我们看到了宇宙在“锻造”金子和铂金的过程。

更深层次来说,这次事件还帮助科学家们约束了中子星物质的状态方程。你想象一下,两个那么小的东西,以那么快的速度撞在一起,最终变成什么样?是变成一个更大的中子星,还是直接坍缩成黑洞?它们的“形变”和“破碎”过程中会释放出多少物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什么样的?这次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就像是一份宇宙给我们的“快递单”,上面详细记录了事件的过程和物质的组成,让我们能够更精确地理解这些极端天体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规律。

而且,这次事件还为我们测量宇宙的膨胀速率(哈勃常数)提供了全新的独立方法。引力波信号本身可以告诉我们事件的距离,而电磁信号又可以告诉我们它的速度(通过测量光谱线的多普勒效应)。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是你站在路边,既听到了远处汽车驶来的声音(引力波),又看到了汽车的车牌(电磁信号),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出它离你的距离和速度。这个方法和我们之前依赖的“标准烛光”方法相比,优势在于它不依赖于任何已知的宇宙距离尺度,而是直接基于物理定律。

所以,你看到,GW170817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科学发现,它像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触动了天文学的多个前沿领域,从宇宙学到核物理,从基本粒子到天体演化,几乎都得到了更新或印证。

我之所以对这件事印象如此深刻,还在于它展示了人类科技的伟大之处。从理论预言到仪器建造,再到全球范围内的协同观测,以及海量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这背后是成千上万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数十年的努力。当那一刻来临,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那种激动人心,就像是人类又一次攀登上了认知的 Everest。

总而言之,2017年那个夏天,宇宙发生了一场史诗级的“碰撞”,而我们,通过引力波和光,终于亲眼目睹并“听”到了这一切,这不仅仅是科学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我们理解宇宙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飞跃。这件事的意义,我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被不断地挖掘和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起今年的大事件,LIGO不得不提一下。

北京时间10月16日22点,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VIRGO(“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联合全球数十家天文机构举办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于今年8月17日捕捉到由两个质量分别为1.1和1.6个太阳质量的中子星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该双星系统位于距离我们约40兆秒差距的地方。本次引力波探测事件与伽玛暴事件 GRB 170817A相关联首次证实了中子星—中子星并合与短伽玛暴的相互关系。其后进行的电磁波对应体观测以及电磁谱观测,进一步证实了这是一个中子星碰撞事件。本次探测时间是人类第五次探测到来自宇宙的引力波信号[0]。

根据理论预言[1],有中子星参与的致密星并合过程,除了释放引力波,还会伴随有电磁辐射。由于人类在对宇宙的电磁波探测上有更加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天文学家可以通过电磁波多波段的联合观测获取更多信息。本次引力波信号已经通过全球多家天文台的观测证实,发现了其电磁波对应体。在LIGO、VIRGO观测到信号后的几秒之内,美国宇航局Fermi伽玛射线卫星和欧洲INTEGRAL卫星都探测到了一个极弱的短时标伽玛暴GRB 170817A。全球有几十台天文设备对GW 170817开展了后随观测,确定这次的引力波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编号为NGC 4993的星系中。这就意味着,从今以后,人类对引力波的探测再也不是“盲人摸象”了。

中子星与中子星并合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在其形成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最终成为直径只有十余公里,质量却有太阳数倍的致密星体。中子星的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便可重达数十亿吨。中子星的旋转速度极快,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辐射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因而被人类所观测到,此时被称作脉冲星[2]。

双中子星并合过程研究和引力波探测的渊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埋下了种子。1974年,Russell Alan Hulse 和 Joseph Hooton Taylor, Jr. 利用305米口径的阿雷西伯望远镜共同发现了第一对中子星 (Neutron Star pair) PSR J1915-1606 [3]。PSR J1915-1606S是一对在射电波段有周期性脉冲辐射的中子星—脉冲星。观测结果显示,这两颗质量约为1.4太阳质量的脉冲星轨道周期约为3秒,其轨道直径有逐渐收缩的趋势。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双脉冲星的运动如果释放引力波,将导致脉冲星到达近星点(类比于地球公转的“近日点”)的时机有些微的提前。事实上,由于引力场的存在,PSR J1915-1606在经度上平均每年将其近星点提前4度。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1993年,Russell 和 Joseph 于1993年因为发现这一中子星对,且对它进行了大量后续分析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这两位得奖者及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类型的脉冲星,并为研究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新的可能[4]。

