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和现在有哪些好看或造型奇葩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回答


历史上和现代的坦克及装甲车辆中,确实存在一些造型独特、设计奇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车辆,它们或因技术探索而诞生,或因特殊需求而设计,甚至有些因“失败”而成为传奇。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不同时期和国家:



一、历史上的奇葩坦克与装甲车辆
1. 德国“鼠式”坦克(Jagdpanzer 42)
国家/时期:纳粹德国,19421943年
设计特点:
以“鼠”(Mäus)命名,因外形酷似老鼠而得名,但实际是重型坦克。
装备一门128mm主炮(后期换为150mm),装甲厚重(前装甲达150mm),但机动性差。
全长11.8米,重达68吨,是二战中最大、最重的坦克之一。
背景:
原本是“虎式”坦克的改进型,但因生产问题被重新设计,成为重型突击坦克。
但因装甲厚重、机动性差,实战中表现不佳,仅生产了18辆。
评价:
被称为“坦克中的巨兽”,但因技术缺陷未发挥应有作用,成为德国军事失败的象征。



2. 苏联“IS2”重型坦克(19441945)
国家/时期:苏联,二战末期
设计特点:
以“IS”(Искра)命名,意为“火花”,但实际是重型坦克。
装备122mm主炮,装甲厚达150200mm,火力与防护兼具。
体型庞大,但机动性不如“T34”,且炮塔可旋转,具备一定灵活性。
背景:
作为“斯大林坦克”的改进型,用于突破德军防线,参与柏林战役。
成为苏联在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型坦克之一。
评价:
被认为是“重型坦克的巅峰”,但因后期型号(如IS3)的出现而逐渐被取代。



3. 美国“M103”坦克(19501970年代)
国家/时期:美国,二战后
设计特点:
以“M103”命名,是美国首款装备燃气轮机的坦克。
装备90mm主炮,装甲较薄(前装甲5080mm),但机动性高。
全长7.3米,重24吨,是美国陆军主力坦克之一。
背景:
用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但因装甲薄弱,后期被M60取代。
燃气轮机设计在当时领先,但后期因可靠性问题被改进。
评价:
被称为“坦克中的轻快型”,但因装甲不足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4.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1980年代)
国家/时期:英国,冷战后期
设计特点:
采用“滑动炮塔”设计,炮塔可旋转90度,以减少暴露面积。
装备120mm主炮,装甲为复合装甲(前装甲130mm),具备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造型独特,炮塔设计在当时颇具创新性。
背景:
为应对冷战时期苏联坦克的威胁,英国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
成为英国陆军的主力坦克,后被“挑战者2”取代。
评价:
被认为是“技术与美学的结合”,但因其炮塔设计在后期被改进。



5. 中国“99式主战坦克”(1990年代)
国家/时期:中国,现代
设计特点:
采用“滑膛炮+复合装甲”设计,火力与防护兼具。
炮塔可360度旋转,具备先进的火控系统。
造型简洁,但因外形与西方坦克有相似之处,被外界称为“中国版M1A2”。
背景:
作为中国陆军的主力坦克,具备较强的火力和机动性。
在中东战争和局部冲突中表现突出。
评价:
被认为是中国坦克技术的巅峰之作,但因外形设计未有独特之处而被部分人忽视。



二、现代的奇特装甲车辆
1. 美国“M1A2 Abrams”主战坦克(1990年代至今)
国家/时期:美国,现代
设计特点:
采用“复合装甲+反应装甲+主动防御系统”,防护能力极强。
装备120mm滑膛炮,具备反坦克导弹发射能力。
造型较为方正,但内部布局复杂,炮塔可旋转360度。
背景:
为应对冷战后期的高强度冲突,美国陆军的主力坦克。
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表现出色。
评价:
被称为“坦克中的王者”,但因造价高昂而难以大规模部署。

2. 俄罗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2014年)
国家/时期:俄罗斯,现代
设计特点:
采用“隐形设计”(类似隐形战机),炮塔和车体采用倾斜装甲和隐身涂料。
装备125mm滑膛炮,具备反坦克导弹和激光致盲系统。
车体为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部件。
背景:
为展示俄罗斯在现代坦克技术上的突破,但因成本高昂和生产问题未大规模服役。
评价:
被称为“未来坦克”,但因技术缺陷和实战表现未达预期。

