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本话题下的回答很适合搭配《三国志·简雍传》食用: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所以主张不行篡逆是因为高风险的,大体可以推导如下:这位【有具】的答主之所以见到美女,没有兽性大发霸王硬上弓,是慑于警察叔叔神威,犯罪风险太高。易言之,若法治松懈,此公大体是要虎躯大震的。
同样,主张不行篡逆是因为家族势力不振的,大体可以推导如下:这位【有具】的答主之所以见到美女,没有兽性大发霸王硬上弓,是碍于功能性障碍,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易言之,若药到病除,此公大体是要虎躯大震的。
倘若大耳朵是如以上答主的见识,那就不是大笑了,而是大怒,抓来那男的,直接收缴犯罪工具。但大耳朵毕竟智商在线,故一笑而罢。捎带现代法治崇尚的是无罪推定,故这两位不辞以最大恶意揣测先贤的答主的犯罪预备工具才没被有司没收了账。
有阳具就要强奸,不强奸就是碍于客观限制不能为——某些看官一头骂着彭宇案的娘,一头却支持这种混账王八蛋逻辑大行于道,可发一笑。更可笑的是本题针对三国演义而设,演义中的孔明不篡逆是不想为还是不能为,这还有任何讨论的余地?
一道无聊的题目,引出几个无耻的答案,如是而已。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三国演义》有一个逻辑悖论:刘禅想北伐吗?如果刘禅想北伐,罗贯中就不应该让刘禅背撤兵的锅。如果刘禅不想北伐,诸葛亮说我是忠于先帝的,不是忠于你刘禅的,我就要出兵,那就是不忠。这个悖论,罗贯中本人肯定想到了,所以把刘禅的人设改成弱智,讲不通就扔进这个筐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