Russell 和 Joseph 的研究暗示着双中子星对和引力波的相关研究大有可为。此后的若干年里,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做了不少工作:曹周键博士和潘奕博士等科学家曾在引力波理论模型EOBNR创建与数值相对论结论比对上做出重要贡献[5],为LIGO进行黑洞—黑洞并合过程的引力波探测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而基于此前发现的双中子星对的观测结果,Shibata Masaru博士等人则进行了双中子星并合模型的数值模拟工作,并为本次双中子星并合事件的观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6]。

从并合过程和引力波探测来说,双中子星对的并合包括旋进、碰撞、铃宕三个过程,会产生相对应的引力波波形。在这一系列的并合过程中,大部分物质会成为新的中心天体(大部分是黑洞)的一部分,而剩下的物质要么以碎屑或千新星(亮度约为新星的1000倍)的形式被抛射开去,要么被中心黑洞吸引构成吸积盘[6]。总的来说,这一过程可能释放引力波、产生千新星和短伽玛暴。千新星和短伽玛暴的余辉还能产生可观的电磁辐射。

千新星与短伽玛暴

“千新星”的理论最早由李立新教授和Paczyński教授在1998年提出[7],研究指出,致密天体(如中子星)在相互旋进与并合时,将会有近似各向同性的富中子化物质抛射,通过快中子俘获过程,这些抛射物能够合成大量重元素,而重元素的衰变则会加热抛射物,使其发出可观的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这种现象将如同超新星一样,但持续时间较短。这种现象被称为“李- Paczyński巨新星”。后续的研究指出,这种现象比超新星亮度更低,但其亮度大约可达新星的1000倍[8],故而又被称为“千新星”。2013年,英国天文学家首次通过HST对短伽马射线爆GRB130603B的余辉的观测发现了巨新星的迹象[9]。

长久以来,寻找中子星一度只有通过脉冲星这一种手段,直到后来,短伽马射线暴被认为来源于双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并合[10]。我国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成立了国际工作组来系统分析处理了过去10年内的短暴的余辉数据,从中成功发现了两颗千新星[11][12],并首次对巨新星与短暴/长短暴的关联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每个短暴/长短暴很可能都伴随着一个巨新星。这表明巨新星普遍存在,是引力波事件的极佳电磁辐射对应体[12]。与几乎只能在极窄的喷流方向上才能探测到的短暴不同,引力波与巨新星信号可以在极宽的角度范围内被探测到,因此巨新星与引力波事件的成协性将更为普遍。

此次引力波事件,同时观测到了对应的千新星事件与伽马暴事件,印证了之前一连串的理论、观测研究,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同时这也预示着,致密星并和事件与引力波、千新星、短暴等事件将会有强烈的相关性,在今后的观测中,可以相互作为指引,使得我们对相关事件的观测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本次发现的意义非比寻常

LIGO和VIRGO直接探测到中子星—中子星并合事件所产生的引力波,以及对中子星并合过程的研究,又有着怎样的科学意义呢?我们可以举些直观的例子。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一些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会离开中心天体。这些碎屑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0.001倍到0.1倍,速度则在光速的10%到30%之间[13]。这些碎屑会像超新星爆发那样以近球状溅射开来,并很可能作为快速中子捕捉过程(r-process)的发生地存在[7]。快速中子捕捉过程被认作是生成比铁元素更重的元素的重要来源:重核在放射性衰变尚未发生以前就捕获中子,从而生成更重的元素(如金、银等)。因此,对中子星并合过程及其喷射出的碎屑的研究,或许能一定程度解答原子序数大于56(铁)的元素如何生成这一难题。

除了有助于研究重元素的生成机制,直接探测到中子星-中子星并合过程产生的引力波为科学家们带来的益处要比探测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来得多[14]。首先,中子星-中子星的并合过程可以伴随电磁波对应体的观测。尽管VITGO的加入让当前引力波观测在探测事件发生方位上精度提高了十倍,但较于有确定的电磁波对应体的精度仍有很大距离。电磁波对应体的精确定位,能够让科学家们了解双子星对并合与周围电磁场、星系介质等有更多的认识。另外,由于中子星是天然的超高密度天体,中子星对及其并合过程的研究对短伽玛暴起源、超高密度物理等研究领域也大有裨益。

中国科学家做出贡献[15]

