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人体的骨骼结构接近完美吗?

回答
现代人体的骨骼结构不能说是“接近完美”,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经过漫长演化过程优化而成的杰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一、 进化的视角:为什么说它是成功的?

适应直立行走(Bipedalism): 这是人类骨骼结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我们区别于大多数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键。直立行走带来了诸多优势:解放双手用于工具制造和使用、更广阔的视野、更有效率的长距离移动等。为了实现这一点,骨骼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肢骨骼的优化:
股骨(大腿骨): 变得更长、更粗壮,并且以轻微内侧倾斜的角度连接到骨盆,形成膝关节,这使得重力线能更稳定地落在脚的内侧,减少行走时的能量消耗。
胫骨和腓骨(小腿骨): 支撑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
足部: 从抓握型进化为支撑型。足弓的出现(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是关键。足弓能够吸收震动、分散压力、在行走时储存和释放弹性势能,使行走更有效率。脚趾变短,大脚趾(拇趾)不再像其他灵长类那样对生,而是与其他脚趾平行并朝前,成为强大的支撑和推进力量。
盆骨的改变:
变得更宽、更短、更像碗状: 这为支撑内脏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并为连接强大的下肢肌肉提供了牢固的附着点。骨盆的形状也与直立行走时的重心传递有关。
脊柱的S形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这些弯曲缓冲了行走和跳跃时的震动,并将身体的重力线更好地集中在骨盆上方,减少了对下肢的压力。尤其是腰曲,使得身体在站立时更加稳定。
头骨的改变: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的位置前移: 位于头骨底部中央,使得头部能更平衡地“坐”在脊柱顶端,减少了颈部肌肉的负担。
支撑和保护: 骨骼为身体提供了支撑框架,维持体形。同时,它们也构成了保护内部器官的坚固外壳,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胸廓保护心脏和肺。
运动的杠杆: 骨骼与肌肉、关节协同工作,构成了强大的杠杆系统,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精细和复杂的运动。

二、 现代骨骼结构面临的挑战与“不完美”之处:

尽管骨骼结构在适应直立行走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人类进入现代生活方式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完美”的:

腰背部问题(腰痛):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脊柱的S形弯曲虽然有利于直立,但也给椎间盘带来了压力。长时间久坐、不良姿势、缺乏运动会加剧椎间盘的退化和损伤,导致腰痛。
椎间盘突出: 同样与脊柱的受力有关。
足部问题:
足部扁平(平足): 现代人很多缺乏足部锻炼,尤其是在柔软的地面上行走,会削弱足弓的肌肉支撑,导致足弓塌陷。
拇囊炎(大脚趾外翻): 不合脚的鞋子,特别是尖头鞋或高跟鞋,对脚趾施加了不自然的压力,导致大脚趾向外侧倾斜。
其他脚部疼痛: 如足底筋膜炎等,也与足部结构在现代环境下的受力有关。
关节退化(骨关节炎):
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 尽管关节具有磨损和修复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过度的使用(例如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或肥胖带来的额外负荷,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导致骨关节炎。
其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
骨质疏松症: 尤其在老年女性中常见,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有关。
骨骼的愈合能力: 尽管骨骼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的骨折(例如车祸造成的粉碎性骨折)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有效愈合。
智齿的残留: 随着颌骨的缩小和食物的精细化,智齿(第三磨牙)的萌出空间不足,常常导致阻生、发炎等问题。这可以看作是颌骨结构与现代饮食生活不完全匹配的一个体现。
与直立行走相关的“副作用”: 例如疝气、静脉曲张等,也与直立体位下腹腔器官受到的压力增加有关。

三、 为什么说它是“杰出的成就”,而不是“完美”?

将现代人体的骨骼结构视为“杰出的成就”更为恰当,因为它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从四足爬行到直立行走,再到如今的科技文明生活)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结果。

它是“妥协”的产物: 演化并非追求某个单一目标的“完美”,而是权衡各种适应性需求的结果。直立行走带来了巨大优势,但为了实现它,身体结构必然要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协”。例如,为了支撑更重的头部和更易于生育的宽盆骨,脊柱和下肢就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它是“历史遗留”的痕迹: 我们的骨骼结构仍然保留着一些祖先的痕迹,这些痕迹在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下可能不再是最优的。例如,一些身体结构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有点“过时”或“不方便”。
它是“相对”的完美: 在我们所处的自然选择环境中,当前的骨骼结构使其个体能够成功地生存、繁殖并将基因传递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成功”且“优秀”的。

总结来说:

现代人体的骨骼结构绝非“完美无瑕”。它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这一关键性改变而高度优化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然而,它也并非“最优解”,并且在面对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久坐、缺乏运动、不合脚的鞋子等)时,暴露出一些脆弱性和易损性,导致了一系列骨骼和关节健康问题。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现代人体的骨骼结构是一个经过高度优化且具有非凡适应性的、但并非绝对完美的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演化史上的重大成就,同时也提示我们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弥补其在特定现代环境下的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你不妨跳出人类的圈圈,把眼光放到整个自然界的进化中来看。