3.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1980年代至今)
国家/时期:以色列,现代
设计特点:
采用“倾斜装甲+主动防御系统”,具备极强的防护能力。
装备120mm滑膛炮,炮塔可旋转360度,具备自动装弹系统。
造型较为厚重,但内部空间较大,可容纳多名乘员。
背景:
为应对阿拉伯国家的坦克威胁,以色列研制的“重型坦克”。
在多次中东冲突中表现优异,但因成本高而难以大规模生产。
评价:
被称为“坦克中的战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

4. 中国“99A”主战坦克(2010年代)
国家/时期:中国,现代
设计特点:
采用“复合装甲+反应装甲+主动防御系统”,防护能力极强。
装备125mm滑膛炮,具备反坦克导弹发射能力。
造型简洁,但内部布局先进,炮塔可旋转360度。
背景:
作为99式坦克的改进型,具备更强的火力和机动性。
在中东和叙利亚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评价:
被认为是中国坦克技术的巅峰之作,但因外形设计未有独特之处而被部分人忽视。



三、其他奇特装甲车辆
1. 苏联“ISU152”自行火炮(19431945)
国家/时期:苏联,二战末期
设计特点:
基于“IS2”坦克底盘改装,装备152mm榴弹炮。
车体厚重,但炮塔可旋转,火力强大。
背景:
用于支援前线,因火力强大而被称为“坦克中的大炮”。
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火力过强而被后期型号取代。
评价:
被认为是“火力与装甲的结合体”,但因机动性差而限制其用途。

2. 美国“M113”装甲运兵车(1960年代)
国家/时期:美国,冷战时期
设计特点:
采用“开放式炮塔”,可搭载多支步兵和武器。
装备12.7mm机枪,具备较强的火力支援能力。
背景:
为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设计,是美军最广泛的装甲车辆之一。
被广泛用于运输和支援任务,但因装甲薄弱而面临威胁。
评价:
被称为“装甲车中的多面手”,但因设计过时而逐渐被新型车辆取代。



四、总结:奇葩与实用的平衡
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辆中,有些因技术探索而诞生,有些因特殊需求而设计,有些则因“失败”而成为历史。尽管部分车辆在实战中表现不佳,但它们的设计理念、技术突破或外形特征仍值得研究。现代坦克的“奇葩”更多体现在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而历史上的奇葩则往往因技术限制或战争需求而诞生。

如果你对某个具体车辆的细节或技术原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探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4.19更新:

新找到的一些奇葩货:

安装ZU-23-2的悍马。

安装BTR-60PB炮塔的悍马。

另一款架设ZU-23-2的悍马。

后置ZU-23-2的悍马。

安装ZU-23-2的M1117装甲车。

安装ZU-23-2的M113。

安装4联装14.5mm机枪的M113。

利比亚人的发明:安装BMP-1炮塔的M113。

伊拉克的EE-9,主炮被ZU-23-2取代。

AMX-VCI上安装了一门2A42和一管AGS-17。

菲亚特6616加装了9M14反坦克导弹。

伊朗的发明,BTR-60PB换上了M47的炮塔和90毫米炮。

安装BTR-80炮塔的M113。

安装AML-90炮塔的BTR-60。

叙利亚库尔德人制造的土坦克。

原答案:

今天列举一些大家不常见到的奇葩拼接产生的坦克装甲车辆吧。这些“弗兰肯斯坦”式的怪胎简直令人大吃一惊。

AMX-13车体和M24炮塔的组合车。

反过来,AMX-13出炮塔,M24出车身。

LVTEX(LVTP-7的样车)安装M551炮塔和105毫米炮。

AAVP7A1安装Elbit 30毫米遥控武器站。

LVTAAX-1,安装M42自行高炮炮塔的LVTP-5。

究极版——安装激光炮的LVTP-7。感受盟军光棱坦克的威力吧!