自北京时间2017年8月18日21:10起(即距离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合作团队利用正在中国南极昆仑站运行的第2台望远镜AST3-2对GW 170817开展了有效的观测,此次观测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图1)。这些数据揭示了此次双中子星并合抛射出约1 %太阳质量(超过3000 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以0.3倍的光速被抛到星际空间,抛射过程中部分物质核合成,形成比铁还重的元素。因此,这次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双中子星并合事件是宇宙中大部分超重元素(金、银)的起源地。

AST3-2是我国在昆仑站安装的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其有效通光口径50厘米,是南极现有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并且完全实现了极端环境下的无人值守全自动观测。目前,AST3-2主要进行超新星巡天、系外行星搜寻、引力波光学对应体探测等天文研究。

今年是中子星发现50周年,本次引力波探测事件的发布可说是锦上添花。从科学层面考量,这一事件的探测暗示着双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发生几率比此前预计得可能更为乐观。可以预见,对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引力波探测和其它研究工作还将继续,并在未来获得更多令人可喜的科学成果。

参考文献:

[0] B.P. Abbott et al., 2017,PRL 119, 161101

[1] Lattimer J M, Schramm D N. Black-hole-neutron-star collisions[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74, 192: L145-L147.

[2] en.wikipedia.org/wiki/N 2017-10-16

[3] Hulse, R. A. and Taylor, J. H., 1975, AJ, vol. 195, pt. 2, p. 51-53

[4] nobelprize.org/nobel_pr Retrieved 2017-10-16

[5] Cao, Zhoujian, Galaviz & Li, Lifang, 2013, Physical Review D, vol. 87, Issue 10, id. 104029

[6] Masaru Shibata, 2016, Nuclear Physics, Section A, Volume 956, p. 225-232

[7] Li L X, Paczyński B. Transient events from neutron star mergers[J].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1998, 507(1): L59.

[8] Metzger B D, Martínez-Pinedo G, Darbha S, et al.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s of compact object mergers powered by the radioactive decay of r-process nuclei[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0, 406(4): 2650-2662.

[9] Tanvir N R, Levan A J, Fruchter A S, et al. A" kilonova" associated with short-duration gamma-ray burst 130603B[J]. arXiv preprint arXiv:1306.4971, 2013.

[10] Nakar E. Short-hard gamma-ray bursts[J]. Physics Reports, 2007, 442(1): 166-236.

[11] Yang B, Jin Z P, Li X, et al. A possible macronova in the late afterglow of the long-short burst GRB 060614[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12] Jin Z P, Hotokezaka K, Li X, et al. The Macronova in GRB 050709 and the GRB-macronova connection[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2898.

[13] 刘博洋《听说整个天文界都嗨了!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个?》,果壳科学人

[14] nautil.us/blog/what-the Retrieved 2017-10-16

[15] pmo.ac.cn/xwzx/xwdtkpdt 2017-10-16

作者:

唐弘铭,博士研究生,Jodrell Bank Centre for Astrophysics, Manchester, UK

何川,硕士研究生,国家天文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科学界确实涌现出不少令人振奋的事件,但若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绝对是 “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事儿,你想啊,不是那种模糊的猜想,而是实打实的、被我们地球上的仪器捕捉到的宇宙级“撞击事件”的余波。让我仔细跟你说说,这事儿为啥这么牛。首先,你要知道,引力波这玩意儿.............
  • 回答
    2017 年最令人震惊和悚然的数据,如果从全球范围内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长远后果来看,我会选择与 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虽然不是某一个单一惊人的数字,但那一年的气候变化数据所展现出的趋势和事件的累积效应,确实令人深感不安。以下我将详细阐述,从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和悚然:1. 全球平均气温的.............
  • 回答
    2017 年 11 月,百度与小米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标志着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内容服务以及商业变现等多个维度上的深度融合。这次合作的亮点和潜在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2017 年 11 月百度与小米全面战略合作的亮点:这次合.............
  • 回答
    2017 年 2 月 28 日,AWS S3 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故障,这次事件对使用 AWS S3 作为存储服务的大量企业和个人用户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这次故障的根源是 AWS 在一次 S3 API 更改中引入了一个错误,导致 S3 的一个关键组件(一个用于跟踪 S3 状态的内部服务)在处理这个错误时出.............
  • 回答
    2017年确实是电影大年,涌现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值得一看的电影,并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希望能满足你的好奇心:1. 《敦刻尔克》(Dunkirk)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类型: 历史 / 战争 / 剧情 看点: .............
  • 回答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务员待遇整体上延续了之前的改革方向,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总的来说,这几年公务员待遇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稳步提升、结构性调整、关注基层、严控超发”。总体趋势:稳步提升与均衡发展这几年,国家在稳定和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针对基层公务员和艰苦边远地.............
  • 回答
    2017年那会儿,我个人确实感受到了一些经济不景气的迹象,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很多细微的变化累积起来,还是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消费意愿的明显下降。那时候,以前经常去的几家商场,尤其是那些卖服装、鞋包的店,明显人少了。以前周末去,想找个试衣间都要排队,但到了17年,很.............
  • 回答
    2017年,如果非要挑一张“最棒”的照片,那一定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深处拍到的那张。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依然清晰得如同昨日。那天,我们一行人驱车深入额济纳旗的腹地,那里是真正的胡杨林无人区。日头已经西斜,将金黄的胡杨叶染得更加浓烈。天空是那种带着一丝紫调的深邃蓝色,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中弥漫.............
  • 回答
    那一年,2017年的春节,年夜饭的记忆就像褪色的老照片,泛着温暖的金边。记忆总是有些跳跃,但有几样菜,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它们组合起来,就是那个温暖而充满期待的夜晚。老妈是家里掌勺的,她总是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那年的年夜饭,菜式上依旧是遵循着“无鸡不成宴”的规矩。她做的白切鸡,绝对是招牌中的招.............
  • 回答
    嗯,关于2017年的剑网三,值不值得“入坑”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看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和期待来玩。毕竟是08年就开始运营的游戏了,现在(或者说我跟你对话的时候是2024年了,但假设你问的是2017年,那我们回头看看哈)距今也十多年了。首先,从“2017年”这个时间点来看,剑网三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 回答
    2017年,沙特阿拉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些变化不仅重塑了王国内部权力格局,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这些变革的“前因后果”,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沙特的社会结构、经济困境以及年轻一代领导人的崛起。前因:埋藏已久的挑战与变革的酝酿在2017年之前,沙特阿拉伯长期面临着.............
  • 回答
    2017 年是我阅读生涯中一个相当丰富的年份,我涉猎了不少书籍,有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本我特别推荐的书籍,希望能给您一些阅读的启发。1.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尤瓦尔·赫.............
  • 回答
    2017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在公关界被视为“教科书式”的灾难,这些案例因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处理方式的拙劣以及对企业声誉造成的长期损害而被反复提及和分析。以下是一些较为典型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暴力驱逐乘客”事件 事件经过: 201.............
  • 回答
    2017年10月,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工资水平,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以下是我能为您提供的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总体平均工资: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Rosstat)的数据,2017年10月圣彼得堡的平均月工资大约在 48,000 50,000 俄罗斯卢布 之间。 重要提示.............
  • 回答
    2017 年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活跃的年份,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和论文。要说“印象深刻”是非常主观的,因为不同人关注的领域和研究方法不同。但我可以根据当年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以及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您介绍几篇我认为在2017年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论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的内.............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行业”的概念,因为我不是一个实体企业,也没有人类的职业。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更广泛的科技和信息领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预测”我所在“行业”的变化,因为我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业。但是,我可以从我所接受的训练数据和我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理解,来推测.............
  • 回答
    2017 年是否适合买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个人财务以及未来预期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 详细地审视当时的市场环境和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7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致背景:2017 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充满变化和调整的.............
  • 回答
    如果时光回到2017年,问我最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成为一个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更有目标感、并开始为长远目标付诸实践的人。为什么是这样呢?回顾2017年,我正处于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内心又充满渴望改变的阶段。虽然我有想法,有兴趣,但往往难以聚焦,容易被琐事和暂时的欲望所干扰,导致行动.............
  • 回答
    关于您的问题,2017年八一建军节,中国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通常情况下,中国会选择一些重要的节点来举行阅兵,例如逢五的国庆阅兵(如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逢十的建军节阅兵(如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或者重大纪念日等。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
  • 回答
    2017年6月22日,万达集团(王健林为法定代表人)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万达信息(曾用名)以及多只万达系债券,确实出现了“股债双杀”的局面,即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债券价格也随之走低,收益率飙升。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连锁反应的事件,其导火索是当天央行牵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有关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