为什么自然界并没有进化出无敌的物种,猎豹能够高速奔跑,但是时间维持极短,否则就会身体过热导致痉挛。

大象是陆地动物中的王者,但是因为只能食用素食,巨大的身躯成为了优势也是缺陷,它必须每天不停的进食才能保证摄取足够的热量。

老虎几乎是现存食肉动物单个杀伤力最大的,无论体能力量和敏捷都是王者,可因为它实在太强了,在食物链的顶端一山不容二虎,低下的生育率导致种群难以壮大,领地内的食物也无法支撑它养活更多的后代,遇到任何环境变化老虎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自然界从来不会也无法进化出一种完美的生物,每种生物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都像是在丢骰子,有些动物在自然竞争中抓住了一点或者两点关键的进化,就好像加对了天赋一样活下了下来,但是也会牺牲一些别的能力。

而有些动物错误的或者不走运,并没有适应环境进化出合适生存的特征,却在其他的点上浪费了天赋,就灭绝了。

你可以进化出强大的强健的肌肉,但是为了维持巨大的能耗就需要更多的热量,如果找不到足够的食物,那么就会灭绝。

你也可以放弃多余的肌肉去发展足够的速度和耐力,但是放弃了力量,如果有多于一种的天敌,那么也只能灭绝。


自然界及其残酷,任何一点错误都会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从有生物到现在,因为不能适应环境和灾难而灭绝的动物绝对比存活下来的数量多多了;只要地球的天然资源还是稀缺的,竞争仍然存在,那大自然的残酷就不会改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概就是这样的描述。

所以自然进化并不是为了制造超级战士,而是为了活下去,繁衍后代,把基因传递下去;一切都是为了寻找一个精确的平衡。

我一直坚信人类的出现是一个意外,并不是自然界的恩赐,纵观大自然任何物种,和人类一样的屈指可数,那些类似的也因为种种及其细微的差距而在进化的道路上相距千里。

在这里并不是主张人类为万物至尊,我们本身在肉体上的短板实在数不胜数,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亮点,如果不谈智力,人类没有利爪和皮毛,但是人类的汗腺极度发达,没有任何物种拥有人类的排汗能力,这种能力赋予早期人类近乎变态的耐力,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可以跑几十公里,但这并不是人类的极限,经过训练的人类甚至可以在耐力上跑赢马。

我们还拥有一副不错的消化系统,可以让我们接受非常多的食物来源,而不单像大部分物种,如果栖息地被破坏或者食物链断了,就只能被灭绝。

而我们对热量的利用如同一个精打细算的守财奴,这使得人类可以在无数次环境的巨大大变迁里活下来,虽然这也导致了现代人刚吃饱了饭就嫌弃自己高效的脂肪存储以及热量分配。

事实上人类仍然在肉体上不如大部分同类生物强大,甚至可以说人类本身是极其脆弱的,我们的身上至今还存在很多进化没有来得及处理掉的烂尾楼,比如智齿,比如阑尾,比如颈部动脉,比如我们脆弱的膝盖和脊柱,即使是生育能力,人类也险些挂掉,因为大脑体积的增大,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无法将胎儿发育完整后生育,只能勉强发育完大脑和基本身体,就匆匆生育,而巨大的头部使得人类难产致死几率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高的。这些弱点时刻威胁着人类,不小心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杀手,但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恰恰就是学习能力和对自身的控制力。

关于人类如何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打造合适自己生存的环境就不再赘述。

关键是人类可以拥有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这使得我们可以在面临各种突发情况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像其他物种被迫遵从本能。

最后的结论就是:也许题主认为人类本身在构造上有很多缺陷,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我们遵从自然选择,放弃了那些看似强大的能力,选择了后劲最足,前程最远大的能力——一个发达的大脑,灵活的双手。

因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能力,却让我们的祖先迈出了伟大的一步,而后将其他的物种远远的甩在身后,成为了这个星球的统治者。

所以当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时候,应该更理性的去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能够存在,而不是去拿自身并不具备的能力横向比较。




PS:为了避免至尊人类主义,我想再说一下,虽然那些并没有我们聪明的物种在进化的历程中被我们甩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物种比人类要低下,恰恰相反,其他物种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因而进化出了我们穷极想象也无法创造出来的伟大生物奇迹,它们将自身的优势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努力进化到极致,而人类在繁衍的道路上,也因为其他物种的进化而受益,我们通过模仿,利用它们的特征而使得自己更强大,可以说人类在一步步成为地球统治生物的道路上,真正是踩着其他物种爬上来的,因此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不是一句无关痛痒高尚的时髦宣言,而是人类作为生物链中的一环对这个世界的敬重,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也。

user avatar

「如果你胸肌在肱骨的附着点外移2cm,你只要3个月的训练就能卧推100kg的杠铃」,没错,但是你的双肩关节活动度会因此受限,你不能灵活地将双手外展和举过头顶,而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靠这个动作攀爬树枝,采集果实,在生存竞争中存活了下来;

「你的脚跟再往后长1cm,170的小伙摸篮筐不是梦」,也没错,但是你的脚会变成弓形,你没办法轻松地用双下肢支撑身体,和灵活的行走,除非你的下肢又粗又短。届时长腿欧巴将成为传说。我们是双足行走的人类,双足行走让我们解放双手,变得聪明;

「如果你手掌骨骼放大一倍,同时背阔肌长到你股四头肌的水平」,这个...,不忍心吐槽了,不就相当于把手掌变成脚掌了吗?于是我们祖先辛辛苦苦进化来的灵活的双手是干什么的?

人类从来不是力量型的动物,人类的进化方向从来不是往力量型发展。虽然我承认人类骨骼演化过程并不是十分完美,比如相比四肢行走动物,关节软骨更容易磨损,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更大更容易突出等,但是你也不要开历史的倒车啊。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