古巴人的BMP-1+D-30的组合品。

安装D-30的T-34,代号"cabriolet"。

安装了丘吉尔炮塔的克伦威尔。

“Chrysler K”主战坦克,M60安装新炮塔和MBT-70的152mm XM150。

梅卡瓦的样车,安装了马加奇(以色列自行更换105炮的M48)的炮塔。

伊拉克的T-55/130和T-55/160。

伊拉克人用OT-62底盘搭配EE-9 Cascavel的90毫米炮塔的组合车。不得不说这可比PT-76强多了。

76毫米炮的M551。

105毫米炮的M551。

终极版,长了黄貂鱼脑袋的M551。

M41安装M551的炮塔。

M48安装M60A2的炮塔。

Sdkfz.234“美洲狮(Puma)”安装“山猫(Luchs)”侦察坦克的炮塔。就坐在车上人员的服装看,估计是裹挟平民逃命的德军残兵败将或人民冲锋队。

斯里兰卡陆军的发明,63式装输的车身上装上了FV601 Saladin的炮塔。

也门的安装BTR-60炮塔的AML-90,2015年阅兵。

AMX-13/122,秘鲁的作品。

T-55/122,黎巴嫩,2015年。

在叙利亚作战的黎巴嫩真主党部队改造的一些自行火炮。原谅我才疏学浅,真的看不出这都是什么怪物……

最后是一批彩蛋:

皮卡BMP和吉普BMP;

卡车底盘和T-55炮塔的怪胎。

卡车底盘安装拆下来的舰载230的组装品。

暂时先列举这么多,一些已经比较知名的因篇幅原因,我没有列出,以免影响观看,请见谅。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

user avatar

居然没人提到意大利的MIAS单兵突击战车,这不科学啊……

单兵操作,速度每小时五公里,听上去开的有点慢啊……

然而:

操作方式是这样的……是不是顿时觉得五公里的时速太快了些?驾驶员以这种姿势保持五公里的时速移动,表示压力很大(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换挡)……

防护方面,正面甲8mm,侧甲5mm……嗯,防护能力不如沙包,被机枪乱穿的节奏。

不错,这很意大利。


就问你我MIAS萌不萌!

user avatar

抖个机灵让大家乐一乐吧,既然要奇葩,索性奇葩到底,分享一些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民间的脑洞设计。

任何时代都不缺乏幼稚而真诚的科技爱好者。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前夕和战争时期,一些“自学成才”的苏联基层官兵和群众真诚地认为自己的脑洞能变成强大的武器战胜侵略者,他们纷纷把自己的脑洞设计递交给党和政府。到今天有一部分设计原稿还保留了下来,让我们能一睹当年这些脑洞设想。

这是1940年12月有人提交的一个“装甲摩托车”设计方案,在摩托车上装一个活动的弧形装甲盖。

1942年4月2日,一位名叫G.F.巴拉舍娃的红军战士在受伤住院期间向医院政治委员同志提交的一个坦克设计方案:这位战士天真地把永备工事地堡的概念移植到坦克上,设计了一个移动的装甲堡垒,坦克装甲有600毫米厚,装备大口径炮、小口径炮、平射机枪和高射机枪……方案有八页之多,其中六页都是草图。

战士得到了总部技术部门耐心的回复:这样的设计方案过去也有过,坦克设计要考虑全重和通过性,您的方案缺乏实际操作性。

有些方案无意中带有相当的超前性,反映出设计者笨拙中灵光一现的直觉。这是1941年6月23日,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收到的一个设计稿,这位设计者是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名普通党员格列奇科。他观看1939-1940年苏芬战争的新闻电影产生了灵感,设计了一辆带弧形装甲的步兵运输车,可以搭载24名全副武装的步兵。这个想法和后世的装甲输送车不谋而合。

这个有点跑题,不符合题主的主题,因为它不是坦克装甲车辆。这是1945年,解放后的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群众设计的,有运输、犁地多种功能的人力拖拉机。设计者认为可以通过多级链条传动,获得更大的传动比,有比普通自行车大5倍的牵引力,能拉犁耕地。

这是1944年3月2日,中尉 Б.К. Григоренко提交的一个两栖坦克装甲车辆行走机构方案。这位中尉在参军之前就是为机械修理工,参军后在坦克部队任修械所技工,后又在一个骑兵团担任汽车维修员。在战争时期他看多了泥泞的道路,所以提出用螺旋杆代替车轮和履带推进坦克前进。应当说这个方案带有极大的超前性,多年后类似的车辆真的在苏联出现了,那就是SHN-1全地形车。


