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架空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往往要参考现实世界?

回答
为什么架空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往往要参考现实世界?

架空世界,顾名思义,是脱离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世界,其故事、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可以是完全虚构的。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们却往往会不自觉地,或者有意识地借鉴、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这并非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作策略,它能极大地提升架空世界的真实感、可信度,并赋予其更深刻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原因:

1. 建立可信度与代入感:人类认知的基础

人类的认知模式: 我们作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经验。我们熟悉地心引力、因果关系、社会互动模式等基本规律。当一个架空世界完全违背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律时,观众或读者会感到陌生和疏离,难以产生代入感。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和地理,能够为观众提供一个熟悉的参照系,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新世界的运作方式。
类比与共鸣: 历史事件、地理环境往往蕴含着人类普遍的情感、冲突和价值观。例如,战争、革命、帝国兴衰、资源争夺、自然灾害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通过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创作者可以巧妙地将这些人类共通的经验融入架空世界,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角色的动机、社会矛盾的根源,以及故事的深层含义。
“似曾相识”的魅力: 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即便充满奇幻色彩,也可能因为缺乏熟悉感而显得空洞。而一个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变异”或“重塑”的世界,则能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魅力。观众能够辨认出一些熟悉的模式,但又被新的元素所吸引,这种熟悉与陌生的交织,正是架空世界吸引人的地方。

2. 逻辑自洽与叙事驱动:构建有说服力的故事

因果律与发展: 历史的演进并非是随机发生的,而是由一系列的事件、决策、社会力量、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可以帮助创作者构建一个有逻辑的因果链条。例如,一个国家的崛起可能需要经历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政治改革等一系列步骤,而这些步骤在现实世界中都有原型。如果架空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混乱无序,观众会质疑其合理性。
社会结构与文化演变: 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都与一个文明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参考现实世界的社会变迁,可以帮助创作者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文化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的。这有助于创造出更具深度和复杂性的社会和文化设定,避免出现表面化或矛盾的设定。
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塑造文明的重要因素。山脉、河流、气候、资源分布等,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流模式、军事策略,甚至思维方式。参考现实世界的地理,可以帮助创作者设计出符合逻辑的地理格局,并思考这种格局如何影响该世界的文明发展。例如,依山而建的城堡更容易防御,拥有丰富河流的地区更容易发展农业和贸易。

3. 深度挖掘与主题表达: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历史的寓言性: 许多架空世界的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某种现象的隐喻或反思。通过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创作者可以借鉴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训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架空世界中的故事,从而引发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例如,一个架空世界中关于种族隔离的描写,可能是在影射现实世界中的歧视问题;一个关于科技失控的故事,则可能是在警示我们滥用科技的风险。
探索可能性与“如果…”: 架空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够探索“如果…会怎样?”的可能性。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可以帮助创作者设定一个“历史岔路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如果”的推演。例如,“如果罗马帝国没有衰落会怎样?”“如果某个发明没有被发明会怎样?”通过这种方式,架空世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实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和事件。
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张力: 现实世界的历史充满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参考这些经历,可以帮助创作者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冲突和交流场景,并探索文化融合带来的创新与变革。例如,将不同现实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组合,可以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架空文化。

4. 创作的捷径与灵感来源:降低创作门槛

现成的框架与结构: 现实世界的历史和地理提供了丰富的框架和结构,创作者无需从零开始构建一切。他们可以借鉴某些历史时期的社会模式、政治制度,或者某个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新。
灵感库: 现实世界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传说故事、地理奇观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创作者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素材,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架空元素。
减少“虚空感”的错误: 即使是完全虚构的世界,如果缺乏足够的细节和逻辑支撑,也容易显得“虚空”。参考现实世界,可以为架空世界提供扎实的细节和合理的逻辑基础,避免出现许多“为了方便设定而随意编造”的漏洞。

具体的参考方式和例子:

历史脉络的参考:
王朝更迭与政治制度: 借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兴衰、西方历史上的封建制度或君主立宪制,来构建架空世界的政治体系和权力斗争。例如,《权力的游戏》中临冬城的封建制度就与中世纪欧洲有相似之处。
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 参考现实世界中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生产力、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来设定架空世界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其带来的社会变革。蒸汽朋克风格的作品通常会对工业革命时期进行大量的借用和想象。
战争与冲突: 借鉴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模式、战略战术、民族冲突等,来构建架空世界中的战争场面和冲突原因。
文化与宗教的演变: 参考现实世界中宗教的起源、发展、传播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来塑造架空世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多样性。
地理的参考:
气候与生态环境: 借鉴现实世界中不同气候带(如热带雨林、沙漠、极地、温带森林)的特点,来设计架空世界的自然环境。这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食物来源等等。例如,一个设在严寒之地的架空世界,其居民的生存方式必然与热带地区截然不同。
地貌与资源分布: 参考现实世界中河流、山脉、海洋、平原、矿产分布等,来构建架空世界的地图。河流往往是文明的摇篮,山脉是天然的屏障,而资源的丰富程度则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战略重要性。
交通与交流: 地理因素会直接影响交通和交流的便利程度。例如,依山傍水的城市可能更注重水路交通,而地处内陆的文明则可能更依赖陆路交通或飞行技术。
气候灾害与地质活动: 参考现实世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以为架空世界增添戏剧性和挑战性。

需要注意的平衡点:

虽然参考现实世界有很多好处,但创作者也需要注意保持架空世界的独特性。过度模仿会使作品缺乏新意,被认为是“换皮”。关键在于 “化用”而非“照搬”。

抓住核心元素,而非细节复制: 比如,可以借鉴封建制度的核心思想,但可以加入独特的魔法元素或政治博弈,使其区别于现实世界。
进行创新性的改造和融合: 将来自不同现实世界元素的优点进行组合,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保持想象力的空间: 允许存在一些超越现实逻辑的设定,只要这些设定能够服务于故事和主题。

总而言之,架空世界参考现实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是一种“借力打力”的创作智慧。它不是对想象力的限制,而是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让虚构的世界能够以更真实、更深刻、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使得架空世界不仅能提供娱乐,更能引发思考,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用我自己刚写的科幻小说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岩石星球重力如果很低,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吧。

但重力低说明它体积偏小。

而体积偏小的星球就会导致地热能匮乏和星球磁场强度偏弱,同时也说明缺乏地质活动。

缺乏地质活动的后果,就是行星无法形成花岗质岩浆,所以地壳组成大概率就是玄武岩为主。

而玄武岩作为建材属性很难和花岗岩相比,不仅更加沉重还容易风化,这就导致城堡维护起来耗费更多人力。

地球理论上不可能搞出玄武岩城堡,但由于低重力本身的优越性,反而使玄武岩城堡成为了可能,然后形状就会很奇葩。

玄武岩易风化的特质也会深刻改变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毕竟你城墙坑坑洼洼的,到处都可以借力,显然不利于防守。

而低重力还让抛射武器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因此出于防守需要这个星球的城堡可能窗户要比地球城堡还要少,宜居程度更差。

并且还会出现“没有拱顶结构的石质挑空大厅”这样不可思议的建筑结构,毕竟重力低嘛。

同时低重力还会降低河水流速,增加河流淤积速度,使得水利设施修筑难度增大,让当地文明农业发展缓慢。

像地球一样沿河而建的城市,在这种星球也不会存在,毕竟河流改道过于频繁。

水流侵蚀作用减弱,导致险峻河谷不容易出现。

水力锻机和水利磨坊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这个星球的文明就点不出板甲这种科技树,面粉的磨制门槛更高。

光是一个低重力,就可以衍生出这么多可能,而这还远远不是全部。

还有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学、经济学后果,但剩下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

看到了吧,相对地球一点点的设定改动,理论上都需要复杂的社会学、经济学、物理学、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知识来填坑.....

那还不如直接借着地球的设定来架空,这是最不容易出岔子的。

架空世界要认真考据起来,我这种考据狂写起来都很费劲,写着写着就担心怕漏了什么。

欢迎大家一起帮我想一下低重力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我还搞了个书友QQ群:956582177

user avatar

完全架空你也看不懂。

比如《镜像》里那个1.5维的宇宙。

现实世界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发展而来,如果你的设定想要被人接受,那就也要尽量靠近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