这是1943年8月,坦波夫地区一所不完全中学的女教师递交给人民委员会的超级坦克设计方案:能在陆地和海上行驶,有战舰舰桥一样的多层炮塔,有平射炮、高射炮、8挺机枪和多个射击孔,供几十个乘员在里面战斗。为了防止航空炸弹和反坦克手榴弹、燃烧瓶的袭击,全车外面还罩着一个带倾角的金属阻拦网。

当然,红军总部还是耐心地回复这位女教师:您的设计缺乏可行性。

这是一个现在已经姓名不可考的设计者的作品,于1942-1943年期间递交给红军。这是一辆轮式超轻型空降战车。该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考虑用大型降落伞空投这种轻型战车,这和后来的BMD系列伞兵战车不谋而合。他为这种轻型战车设计装备45毫米坦克炮1门、DT坦克机枪1挺,发动机为一台5缸M-11航空气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也用在U-2通信联络飞机上。装甲防护方面,这种轻型战车正面为30毫米、侧面和顶部为20毫米、车体后部25毫米、底部10毫米。应当说这位设计者有一定的军事技术知识,知道合理分布坦克装甲车辆不同部位的装甲,还知道考虑用成熟的武器和发动机,很可能是一位从事装备设计和修理的技术人员。比起前面那些脑洞大开的狂想,明显更加合理。

这是一个有强烈魔幻色彩的战斗载具“卡拉尔”。

“卡拉尔”总高度约为3米,乘员1人,既是驾驶员又是炮手,行走部分为6条带弹簧的腿,由炮塔底部的发动机控制。它的行走方式是跳跃,用马达压缩弹簧,驱动支撑腿收缩、释放,每次跳跃能前进5-20米。“卡拉尔”的战斗室为直径1.25米的球形,按照设计者的想法,战斗室用合金装甲钢板制成,可以旋转,武器为4支固定安装的PPsh41冲锋枪。为了对付坦克,“卡拉尔”还考虑后续安装反坦克枪,工兵用的火焰喷射器也在考虑之列。

最后红军装甲和汽车总局给出的结论是:高度太高、地面承载压强太大、跳跃前进给乘员带来的过载太大、不可能将人员、武器和动力装置装在直径1.25米的一个球体中。

1943年1月,一位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叫做“ТИЛ”的坦克设计方案。这是一种双炮塔坦克方案,后炮塔可以以2米/秒的速度升降,最大高度可达到10米,升降动力来自液压杆,送弹机构、人员进出通道都藏在手风琴气囊式的软管里。设计师认为这种升降炮塔可以在树林中升起,隐蔽观察远处目标;还能在城市战当中射击高楼目标;还能在楼房起火时靠近建筑物,让楼房的人通过升降炮塔撤离到地面。

该项目于1943年2月送审,结论是升降机构无法承载火炮射击的后坐力,而且对坦克来说增加了不必要的死重。

这是1942年7月由太平洋舰队航空兵服役的三级军事工程师Н.М.马达托夫和高级技术员D.N. 卢特考斯基中尉提交的设计方案“PT喷气坦克”。它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行走部分为车轮,冬季可更换为滑雪橇,乘员2人,分别为驾驶员和炮手,俯卧在低矮的装甲乘员舱内。

武器系统为6具RS-82火箭弹,分为左右2个发射架,两个发射架中间为1挺ShKAS航空机枪。

“PT喷气坦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其实直接移植了RS-132火箭弹发动机,采用电发火。设计者认为,这种喷气坦克轮廓低矮,最高时速可达到100km/h又很难被敌人击中。在战斗中,喷气坦克可以集中突然使用,RS-82火箭可以射击敌坦克,机枪可以消灭步兵,加上其呼啸的火箭发动机可以给敌军极大的心理震撼。

1942年12月9日该项目被提交给红军汽车坦克装甲兵总部,反馈结论是用火箭发动机当动力不现实、乘员俯卧姿势操作极容易疲劳、RS-82火箭弹对抗装甲目标无力。

一个叫马什提塞夫的人提出了一个“高速坦克”,他为坦克堆砌了很多武器:3门152毫米榴弹炮、8挺机枪、4支反坦克步枪和1对双联装高射机枪,尺寸为9×4×2米,坦克重量估计为50吨。乘员为10人。装甲防护上正面厚度40-50毫米、侧面和尾部40毫米、顶部和底部20毫米。这位设计者还考虑到了“三防”,他为火炮和机枪安装了半球形的旋转射击口。

这是托木斯克轴承厂的副总工程师С.В. Пинегин 和他的同事 Н.М. Федосеев设计的轮履两用 П-Ф-1装甲摩托车,设计师认为这种摩托车可用于侦察,也能用于战斗。

П-Ф-1的武器是一门90毫米火箭发射器,备弹4发;旋转炮塔上有一支PPsh41冲锋枪,最大仰角12°。设计者的初衷是让这种摩托车像海战中的摩托鱼雷艇一样高速接近目标发射“鱼雷”(火箭弹),然后高速脱离。

这是1944年3月一名中尉军衔的后备军官设想的的重型战斗坦克。他为坦克两侧履带设计了可收放的侧装甲挡板,战斗中可以放下遮挡履带和负重轮侧面,思路接近现代坦克上的侧裙板;还在坦克前方设计了一对大型滚轮,用传动链条和履带行走系统连接,可一起转动,作用是遮挡坦克履带正面防止被正面来袭的炮弹击毁,这和今天扫雷坦克的扫雷滚也很相似。

中尉同志还提出要加强火力,要为坦克安装一门大口径自动火炮。不过他好像没提这门火炮的具体结构。

虽然中尉同志的方案在战时不可能投产,但是他的一些思路还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四履带设计方案,为坦克增加两条履带,提高在极端恶劣地形上的通过能力。但是因为这会增重5-6吨,并且底部暴露的链条传动很容易卡入石块泥土导致故障而被否定了。但是四履带的设计并没有从此消失,因为还有我们熟悉的核战坦克279工程。

最后这个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一名教官设计的坦克。这位教官是苏俄内战退伍军人,他不但给坦克设计了普通的坦克炮和机枪,还设计了一种惊世骇俗的武器——钢水喷射器。他在车体内设置了一个钢水发生器——用氧化铁粉和铝粉组成铝热剂,喷射前点燃铝热剂发生强烈燃烧,氧化铁还原成熔融状态的铁水,再喷射出去毁伤目标。当然这种脑洞大开的设想根本无法实现。


最后还是广告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微信公众号以较短的图文科普为主,你的关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如果二维码的链接有错误,可以直接在微信搜索“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和现代的坦克及装甲车辆中,确实存在一些造型独特、设计奇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车辆,它们或因技术探索而诞生,或因特殊需求而设计,甚至有些因“失败”而成为传奇。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不同时期和国家: 一、历史上的奇葩坦克与装甲车辆 1. 德国“鼠式”坦克(Jagdpanzer 42) 国家/.............
  • 回答
    要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与现实,电影无疑是一种极其有力的方式,它能将那些沉重的历史瞬间、深刻的社会议题以及鲜活的人物故事,以直观且触动人心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时代的缩影、情感的共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我为你精选了几部我认为“必看”的电影,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为我.............
  • 回答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考古的新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金沙江中下游地区深邃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发现了人骨遗存,这绝不是简单的埋藏,而是承载了无数关于早期人类生活、迁徙、社会结构以及与自然互动的故事。要理解这批遗存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历史意义的深度挖掘:首先,这些先秦时期的先民遗.............
  • 回答
    在关于NBA历史最佳球员的讨论中,凯里姆·贾巴尔和勒布朗·詹姆斯无疑是绕不开的两个名字。将他们俩放在一起比较,尤其是在“历史第二人”这个位置上争夺,可以说是近几十年NBA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辩论之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们的职业生涯,而“谁更有资格”这个问题,最终可能取决于你更.............
  • 回答
    法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尝试过吞并南尼德兰(即我们现在所称的比利时和卢森堡地区)。事实上,法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尤其是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将征服和控制南尼德兰视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最终未能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地理与文化上的隔阂:并非天.............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音乐巨匠们。比如贝多芬,他不仅是伟大的作曲家,更是技艺精湛的钢琴家,而且还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指挥家。再比如莫扎特,虽然短暂一生,但他在作曲、演奏(尤其是键盘乐器)上的天赋无人能及。而李斯特,更是集作曲、钢琴演奏、指挥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钢.............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地域的阻隔和环境的差异,真的产生了生殖隔离,那么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将完全是另一番模样。这不仅仅是肤色、发色、眼睛颜色的细微差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种分化,一个无比宏大且触及灵魂的设想。历史篇:文明的孤岛与未知的碰撞如果生殖隔离出现得足够早,在人类早期迁徙和扩.............
  • 回答
    .......
  • 回答
    山西:从晋之崛起,到转型之困,再到未来可期提到山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黄土高原的苍茫,是晋商的传奇,是那一句句“人说山西好风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不断变化,关于山西地位“越来越低”的论调也时常萦绕耳畔。这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是现实的挑战,更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山西究竟经.............
  • 回答
    如果勒布朗·詹姆斯没有在2010年夏天做出那个让整个体育界为之震动的“决定”,前往迈阿密热火,那么他现在在NBA历史上的地位,毫无疑问会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有所不同。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的伟大程度会打折扣,而是他达到这份伟大的轨迹和展现出的某些特质会发生变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热火时期的勒布朗,是他在.............
  • 回答
    说实话,我看到网上那些因为电视剧、小说“篡改历史”而群情激奋的评论,心里真是止不住地泛起一股“烦”。不是说历史就不重要,而是这股“烦”劲儿,总觉得有点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过犹不及”。他们一口咬定“篡改历史”,好像那部剧、那本小说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那么,按照他们这套“严丝合缝”.............
  • 回答
    C罗和梅西在足坛历史上的地位,这个问题就像是足球世界永恒的辩题,总能引爆球迷圈的讨论。要给他们一个“绝对”的排名,恐怕比让两位巨星在一场比赛中同时选择传球给对方还要难。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他们究竟爬到了哪个高度。历史地位的基石:数据与荣誉先从硬邦邦的数据和挂满奖杯的荣誉柜说起。 .............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因为威少和哈登都是联盟里极具影响力的球员,他们的职业生涯各有千秋,要比谁的历史地位更高,就像让一个詹蜜去评价科比一样,很难做到绝对客观。不过,既然要比个高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历史地位”这玩意儿是怎么来的。在我看来,它包含了几个维度: 个人荣.............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和蒂姆·邓肯,这两位划时代的人物,都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并且都拥有五枚总冠军戒指,这让他们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处于同一梯队。然而,要论及历史地位,科比通常被认为略微领先于邓肯,尽管这种“略微”的差别,在许多球迷和评论家心中,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考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历史上,汉人胡化和胡人汉化是长期存在的,并且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塑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面貌。这两者并非简单的文化传播,而是涉及民族融合、政治制度、社会习俗、语言文字、思想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两个现象: 胡人汉化“胡人”在古代中国史书中泛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和对世界认知的核心。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要善良、诚实、勇敢、勤奋、有爱心……这些正面美好的价值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然而,当我们稍稍拨开这层温暖的教育外衣,看向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残酷,却常常发现,那些冷酷理性的力量,似乎才是驱动事物.............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语言哲学这块儿,从古到今,再到未来,还有些不错的书值得一看。语言哲学:一场关于“意义”的千年探索语言哲学,说白了,就是咱们人类琢磨语言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跟咱们的世界、咱们的思想,还有咱们跟别人交流,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这玩意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渗透在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
  • 回答
    为什么架空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往往要参考现实世界?架空世界,顾名思义,是脱离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世界,其故事、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可以是完全虚构的。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们却往往会不自觉地,或者有意识地借鉴、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这并非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作策略,它能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一下用“P社报告体”来描述现代和古代的历史事件。这种风格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信息密集且略带官方/技术性: 强调数据、统计、组织结构、战略目标等。 客观但夹杂着某种程度的解读/战略意图的推测: 报告的撰写者似乎在分析局势并给出建议。 简洁的术语和缩写(虽然在这里我们尽量避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